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简释

唐宋词简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圭璋 著,唐圭璋 注
图书标签:
  • 唐宋词
  • 词学
  • 文学
  • 诗词鉴赏
  • 古典文学
  • 宋词
  • 唐词
  • 文化
  • 艺术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75782
版次:1
商品编码:10006182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清人周济、刘熙载、陈廷焯、谭献、冯煦、况周颐、王国维、陈洵等论唐宋人词,语多精当。惟所论概属总评,非对一词作具体之阐述。近人选词,既先陈作者之经历,复考证词中用典之出处,并注明词中字句之音义,诚有益于读者。至对一词之组织结构,尚多未涉及。各家词之风格不同,一词之起结、过片、层次、转折,脉络井井,足资借鉴。词中描绘自然景色之细切,体会人物形象之生动,表达内心情谊之深厚,以及语言凝炼,声韵响亮,气魄雄伟,一经释明,亦可见词之高度艺术技巧。

内容简介

  《唐宋词简释》由当代词学泰斗唐圭璋先生编选简释,共精选唐宋词各种风格代表作品二百三十二首。每选一词,接以解说串讲、体会心得,既对词之起结、过片、层次、转折等组织结构条分缕析;又将词中“描绘自然景色之细切,体会人物形象之生动,表达内心情谊之深厚,以及语言凝练、声韵响亮、气魄雄伟”等艺术特点一一阐释,言简意赅,文辞隽永,初版三十年以来,已成读词选本之经典。本次以简体字重排,并配以插图数十幅,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选释者简介:
  唐圭璋(1901—1990),字季特,江苏南京人。早年入东南大学,从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学习词曲,后专治词学。解放前曾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教授,1953年起任南京师范学院(即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宋词三百首笺注》、《南唐二主词汇笺》、《宋词四考》、《宋词纪事》、《唐宋词简释》等。编有《词话丛编》、《全宋词》、《全金元词》、《宋词鉴赏辞典》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余往日于授课之暇,曾据拙重大之旨,简释唐词五十六首,宋词一百七十六首。小言詹詹意在于辅助近日选本及加深对清人论词之理解。
  ——唐圭璋记

目录

李白 二首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
忆秦娥 箫声咽
温庭筠 十首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前调 杏花含露团香雪
前调 玉楼明月长相忆
前调 宝函钿雀金潞鹏
更漏子 玉炉香
南歌子 倭堕低梳髻
前调 懒拂鸳鸯枕
梦江南 千万恨
前调 梳洗罢
河传 湖上
皇甫松 二首
梦江南兰烬落
前调楼上寝
韦庄 九首
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
前调 人人尽说江南好
前调 如今却忆江南乐
前调 洛阳城里春光好
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
应天长 绿槐阴里黄莺语
荷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
女冠子 四月十七
前调 昨夜夜半
薛昭蕴 一首
谒金门 春满院
牛峤 二首
菩萨蛮 舞裙香暖金泥凤
西溪子 捍拨双盘金凤
牛希济 一首
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
欧阳炯 一首
三字令 春欲尽
顾复 一首
荷叶杯 一去又乖期信
孙光宪 一首
谒金门 留不得
鹿虔康 一首
临江仙 金锁重门荒苑静
李璟 二首
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
前调 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煜 十九首
一斛珠 晓妆初过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
望江南 闲梦远
前调 闲梦远
清平乐 别来春半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
望江南 多少恨
前调 多少泪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捣练子 深院静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前调 林花谢了春红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冯延巳 四首
采桑子 花前失却游春侣
喜迁莺 宿莺啼
清平乐 雨晴烟晚
三台令 南浦
范仲淹 三首
苏幕遮 碧云天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
张先 三首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
渔家傲 巴子城头青草暮
晏殊 八首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
后记

