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陈新开,男,就职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高职高教育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经济法课程建设委员会委员。
目录
讲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1.1 如何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1
1.2 什么叫法律? 3
1.3 如何理解法律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5
1.4 法律与道德有何不同? 6
1.5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8
1.6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9
第二讲 公司的创办及责任的承担
2.1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承担责任的法则是如何规定的? 12
2.2 合伙企业对外债务的承担法则是如何规定的? 15
2.3公司有哪些不同于合伙企业的特征? 16
2.4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是什么? 17
2.5 公司章程有什么用处? 18
2.6法律对股东转让出资作了哪些规定? 20
2.7 股东有什么权利和义务? 22
2.8 法律对一人公司作了哪些规定? 23
2.9 什么叫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24
第三讲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3.1 如何界定《劳动合同法》所适用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27
3.2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9
3.3 法律对劳动合同的服务期作出了哪些规定? 37
3.4 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38
3.5 用人单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41
3.6 劳动合同解除后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是如何规定的? 43
3.7 劳动争议的范围有哪些? 46
3.8 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有哪些? 48
第四讲 合同的法律效力及担保制度
4.1 如何判定合同是否成立? 51
4.2 成立的合同都有效吗? 56
4.3 判定有效合同的标准是什么? 57
4.4 什么是无效合同? 58
4.5 何谓可撤销、可变更合同? 60
4.6 效力待定合同指什么? 62
4.7 什么是合同担保制度? 64
4.8 抵押权设定的标准及效力有哪些? 65
4.9 什么是保证合同? 70
4.10 保证人的责任范围有多大? 73
4.11什么情况下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免除? 75
第五讲 物权法相关制度
5.1 如何理解物权法定原则? 77
5.2 什么叫物权公示原则? 78
5.3 法律对物权请求权是如何规定的? 80
5.4 何谓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82
5.5 如何理解物权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 83
5.6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84
5.7 如何理解土地承包经营权? 86
5.8 如何解读宅基地使用权? 88
第六讲 侵权责任认定的标准
6.1 如何认定侵权责任? 90
6.2 如何认定过错责任? 91
6.3 如何认定高度危险责任? 92
6.4 如何认定产品责任? 94
6.5 如何认定机动车事故责任? 95
6.6 如何认定环境污染责任? 97
6.7 如何认定动物致害责任? 98
6.8 如何认定雇主责任? 100
6.9 如何认定监护人的责任? 101
第七讲 消费者的权利
7.1 如何界定消费者? 103
7.2 消费者有哪些权利? 105
7.3 经营者有哪些义务? 108
7.4 经营者的虚假广告责任是什么? 110
7.5 经营者在什么情况下要承担行政责任? 111
7.6 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112
第八讲 婚姻法上的权利与义务
8.1 结婚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114
8.2 什么情况下婚姻无效? 116
8.3 法律对婚后财产是如何界定的? 117
8.4 离婚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119
8.5 离婚的程序有哪些? 121
8.6 离婚后财产、债务如何分配? 123
8.7 法律对离婚后子女的抚养问题作了哪些规定? 126
8.8 法律对无过错方的赔偿请求权是如何规定的? 129
第九讲 财产继承的方式
9.1 财产继承开始的时间如何界定? 132
9.2 财产继承的范围有多大? 134
9.3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有多大? 136
9.4 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法律作了哪些规定? 138
9.5 法律对遗嘱继承的方式及顺位问题作了哪些规定? 140
9.6 什么叫代位继承? 142
9.7 什么是遗赠抚养协议? 144
9.8 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债务的承担的范围有多大? 147
第十讲 商业保险的风险与责任
10.1 如何理解保险制度? 150
10.2 保险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151
10.3 什么是保险利益原则? 153
10.4 如何理解保险法的损失补偿原则? 155
10.5如何理解机动车的第三者责任险? 156
10.6 什么是产品责任保险? 158
10.7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不同点在哪里? 160
10.8 如何理解保险活动中的代位求偿权制度? 161
10.9 什么情况下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 164
第十一讲 具体行政行为及其救济
11.1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制度? 166
11.2 政府可做出哪些具体行政行为? 168
11.3 行政复议的范围有多大? 170
11.4 如何理解行政复议的原则? 172
11.5 行政诉讼的范围有哪些? 174
11.6 法律对行政诉讼的原则作了哪些规定? 176
第十二讲 犯罪构成法律制度
12.1 罪与非罪如何区分? 178
12.2 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 180
12.3 如何判定行为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 181
12.4 什么情况下存在注意义务? 183
12.5 如何认定主犯与从犯? 185
12.6 对犯罪中止行为如何加以认定? 187
12.7 构成正当防卫行为的标准有哪些? 188
12.8 如何界定坦白还是自首? 191
第十三讲 个人所得税的交纳
13.1 税收的概念与职能是什么? 194
13.2 为什么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196
13.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谁? 197
13.4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有哪些? 199
13.5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如何规定的? 201
13.6 什么情况下个人所得税有优惠? 203
13.7 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税额? 204
第十四讲 法官构建裁判事实与适用法律
14.1 裁判事实就是客观事实吗? 209
14.2 裁判事实的形成是否独立于法律规范? 210
14.3 程序法对裁判事实的形成有何限制? 211
14.4 法律规范就是法官所实际使用的法律吗? 214
14.5 法官在简单案件中是如何将案件事实的要素涵摄于法规范的构成要件的? 217
14.6 法官在疑难案件中是如何断案的? 219
第十五讲 撰写诉讼文书以维护权利
