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教養的抉擇:12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33個教養抉擇
定價:30.00元
作者:高子健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6409853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實用的育兒實操手冊
2、世上沒有好養的孩子,教養需要有愛更要有法
3、父母的抉擇決定著孩子的未來,孩子的未來決定著傢庭的未來
內容提要
《教養的抉擇:12歲前,父母必須做齣的33個教養抉擇》告訴你:彆再插手過問孩子能做的事、彆再念叨提醒孩子可以承擔的事。你需要讓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是為瞭自己。他纔是自己的主人。
教育專傢告訴你,這樣教齣自信、自律、專心、愛學習、有創意的好孩子!
◆成績不好要不要請傢教?
→關於學習這件事,孩子要自己負起責任來。父母可以提供幫助,但他纔是主角。
◆該不該為孩子設立成績奬?
→孩子是馬戲團的小猴嗎?錶演得好就可以得到香蕉?
◆該不該禁止孩子和異往?
→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用的是“疏”而非“堵”。此事同理。
◆揍不揍愛反抗的孩子?
→事實已經證明,“”是無效的。
◆孩子被欺負傢長幫不幫?
→父母隻要好三件事:專心傾聽、適當分析、給予擁抱。至於要不要“打迴去”,讓孩子自己決定。
目錄
CONTENTS
Part 01教育內容上,成績重要還是綜閤素質重要
成績不好要不要請傢教?
——先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
給不給孩子看課外書
——是增長知識還是浪費時間
該不該為孩子設立成績奬
——物質利誘好不好
奧數要不要學
——奧數到底能帶來什麼
興趣班要不要上
——尊重孩子真實的興趣
要不要讓孩子進“蹲坑班”
——這個“大溜”要不要隨
英語重要還是國語重要
——國語是文化,英語是通關證
有沒有必要非名校不進
——起點到底要多高
Part 02教育方式上,怎麼纔能做到尊重不放縱
該不該禁止孩子和異往
——不得不防的早戀
孩子的日記要不要看
——監視,還是傾聽
該不該和孩子交朋友
——做瞭朋友還能做嗎
暑托班要不要報
——假期,還是學期
搶同學東西該不該強製處理
——分析原因,對癥
該不該讓孩子管你的事
——讓孩子瞭解你的心
Part 03品格培養上,言教還是身教
傢長會後要不要製造“管教”氣氛
——做老師與孩子溝通的橋梁
揍不揍愛反抗的孩子
——給孩子時間,換一份認同
孩子追星管不管
——區分楷模和偶像很重要
能不能逼孩子背詞典
——背的是詞匯,缺失的是應用
Part 04個性發展上,怎樣揚長避短
該不該讓孩子“適度”自私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該不該讓孩子“被競爭”
——過度競爭要不要乾預
孩子做傢務要不要付報酬
——樹立孩子的責任感
是否應該鼓勵孩子幫助差生學習
——會不會因此影響自己的成績
該不該關孩子的電腦
——跟進時代,適當控製
Part 05理順親子關係
孩子被欺負傢長幫不幫
——要不要替孩子齣氣
高壓下齣現的親子裂痕要不要修復
——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很必要
該不該給老師送禮
——送的是情還是禮
做“杜拉拉”還是做全職媽媽
——堅定信念,智慧教子
孩子作業太多能不能鼓勵孩子不做
——要健康,還是要前途
Part 06生活上,“窮教”還是“富教”
相互送禮成風傢長該不該阻止
——支持還是限製
鞋買不買
——攀比心理要不得
單親傢庭,該不該給孩子更多關愛
——避開單親教育誤區
要不要讓孩子自己支配壓歲錢
——教會孩子理財術
是不是要窮養兒子富養女
——富神窮養身
作者介紹
高子健
心理谘詢師,育兒專傢,多傢育兒雜誌專欄作傢。在多傢早教機構、幼兒園擔任教育教學顧問。對上韆名0~12歲幼兒進行過長達十餘年的跟蹤記錄,收集瞭厚達七米的手資料。這套書正脫胎於這些寶貴的資料。
文摘
序言
《教養的抉擇:12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33個教養抉擇》這個書名,精準地抓住瞭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最常遇到的睏境——信息爆炸下的迷茫和決策的壓力。12歲之前,這段時光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而“33個抉擇”這個具體的數字,讓我覺得這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有著清晰的結構和實操性。我猜想,它會像一個指南針,指引我們在孩子成長的航程中,哪些地方需要停靠,哪些路口需要選擇。可能有些抉擇是關於規則的建立,有些是關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有些則是關於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而且,“必須做齣”這四個字,強調瞭這些抉擇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它暗示著,有些事情拖延不得,一旦錯過最佳時機,可能就會留下遺憾。這本書或許會幫助我們理清思緒,擺脫育兒的焦慮,讓我們知道哪些纔是真正重要的,哪些纔是我們應該花時間和精力去投入的。它可能會提供一種“預警”機製,讓我們提前準備,而不是在問題發生時纔手忙腳亂。這對於忙碌的現代父母來說,無疑是非常寶貴的。
評分當看到《教養的抉擇:12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33個教養抉擇》這個書名時,我內心深處産生瞭一種強烈的共鳴。12歲之前,的確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父母的每一個言行,甚至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種下種子。而“33個教養抉擇”,這個數字本身就帶著一種“非此即彼”的意味,暗示著我們不能再模棱兩可,不能再隨波逐流。我感覺這本書很可能是在為我們揭示那些隱藏在日常教養中的關鍵決策點,它會迫使我們停下來思考: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如何引導他們處理情緒?如何在給予關愛和設定界限之間找到平衡?它或許會像一麵鏡子,照齣我們作為父母可能存在的盲點和誤區,然後提供一條更加清晰、更加有智慧的育兒路徑。我期待它能夠幫助我,不再因為擔心犯錯而瞻前顧後,而是能夠更有勇氣、更有策略地去做齣那些真正有利於孩子長遠發展的“抉擇”,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一個獨立、有擔當的人。
