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1
学术研究方法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谢林(F. W. J. Schelling, 1775-18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并称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代表作品有《自我作为哲学的本原》《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先验唯心论体系》《哲学与宗教》《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世界时代》《神话哲学》《启示哲学》等。
先刚,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德国古典哲学、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史。
1803年出版的《学术研究方法论》记录了谢林1802年夏季学期在耶拿大学的讲授课内容。这门课程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和关注,谢林从他的“同一性哲学”立场出发,不仅阐发了“科学的整全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哲学的本质”等经典哲学问题,而且深入讨论了学术机构的“科学使命和道德使命”以及学术机构内部的各门科学之间的有机关系。这些思想对于威廉•冯•洪堡(1809年筹建柏林大学)的现代大学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就此而言,谢林的《学术研究方法论》(1803)和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1794)、康德的《系科之争》(1798)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在这部讲授录里,谢林尤其阐发了从事哲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本书和谢林的许多著作一样,同时发挥着“哲学导论”的作用。
本卷亦收录了谢林于1802年发表的几篇重要论文,即《论自然哲学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的关系》、《论哲学中的建构》、《论哲学视域下的但丁》。这几篇论文涉及的问题与《学术研究方法论》相互呼应,更全面地展示了谢林的“同一性哲学”的思想。
##前三篇小文,比后面的方法论系列讲稿更加出彩。
评分从本雅明到齐泽克都很重视的一本书,是谢林同一哲学时期的一部实践文献。以大学为对象,集中表达了其有机体(Organismus)的概念,即哲学如何协调各门学科的发展,大学又该如何协助学科转化互通,从而达到一个绝对同一的本质。在谢林这一阶段的思想中可以将其看作是把有机体概念运用到绝对者的规定性上去,对康德的有机体概念进行了一个本体论的转换,成为理解自然的一种普遍原则,并进而成为体系一般的原则,亦即哲学的原则。表达有机体就是自然的一以贯之的本质特征,绝对者就反映在单个有机体的形式中,有机体则作为自然的绝对者的原型(Urbild)。直接导向晚期在《论世界灵魂》中的总体自然观的观点。不过还是《论哲学视角下的但丁》一篇写的好,谢林不去做文学批评真是可惜了
评分 评分##谢林同一哲学的实践文本,写作和知识水平俱佳。其洞见应该让当今绝大多数学院工作者觉得羞愧。即使不从特定的哲学,即绝对者的自我同一发端产生世界的观点出发,甚至也未必需要某种学科等级制的假设。我也看不出现在的学习者研究者为什么要限于有限的范畴和术语,呆板的实在论,而不去考察背后发端,条件,或者用唯心主义的话来说,背后的活生生的精神和理念。仅仅是为了捡回这种探究的决心和动力,就很有理由读这本书了!
评分 评分##不懂是否翻译习惯问题,于我而言略晦涩,速览完毕
评分##先刚老师的翻译确实很好。但是谢林有些难读,几对关系:绝对性和同一性,观念性与实在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很迷人的思路,但对这些概念的解释,却并不清晰…可能需要再读他另外的著作才能理解。诗意地理解神学:基督教相比于古希腊的多神崇拜,是在时间中的历史叙事,无限者与有限者通过一个卑微的角色达成了和解,后者不再是前者的象征。
评分##不懂是否翻译习惯问题,于我而言略晦涩,速览完毕
学术研究方法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