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食用菌栽培学》为全国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规划教材。全书共分4篇9章,从食用菌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制种、栽培技术等较全面地、有重点地介绍了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理论,以简明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注意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力求做到内容全面、完整、新颖,同时加强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作者简介
暴增海,1962年3月生,河北沧州人。淮海工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理事、中文核心期刊《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特邀审稿专家。
长期从事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在《食用茵学报》、《食品科学》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公开发表译文5万余字;主编《食用菌栽培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等教材;先后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省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各1项。现主持农业部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认知食用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用菌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一、食用茵的概念
二、食用茵栽培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我国的食用菌资源及其分区
一、我国野生食用茵资源
二、我国食用茵资源的分区
第三节 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要性
一、营养丰富,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
二、变废为宝,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三、开拓就业门路,增加社会财富
第四节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食用菌产业现状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三、食用茵产业发展趋势
第二章 食用菌基础
第一节 食用菌的分类
一、自然界生物的分类
二、真菌、大型真菌及
精彩书摘
(一)菌丝体阶段
菌丝体阶段,要求湿度在60%左右,无需特殊要求。为使菌丝体迅速地向基质中定殖蔓延,菌种播种时,控制好培养基质的含水量是至关重要的。
段木栽培,如香菇栽培,含水量应控制在33%-37%左右。生产上经过两年的定殖,菇木含水量增至62%左右,菌丝体生长最好,子实体发生数量也最多。
代料栽培,香菇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55%~60%;平菇要求65%左右;双孢蘑菇培养料含水量要求62%-65%。
在生产实践中,菌丝在培养基质上定殖、蔓延阶段,可以通过覆盖物如塑料薄膜、报纸等,来增加
前言/序言
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做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近年来还发现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
食用菌虽然是农业中的小作物,但却是出口创汇的大产业。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8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1 827.2万t,比2007年增长8.7%。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资料,2008年食用菌出口数量68.28万t,比2007年71.47万t减少4.5%,而出口金额为14.53亿美元,比2007年14.25
品鉴中华美食的根源,探索食用菌的奥秘 你是否曾在舌尖上感受过那份独特的鲜美,又是否曾对餐桌上那一抹抹素雅而富有生命力的身影感到好奇?食用菌,作为大自然馈赠的珍贵食材,早已融入中华饮食文化的血脉,滋养着我们的味蕾,也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从寻常百姓家的家常小炒,到国宴上的精致佳肴,食用菌以其丰富的营养、多样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然而,这份舌尖上的享受,其背后却蕴藏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命世界,一个关于生长、繁衍、以及人类智慧与自然巧妙结合的故事。 《食用菌栽培学》这本书,正是为你打开这扇通往食用菌奥秘之门的一把钥匙。它并非一本简单的食谱,也不是仅仅罗列几种菌菇的烹饪技巧。相反,它是一部深入探索食用菌生命周期、生长规律、以及现代栽培技术的百科全书,旨在让你从根本上理解这些神奇的生物,并掌握让它们茁壮成长的科学方法。 一、食用菌的世界:超越餐桌的奇迹 在开始这场知识的探索之旅前,我们不妨先跳出餐桌,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食用菌。它们并非植物,也非动物,而是属于真菌界的一类特殊生物。它们没有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它们另辟蹊径,以腐生或寄生的方式,从有机物中获取养分。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生存方式,却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食用菌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味,它们更是地球循环系统中的“分解者”和“再生者”。它们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植物残骸,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维持着生态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食用菌是地球生命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当我们聚焦于食用菌的“食用”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子实体,我们会惊叹于它们的种类之繁多。从我们熟悉的香菇、平菇、金针菇,到口感醇厚、营养丰富的灵芝、猴头菇,再到形态各异、风味独特的木耳、银耳,每一种食用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长习性、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了解这些差异,是深入栽培的关键。 二、揭秘食用菌的生命密码:生长与繁衍的智慧 那么,这些神奇的生物是如何诞生的?《食用菌栽培学》将带领你走进食用菌的生命周期,揭示它们从孢子到成熟子实体的完整过程。 首先,我们将从食用菌的“种子”——孢子开始。这些微小的、几乎肉眼无法看见的繁殖单位,如同植物的种子一样,拥有着繁衍后代的使命。然而,与植物种子不同的是,孢子的萌发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以及营养物质。书中将详细阐述孢子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和处理高活力的孢子,为栽培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着,孢子萌发后,会形成细长的菌丝。这些菌丝如同植物的根系,在基质中延伸、吸收养分,并最终形成一张巨大的地下网络——菌丝体。菌丝体是食用菌的营养体,它吸收并转化基质中的有机物,为子实体的形成储备能量。