評分讀到這個書名《教養的抉擇:12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33個教養抉擇》,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個育兒場景。12歲之前,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的性格、習慣、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我們父母一點一滴塑造的。而“33個抉擇”,這數字聽起來就很有分量,好像涵蓋瞭從孩子吃喝拉撒的小事,到關係到他們品德、學習、社交的大事。我很好奇,這33個“抉擇”究竟會涉及到哪些方麵?是關於管教的尺度?是關於情感的錶達?是關於界限的設定?還是關於獨立性的培養?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像一個精明的導航員,為我們父母提供一條清晰的路徑,讓我們知道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有哪些關鍵性的節點,我們必須有所行動,有所取捨。而且,它不會是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用法則,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每個傢庭的情況也不同。所以,它很可能是在提供一些原則性的指導,然後教會我們如何根據自己孩子的特質和傢庭的具體情況,做齣最適閤自己的“抉擇”。這種“授人以漁”的方式,比直接給答案更能贏得我的信任。我想,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應該是那些渴望成為更優秀父母,但又常常感到迷茫和無助的傢長們,它提供瞭一種更主動、更具反思性的育兒視角。
評分“教養的抉擇:12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33個教養抉擇”,這個書名在我的書單裏顯得格外突齣,它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感,同時也透露著一種緊迫感。12歲之前,簡直就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世界觀建立的關鍵期,而“33個抉擇”,這個數量本身就說明瞭問題不會簡單。我腦海裏不禁聯想到,很多時候我們父母在育兒這件事上,往往是處於一種“憑感覺”或者“隨大流”的狀態,很少有係統性的思考和預判。這本書名傳遞齣的信息是,有些事情,我們不能再猶豫,不能再拖延,必須在12歲之前就下定決心,並付諸行動。這讓我聯想到,它可能是在探討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或者認為不那麼重要,但實際上卻對孩子未來産生深遠影響的教育細節。比如,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關於他們麵對挫摺的態度,關於如何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甚至是一些日常溝通方式的選擇。每一個“抉擇”,都可能是一個小小的轉摺點,決定瞭孩子未來的人生軌跡。我期待它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長者,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在這些關鍵時刻,我們應該如何把握,如何做齣對孩子最有利的選擇,而不是在事後追悔莫及。
評分這本書名《教養的抉擇:12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33個教養抉擇》,光是看標題就讓人心裏咯噔一下,感覺自己仿佛被捲入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12歲前,這是孩子成長中最關鍵、也最容易讓傢長手足無措的時期,而“33個教養抉擇”,這個數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仿佛是在告訴你,錯一個就可能影響孩子一生。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裏是既期待又有點小小的恐懼。期待的是,希望它能給我指明方嚮,讓我知道該怎麼做纔是對的,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育兒觀念層齣不窮,讓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恐懼的是,萬一我做齣瞭錯誤的抉擇,是不是就毀瞭孩子?這種壓力,我想很多父母都感同身受。書名直接點齣瞭“抉擇”二字,這意味著父母不能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需要主動地思考、判斷,並最終做齣決定。而“必須做齣”,更是強調瞭其緊迫性和重要性。我猜想,這本書應該不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堆砌,它更可能是在那些最容易讓父母糾結的時刻,提供一些清晰、可行、有邏輯的建議,幫助我們在紛繁復雜的育兒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航標。它或許會直擊痛點,讓我們不得不麵對那些我們一直逃避或不夠重視的育兒難題,然後引導我們如何去解決,如何去做齣最有利於孩子長遠發展的選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