精彩书摘

  李白 二首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此首伤今怀古,托兴深远。首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修淡迷离之概。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干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北宋李之仪曾和此词。
  温庭筠 十首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此首写闺怨,章法极密,层次极清。首句,写绣屏掩映,可见环境之富丽;次句,写鬓丝撩乱,可见人未起之容仪。三、四两句叙事.画眉梳洗,皆事也。然“懒”字、“迟”字,又兼写人之情态。“照花”两句承上,言梳洗停当,簪花为饰,愈增艳丽。末句,言更换新绣之罗衣,忽睹衣上有鹧鸪双双,遂兴孤独之哀与膏沐谁容之感。有此收束,振起全篇。上文之所以懒画眉、迟梳洗者,皆因有此一段怨情蕴蓄于中也。

前言/序言


《锦瑟流年:一卷宋词的温柔与豪情》 千载光阴,弹指一挥间,盛唐的繁花似锦,宋代的风雅韵事,都沉淀在文字的深处,化为词。这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也不是一本刻板的教科书,它是一场穿越时空的邀约,一次与古人灵魂深处的对话。我们希望借由这扇小小的词之窗,窥见那个时代的万千气象,感受那些或婉约、或豪放的生命脉动。 一、 词之缘起:从燕乐到文学的华美蜕变 词,最早的形态,是汉代乐府歌辞的余绪,是魏晋南北朝以来民间曲调的拾遗。它最初诞生于市井坊间,伴随着歌女的歌唱,流传于酒肆茶楼,是那个时代最鲜活、最市井的艺术形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文人雅士的介入,词逐渐摆脱了单纯的歌咏功能,升华为一种独立的、极具艺术魅力的文学体裁。 唐代,词的勃兴。从温庭筠的绮靡细腻,到韦庄的清新婉约,再到李白的飘逸浪漫,以及牛峤、孙光宪等人的各展风采,唐代词坛已是百花齐放,为宋词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想象,在那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长安夜,或是那江河湖海、山川壮丽的边塞之地,词如同一抹亮色,点缀着当时的生活,抒发着人们的情感。 二、 大唐风华:雄浑壮丽与清丽婉约的交织 大唐,一个开放包容、自信昂扬的时代,它的词,也同样展现出恢弘的气度与细腻的情感。 诗仙之风——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仅仅两句,便勾勒出寥廓苍茫的意境。李白,这位“谪仙人”,他的词,常常带着一种不羁的豪情与超然的想象。他笔下的山河,不再是简单的景物,而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射。无论是“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的孤独,还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都洋溢着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菩萨蛮》中,他写离愁,却又是那样辽远,那样带着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仿佛在广袤的天地间,个人的渺小与情感的深沉形成鲜明对比。 花间鼻祖——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被誉为“花间派”的鼻祖,他的词,以其精致、细腻、华美著称。他擅长描摹女子梳妆打扮的场景,刻画闺阁中的思念与愁绪。每一个字句,都仿佛经过精雕细琢,如同精美的玉器,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他的词,是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生活情趣的一种写照,也是女性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在《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意象,将时间和空间拉得很长,将无尽的等待与无望的失落渲染得淋漓尽致。 婉约的先声——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的词,在继承温庭筠华丽的同时,又增添了几分平和与真挚。他笔下的江南,如诗如画,充满了生活气息。他的词,读来让人感到亲切,仿佛置身于那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感受着那份宁静与闲适。然而,这看似平和的背后,也隐藏着对时局的无奈与对故国的思念。 唐代的词,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既有笔墨雄浑的泼墨写意,也有工笔细描的柔美婉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三、 宋韵悠长:婉约中的深情,豪放中的力量 到了宋代,词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文人词的创作更加繁荣,词的题材也更加广泛,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宋词,如同宋代文化的缩影,既有市民阶层的细腻情感,也有士大夫阶层的家国情怀。 婉约的典范——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这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词坛巨匠,他的词,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深沉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喜爱。他笔下的离愁别绪,常常写得入木三分,感人至深。他的词,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雨霖铃》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凄凉与无奈,从“冷落清秋节”的季节氛围,到“晓风残月”的孤寂场景,都烘托出词人离别时的凄苦心境。 苏辛的豪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这位旷世奇才,他的词,既有“大江东去”的豪迈气魄,也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哲思。他笔下的词,充满了对人生、对历史、对宇宙的深刻思考。他的豪放,不是无谓的呐喊,而是经历了人生起伏后的豁达与超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更是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怀融为一体,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感受到一种磅礴的力量。 辛弃疾的慷慨悲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少室山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这位南宋的抗金名将,他的词,充满了“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慷慨激昂。