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第1卷)

毛泽东选集(第1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毛泽东 著
图书标签:
  • 毛泽东
  • 选集
  • 政治
  • 历史
  • 中国共产党
  • 马克思主义
  • 革命
  • 思想
  • 著作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09223
版次:2
商品编码:1001109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进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人,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
  第1,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许多书信和电报(这些在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占很大的部分)。
  第二,有些曾经流行的著作,例如《农村调查》,遵照著者的意见,没有编入;又如《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也遵照著者的意见,只编进了其中的第1章(即《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
  第三,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1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第四,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一种是各时期的著作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四卷本的第1卷包括第1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
组织起来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
“糟得很”和“好得很”
所谓“过分”的问题
革命先锋
十四件大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
一、国内的政治状况
二、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三、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
四、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
五、经济问题
六、军事根据地问题
井冈山的斗争(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害据地区的现势
军事问题
土地问题
政权问题
党的组织问题
革命性质问题
割据地区问题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
关于单纯军事观点
关于极端民主化
关于非组织观点
关于绝对平均主义
关于主观主义
关于个人主义
关于流寇思想
关于盲动主义残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九三0年一月五日)
反对本本主义(一九三0年五月)
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三、反对本本主义
四、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五、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六、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七、调查的技术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二日)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九三三年十月)
我们的经济政策(一九三四年一月)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
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共和国
国际援助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五六年十二月)
第一章 如何研究战争
第一节 战争规律是发展的
第二节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
第三节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第四节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
第三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
第一节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第三节 由此产生我们的战略战术
第四章 “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
第五章 战略防御
第一节 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
第二书 反“围剿”的准备
第三节 战略退却
第四节 战略反攻
第五节 反攻开始问题
第六节 集中兵力问题
第七节 运动战
第八节 速决战
第九节 歼灭战
关于蒋介五声明的声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九三七年五月三日)
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的目前发展阶段
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
我们的领导责任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九三七年五月八日)
和平问题
民主问题
革命前途问题
干部问题
党内民主问题
大会的团结和全党的团结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
一 两种宇宙观
二 矛盾的普遍性
三 矛盾的特殊性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七 结论

