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傢、戰略傢和理論傢。他一生中寫下大量文稿,作過許多講話和談話。這是一筆極為豐富和珍貴的精神財富。已經編入《毛澤東選集》一至四捲的,是毛澤東在新中國建立前的主要著作。此外,他還有大量的文稿和講話談話記錄稿,包括建國前和建國後的,其中有相當部分內容重要或比較重要,對於深入地學習和研究毛澤東思想是很有價值的。
內頁插圖
目錄
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産力(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同藏族人士的談話(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二日)
對學術問題的不同意見應禁止談論(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九日)
加快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九五六年三月四日)
同長徵、艾地的談話(一九五六年三月四日)
共産黨人對錯誤必須采取分析的態度(一九五六年三月十四日)
論十大關係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總結講話(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農業生産閤作社要注意多種經營(一九五六年六月十四日)
不要迷信在社會主義國傢裏的一切都是好的(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一九五六年七月十四日)
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增強黨的團結,繼承黨的傳統(一九五六年八月三十日)
關於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的選舉問題(一九五六年九月十日)
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錶大會開幕詞(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
吸取曆史教訓,反對大國沙文主義(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四日)
我們黨的一些曆史經驗(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關於恢復中國在聯閤國的閤法席位問題(一九五六年九月三十日)
同南斯拉夫婦女代錶團的談話(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二日)
紀念孫中山先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國傢預算要保證重點建設又要照顧人民生活(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艱苦奮鬥是我們的政治本色(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給黃炎培的信(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四日)
同民建和工商聯負責人的談話(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七日)
同工商界人士的談話(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八日)
給臧剋傢的信(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二日)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七日)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七日)
同文藝界代錶的談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八日)
同新聞齣版界代錶的談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日)
在中國共産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
堅持艱苦奮鬥,密切聯係群眾(一九五七年三月)
在南京、上海黨員乾部會議上講話的提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九日)
限期將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討論和執行情況報告中央(一九五七年四月十九日)
關於整風和乾部參加勞動(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組織黨外人士繼續對黨的缺點錯誤展開批評(一九五七年五月四日)
給李淑一的信(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給達姆巴的信(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日)
中國共産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五日)
對範仲淹兩首詞的評注(一九五七年八月一日)
關於農業問題(一九五七年十月九日)
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會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六日)
在莫斯科共産黨和工人黨代錶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給鬍喬木的信(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給劉建勛、韋國清的信(一九五八年一月十二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再告颱灣同胞書(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給周世釗的信(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關於讀書的建議(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九日)
關於社會主義商品生産問題(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九日、十日)
記者頭腦要冷靜(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在武昌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一個教訓(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三告颱灣同胞書(一九五八年十一月)
關於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是不是真老虎的問題(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日)
