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作者是钱穆。
##政治制度就是需要根据时代不同辩证地看待,没有哪一种政治制度可以“一劳永逸”不需要改变的。钱老的这个思想,对标福山对民主制度的看法有点意思。
评分##以往所学的中国历史更多的聚焦于历史人物及事件,因其丰满有故事性,但是真正对于历史的深入了解以及深刻的理解,还要从制度的变迁来着手。钱穆从政府组织,选举制度,经济制度,兵役制度等方面着手分析历史上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对过去及现在的影响,值得反复阅读。
评分##这一版的装帧很棒
评分##装帧精美,感觉有删减,但仍然增长见识,更新认知,促进思考。
评分##1.两汉吏治,永为后世之美。 2.唐代政府与汉代之不同,若以现在话来讲,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相权分别操掌于三省六部,由许多人共同掌握)。 3.宋之于唐,一切因循承袭。相权较之唐代有了较大低落。 4.中国传统政治,到明代有一大改变,即是宰相的废止。 5.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的同部族,即满洲人。 西方人讲政治,一定要先讲主权。他们的政治思想,很多是建立在主权观念上。所以西方有神权、王权、民权的分法,到现在便是国家主权在民众。中国人讲政治,一向看重在职责。只论政府该做些什么,它的职责是什么,是否尽职?而并不讲主权在哪里。
评分##受益匪浅、相见恨晚的书籍。钱老将焦点聚焦在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之上,分朝代简述了不同朝代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人才选举、经济赋税、兵役制度,并对其中的制度加以自己的点评。字里行间是能感受出钱老对汉唐强盛的推崇,对宋明的褒贬参半,对清的重法术无制度的大力批判。钱老的提出的观点颇为赞同,不可全盘否定历史,也不可只重制度而轻视现实,任一制度都不能尽善尽美,只有多借鉴、多总结对于当下的改革才更具有意义。
评分##大师之作,言简意赅,阅读愉悦顺畅。
评分##如果大师的口语也能像文字这样高清就好了,也只有大师这样的积累,才能把主要朝代的各个制度浓缩成薄薄的一本书。看完之后觉得看过的几乎所有电视剧都不那么严谨了。今制应说几无创新,皆为古制的微调(否则六亲关系也不能准验)。装帧好,只是有点不耐磨。
评分##非常诚恳也细致的历史分析作品。看完之后突然觉得通透了很多。没有制度能一成不变,能管牢几百年。从这个角度说,至少我们还有那么久的历史可以反复咀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