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诗歌的沉潜之作,倾心于微物之神
第三代诗歌代表诗人吕德安四十年诗歌创作集粹
“有谁像我这样躺卧在天空下,起伏着,像尘土。”
【编辑推荐】
被称为“中国的弗罗斯特”,吕德安40年诗歌生涯的全面文献性总结,由诗人亲自编选的诗歌精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吕德安从1979到2019四十年间的诗作,按创作年代分为四辑,并特别收录吕德安的长诗若干作一辑,书末特附吕德安创作履历表,可以说是对诗人吕德安创作生涯的一次较全面的文献性总结。
如果说诗是可分享的秘密,那么抒情性则是这些诗作一以贯之的内在出处,也是催生这些富有情感的写作的伦理焦点。吕德安的诗朴素且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直击心灵的美,他笔下那些简单的事物,石头、大海、光和大地都成为一种孑然独立的纯然存在。吕德安拥有一种驭繁为简的能力,在他的诗歌中,技巧和真诚达成高度的融洽,字里行间由内而外散发出灵性的光芒。
【他人荐语】
他的诗朴素且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直击心灵的美,因此有人将他誉为“中国的弗罗斯特”。
——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入围评语
我们终于可以面对几位如大树般临风独立的,具有明确的风格和石头一样沉重的文本的诗人了。在这里我指的是吕德安。——于坚
吕德安是一个“向后寻找理想的人”。——韩东
##偏爱八十年代后期的南方以北, “这只是暂时分别/迟早我还会回来/踩响你的树枝” 一种沉默的力量。
评分##按年代排序的吕德安诗选,循着年代的推进可以看到在这四十年里吕德安诗歌的成长与变化。90年代左右尤为有趣,仿佛一只迷惘的海鸟飞入水泄不通的天堂,有一种茫然的如愿以偿。 读过不禁感慨,诗歌之路真是戏剧而漫长,而每一位真正的诗人似乎都在没有睡眠的梦乡中行走。
评分##“我们走在雨和雨 的间歇里 肩头清晰地靠在一起 却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评分“明天我们不是被雪覆盖 / 就是被自己的黑暗完全笼罩”
评分##身体滚烫,一个人呆着看看书听听雨声真好
评分##从90年代开始,吕德安的诗应该是完全的成熟,继续保持这浪漫且亲切的眼光,民谣带来的节奏感变得内敛沉稳。而有关父亲等的悼念诗作,特别感动。特别期待在山居诗作后,他还能抵达到何处。“去爱一些不能爱的事物/去属于它们,然后才去属于自己。”
评分##这是位令山水草坪石阶雨水,静寂的流经自己,再去向诗里的池塘,恢复了清纯一汪的诗人。这样的诗与星星,树与泥土羽毛和风是一样的东西,它们在各自闪烁,浮动,滑落,渗入,有声映衬着无声,望见沉默深处的石头,时间在缓速中被温和的滞留。
评分##“我们走在雨和雨 的间歇里 肩头清晰地靠在一起 却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评分##这是位令山水草坪石阶雨水,静寂的流经自己,再去向诗里的池塘,恢复了清纯一汪的诗人。这样的诗与星星,树与泥土羽毛和风是一样的东西,它们在各自闪烁,浮动,滑落,渗入,有声映衬着无声,望见沉默深处的石头,时间在缓速中被温和的滞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