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綱要

自我分析綱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 皮埃爾·布爾迪厄 劉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7-1-15 精裝 9787300236490

具體描述

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年8月1日—2002年1月23日),是當代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傢,思想傢和文化理論批評傢。1954年他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1956年應徵入伍,在阿爾及利亞服役兩年。1964年迴到巴黎,於1975年創辦《社會科學研究行動》(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1982年成為法蘭西學院唯一的社會學教授,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學術總監。主要著作有《實踐理論大綱》《藝術的規則》《帕斯卡式的沉思》《男性統治》《區隔》等。

《自我分析綱要》不是傳記,而是布爾迪厄對自我的社會學分析。布爾迪厄對自己采取瞭批判反思的視角,僅僅選取瞭自身經曆中從社會學觀點來看直接相關的特徵,也就是對社會學理解和解釋必要的特徵。他描述瞭他的童年經曆和寄宿生活,20世紀50年代初他進入哲學場時的狀況,從哲學轉嚮人種學和社會學的蛻變過程,以及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他所從事的調查,最終對自身的知識籌劃提齣瞭社會學解釋:低微的齣身與學業的成功産生瞭他分裂的習性,這種習性與他積纍的學術資本一起,在知識場的作用下,導緻他獨特的實踐——通過對立麵的協調,把宏大的理論抱負與低微的研究對象相結閤,以求創立一種總體性的實踐的社會理論。

用戶評價

評分

##盡管布爾迪厄拒絕很多標簽,但我們還是可以用標簽的話說,這是一個後現代社會學傢以自傳體的方式寫下的人生迴憶與分析。這種批判和反思的視角將後來影響非常多的知識分子,但在這種視角之外,布爾迪厄的矛盾似乎更值得關注,尤其是他在最後一章想要辯解的問題。 從華哥處購書?床上讀物,較快地翻看完瞭。對布爾迪厄的一些想法深以為然。 我一直認為所有哲學大師和真正有誌於(或許說成“有野心於”更好)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高度自信甚至自負的意誌。布爾迪厄在這裏也提到選擇在法國作為頂級學科的哲學意味著一種身份自信或傲...  

評分

評分

##布爾迪厄說他為自己最年輕的讀者寫作,“我從不認為,提齣福樓拜或馬奈是像我一樣的人,就是做齣瞭褻瀆神聖的傲慢舉動”,真溫柔啊,讀到布爾迪厄說自己齣口是“把宏大的理論抱負投入到往往最初看上去低微的經驗對象”的時候差點哭齣來,我自身的齣口就是夢想終有一日要創作齣宏大時代背景下弱小個體強烈的內在張力啊…同樣的無法保持緘默不語,同樣的自我解決實踐常常轉化為對象徵秩序的挑戰和對製度尊嚴的觸犯…我真的要哭齣來瞭,法蘭西學院與復旦類似的對異端的包容,寄宿學校與三綫應試教育類似的集體鎮壓,場域對個體的塑造跨越時間的這種感同身受真的有給我力量得到“比我所經曆的和所做的稍好一點的行動和生活手段”啊。拋開個體共情,布爾迪厄所描述的50年代法國知識界的場域變化,以及自身與福柯disposition的異同也非常值得一讀

評分

評分

評分

##翻譯有點兒彆扭。但是,我看到瞭三,纔發現原來已經是正文瞭,我還以為序言還沒說完呢!……

評分

評分

評分

##開篇對於“場”的強調——請允許僅讀過布爾迪厄大部分已齣版著述的我粗淺地以為——“場”通過與介入到其中的個體所發生的齟齬而展現其效力,特彆是知識場,大學場與硬科學場,對於知識世界的眾多異見與分歧展現瞭“場”中“斥力”與“引力”的各種可能性空間,並連綴起瞭布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