书中将深入剖析菌丝体的生长规律,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各种环境因素,让你了解如何为菌丝体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 当菌丝体积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并遇到适宜的外部刺激时,便会开始形成我们熟悉的子实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蘑菇”。这个过程被称为“出菇”。出菇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通以及基质的营养状况。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精确控制这些因素,诱导和促进子实体的形成,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从自然到农场:现代食用菌栽培的科学体系 虽然许多食用菌可以在野外自然生长,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高品质,现代食用菌栽培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精密的科学技术。这本书将系统地介绍食用菌栽培的各个环节,让你全面掌握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1. 基质的准备与处理:营养的源泉 食用菌的生长离不开丰富的营养。基质,就是为食用菌提供生长所需营养的载体。不同的食用菌对基质的要求不同,但通常都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氮的有机物为主要成分。例如,香菇常以阔叶树木屑为主要基质,而平菇则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 书中将详细介绍各种常用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组成、特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菌种的需求,科学配比和优化基质配方。更重要的是,基质的灭菌是防止杂菌污染、确保食用菌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本书将深入讲解各种灭菌技术,包括高压灭菌、常压灭菌等,并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让你能够有效地为基质消毒,创造一个纯净的生长环境。 2. 菌种的选择与扩繁:生命延续的保障 优质的菌种是栽培成功的根本。本书将指导你如何科学地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的食用菌品种,并详细介绍菌种的选育、保存以及室内扩繁技术。从母种的获得,到原种、推广种的逐步扩繁,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如何避免交叉污染,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培养基配方和环境控制,获得数量多、活力强的优良菌种,为大规模栽培提供可靠的“种子”保障。 3. 菌丝培养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菌丝体是食用菌生长的“幕后英雄”。在菌丝培养阶段,我们需要为菌丝的健康生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这包括控制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通风。本书将详细阐述不同菌种在菌丝生长阶段的最佳环境参数,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如定期检查、翻堆(对于某些菌种)、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来确保菌丝的旺盛生长,为后续的出菇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出菇管理:从量变到质变的奇迹 这是食用菌栽培中最令人期待的环节。当菌丝体成熟,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手段,诱导和促进子实体的形成。书中将深入讲解如何精确控制出菇前的环境条件,例如“转潮”(即改变环境条件以刺激出菇),以及出菇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流通等因素。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不同菌种的特性,制定科学的出菇管理方案,以获得高产量、高品质的食用菌。同时,对于采摘时机、采摘方法等细节,也将进行详细的介绍,确保每一朵食用菌都能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5. 病虫害防治:守护食用菌的健康 在食用菌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侵扰是不可避免的挑战。这些病原体和害虫不仅会影响食用菌的产量,更会严重影响食用菌的品质,甚至导致整批栽培的失败。本书将系统地介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包括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以及各类害虫。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提供一套科学、环保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的危害,保护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6. 采摘、后处理与储存:价值实现的关键 食用菌的采摘时机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其品质和产量。本书将指导你如何判断食用菌的最佳采摘时期,掌握正确的采摘技巧,以避免对菌体造成损伤。采摘后的食用菌需要进行适当的后处理,例如清洗、分级、以及干燥或冷藏等,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延长保质期。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后处理技术,以及不同食用菌的适宜储存条件,确保食用菌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四、食用菌栽培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食用菌栽培不仅仅是一项农业技术,更是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以及对生态农业理念的深入人心,食用菌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书中还将探讨食用菌栽培在多方面的应用前景。除了作为重要的食品来源,许多食用菌还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例如灵芝、冬虫夏草等,它们在传统医药和现代保健品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食用菌的生产过程能够有效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同时,本书也将展望食用菌栽培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将关注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例如基因工程在菌种改良方面的应用,以及智能化栽培技术的普及,例如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物联网技术在栽培过程中的应用等,这些都将为食用菌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结语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著作。它不仅为你提供了认识和理解食用菌的科学知识,更为你掌握一门能够创造财富、贡献健康的实用技能。无论你是怀揣着农业创业梦想的学生,还是希望提升自身种植技术的农民,亦或是对食用菌的奥秘充满好奇的爱好者,这本书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踏上这本书,你将不仅仅是学会如何种植食用菌,更是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运用科学智慧,去发掘和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准备好,与我们一同探索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食用菌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