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本)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元曲
  • 元代文学
  • 古典诗词
  • 中华国学
  • 文学经典
  • 诗词文论
  • 戏曲
  • 传统文化
  • 宋元明清文学
  • 文化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736
商品编码:10090239988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736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王超,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目 录

【元曲三百首 目录】

元好问

[黄钟]人月圆

·卜居外家东园 / 013

[双调·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 / 013

杨果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

(其一) / 014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

(其二) / 015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

(其三) / 015

刘秉忠

[南吕]干荷叶·有感

(其一) / 016

杜仁杰

[般涉调]耍孩儿

·庄家不识构阑 / 016

王和卿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 018

[双调]拨不断·大鱼 / 018

盍西村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 019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 019

[越调]小桃红·杂咏 / 020

[越调]小桃红·杂咏 / 020

[越调]小桃红·杂咏 / 020

商挺

[双调]潘妃曲 / 021

[双调]潘妃曲 / 021

[双调]潘妃曲 / 022

胡祗遹

[中吕]阳春曲·春景 / 022

[双调]沉醉东风·失题 / 023

伯颜

[中吕]喜春来·春景 / 023

王恽

[正宫]黑漆弩

·游金山寺并序 / 024

[越调]平湖乐 / 025

[越调]平湖乐

·尧庙秋社 / 025

卢挚

[黄钟]节节高

·题洞庭鹿角庙壁 / 026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 026

[双调]沉醉东风·对酒 / 026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 027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 027

