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的踏板法是一位具有艺术才能和高超理解力的钢琴家的标志。踏板法——为音色,为洪亮度,为延续某些音——是一门艺术,但它必须基于历史的考虑以及对作曲家意图的理解。
在《钢琴踏板法指导》中,约瑟夫·班诺维茨和四位著名的撰稿者提出了有关此问题的一个全面见解。在概述钢琴踏板的简要历史之后,有几章专用于讲述现代钢琴上三个踏板中每个踏板的结构和操作。接下来的几章涉及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中的踏板用法。作者把他们对于踏板法问题的介绍和建议的解决办法基于作曲家在世时所用乐器的性能和声音质量,以及他们各自独特的记谱法体系。
有关巴赫的情况,虽然他的作品并非为现代钢琴而写,但它们被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因而必须注意到某些风格和音响方面的原则。围绕海顿和莫扎特作品中的踏板法存在着某些争论,他们的大多数作品是为早期钢琴而写的。有两章是专论贝多芬的:威廉·S.纽曼讨论了贝多芬的踏板用法,而班诺维茨接着对如何在现代大钢琴上实施它们提供了建议。
在有关浪漫派作曲家的三个章节中,莫里斯·亨森叙述了肖邦音乐中的踏板法,而班诺维茨讨论了舒曼和李斯特。然后马克·汉森概述了加泰隆学派的教学以及它的踏板法原则如何反映在一些西班牙大师的作品中。最后一章根据基赛金的学生迪安·艾尔德对他的大师班的回忆,详述了瓦尔特·基赛金关于德彪西和拉威尔作品中踏板法的意见。
贯穿《钢琴踏板法指导》全书,班诺维茨和他的同事们强调演奏家的耳朵是最终的评判员——因为历史的事实和作曲家的意图,可能由于某些一时的因素诸如跟前的乐器,演奏空间的大小和音响效果,甚至演奏者的情绪而需要加以修改。这里为教师、演奏家和严肃的钢琴学生提供丁切合实际的建议和音乐研究方面的洞察力。
约瑟夫·班诺维茨被美国“号角”(Fanfare)唱片评论形容为“我们时代键盘艺术家中的一位巨人”;任罗斯新闻称他为“一位惊人的艺术名家,他对作曲家精神的深刻理解使公众感到惊奇”;而华沙的鲁赫·穆齐兹尼(Ruch Muzyczny)指出他是“一位极崇高的演奏能手”。
班诺维茨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维也纳国立音乐和戏剧艺术学院,他的教师包括卡尔·弗利德伯格(Carl Friendberg,克拉拉·舒曼的学生)和居尔奇·雄多尔(Gyorgy Sandor,贝拉·巴托克的学生)。班诺维茨在五大洲作为钢琴演奏家和管弦乐队的獗家而闻名于世。1992年,为承认他对李斯特和浪漫主义文献的杰出演绎,匈牙利李斯特协会在布达佩斯授予班诺维茨李斯特奖章。
钢琴踏板的历史
第一部分 踏板法技巧
第一章 右踏板
连音踏板法
手指踏板法
旋律性材料的踏板使用法
伴奏音型的踏板使用法
踏板法作为对句法和奏法的一个帮助
用踏板来突出节奏
踏板法和力度变化
为音色和特殊效果而使声音模糊
踏板的部分更换
抖动或颤动踏板法
制音器声音的部分释放
不用踏板的段落
在反复中取得变化
踏板作为紧接的手段
第二章 中踏板
第三章 左踏板
第二部分 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使用
第四章 演奏巴赫作品时踏板的使用
右踏板、左踏板、中踏板的使用
改编曲中的踏板运用
第五章 演奏海顿和莫扎特作品时踏板的使用
第六章 贝多芬的踏板用法
第七章 在现代钢琴上实施贝多芬的长踏板
第八章 肖邦钢琴作品的踏板使用
第九章 演奏舒曼作品时踏板的使用
第十章 演奏李斯特作品时踏板的使用
第十一章 加泰隆学派的踏板法
第十二章 基赛金在德彪西和拉威尔作品中的踏板法
关于德彪西的《沉没的教堂》的大师课(《前奏曲》第1集第10首)
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仅是翻阅了目录和前言,我就已经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所吸引。作者在开篇就点明了钢琴踏板演奏的复杂性,以及其在音乐表现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从“模糊化处理”、“音色变化”、“延音效果”等词语的运用,可以看出作者并非仅仅在教授技术技巧,更是在引导读者去理解踏板背后深刻的音乐哲学。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踏板(延音踏板、弱音踏板、延音踏板)的功能和使用场景,并结合了大量古典和现代作品的实际演奏片段进行分析。我尤其期待作者对“踏板与触键的联动性”这一章节的深入探讨,相信这对于提升我的演奏层次会有极大的帮助。书中对踏板的细微控制,如“微踩”、“缓起”等技法的描述,更是体现了作者对钢琴演奏的极致追求。即使是作为一名有一定演奏基础的乐迷,我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惊喜。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十分清晰,能够直观地展示踏板的运动轨迹和发声原理。虽然我还没深入学习,但从整体的框架和作者的专业性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揣摩的宝藏。
评分作为一名职业钢琴演奏家,我一直认为自己在踏板运用上已经相当成熟。然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自己演奏中潜在的不足,也为我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视角。书中对于“踏板的动态控制”的精细描述,让我反思了自己是否能够达到作者所倡导的那种“瞬间响应”和“微妙变化”。例如,作者在讲解如何利用踏板来表现音乐的“呼吸”时,提到了“气息的延展”和“情绪的释放”,这些词语虽然抽象,但却精准地捕捉到了优秀演奏家在踏板运用中的神髓。书中还深入探讨了“踏板与身体的协同作用”,强调了踏板演奏并非仅仅是脚部的动作,而是全身心的投入。我特别赞赏书中对“情感共鸣”和“意境营造”的强调,这表明作者并非仅仅关注技术本身,更关注音乐的情感传递。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校准”机会,让我能够更系统地审视和优化自己的演奏习惯,也为我在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提供了极大的启发。