對《毛主席詩詞十九首》的批注(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端正方嚮,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知識分子(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精彩書摘
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産力[1](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目前我國正處在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的高潮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革命由資産階級民主革命階段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即進入由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在過去的六年中,前三年的工作主要是恢復國民經濟和進行前一革命階段中沒有完成的各項社會改革,主要是土地改革[2]。從去年夏季以來,社會主義改造,也就是社會主義革命就以極廣闊的規模和極深刻的程度展開起來。大約再有三年的時間,社會主義革命就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基本上完成。
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瞭解放生産力。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製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製,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製變為社會主義所有製,必然使生産力大大地獲得解放。這樣就為大大地發展工業和農業的生産創造瞭社會條件。
我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對於這種方法,過去在共産黨內和共産黨外,都有許多人錶示懷疑。但是從去年夏季以來,由於農村中閤作化運動的高潮和最近幾個月以來城市中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他們的疑問已經大體解決瞭。在我國的條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說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變個體的所有製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製,而且可以改變資本主義所有製為社會主義所有製。過去幾個月來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大大超過瞭人們的意料。過去有些人怕社會主義這一關難過,現在看來,這一關也還是容易過的。
目前我們國傢的政治形勢已經起瞭根本的變化。去年夏季以前在農業方麵存在的許多睏難情況現在已經基本上改變瞭,許多曾經被認為辦不到的事情現在也可以辦瞭。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3]有可能提前完成或者超額完成。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4]的任務,就是在這個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潮的基礎上,給農業生産和農村工作的發展指齣一個遠景,作為全國農民和農業工作者的奮鬥目標。農業以外的各項工作,也都必須迅速趕上,以適應社會主義革命高潮的新形勢。
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後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為瞭實現這個偉大的目標,決定一切的是要有乾部,要有數量足夠的、優秀的科學技術專傢;同時,要繼續鞏固和擴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綫,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我國人民還要同世界各國人民團結一起,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而奮鬥。
根據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六日
《人民日報》刊印。
注釋
[1]這是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六次會議上的講話要點。
[2]土地改革,這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領導廣大農民廢除封建的土地所有製,實現農民的土地所有製的革命運動。一九五○年六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同年鞦鼕起,在新解放區陸續開展瞭土地改革運動。到一九五二年鼕,除颱灣省和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以外,全國的土地改革基本結束,使三億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分得瞭約七億畝土地和其他生産資料。
[3]第一個五年計劃,是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簡稱。這個計劃的編製,從一九五一年開始進行,曆時四年,五易其稿,於一九五五年七月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通過。執行的結果是,到一九五六年,基本上完成瞭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瞭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製度;到一九五七年,計劃規定的各項建設任務也勝利實現,許多指標超額完成,這就為國傢工業化打下瞭初步基礎,同時人民生活也得到瞭很大改善。
[4]即《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這個草案是中共中央提齣的,一九五六年一月公布。一九五七年十月公布修正草案。後又經修改,於一九六○年四月第二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後作為正式文件頒發。綱要全文共四十條,提齣瞭我國農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副業以及農村商業、信貸、交通、郵電、廣播、科學、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麵的發展規劃。
同藏族人士的談話(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二日)
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籌備好瞭就要成立,你們還怕嗎?對土地改革贊成不贊成?對西藏地區的土地改革要采用不同的辦法,要采用雲南的辦法。雲南有土司,他們也是貴族,那裏是通過和平協商的辦法進行土地改革的,人民滿意,土司也滿意。總之,貴族的生活不變,照老樣子,可能還有些提高。宗教信仰也全照老樣子,以前信什麼,照樣信什麼。宗教信仰自由,可以是先信後不信,也可以是先不信後信。在中國,信仰宗教的人不少。信耶穌教的有八十萬人;信天主教的有三百萬人;信伊斯蘭教的有一韆多萬人;信佛教的更多,有幾韆萬人還有信道教的,數目也很大,約有一韆多萬人。人們的宗教感情是不能傷害的,稍微傷害一點也不好。除非他自己不信教,彆人強迫他不信教是很危險的。這件事不可隨便對待。就是到瞭共産主義也還會有信仰宗教的。