他的词,是那个时代民族危亡背景下的时代强音。他怀揣着报国之志,却屡遭挫折,他的词,便是他心中不灭的火焰,是他对国家民族的深沉眷恋。《破阵子》一词,将沙场上的豪情壮志与现实中的失意无奈交织在一起,读来令人扼腕叹息,却又敬佩他那永不磨灭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低吟浅唱——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这位“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以其细腻、清丽、婉约著称。她的词,仿佛是一坛陈年的女儿红,越品越有味道。她的笔下,有对花鸟的喜爱,有对生活的感悟,更有对丈夫深沉的思念。在国破家亡、夫死国丧的双重打击下,她的词,更是充满了凄凉与悲怆。《声声慢》一词,十四个叠字,将她内心的悲苦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能听到她一声声低低的啜泣。 四、 穿越时空的共鸣 《锦瑟流年:一卷宋词的温柔与豪情》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历代词人的作品,更是他们跨越时空的生命轨迹。我们试图在词句的背后,还原一个鲜活的时代,解读一份真挚的情感。 婉约的背后,是深沉的爱与思念。 无论是温庭筠笔下的闺阁怨妇,还是李清照笔下的孀居才女,她们的婉约,并非矫揉造作,而是内心最真实的流露。她们对爱情的渴望,对家园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都化作了笔尖的温柔。 豪放的背后,是壮阔的胸怀与家国情怀。 苏轼的豪放,是对人生无常的达观,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辛弃疾的豪放,更是他对国家民族的赤子之心,是对收复失地的热切期盼。他们的豪放,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经历了风雨洗礼后,生命绽放出的璀璨光芒。 词的意境,是诗意的栖居。 词,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载体。词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对情感的抒发,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个或明媚、或凄凉、或壮阔的意境。这些意境,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我们心灵的慰藉。 五、 结语:让古韵在新时代回响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会感到迷失,感到疲惫。此时,不妨停下脚步,翻开这本《锦瑟流年》,让那些古老的词句,洗涤你的心灵,抚慰你的灵魂。 这本《锦瑟流年》所要做的,便是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古与今,连接你我。我们希望通过对词作的细致解读,让更多的人了解词,热爱词,感受词中蕴含的东方美学与人文精神。让那些曾经辉煌过的诗句,在新时代依然能够闪耀光芒,触动我们的心弦,激荡我们的情怀。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美的追求,一次对历史的致敬。愿你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诗意与情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唐宋词简释》,与其说是一本词集,不如说是一扇通往千年文心世界的窗户。初读之下,最大的惊喜在于其“简释”二字。我曾因唐宋词的典故深奥、意境缥缈而望而却步,也曾捧着厚重的注解,却依然觉得似懂非懂。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娓娓道来的姿态,将那些晦涩的意象、典故,如同剥洋葱般一层层地揭开。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词语的含义,而是深入到词人创作的语境,勾勒出当时的风土人情,甚至捕捉到词人那一刹那的悲欢离合。比如,对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解读,它没有停留在对“寻觅”动作的字面解释,而是细致地描绘了词人独自一人,在空寂的环境中,内心涌起的种种复杂而难以名状的情绪,将“戚戚”二字饱含的无尽愁绪,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这种“释”,是有温度的,是有血有肉的,它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能够触碰到那些古老的心灵,与他们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书中对于一些常用典故的溯源,也做得极其扎实,引经据典,却又用最平实的语言加以阐释,让我这个对古典文学涉猎不深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我迷茫之处轻轻点拨,让我豁然开朗。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典诗词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唐宋词简释》无疑是一本给我带来巨大惊喜的书。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翻译”了古人的情感和思想,让我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与那些千古风流人物产生共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苏轼词作的解读,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书中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阔景色的描摹,而是深刻地阐释了苏轼当时身处贬谪之地,却依旧怀抱旷达胸襟,借赤壁之景,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感慨。这种对词人复杂心境的挖掘,让我感受到了苏轼的智慧与豁达,也体会到词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书中对一些意象的解读,也颇具匠心。比如,对于“明月”的意象,它能根据不同的词和作者,阐释出其所代表的思念、孤独、团圆等不同含义,而不是一概而论。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唐宋词中的意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情感表达。这本书,就像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在你阅读时,不厌其烦地为你解答疑惑,让你在品味词句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背后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评分

