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根据耶林1872年春天在维也纳那场获得满堂喝彩的告别演说整理而成的。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这部作品都介于耶林《罗马法精神》和此后的《法律目的论》之间。在从概念法学到利益法学之路上,《权利斗争论》在耶林法律理论发展过程中处于中间位置。该书一经出版,立刻引起巨大反响,并被翻译多种文字在各国广泛传播,目前已经有50多种译本。该书是耶林的代表作之一,是世界法学史上的名篇。
##为权力而斗争。
评分##潘汉典先生千古!这是潘先生七十年(自1947年始)打磨思考的译作,据悉先生10月19日拿到了这本书的样书,没成想10月26日驾鹤西去。 今天我收到了书,作品是不朽的!
评分##原本是9.14傍晚看完的,但是忘了标记了。 老实说,整本书我看的有些糊里糊涂,就觉得语句有些难懂,后来看了看结尾,差不多是1948年就完成的翻译,也怪不得有些语句我现在读起来有些奇怪。但是不得不说即使这样,这本书也给了我不少启发。 确实即使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反感紧揪不放的诉讼,甚至称这种行为为诉讼癖,我以前也很迷惑到底该不该这样子,但是耶林“法律就是奋斗”“国民的权利是奋斗赢来的”“权利的伸张是对社会的义务”这些观点让我对如何处理法与现实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当然我的老师也在上课的时候告诫我们说法律只是处理事物的最后手段,要是能达成和解就尽量采取和解的手段。两者之间应该是不冲突的吧? 另外,整理者后记里记载的潘汉典老先生这样老一辈的治学精神真的让人敬佩。
评分##内容是好的,但这个翻译我真是看不下去,好多句子都不通顺,看得太费劲。
评分##深度还原通过“斗争”伸张“法权”不仅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义务亦是对社会之义务这一本质,及其从罗马法精神承继至民族性权利的内在统一。
评分##“法的目的是和平,而达到它的手段是斗争。”
评分##为权力而斗争。
评分##最完整的《为权利而斗争》译本,是根据耶林修订的最后一版(1891年第十版)以及之后的德文版翻译的,对照了各种英译本和日译本,译出了详细的原著前言,译者注也很贴心。比较遗憾的是最后一章是从英译本转译的,原著的很多注释没有翻译出来;另外,倒数第二章和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重复了(就是总结升华+引用歌德的诗那里),原著只有在最后一章才出现。尽管如此还是五星致敬!
评分##为权力而斗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