评分我是一名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平时接触大量的音乐文献,对音乐的理解也偏重于宏观的结构和和声分析。偶然间,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在音乐的“演奏层面”,还有如此丰富而精深的学问。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音乐理论与演奏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作者并没有回避艰涩的理论术语,而是用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将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演奏技巧。例如,书中对“谐音共振”和“泛音列”的讲解,以及如何利用踏板来“放大”或“抑制”这些声音现象,让我对钢琴的音响原理有了全新的认识。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踏板处理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从巴洛克时期的“简洁”到浪漫主义时期的“丰富”,再到印象派时期的“色彩斑斓”,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踏板与和声的融合”的章节,它解释了如何通过踏板的运用,将复杂的和声进行处理得更加流畅和富有层次。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钢琴演奏的认知,也丰富了我对音乐整体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个对钢琴怀有深深热爱,但技术水平却有些“业余”的爱好者。市面上很多关于钢琴学习的书籍,要么过于枯燥,要么过于浅显。这本书则恰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作者的语言风格十分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耳边细语,循循善诱。书中对踏板的讲解,没有使用那些高深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例如,作者将踏板的延音比作“音乐的余韵”,将弱音踏板比作“低语”,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它们的作用。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小贴士”和“练习方法”,非常适合我们这类业余学习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通过踏板来润色简单的旋律”的章节,这让我在演奏一些入门级的曲子时,也能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和饱满。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书中所有的技巧,但这本书已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钢琴演奏的热情,让我对未来学习充满了信心。
评分老实说,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抱着一种“查漏补缺”的心态,毕竟我自学钢琴也有几个年头了,自认为对基本功的掌握还算扎实。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它并非一本简单的“如何踩踏板”的教程,而更像是一部探索钢琴音乐“灵魂”的百科全书。书中对踏板“呼吸感”和“空间感”的强调,让我茅塞顿开。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之所以觉得自己的演奏“干涩”或“缺乏感染力”,正是因为对踏板的运用过于机械和被动。作者通过对不同作曲家作品的深度剖析,生动地揭示了踏板如何能够赋予音乐以生命,使其拥有如同人声般的情感起伏和呼吸节奏。书中对“非延音踏板”的探讨,比如弱音踏板在营造朦胧、私密氛围中的作用,以及中央踏板( sostenuto pedal)在多声部演奏中的精准控制,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从未想过,原来踏板的运用可以如此精妙和富有创造性。这本书真正让我体会到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评分正版书,还没看
评分贝多芬的踏板用法
评分书不错,就是贵,碟没听
评分很好,详细,送货很快,支持京东!
评分完美工具书,非常喜欢
评分以后我还是要再来的了哦
评分还没用 不知道
评分适宜的踏板法是一位具有艺术才能和高超理解力的钢琴家的标志。踏板法——为音色,为洪亮度,为延续某些音——是一门艺术,但它必须基于历史的考虑以及对作曲家意图的理解。
评分正在研究每一页的知识,书上讲解的很细致,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