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许多伟人从这里放飞自己的理想,无数学者在这里开始知识的积淀,请你走进这启蒙的殿堂吧……
“国学启蒙读物·插图本”丛书讲解通俗生动,配图意趣盎然,让你真正读懂蒙学名著,领你轻松踏入国学门径。
这套蒙学名著的专业读本,将引导你学会读书,学会修身,贯通自然人生,达览天地人文。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中,《笠翁对韵》出现得比较晚,但对于学习诗文声律与对仗的儿童来说,它却非常有用,因此也非常有名。
中国古代韵文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十分讲究词语的声律与对仗。这是因为汉字都是方块字,不仅字字独立,而且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字形、读音和字义。所以人们在写诗、作文时,为了让语言更美,很喜欢用汉字来玩“派对”的游戏。久而久之,在诗文创作上便形成了一种规矩,古人叫它“对偶”或“对仗”,俗称“对对子”。古时候,只要小孩子刚刚开始识字,就会有老师来教对对子的种种技巧,目的是为了让他练好写诗作文的基本功。
《笠翁对韵》固然是写给古代儿童的,但它同样可以帮助今天的孩子增强写作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水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本书诗句所使用的词汇十分丰富,同时还含有许多典故,可以大大充实孩子的词汇积累。
第二,本书可以让孩子学到一些汉语的声律知识,如果把它们应用到作文中,文章就会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第三,本书诗句运用了许多绝妙的对仗,里面含有明喻、暗喻、拟人、夸张等多种新鲜有趣的语言表达法,这在一般少儿读物里是很难见到的。假如孩子们能掌握这些语言表达技巧,写出来的文章也会妙语迭出,面貌一新。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由于“对对子”实际上已近乎一种语言游戏,本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教给孩子的,不是死的知识,不是可以生搬硬套的条条框框,而是一种灵活的语言修辞技巧,一种随机应变的语言应对能力。倘若孩子们通过本书对“对对子”发生了兴趣,他们的思维将被锻炼得异常敏捷,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也会加倍提高。
《笠翁对韵》的编写者是李渔(1610-1680),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戏剧家,书名中的“笠翁”二字是他的别号。由于本书主要是通过精彩的例句来介绍诗歌的对仗技巧和声韵知识,所以又叫“对韵”。
内页插图
目录
编者的话
卷上
一东
二址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卷下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成
精彩书摘
什么叫对仗
汉字都是独立的,每一个字都有字形、读音和字义:于是当人们写诗作文和作对联时,为了让语言更美,很喜欢用汉字玩“派对”的游戏。古人把这叫“对偶”或“对仗”,俗称“对对子”。这里说的“对”,就是对称、对应的意思,就像盖了座房子,左边有个窗子,右边也会有个窗子与它对应,这就叫“对”。中国文学中的“对对子”也是这样,在上下相对的两句中,字数必然是相同的,所表达的意义也要相关,甚至在每个字的声凋上也有相应的规则。
雷隐隐①,雾朦朦②。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⑧,雨霁④晚霞红⑤。 字词解释
① 隐隐:隐约,不分明。
② 朦朦:迷蒙,模糊。
③ 这句的意思是:风在高空吹过,秋天的月亮十分明亮:
④ 霁(ji):雨停天晴。 主旨讲解 “雷隐隐,雾朦朦”是三个字对三个字,我们称为“三字对”。它的上句不仅说到自然气象中的雷声,还形容它从远处隐约传来,因此下句也要用对自然气象的描绘来相对:大雾笼罩,一片迷蒙。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是五个字对五个字,我们称为“五字对”。五个字已经可以组成一个诗句了。这两个诗句都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画面,含义比“三字对”更为复杂。其中,“风”对“雨”,“高”对“霁”,“秋月”对“晚霞”,“白”对“红”,都是一一对应的。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这一出色的“五字对”,来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原诗描绘了杜甫在成都居住时,草堂四周优美的环境。这是其中的五、六两句,意思是鱼儿在细雨中跳出水面,燕子在微风中斜着身子飞翔。
诗句对仗十分工整。上句起首的“细雨”,对下句起首的“微风”,两者说的都是天气。接下来的“鱼儿”与“燕子”,不仅全是动物,还都用了一个虚字。两句最后各自用了一个动词,一个“出”,一个“斜”,二者彼此呼应,把鱼儿和燕子的活动姿态刻画得极为生动。牛女①二星河②左右③,参商④两曜⑤斗⑥西东⑦。 字词解释
① 牛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
② 河:指天河,就是银河。
③ 这句的意思是:牛郎星与织女星在银河的一左一右。传说织女本是天上仙女,她与人间的牛郎相爱,王母娘娘知道后把她捉回天宫。牛郎带着两个儿女追赶上天。王母娘娘拔出金簪划出一条天河,把牛郎和织女二人隔在河的两岸,只有每年的七月七日这一天才容许他们见上一面。
④ 参(shen)商:参星和商星,也是天上的两个星宿。
