|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走在地球那一邊:意大利行腳 | 作者 | 魏國良,譚燕華 |
| 定價 | 39.80元 | 齣版社 | 中國鐵道齣版社 |
| ISBN | 9787113158200 | 齣版日期 | 2013-03-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40Kg |
| 內容簡介 | |
| 《走在地球那一邊》僅憑一對老夫婦之力,每寫一本都要花費幾十天,比較全麵地行走一國,深入實地走訪、探尋,獲得“這一國”“這一地”的目擊與發現資料。由此寫齣的每一篇都帶著那一國那一地的鮮明印記。五十篇相互銜接完整地刻畫齣“這一國”的自然人文風貌與行者的體驗與思考。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小序(前一則) 1.拽住燦爛 Note:意大利迴望 2.Italia靴與Cina鞋 Note:意大利世界文化、自然遺産 Milano米蘭 3.在陽颱上過夜 Note:米蘭 4.難見廬山真麵目 Note:米蘭大教堂 5.城堡――遺址――老人 Note:米蘭會展 6.車站:一堆石頭抑或一座城堡 Note:時尚之都 7.霄壤之間 Note:熱那亞 8.Torina真的都靈 Note:都靈 Padeva帕多瓦 9.“巷”導威尼斯 Note:威尼斯 10.Venezia天地 Note:威尼斯電影節 11.那兩棵銀杏樹 Note:小羅馬――維羅納 12.Andrea Palladio的城市 Note:安德裏亞 帕拉迪奧 13.就這麼一座木橋 Note:巴薩諾特産 14.再走夕陽 Note:帕多瓦大學 Firenze翡冷翠 15.不再斜的斜塔 Note:羅曼建築 16.給米開朗基羅一個廣場 Note:文藝復興運動 17.要塞之塞 Note:文藝復興建築 18.锡耶納的一麵坡 Note:锡耶納 19.壕塹與城牆 Note:盧卡 20.Fiesole的圈籬 Note:費埃素菜 Boloqna博洛尼亞 21.魂兮,歸來 Note:拉文納和拜占庭建築 22.有“之”則有味 Note:聖馬力諾 23.Bologna的日子 Note:博洛尼亞 24.Parma抑或Ferrara Note:費拉拉的埃斯特Este傢族 25.長廊復長廊 Note:博洛尼亞柱廊 Bari巴裏 26.有時候…… Note:意大利東海岸 27.Lecce,來之切 Note:“巴洛剋萊切” 28.石城洞窟Matera Note:洞窟民居城 29.Alberobello的特魯力 Note:特魯力 30.Bari可遊 Note:巴裏 31.活著的“詩三百” Note:橄欖樹 Salerno薩萊諾 32.行行重行行 Note:歐洲鐵路通票 33.絕壁之程 Note:阿馬爾菲 34.Paestum:曠野上的古希臘 Note:大希臘 35.陰陽之間 Note:薩萊諾 Palermo巴勒莫 36.Palermo在哪裏 Note:意大利火車 37.“鶉衣百結”之下 Note:巴勒莫 38.曾經,這裏站著一個城市 Note:古希臘神廟 39.海峽、海峽 Note:墨西拿海峽 NaDoli那波利 40.Napoli計劃 Note:那不勒斯與硃塞佩?加裏波第 41.“重歸索倫托”:永遠的傳唱 Note:索倫托之《重歸索倫托》 42.Life or Dead Note:維蘇威火山 43.圍欄裏的Napoli Note:建築風格薈萃之地的那波利 44.鮮活在故事裏的卡普裏島 Note:卡普裏島和《卡普裏島》 Roma羅馬 45.還是這個地方 Note:撒丁王國維多裏奧?埃馬努埃萊二世 46.從帝國廣場到人民廣場 Note:古羅馬建築 47.Villa Adriana裏的…… Note:古羅馬五帝 48.Tevere上的十座橋 Note:特維雷河畔的梵蒂岡 49.青鬆下的羅馬 Note:“條條大路通羅馬” 50.就這樣走瞭嗎 Note:耶穌的使徒 後記 走不齣的古羅馬 |
| 編輯推薦 | |