拿到《唐宋词简释》这本书,我最先被它的“简”所吸引,原以为会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概览,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这“简”字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功力。它不是简单地删减内容,而是以一种高屋建瓴的姿态,去芜存菁,直击核心。我一直觉得,理解唐宋词,关键在于理解词人的“情”。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例如,它在解读柳永的词时,没有过多地去分析其生平的坎坷,而是着重于捕捉词中那种市井的烟火气,以及词人对女性的细腻情感。当读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时,书中对其“伊”的解读,并非简单地指代某位女子,而是将其升华为一种执着于情,甚至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这种解读让我眼前一亮。它让我看到了柳永词作中,除了男女之情,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书中对于词的结构、韵律的分析,也同样简洁而到位,不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而是恰到好处地点缀,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词的美感。这种“简而精”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原来理解唐宋词,并非一定要艰深晦涩,也可以是如此流畅、自然的体验。

评分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唐宋词读物。许多市面上常见的唐宋词解读,往往陷入一种“堆砌”的模式,动辄引用大量文献,或是过度解读,反而让人难以消化。但《唐宋词简释》却另辟蹊径,它以一种“减法”的智慧,将复杂的背后信息提炼出来,只留下最精炼、最核心的解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辛弃疾《破阵子》一词的分析。许多解读都着重于其豪迈的军旅生涯,但这本书却更深入地挖掘了辛弃疾作为文人的另一面,他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以及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画面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亲眼目睹那份壮志未酬的悲凉。更妙的是,它并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知识点”罗列,而是将这些解读巧妙地融入对词句的理解之中。比如,它会从词的字面意思出发,然后循循善诱地引出背后的历史背景、词人的心境,最终点亮整个词的意境。这种“由小见大”的处理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是被信息的洪流淹没。它提供了一种“刚刚好”的解读,既不会让初学者感到畏惧,又能让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发现新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干货满满”但又“不令人上火”的那种。我一直对唐宋词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感到困惑,常常觉得作者的意图难以捉摸。《唐宋词简释》在这方面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不回避一些相对复杂的意象,但又不会将其复杂化。例如,书中对秦观《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解读,它并没有陷入对“朝朝暮暮”字面意义的纠缠,而是从词人身处异地的相思之情出发,阐释了这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之伟大,以及词人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信念。这种解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情感温度,让我对“两情若是久长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也提供了很多不同于我以往认知的视角。比如,对于一些看似表达悲伤的词,它会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坚韧和希望,让我感受到古人的乐观和豁达。这种“拨云见日”式的解读,不仅让我更深地理解了词作本身,也让我对词人的精神世界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本书就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将那些精美的词作,用最恰当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让每一个细节都熠熠生辉。

评分

唐宋词简释唐宋词简释

评分

好,书是不错,感觉可以的。

评分

拿在手里超有幸福感的尺寸

评分

买了唐诗和宋词两本,唐诗有塑封,宋词没塑封,就JD的塑料袋子装着送来。这个差评。唐诗和宋词两本书的书脊胶粘不好,有空洞气泡。

评分

太好了这本书,真的是棒棒哒

评分

诗词名作,大家注释,纸张排版略差。

评分

宋词三百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评分

在京东上买书买了不少,总体很满意

评分

没有注释,解读简单。出书好容易,钱真好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