⑤ 两曜(yao):两颗耀眼的星星。曜,目、月、星都叫曜。
⑥ 斗:北斗七星。
⑦ 这旬的意思是:参星和商星在北斗七星的一西一东。传说远古时代的帝喾有两个儿子,整天争吵不休,最后竟动起武来。帝喾没有办法,只好把兄弟俩分别派到十万八千里之外。后来他们一个变成天上的参星,另一个变成商星。两颗星星一在天空西,一在天空东,每天你升我落,你落我升,永远都见不着面。
前言/序言
《笠翁对韵》精解(插图本) 一、缘起与价值:国学启蒙的瑰宝,语言艺术的明珠 《笠翁对韵》是中国古代一部享有盛誉的蒙学读物,堪称诗文对仗的入门宝典。其编纂者李渔(字笠翁)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将汉字、词语的平仄、音韵、意义巧妙地融入对仗之中,使得学习者在朗朗上口的韵文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诗词创作的基本规则,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笠翁对韵》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启蒙”二字。在古代,诗歌是中国文人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而对仗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技法之一。掌握了对仗,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笠翁对韵》以其精炼的语言、清晰的结构、丰富的例证,将抽象的格律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易于理解和记忆。它不仅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有趣读物,更是成年人重温国学、提升文学素养的绝佳材料。 其次,《笠翁对韵》本身就是一部集大成的语言艺术品。它将声韵、字义、事理融为一体,每一对联都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又似一段段动人的乐章。品读《笠翁对韵》,如同漫步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感受汉字之美,领略古人生活的雅趣,体悟哲理的深邃。它超越了单纯的语言教学,更是一种文化熏陶和审美体验。 然而,《笠翁对韵》的精妙之处,往往需要深入的解读才能完全体会。其对仗的严谨、用词的考究、典故的运用,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存在一定的门槛。因此,一部能够对其进行“精解”的读物,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容特色:深度解读,豁然开朗 本书《笠翁对韵》精解(插图本),正是为了弥合这一鸿沟而精心打造。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原文本,而是以一种严谨而又生动的方式,对《笠翁对韵》的每一个韵目、每一组对仗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 1. 结构清晰,层层递进: 全书遵循《笠翁对韵》原有的韵部结构,每一韵下,先列出原韵文,然后逐字逐句进行精解。这种结构设计,既保留了原著的风貌,又方便读者对照学习。解说部分层层递进,从字词的本义、引申义,到其在对仗中的运用,再到所蕴含的意境和典故,力求全面而深入。 2. 字词辨析,溯本追源: 对于《笠翁对韵》中一些较为生僻的字词,或者在古代与现代用法有所不同的字词,本书都会进行详细的辨析。追溯字词的本源,阐释其在古籍中的常见用法,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原意。例如,对于某些多音字、通假字,或是有特殊历史文化含义的词语,都会加以重点讲解,避免产生误解。 3. 对仗工整,法度森严: 《笠翁对韵》的核心在于其对仗的精妙。本书将重点放在对每一组对仗的分析上。 词性对仗: 详细阐述上下两句的词性是否严格对应,例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平仄对仗: 解释对仗中的平仄关系,这是诗词格律的关键。虽然《笠翁对韵》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但其对仗的平仄运用,已经为后来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本书会简要说明平仄的规则,并对照原文进行分析。 意义对仗: 分析上下句的意义是否相互关联、呼应,或是形成对比、映衬。例如,“天”对“地”,“春”对“秋”,这是最基本的事理对仗;“花”对“月”,“酒”对“歌”,这是意境的对仗;“寒”对“暑”,“喜”对“悲”,这是情感的对仗。 结构对仗: 关注对仗在句子结构上的相似性,例如主谓宾结构,定状补结构等。 本书力求将《笠翁对韵》中隐藏的对仗法度一一揭示,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 典故考据,溯古追今: 《笠翁对韵》中常引用历史典故、传说故事、古代诗文的意象,这些典故的理解,是把握其深层含义的关键。本书将对文中出现的典故进行详细的考据和解释,帮助读者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对仗所传达的信息。例如,对“羿射九日”的解释,会对后羿射日的传说进行简要介绍;对“尧舜禹”的提及,会简述其作为古代贤君的含义。 5. 意境描摹,情景交融: 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情感和意境的载体。《笠翁对韵》的魅力,还在于其描绘出的生动画面和传达出的丰富情感。本书在解读字词和对仗的同时,也会注重对原韵文意境的描摹。