精彩书摘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中产阶级。这个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其政治主张为实现民族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有一个自称为戴季陶“真实信徒”的,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议论说:“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这两句话,画出了这个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他们反对以阶级斗争学说解释国民党的民生主义,他们反对国民党联俄和容纳共产党及左派分子。
  但是这个阶级的企图——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现在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作最后斗争的局面。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红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那些中间阶级,必定很快地分化,或者向左跑入革命派,或者向右跑入反革命派,没有他们“独立”的余地。所以。
  中国的中产阶级,以其本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思想,仅仅是一个幻想。
  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个阶级,在人数上,在阶级性上,都值得大大注意。自耕农和手工业主所经营的,都是小生产的经济。这个小资产阶级内的各阶层虽然同处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但有三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故对于中产阶级的宣传颇相信,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占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第二部分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这一部分人比较第一部分人大不相同,他们也想发财,但是赵公元帅总不让他们发财,而且因为近年以来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他们感觉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从前的世界。他们觉得现在如果只使用和从前相等的劳动,就会不能维持生活。必须增加劳动时间,每天起早散晚,对于职业加倍注意,方能维持生活。
  他们有点骂人了,骂洋人叫“洋鬼子”,骂军阀叫“抢钱司令”,骂土豪劣绅叫“为富不仁”。对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运动,仅怀疑其未必成功(理由是:洋人和军阀的来头那么大),不肯贸然参加,取了中立的态度,但是绝不反对革命。这一部分人数甚多,大概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渐渐变得生活下降了。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种人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大,因为他们有一个从前和现在相反的比较。这种人在革命运动中颇要紧,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众,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上所说小资产阶级的三部分,对于革命的态度,在平时各不相同;但到战时,即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不但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参加革命,中派亦可参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我们从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和各地农民运动的经验看来,这个断定是不错的:
  半无产阶级。此处所谓半无产阶级,包含:(一)绝大部分半自耕农,(二)贫农,(三)小手工业者,(四)店员,(五)小贩等五种。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半自耕农、贫农和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都是更细小的小生产的经济。
  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虽同属半无产阶级,但其经济状况仍有上、中、下三个细别。半自耕农,其生活苦于自耕农,因其食粮每年大约有一半不够,须租别人田地,或者出卖一部分劳动力,或经营小商,以资弥补。春夏之间,青黄不接,高利向别人借债,重价向别人籴粮,较之自耕农的无求于人,自然景遇要苦,但是优于贫农。因为贫农无土地,每年耕种只得收获之一半或不足一半;半自耕农则租于别人的部分虽只收获一半或不足一半,然自有的部分却可全得。故半自耕农的革命性优于自耕农而不及贫农。贫农是农村中的佃农,受地主的剥削。其经济地位又分两部分。一部分贫农有比较充足的农具和相当数量的资金。此种农民,每年劳动结果,自己可得一半。不足部分,可以种杂粮、捞鱼虾、饲鸡豕,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勉强维持生活,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故其生活苦于半自耕农,然较另一部分贫农为优。其革命性,则优于半自耕农而不及另一部分贫农。所谓另一部分贫农,则既无充足的农具,又无资金,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无几,更需要出卖一部分劳动力。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他们是农民中极艰苦者,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小手工业者所以称为半无产阶级,是因为他们虽然自有简单的生产手段,且系一种自由职业,但他们也常常被迫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其经济地位略与农村中的贫农相当。因其家庭负担之重,工资和生活费用之不相称,时有贫困的压迫和失业的恐慌,和贫农亦大致相同。店员是商店的雇员,以微薄的薪资,供家庭的费用,物价年年增长,薪给往往须数年一增,偶与此辈倾谈,便见叫苦不迭。其地位和贫农及小手工业者不相上下,对于革命宣传极易接受。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其地位和贫农不相上下,其需要一个变更现状的革命,也和贫农相同。
  无产阶级。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约二百万人。中国因经济落后,故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二百万左右的产业工人中,主要为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而其中很大一个数量是在外资产业的奴役下。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我们看四年以来的罢工运动,如海员罢工、铁路罢工、开滦和焦作煤矿罢工、沙面罢工以及“五卅”后上海香港两处的大罢工所表现的力量,就可知工业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他们所以能如此,第一个原因是集中。无论哪种人都不如他们的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都市苦力工人的力量也很可注意。以码头搬运夫和人力车夫占多数,粪夫清道夫等亦属于这一类。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其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惟不及产业工人的集中和在生产上的重要。中国尚少新式的资本主义的农业。所谓农村无产阶级,是指长工、月工、零工等雇农而言。此等雇农不仅无土地,无农具,又无丝毫资金,只得营工度日。其劳动时间之长,工资之少,待遇之薄,职业之不安定,超过其他工人。此种人在乡村中是最感困难者,在农民运动中和贫农处于同一紧要的地位。
  此外,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他们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如闽粤的“三合会”,湘鄂黔蜀的“哥老会”,皖豫鲁等省的“大刀会”,直隶及东三省的“在理会”,上海等处的“青帮”,都曾经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处置这一批人,是中国的困难的问题之一。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
  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从一月四日起至二月五日止,共三十二天,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得的道理,完全相反。许多奇事,则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我想这些情形,很多地方都有。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因为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
  组织起来
  湖南的农民运动,就湘中、湘南已发达的各县来说,大约分为两个时期。去年一月至九月为第一时期,即组织时期。此时期内,一月至六月为秘密活动时期,七月至九月革命军驱逐赵恒惕,为公开活动时期。此时期内,农会会员的人数总计不过三四十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也不过百余万,在农村中还没有什么斗争,因此各界对它也没有什么批评。因为农会会员能作向导,作侦探,作挑夫,北伐军的军官们还有说几句好话的。十月至今年一月为第二时期,即革命时期。农会会员激增到二百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增加到一千万。因为农民入农会大多数每家只写一个人的名字,故会员二百万,群众便有约一千万。在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如湘潭、湘乡、浏阳、长沙、醴陵、宁乡、平江、湘阴、衡山、衡阳、耒阳、郴县、安化等县,差不多全体农民都集合在农会的组织中,都立在农会领导之下。农民既已有了广大的组织,便开始行动起来,于是在四个月中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
  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地主权力既倒,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一切权力归农会”。连两公婆吵架的小事,也要到农民协会去解决。一切事情,农会的人不到场,便不能解决。农会在乡村简直独裁一切,真是“说得出,做得到”。外界的人只能说农会好,不能说农会坏。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则完全被剥夺了发言权,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在农会威力之下,土豪劣绅们头等的跑到上海,二等的跑到汉口,三等的跑到长沙,四等的跑到县城,五等以下土豪劣绅崽子则在乡里向农会投降。
“我出十块钱,请你们准我进农民协会。”小劣绅说。
  “嘻!谁要你的臭钱!”农民这样回答。