15.1对法律文书的写作有哪些要求? 224
15.2如何理解民事起诉状? 227
15.3民事起诉的条件有哪些? 230
15.4法律对诉讼时效作了何种规定? 231
15.5如何写民事答辩状? 232
15.6如何撰写上诉状? 234
15.7如何撰写民事代理词? 237
参考文献
内容介绍
围绕着高职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养成,尤其是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及与人生有较大关系的法律知识进行《法律与人生》的撰写工作,如专著中安排的第二讲"企业的创办及责任的承担”和第三讲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在内容的安排上照顾到现行的法律体系,对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程序法的内容都有涉及,鉴于非法律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典型的案例入手,尽量地创设形象性的教学环境。但案例本身作为个案所涉及的法律知识是相对有限地,不可能覆盖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因此,本书也围绕案例适当地拓展了所需掌握的相关法律知识的内容。与此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学生真正地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安排了法官如何适用法律的相关内容,真正地实现"做中学”,从法官对裁判事实的形成及法官在适用法律过程中的目光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构建裁判规范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知。一讲则安排了如何撰写各种法律文书,从而真正地使学生在其权益受到侵害时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一种沉静又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字体,仿佛在诉说着文字的力量和智慧。我是在一个雨天的午后,在书店的角落里偶然翻开它的,当时并没有太多的预期,只是被它“法律与人生”这个名字触动了。我一直觉得,法律不仅仅是条文和判例,更是社会运行的规则,更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的装帧给我一种厚重感,让我觉得里面一定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翻开扉页,我注意到作者的序言,寥寥数语,却透着一股真诚和对读者的期许。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这份开篇的仪式感,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想,这本书一定能带给我一些不一样的视角,去理解我们身边那些看似遥远却又息息相关的法律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轨迹。
评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这本书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标题中的“法律”二字,在我脑海中勾勒出无数个场景:法庭上的唇枪舌剑,条文中的严谨逻辑,还有那些关乎公平正义的艰难抉择。而“人生”这个词,则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承载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当这两个看似有些距离的词语被并列在一起时,我无法不被其中蕴含的张力所吸引。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经典案例,那些因法律而改变的人生,那些在法律边缘徘徊的挣扎,以及那些最终在法律的保护下重获新生的故事。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那些冰冷的法律条文,与我们鲜活、复杂、充满变数的人生紧密联系起来的。它会是枯燥的理论讲解,还是娓娓道来的案例分析?亦或是某种全新的、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叙事方式?我期待它能给我一个惊喜,让我感受到法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并且深刻地塑造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结构上的用心。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目录的设置和章节的标题来看,作者显然对如何引导读者建立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有着深入的思考。我注意到其中有一些章节的标题,比如“当契约遇见情感”或者“无形的边界与生活的选择”,这些都让我觉得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法律条文,而是试图通过更具文学性和哲学性的语言,去探讨法律与人类情感、社会伦理之间的微妙关系。我一直在思考,法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只是为了维护秩序,还是也包含着对人性善恶的判断?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和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念?这本书的章节设置,让我觉得它将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法律的科普读物,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人性、如何做出明智选择的智慧之书。我渴望通过阅读,能够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评分这本书给我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它不像那些大部头的专业书籍,上来就抛出一堆晦涩的术语,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引人入胜的方式,慢慢地将我引入法律的世界。我猜想,书中或许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来引出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在谈论合同法时,也许会从一份普通的租房合同开始;在讲述侵权责任时,或许会从邻里之间的一场纠纷切入。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叙事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阅读门槛,让那些对法律原本感到陌生甚至畏惧的读者,也能轻松地接受并理解其中的内容。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的“法律启蒙书”,为我打开一扇了解法律的新窗户,让我不再对法律感到束手无策,而是能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探索这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作者简介,我感到一阵亲切。他/她似乎是一位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功底的学者,这种背景组合往往能带来更加落地和深刻的见解。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读物,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无论是合同纠纷、婚姻问题,还是房产交易,甚至只是一个简单的交通事故。然而,传统的法律书籍往往过于专业和晦涩,让我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名字“FD 法律与人生”,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向我娓娓道来那些我需要知道的、与我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我希望它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法律概念拆解开来,并结合实际的生活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生活中的一本“指南”,在遇到困惑时,能为我提供清晰的指引和有力的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