通过对景物、人物、事件的分析,引导读者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怀。 6. 拓展延伸,触类旁通: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对仗的技巧,本书在精解的基础上,还会进行适当的拓展。例如,在讲解完一个韵目后,可能会列举一些与该韵目主题相关的其他诗句或对联,展示对仗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插图之妙:化繁为简,视觉盛宴 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其精心绘制的插图。我们深知,语言文字的学习,尤其是对于蒙学读物,直观的视觉感受能够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和趣味性。 1. 场景还原,身临其境: 每一组对仗,尤其是描绘景物、人物、事件的对仗,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力求准确地还原原韵文所描绘的场景。例如,当读到“松”对“竹”时,插图便会呈现出一片苍翠的松林,旁边挺拔的翠竹,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松竹的坚韧与高洁。当读到“渔”对“樵”时,插图会描绘出渔夫在江边撒网,樵夫在山间砍柴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普通百姓的生活图景。 2. 意象具象,理解直观: 《笠翁对韵》中不乏一些抽象的意象或概念,例如“仁”、“义”、“礼”、“智”。本书的插图会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进行具象化处理,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来辅助理解。例如,描绘“仁”时,可能会采用母子温馨相拥的画面;描绘“义”时,可能会采用肝胆相照的场景。这样,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视觉形象,初步感知这些概念的内涵。 3. 辅助记忆,加深印象: 插图的生动性,能够极大地帮助读者记忆。色彩鲜明、构图巧妙的插图,能够与文字内容形成强烈的联系,让学习者在视觉和文字的双重刺激下,更深刻地记住每一组对仗的含义和用法。 4. 艺术性与教育性并重: 本书的插图不仅具有教育意义,更兼具很高的艺术价值。画家们通过精湛的笔触,将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融入其中,使得本书在作为一本学习工具书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既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读者的艺术修养。 四、目标读者与学习效益:国学爱好者、学生、教师的理想读物 本书《笠翁对韵》精解(插图本),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中小学生: 作为国学启蒙的经典读物,本书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培养对汉语的兴趣,提升文学素养。插图的引入,将枯燥的文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文学爱好者: 对于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本书提供了深入理解《笠翁对韵》的机会。通过精细的解读,能够更好地欣赏古代诗词的对仗之美,提升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汉语言文字学习者: 无论是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还是对外汉语的学习者,本书都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资源。它能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掌握汉语的词语搭配、句子结构以及语言的韵律美。 书法、国画爱好者: 学习《笠翁对韵》,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和美学,为书法、国画创作提供灵感和文化底蕴。 国学教师及家长: 本书可以作为教学和辅导的有力工具,帮助教师和家长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笠翁对韵》,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蕴含的知识。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 系统掌握对仗的基本规则和常用句式。 深刻理解汉字、词语的含义、用法和音韵美。 拓展文学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了解古代文化。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结语:让经典重焕光彩 《笠翁对韵》作为一部流传数百年的国学经典,其生命力经久不衰。本书《笠翁对韵》精解(插图本),正是基于对经典的敬畏和对学习者的关怀,力求以最全面、最深入、最生动的方式,将这部瑰宝呈现给广大读者。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引导,每一位读者都能在领略《笠翁对韵》的无穷魅力同时,开启一段精彩的国学之旅,让中华文化的智慧之光,在现代社会中再次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