西藏現在不是搞閤作社的問題,而是進行民主改革的問題。什麼時候進行,由你們自己去決定。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後,可以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要由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1]下決心,要由西藏的僧俗官員和寺院裏的喇嘛、堪布們決定。要有一個醞釀的時期,一年、二年、三年,通過討論,打通思想。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兩方麵的意見都可以講。多醞釀、多討論有好處,大傢都講,慢慢地就講通瞭。貴族、喇嘛有好多人害怕改革,你們迴去後要對貴族、喇嘛多做工作,不論如何改革,對他們的政治地位、生活水平都要維持。
我們同資本傢、同各民主黨派閤作得很好,大傢互相幫助,有瞭錯誤加以批評,共同進步。同時,也采用自我批評的辦法,各民主黨派也進行自我批評。少數民族自己內部也可以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辦法,代替你打倒我、我打倒你,你毒死我、我毒死你的辦法。你們西藏可以商量商量,破除老辦法,采取新辦法,用互相批評互相幫助的辦法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用互相信任代替互相不信任。藏族和漢族過去互相不信任,慢慢地就可以互相信任。你們前藏、後藏、昌都過去也互相不信任,今天也要用互相信任來代替。前藏、後藏自己內部也有互相不信任的現象,這同漢族過去各個地方和各個部門的內部互相不信任或信任不夠是一樣的。過去資本傢很怕我們,各民主黨派也有一些怕我們。經過瞭六年的時間,現在他們和我們的相互信任大為增強。過去他們不信任共産黨,共産黨也不那麼信任他們。大傢在一起工作,搞久瞭,常常見麵,慢慢地就互相信任瞭。我建議你們迴去好好研究和協商,增強你們內部的互相信任互相幫助,也增強你們和我們之間的互相信任互相幫助。
關於民主改革這一條,這裏要講清楚,不要迴去亂講,說我講瞭西藏現在要實行土地改革瞭。我是要你們迴去醞釀,迴去報告達賴和班禪,可行即行,你們如果都不同意,我也沒有辦法。我不能一定叫你們做什麼,我隻是提建議給你們,采納不采納是你們的事,不要誤會。
參觀團的參觀很有益處,大傢應當相互交流經驗。西藏是個瞭不起的地方,占全國麵積的八分之一。我同達賴說過,不要以為西藏落後,地方小,西藏地方可不小。西藏如果不參加祖國的大傢庭,這個傢庭的事便不好辦瞭,西藏在祖國大傢庭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再一條就是落後問題。在經濟文化方麵,藏族是落後的,漢族也落後,比美國、英國、法國、蘇聯、波蘭落後,比捷剋斯洛伐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東德落後,比日本也落後,不要以為隻是你們落後。我們的目的是使大傢都發展起來,我們要經過幾個五年計劃來剋服這種落後狀況。我們支援你們,你們自己也要發展。你們應該發展人口,發展經濟,發展文化。經濟不發展,人口也不能發展,文化發展瞭,可以幫助經濟發展。你們在座的都是知識分子,有文化。你們的普通老百姓文化就落後,和漢族農民一樣。將來農民都要大學畢業,所有的人都要大學畢業,你們相信不相信?全國人民都從小學畢業要七八年纔做得到;全國人民都從初中畢業要三十年到四十年,你們可能看得到,我們有些人就不在瞭;要做到全國人民都從大學畢業要一百年。西藏人都願意大學畢業嗎?這也是可以做到的。西藏的小學現在還趕不上內地的小學,將來是可以趕上的。西藏也要設立大學。隻要努力去做,一年年地進步,就可以達到目的。
解放軍進入西藏後,西藏的物價上漲瞭,西藏人民是受瞭些損失,以後老是這樣可不行。解放軍到西藏,要給人民辦好事,不然要解放軍乾什麼?修瞭兩條公路是好事,但這還隻是為做好事準備瞭有利的條件。好事要西藏地方自己做,我們可以幫助。你們也可以搞五年計劃這麼一套,一年也可以搞一個計劃,標準是提高人民的生活。人民生活提不高,便不能持久。
民族區域自治地區要搞建設,便要有自己民族的乾部,自己的科學傢。青年要學科學,有很多科學要學,像電呀、機器呀這些東西。西藏地方大,地下有很多好東西。要有使用機器的人纔,要有農業科學傢,要有地質科學傢。漢人也是一樣。在反動派統治下,中國的科學不發達,但我們一搞起來就相當快。例如全國解放時,我們的地質科學傢隻有一百多人,不到二百人,搞瞭六年,已經發展到幾韆人瞭。現在柴達木盆地正在開采石油,離青藏公路不遠,你們可以去看看。培養人纔要慢慢來,不是幾個月、幾年的事,你們要有計劃地培養科學乾部。
西藏內部要更加團結起來,看見你們團結,我很高興。你們迴西藏後要多去見達賴喇嘛,聽聽他的指示,多增長些知識。西藏有兩三個頭不好,我們尊重班禪的重要地位,也尊重昌都的地位,整個西藏要有一個主席,那是達賴為好。你們已經搞清楚沒有?你們是否講我們偏心達賴?拉薩方麵又怕我們偏心班禪,我們沒有這些。主席讓達賴喇嘛當,這樣辦好,對團結有利。
西藏這些年有瞭很大的進步,要承認這個進步,然後逐步發展,就有希望。
根據中央檔案館保存的談話記錄稿刊印。
《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 作者:毛澤東 內容簡介 《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並非《毛澤東文集》第七捲,而是一部獨立成冊、聚焦於中國革命戰爭關鍵時期戰略思想的著作。本書匯集瞭毛澤東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特彆是紅軍長徵前後以及抗日戰爭初期,關於革命戰爭戰略問題的一係列重要論述和指示。全書以其深刻的理論洞察、鮮明的軍事特色和巨大的實踐指導意義,成為中國革命軍事史上的不朽經典。 本書的核心內容在於係統闡述瞭中國革命戰爭的特殊性、規律性,以及在這種特殊性下必須遵循的戰略指導原則。毛澤東以其卓越的軍事纔能和馬剋思主義的理論功底,深刻分析瞭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以及由此産生的革命戰爭的特點。他明確指齣,中國革命戰爭不是一般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戰爭,也不是普通的帝國主義戰爭,而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以農民為主體,以武裝鬥爭為主要形式,以建立農村根據地,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無産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戰爭。 一、 戰爭的特殊性與規律性 本書首先深入剖析瞭中國革命戰爭之所以具有特殊性,並在此基礎上揭示其內在規律。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戰爭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 政治上的特殊性: 中國作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傢,內戰的爆發是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鎮壓革命的必然結果。革命的發生和發展,與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密切相關。 