  好些中小地主、富农乃至中农,从前反对农会的,此刻求入农会不可得。我到各处,常常遇到这种人,这样向我求情:“请省里来的委员作保!”
  前清地方造丁口册,有正册、另册二种,好人入正册,匪盗等坏人入另册。现在有些地方的农民便拿了这事吓那些从前反对农会的人:“把他们入另册!”
  那些人怕入另册,便多方设法求入农会,一心要想把他们的名字写上那农会的册子才放心。但他们往往遭农会严厉拒绝,所以他们总是悬心吊胆地过日子;摈在农会的门外,好像无家可归的样子,乡里话叫做“打零”。总之,四个月前被一般人看不起的所谓“农民会”,现在却变成顶荣耀的东西。从前拜倒在绅士权力下面的人,现在却拜倒在农民权力之下。无论什么人,都承认去年十月以前和十月以后是两个世界。
  ……
穿越历史的洪流:一部关于时代脉搏与思想光辉的经典 在浩瀚的书海中,总有一些著作,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凝结了一个时代精神、反映了一群人心声的巨石。它们以其深刻的洞察力、磅礴的气势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穿越历史的风雨,成为后人理解过去、启迪未来的宝贵财富。《毛泽东选集(第1卷)》便是这样一部著作,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思想价值,吸引着无数读者去探寻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去感受那股撼动中国乃至世界格局的思想洪流。 然而,当我们翻开这部著作,我们所接触到的,并非仅仅是陈述历史事件的流水账,也不是空泛的理论宣讲。它更像是一部生动的战役记录,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一曲激昂的时代凯歌。它所描绘的,是那个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沼中挣扎的民族,是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寻找出路,如何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最终迎来一个崭新黎明的艰辛历程。 这部卷帙,以其鲜明的历史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卓越智慧与坚定信念。它所收录的篇章,凝聚了那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革命道路、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建设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战略部署。每一篇文章,都仿佛是作者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面对重重危机和严峻挑战时,掷地有声的呐喊,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的精妙谋划。 当我们阅读《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仿佛能听到枪炮声在耳边回响,感受到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再到解放战争的全面展开,书中描绘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更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土地革命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围剿,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书中那些关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不仅是对当时革命力量弱小的深刻认识,更是对未来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它描绘了如何在敌强我弱的悬殊对比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这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实践的宝贵经验。 进入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略,中华民族危在旦夕。这部著作中的篇章,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阐述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敌后战场上的战略意义。书中那些关于持久战的论述,高屋建瓴,富有远见,为中国人民最终战胜侵略者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它告诉我们,在落后的条件下,如何依靠人民,全民皆兵,将侵略者的战争机器拖垮,最终赢得民族的解放。 及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中国人民的鼎力支持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决定性的较量。书中对于战略决战的论述,对于人民战争的精辟总结,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战略上的高超智慧。从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到平津战役,这些波澜壮阔的战役,都在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是军事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伟大写照。 然而,《毛泽东选集(第1卷)》所展现的,远不止于革命战争的宏大叙事。它更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如何建设一个强大的政党的深刻探讨。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如何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书中对此有着详尽的论述。它强调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强调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性,这些都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原则。 此外,这部著作还深入探讨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民族、阶级、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和策略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它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更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里程碑。 阅读《毛泽东选集(第1卷)》,我们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更是在感受一种精神。那是一种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绝境中创造希望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那是一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是一种紧密联系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的始终,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理论价值、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理解中国发展道路的读者,都应当细细品读的著作。它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何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在思想的引领下,实现伟大的历史飞跃,走向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它所包含的思想,所蕴含的精神,至今仍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和无尽的力量,指引我们在新的时代征程中,继续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翻开这本《毛泽东选集(第1卷)》,心里其实是带着一丝忐忑的。毕竟,历史书上那些关于那个年代的描述,有太多宏大叙事和政治解读,总觉得离我这个普通读者有些遥远。但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逐字逐句地阅读时,却发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震撼。它并非只是冰冷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那个时代最鲜活的思考与呐喊。那些关于革命的策略,关于如何凝聚人心,关于如何在艰难困苦中找到出路,都让我看到了一个曾经如此具有魄力与智慧的领导者。其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那种敢于打破常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我尤其被那些关于调查研究的论述所吸引,它让我明白,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对现实最深入的理解和最细致的观察。这不仅仅是一本政治著作,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也映照出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在历史洪流中搏击奋进的。读完后,我感到自己对那个特定时期有了更立体、更真实的认识,不再是书本上单薄的符号,而是有了血有肉的奋斗史。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对我而言,实在是有着非同寻常的冲击力。我一直以为,革命领袖的言论,大概都是一些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理论。但《毛泽东选集(第1卷)》却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洪流中的激昂与困苦。那些关于阶级分析的论述,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特定时代的烙印,但它清晰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为何会出现如此激烈的变革。特别是关于党如何领导革命的章节,让我深刻理解了组织的力量、统一战线的意义,以及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制定正确的战略。我注意到,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充满了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方向的坚定把握,那种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即便隔着时代的距离,也依然能感受到其强大的力量。它让我思考,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一代人去创造历史?是什么样的智慧,让他们在黑暗中点燃希望的火种?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来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