| 《走在地球那一邊》更注重寫獨特的行程設計,獨特的經曆、遭遇、體驗,獨特的認識與發現,兼帶有一國相關知識、城鎮景觀介紹以及旅行的一些技術性問題的說明。每一本書稿都沒有把這一類資料寫進正文,是考慮到這樣做會使其故事性、文學性等可讀性受到影響。獨特行程、視角是本書的核心。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篇章結構和敘事節奏處理得非常巧妙。它不像一些遊記那樣嚴格按照時間順序推進,而是更像是一首由不同樂章組成的交響麯,時而舒緩,時而激昂。我能感受到作者在不同城市、不同體驗之間自由穿梭的敘事手法,這使得閱讀體驗充滿瞭驚喜,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頁會帶你去往哪個時空維度。這種非綫性的敘述,反而更貼閤旅行中那種跳躍性的記憶和感受的堆疊。通過這種結構,作者似乎想錶達的不僅僅是“我去瞭哪裏”,更多的是“這些經曆如何在我心中形成瞭新的認知地圖”。這種深度的反思和結構上的創新,讓這本書在眾多旅行文學中脫穎而齣,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閱讀“旅行”的方式。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初讀之下,給人一種非常沉穩且富有哲思的感覺。作者似乎不太急於羅列景點,而是更傾嚮於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情緒和環境的細微變化。我尤其欣賞其中對光影和色彩的描繪,那種仿佛能透過紙張感受到地中海陽光的溫度和古老石牆上苔蘚的濕潤感,非常立體。讀起來,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被溫柔地引導著,去體驗一種更深層次的“在場感”。他們對於曆史遺跡的描述,沒有那種教科書式的說教,而是充滿瞭對時間流逝的感嘆和對人類文明痕跡的敬畏。這種處理方式,讓即便是對曆史不甚感興趣的讀者,也能被其中蘊含的人文關懷所打動。它需要的不是快速翻閱,而是需要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泡上一杯濃鬱的咖啡,慢慢咀嚼每一個段落,纔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引人注目,那種復古的色調和手繪感的插圖,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某種懷舊的氛圍中。我特彆喜歡那種仿佛是老照片被精心修復過的質感,讓人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好奇。光是看著封麵,我就能想象齣作者們在旅途中收集到的那些點點滴滴的素材,一定非常豐富。它給人的感覺不是那種快節奏的旅遊指南,更像是一本沉澱下來的遊記,充滿瞭對過往歲月的追溯和對當地風土人情的細膩觀察。我一直在尋找那種能讓我慢下來、細細品味的旅行文學,這本書的初印象完全符閤我的期待,它承諾的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地理位移,更是一場心靈深處的文化漫遊。這種對視覺體驗的重視,也讓我對作者的文字功底有瞭更高的期望,希望他們能用同樣富有畫麵感的筆觸,描繪齣那些動人的場景和人物。
評分從裝幀和材質上來說,這本書的處理無疑是屬於精品一類的。紙張的選擇,那種略帶粗糲感但手感極佳的質地,仿佛在模仿意大利那些古老的手抄本。印刷的清晰度和色彩還原度都很高,這對於一本承載瞭豐富視覺信息的書來說至關重要。我能想象,書中所配的插圖或照片(如果包含的話),一定經過瞭極其精心的挑選和排版,它們不再是簡單的記錄,而是敘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文字形成瞭有機的對話。這種對物理載體的重視,體現瞭齣版方和作者對於“閱讀體驗”本身的尊重,它鼓勵讀者將其視為一件可以珍藏的物品,而不是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消耗品。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儀式感。
評分作為一個對歐洲文化有著復雜情結的讀者,我一直對那些深入當地人生活細節的記錄非常著迷。這本書似乎在這方麵下瞭很大功夫,它沒有止步於著名的宏偉建築,而是將筆墨投嚮瞭那些街角小店、本地市場,甚至是日常的餐桌禮儀。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處理與當地居民的互動,那些真實的對話和不經意的交流,往往比官方介紹更能展現一個地方的靈魂。如果書中能捕捉到那種“時間仿佛靜止”的瞬間,比如老人們在廣場上閑聊的場景,或者麵包房裏飄齣的獨特香氣,那將是極大的加分項。這種關注“生活本身”的寫作態度,讓我覺得作者不僅僅是過客,而是帶著一種謙卑和好奇心去學習和理解異鄉的生活哲學,這正是旅行文學最寶貴的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