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漢語外來語詞典
作者:岑麒祥
定價:36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時間:2015.08.01
ISBN:9787100102742
本詞典共收錄漢語外來詞語4370條,其中有少量的詞素和詞組。內容包括希臘羅馬神話和著名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較重要的外國人名、地名、藥品、化學元素、各國貨幣及物品名稱等。作者對原詞的初始涵義,凡能追溯的都作瞭深入探討,盡量找齣例子和材料加以注釋,引證繁富,解釋切當,是一部有實用價值的供案頭查考的工具書。
本詞典還為漢語詞匯史、漢族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史等方麵的研究提供瞭豐富而有價值的研究材料。
岑麒祥(1903~1989),我國著名語言學傢。字時甫,祖籍河南南陽,1903年7月15日生於廣西閤浦。岑麒祥是我國較早從事語言學研究和教學的語言學傢之一,在五十多年的教學中,培養瞭許多語言學人纔,桃李遍天下。
岑麒祥從事語言學研究五十多年,主要研究方嚮為普通語言學和語言學史,在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的調查研究,以及曆史語言學研究方麵也有一定的成就。
目錄如下
這本書的選材角度簡直是劍走偏鋒,非常規的,它並沒有走市麵上那些主流詞典都會覆蓋的顯而易見的那些詞匯。我原本期待能在這裏找到一些關於近代西方哲學思潮傳入時,那些基礎概念是如何被本土化的詳細脈絡,比如關於“存在”或“本體論”這類核心術語的早期譯法演變。然而,我發現這本書似乎更專注於一些非常細碎、甚至可以說是“冷門”的領域,那些在特定曆史時期或特定行業內部流通的專有藉用詞。這雖然體現瞭編纂者的巨大毅力和深厚的功底,但也讓初次接觸的讀者感到一絲迷茫。我花瞭很長時間試圖建立起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但總感覺這本書更像是某個資深研究者私人的“秘密筆記”的公開,缺乏一個足夠寬泛的導讀來幫助我們這些“路人”進入其構建的世界。對於想要進行宏觀比較研究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微觀證據無疑是珍貴的,但缺少瞭那個大地圖,找方嚮確實不容易。
評分這本書在某些方麵展現瞭令人贊嘆的細緻度,尤其是在詞源的考辨上,幾乎到瞭吹毛求疵的地步。我注意到,對於某些外來詞,它會列齣多達五六種不同的早期傳入路徑和時間點,並對每一種路徑下的細微語義差異進行標注。這種對“確定性”的執著追求,本身就是一種學術態度。然而,這種嚴謹也帶來瞭一個問題:這本書的更新速度似乎跟不上語言的實際變化。我發現其中收錄的一些詞匯,在近十年來的網絡語言或新興科技領域中,已經發生瞭顯著的語義漂移,或者乾脆被新的、更流行的外來詞所取代。因此,我建議未來的版本可以考慮增加一個“動態追蹤”或“當代應用變遷”的附錄,這樣,這本書就能更好地連接古典的學術嚴謹性與飛速發展的當代語言現實。單純依靠曆史的沉澱固然重要,但一個活著的詞典,也需要呼吸當下的空氣。
評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本書的“稀釋性”。它不像一般的詞典那樣,在檢索效率上做優化,反而像一本需要被“浸泡”纔能品齣味道的陳釀。我嘗試用常規的查詞方式去查找一些我耳熟能詳的現代常用外來詞,結果往往是“未收錄”或者隻給齣瞭一個非常古老的、如今已不再使用的對應詞。這迫使我必須調整自己的認知,去適應它所描繪的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語言景觀。這種“反嚮引導”的閱讀體驗很有意思,它強迫讀者跳齣當前的語言慣性,去思考詞匯是如何被“創造”齣來的,而不是僅僅被“發現”的。從這個角度看,它更像是一部語言史的側記,而不是一本日常查詢手冊。對我而言,它激發瞭更多關於語言演變哲學層麵的思考,遠超齣瞭一個普通詞典能給予的範疇。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所拒絕收錄的內容,以及它如何定義“外來語”這個概念的邊界,這種界限的劃定本身就極具啓發性。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沉穩的墨綠色配上燙金的字體,透露齣一種不怒自威的學術氣息。我把它放在書架上,即使不翻閱,光是看著也覺得整個書房的文化品味都提升瞭一個檔次。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瞭大功夫的良心之作。不過,我得坦白說,我買它主要是衝著它在某個特定領域的獨特性去的,具體是哪個領域,我暫時保留一下,畢竟這本書的側重點顯然非常專精。我尤其欣賞的是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體選擇既保證瞭易讀性,又保持瞭古籍的韻味,但即便如此,有些長句子的注釋部分,如果能用更靈活的符號係統來引導閱讀的層次,可能會更符閤現代讀者的習慣。總體而言,作為一件陳列品和工具書的載體,它的外觀無疑是高分,但一個更具現代感的內頁布局,或許能讓更多非專業人士願意沉下心來細讀。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查閱,不如說是一種探險。它的釋義風格極其簡潔,很多時候,一個詞條的解釋隻有寥寥數語,然後緊跟著一長串的參考文獻或齣處標注。這種風格對於需要精確溯源的學者來說,無疑是精準打擊,省去瞭大量時間;但對於像我這樣,希望通過解釋來理解這個外來詞是如何融入漢語語法體係,並産生新的語義張力的普通學習者而言,就顯得有些過於“硬核”瞭。我常常需要拿著這本書,同時打開好幾部其他工具書,纔能真正把這個詞背後的文化碰撞和語言適應過程給捋清楚。我個人非常希望能在正文之外,增加一些“語境案例分析”的闆塊,哪怕隻是幾個精心挑選的例句對比,也能極大地降低讀者的理解門檻,讓這本書的價值能夠被更廣泛的人群所吸收和利用,而不是僅僅局限於那些已經掌握瞭特定曆史背景知識的圈內人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