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樂,還是獨樂?何為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自由意味著痛苦?
著名經濟學傢、跨學科教育傢汪丁丁教授北大EMBA課程講義
在三重轉型期中國,求解社會生活、深層情感交流的智慧
~~~~~~~~~~~~~~~~~~~~~~~~~~~~~~~~~~~~~~~~~~~~~~~~~~~~~~~~~~~~~~~~
★什麼是三重轉型期社會?
當代中國社會,處於“文化—政治—經濟”三重轉型期,理解任何中國現象,首先要將其置於三重轉型期的三維理解框架之內。這樣的國傢,世界上幾乎沒有第二個。
★轉型期社會的倫理睏境何在?
移動互聯網時代,生活快速變化,信息多到像是噪聲。人的思維方式缺乏整體感和自洽性,行為也普遍短期化,人與人之間行為的預期也由此短期化,什麼纔是“正常”“正確”?
★麵對獨有的人生問題和企業問題,如何從中西思想傳統中尋求實踐智慧?
·怎樣在當下理解亞裏士多德的“黃金中庸”,中國傳統所謂“天人閤一”“止於至善”?
·榮格“深層心理學”、黃建中“淑世主義”、彼得森“龍蝦理論”、桑德爾“正義演說”、斯坎倫“底綫倫理學”……對於我們發展復雜思維應對混沌未知有何啓示?
~~~~~~~~~~~~~~~~~~~~~~~~~~~~~~~~~~~~~~~~~~~~~~~~~~~~~~~~~~~~~~~~
本書內容齣自汪丁丁教授近年為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開設的EMBA課程。作者認為,要理解任何中國現象,首先要將中國現象置於三重轉型期的理解框架之內,關注轉型期社會的倫理行為,其中湧現的問題,激發瞭作者在幾十年研究和思考的過程中形成瞭一些“原理”。本書共分四講,先後探討瞭穩態社會的倫理學基本問題、轉型期社會的倫理學基本問題,以及轉型期中國社會的倫理學基本問題。作者認為,倫理學,最廣義的,最大適用範圍的倫理學,用一句話概括,是關於社會生活的智慧。中國社會處於三重轉型期,於是纔有中國當代獨有的人生問題與企業問題。短期行為不能産生穩定的行為預期,於是也沒有正常的企業文化。這是轉型期中國社會的基本狀況,人人理性預期人人行為短期化。不如此預期的人,反而不理性。我們該如何求解社會生活的智慧?該如何抵達人與人之間深層的情感交流?
##9分,丁丁老師的書很不容易讀,之前嘗試過幾本都放棄瞭,因為內容無所不包,太需要知識儲備瞭否則很難理解其中的內容和邏輯。這本講義應該是最好理解的瞭,依然包羅萬象,包含大量幾何工具去論述人文,生物學工具講倫理,收益很大。問題是附錄幾篇博客文章重復內容太多瞭
評分##不適閤非EMBA的普通讀者閱讀學習
評分##汪丁丁指齣中國文章寫得好的人,特彆重視辭章。維特根斯坦也特彆重視辭章,因為,錶達之後纔有理解,他是邏輯學傢,整日琢磨自己思想的準確錶達,而且他認為準確錶達是唯一的,不能替代。汪引用彼德森的觀點指齣“壞的時代産生堅強的人,堅強的人産生好的時代,好的時代産生懦弱的人,懦弱的人産生壞的時代。”但是汪丁丁自己寫文章,常寫就容易找到準確錶達,但不肯費時間去找唯一準確的錶達。故而本書的問題就是在他引述尚書中的倫理觀時所引用材料分析均來自“國學大師”與“百度百科”的誤讀,不肯費時間求證觀點真僞,隻為與其更為擅長的西方哲學、倫理學、社會學觀點相比較,雖有啓發,但不夠深刻。
評分##神秘主義氛圍愈發濃鬱,也恰好吻閤MBA學生吧。
評分##9分,丁丁老師的書很不容易讀,之前嘗試過幾本都放棄瞭,因為內容無所不包,太需要知識儲備瞭否則很難理解其中的內容和邏輯。這本講義應該是最好理解的瞭,依然包羅萬象,包含大量幾何工具去論述人文,生物學工具講倫理,收益很大。問題是附錄幾篇博客文章重復內容太多瞭
評分##看得齣來作者很厲害,學貫中西,信手拈來,但確實對讀者很不友好,讀起來很費勁。主要的三維框架及推薦的一些書還不錯,建議大傢基於興趣跳讀。
評分##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的汪丁丁老師在EMBA課堂上講授的關於轉型期中國社會語境下的倫理學原理的課程實錄,延續著其在《經濟學思想史講義》《行為經濟學講義》等課堂實錄裏一以貫之的開拓發散、信息量極大的授課風格,融重要研究文獻原文摘錄、個人精彩點評、生活實例枚舉、信息網絡串聯和個人學術隨筆等於一體,注重培養和啓發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與發散性思維能力、原創學術問題意識與學術史的係統觀念,以及完備而不斷延伸的知識網絡體係。非常值得推薦。
評分##含哨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