坦白说,初拿到《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内心是有些抗拒的,总觉得那些政治术语离我太远。但真正翻开,才发现它是一本充满了智慧与洞见的书。尤其是在阅读关于如何建设革命政党以及如何处理社会矛盾的部分,我被其中深刻的辩证思维和对人性的洞察所折服。作者在书中展现了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我被那些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述所吸引,它让我明白,再宏大的理想,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和灵活的策略去实现。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感受到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对中国前途的坚定信念,来自于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执着追求。它让我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用智慧去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历史文献,更是一份关于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宝贵启示。

评分

最近沉浸在《毛泽东选集(第1卷)》的阅读中,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与一段峥嵘岁月进行对话。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如何处理党内矛盾和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探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如何团结一致,克服内部分歧,确实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展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我看到了一个领导者如何在战略上保持清醒,如何在战术上灵活应变,如何在最困难的时期凝聚人心,鼓舞士气。那些关于军事斗争的论述,虽然我并非军事爱好者,但也能从中感受到战略眼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政治理论,它更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份生动记录,记录了无数革命者的奋斗、牺牲和智慧。我从中汲取到的,是对复杂局势的分析能力,以及在逆境中寻找突破口的精神力量。

评分

这是一次非常特别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对历史的“为什么”和“怎么样”充满好奇,《毛泽东选集(第1卷)》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的窗口。书中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那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对我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它让我明白,革命并非总是循规蹈矩,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国情,走出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道路。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论述中,总是紧密联系实际,从中国社会的具体问题出发,提出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受到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强大生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其匮乏、敌人力量强大的年代,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下去?书中的许多论述,都充满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改变中国命运的强烈渴望,这是一种非常动人的力量。它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历史事件堆砌,而是看到了无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崛起。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很享受,超值,心里美美哒美美哒,希望京东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

不错,很好。值得学习 吐槽下包装

评分

妈蛋,我以为是散文呢,居然是论文,? 怪我咯!

评分

喜欢!能感受到伟人的力量!

评分

书的质量可以,满意,慢慢看了。

评分

纸张薄,有些粗制滥造,像盗版书

评分

我没看过,不过有人喜欢就好啦。

评分

商品很好,买来自己用,希望有好的效果!

评分

经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