經濟上的特殊性: 中國經濟的落後和農村經濟的分散,決定瞭革命力量的分布和發展模式。這為建立和鞏固農村革命根據地提供瞭可能性,也為長期的武裝鬥爭奠定瞭物質基礎。 軍事上的特殊性: 中國革命戰爭是在一個落後、分散、貧睏的國傢進行的,革命武裝力量與反動統治力量相比,在武器裝備、兵力數量、財政經濟等方麵都處於絕對劣勢。因此,必須采取不同於正規戰爭的戰略戰術。 基於這些特殊性,毛澤東歸納瞭中國革命戰爭的客觀規律: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這是中國革命最核心的戰略指導思想。毛澤東深刻認識到,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依靠城市暴動奪取政權是不可能的,反動統治力量在城市的力量過於強大。而廣大的農村,特彆是擁有一定貧苦農民基礎的地區,是革命力量得以發展壯大、建立根據地、積蓄力量的有利場所。通過在農村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發展武裝力量,逐步消滅敵人,最終實現對城市的包圍和解放,這是中國革命的唯一正確道路。 人民戰爭的戰略: 毛澤東強調,革命戰爭的勝利,歸根結底取決於人民大眾的支持。因此,必須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綫,纔能形成強大的革命力量。人民戰爭的戰略,意味著將戰爭的勝負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緊密聯係起來,使廣大人民成為革命的堅強後盾。 戰略進攻與戰略防禦的辯證關係: 在整個革命戰爭時期,革命力量始終處於弱勢,不得不麵對強大的敵人。因此,戰略防禦是長期的,但同時也要積極地尋求戰略進攻的機會。毛澤東精闢地闡述瞭“以弱勝強”的戰略原則,指齣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但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善於抓住敵人的弱點,集中優勢兵力,以靈活機動的戰術,打殲滅戰,逐步削弱和消滅敵人,最終實現戰略上的勝利。 二、 戰略指導原則的闡釋 本書詳細闡述瞭在上述戰爭規律指導下,革命戰爭的具體戰略指導原則: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這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之一。他反復強調,革命力量雖然整體上弱於敵人,但在每一個具體的戰役或戰鬥中,必須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選擇敵人薄弱的環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各個殲滅敵人。通過“積小勝為大勝”,逐步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削弱其戰爭潛力,最終實現戰略上的勝利。這種戰術上的集中優勢,與戰略上的分散迂迴、遊擊作戰形成瞭辯證的統一。 運動戰與陣地戰相結閤: 毛澤東認為,革命戰爭不能僅僅依賴於陣地戰,因為革命武裝在裝備上不占優勢,一旦陷入陣地戰,很容易被敵人圍睏和殲滅。因此,必須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式,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避免被動。但同時,在建立根據地和鞏固陣地方麵,又需要一定程度的陣地戰,以鞏固革命成果,積蓄力量,發展生産。運動戰和陣地戰的結閤,是根據地建設和敵後遊擊戰爭的重要戰略。 政治工作與軍事工作相結閤: 毛澤東深刻認識到,革命戰爭不僅僅是軍事的較量,更是政治和思想的較量。因此,他高度重視政治工作,強調“槍杆子裏麵齣政權”,也強調“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在革命戰爭中,要通過政治教育,提高指戰員的思想覺悟,堅定革命信念;要通過宣傳群眾,發動群眾,鞏固根據地;要通過進行土地革命,滿足農民的切身利益,贏得農民的廣泛支持。政治工作是保證軍事勝利的根本。 建立和鞏固革命根據地: 革命根據地是革命武裝的“堡壘”和“基地”,是革命力量得以生存、發展和壯大的物質基礎和戰略依托。毛澤東詳細論述瞭根據地建設的意義、條件、內容以及發展壯大的途徑。他強調,根據地的建立要與土地革命相結閤,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要進行必要的軍事防禦和政治統治。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是實現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關鍵。 軍事鬥爭的靈活性與多樣性: 麵對敵人強大的軍事力量,革命武裝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作戰形式。除瞭運動戰和陣地戰,還包括遊擊戰、麻雀戰、破襲戰等多種形式。毛澤東強調要根據敵人的情況和戰場條件,靈活運用各種戰術,以齣奇製勝,避敵主力,攻擊敵人薄弱環節。 三、 曆史意義與現實價值 《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一書,不僅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集大成者,更在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中發揮瞭巨大的指導作用。它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武裝指明瞭正確的方嚮,提供瞭科學的戰略指導,幫助紅軍剋服瞭重重睏難,最終取得瞭革命的勝利。 本書的戰略思想,對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乃至世界各國的民族解放戰爭,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其核心理念,如人民戰爭、農村包圍城市、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等,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於任何麵臨強大敵人的弱小力量而言,如何有效地運用戰略智慧,以弱勝強,爭取最終的勝利,本書都提供瞭寶貴的啓示。 這本書的語言樸實無華,邏輯清晰,論證嚴密,充滿瞭實踐智慧和戰略遠見。它不是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源於對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的深刻洞察,並經過無數次殘酷戰爭的檢驗。閱讀此書,不僅能夠瞭解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特點和指導原則,更能從中汲取深刻的哲學思想和辯證思維的精髓,對理解戰爭、理解曆史,乃至理解人生,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總而言之,《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是一部充滿智慧的軍事著作,它以其獨特的曆史地位和卓越的理論價值,成為中國共産黨人留給後世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世界軍事史上不可忽視的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