[双调]蟾宫曲

·沙三伴哥来嗏 / 027

[双调]蟾宫曲

·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 028

[双调]蟾宫曲

·寒食新野道中 / 028

[双调]蟾宫曲

·醉赠乐府朱帘秀 / 029

[双调]寿阳曲

·别朱帘秀 / 029

赵岩

[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 030

陈草庵

[中吕]山坡羊 / 030

[中吕]山坡羊 / 031

关汉卿

[仙吕]一半儿·题情 / 032

[南吕]四块玉·闲适 / 032

[南吕]四块玉·闲适 / 032

[南吕]四块玉·闲适 / 033

[南吕]四块玉·闲适 / 033

[双调]沉醉东风 / 034

[双调]沉醉东风 / 034

[双调]大德歌·春 / 034

[双调]大德歌·夏 / 035

[双调]大德歌·秋 / 035

[双调]大德歌·冬 / 035

[黄钟]侍香金童 / 036

[南吕]一枝花

·赠朱帘秀 / 037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 037

白朴

[仙吕]寄生草·饮 / 039

[仙吕]醉中天

·佳人脸上黑痣 / 039

[中吕]阳春曲·知几 / 039

[中吕]阳春曲·题情 / 040

[中吕]阳春曲·题情 / 040

[越调]天净沙·春 / 041

[越调]天净沙·秋 / 041

[双调]驻马听 / 041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 042

[双调]庆东原 / 042

[大石调]青杏子·咏雪 / 043

姚燧

[中吕]满庭芳 / 044

[中吕]普天乐 / 044

[中吕]醉高歌·感怀 / 044

[中吕]醉高歌·感怀 / 045

[越调]凭阑人 / 045

[越调]凭阑人 / 045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 045

刘敏中

[正宫]黑漆弩·村居遣兴 / 046

庾天锡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 047

马致远

[南吕]四块玉·天台路 / 047

[南吕]四块玉·浔阳江 / 048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 048

[南吕]金字经 / 048

[越调]天净沙·秋思 / 049

[双调]蟾宫曲·叹世 / 049

[双调]清江引·野兴 / 049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 050

[双调]寿阳曲

·远浦帆归 / 050

[双调]寿阳曲

·潇湘夜雨 / 050

[双调]寿阳曲 / 051

[双调]湘妃怨

·和卢琉斋西湖 / 051

[双调]拨不断 / 051

[双调]拨不断 / 053

[双调]夜行船·秋思 / 053

[般涉调]耍孩儿·借马 / 054

赵孟頫

[仙吕]后庭花 / 056

王实甫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 056

滕宾

[中吕]普天乐 / 057

邓玉宾

[正宫]叨叨令·道情 / 058

[正宫]叨叨令·道情 / 058

冯子振

[正宫]鹦鹉曲·山亭逸兴 / 059

[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 / 059

[正宫]鹦鹉曲·野渡新晴 / 060

[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 / 060

朱帘秀

[双调]寿阳曲·答卢疏斋 / 061

贯云石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 / 061

[正宫]小梁州·冬 / 062

[中吕]红绣鞋 / 062

[双调]清江引·咏梅 / 062

[双调]清江引·惜别 / 063

[双调]清江引·立春 / 063

[双调]寿阳曲 / 063

[双调]寿阳曲 / 064

[双调]殿前欢 / 064

[双调]殿前欢 / 064

鲜于必仁

[双调]折桂令·棋 / 065

邓玉宾子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闲适 / 065

张养浩

[中吕]*高歌兼喜青来 / 066

[中吕]朱履曲 / 067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 067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 / 067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 068

[双调]沉醉东风 / 068

[双调]折桂令·中秋 / 068

[南吕]一枝花·咏喜雨 / 069

白贲

[正宫]鹦鹉曲 / 069

范康

[仙吕]寄生草·酒 / 070

曾瑞

[正宫]醉太平 / 071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

采茶歌·闺中闻杜鹃 / 071

施惠

[南吕]一枝花·咏剑 / 072

睢景臣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 073

周文质

[正宫]叨叨令·自叹 / 074

[越调]寨儿令 / 075

赵禹圭

[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 / 075

乔吉

[正宫]绿幺遍·自述 / 076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 076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 077

[中吕]山坡羊·寓兴 / 077

[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 / 077

[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 / 078

[越调]小桃红·效联珠格 / 078

[越调]天净沙·即事 / 078

[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 / 079

[双调]折桂令

·丙子游越怀古 / 079

[双调]折桂令·秋思 / 079

[双调]折桂令·自叙 / 080

[双调]清江引·有感 / 080

[双调]清江引·即景 / 080

[双调]水仙子

·游越福王府 / 081

[双调]水仙子

·若川秋夕闻砧 / 081

[双调]水仙子·寻梅 / 081

[双调]水仙子·为友人作 / 082

[双调]水仙子·怨风情 / 082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 082

[双调]水仙子·咏雪 / 083

[双调]殿前欢·里西瑛号

懒云窝自叙有作奉和 / 083

[双调]殿前欢

·登江山**楼 / 083

[双调]卖花声·悟世 / 084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自适 / 084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忆别 / 084

[南吕]梁州第七·射雁 / 085

刘时中

[南吕]四块玉 / 086

[中吕]朝天子

·邸万户席上 / 086

[中吕]朝天子·同文子方邓永年

泛洞庭湖宿凤凰台下 / 086

[中吕]山坡羊·燕城述怀 / 087

[中吕]山坡羊

·西湖醉歌次郭振卿韵 / 087

[双调]折桂令

·送王叔能赴湘南廉使 / 087

[双调]清江引 / 088

[双调]殿前欢·醉颜酡 / 088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送别 / 088

阿鲁威

[双调]蟾宫曲 / 089

[双调]蟾宫曲 / 089

[双调]蟾宫曲 / 089

[双调]蟾宫曲 / 090

王元鼎

[正宫]醉太平·寒食 / 090

虞集

[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

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 091

薛昂夫

[正宫]塞鸿秋 / 092

[正宫]塞鸿秋

·凌歊台怀古 / 093

[中吕]朝天子 / 093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 093

吴弘道

[南吕]金字经·伤春 / 094

[双调]拨不断·闲乐 / 094

赵善庆

[中吕]普天乐

·江头秋行 / 095

[中吕]普天乐

·秋江忆别 / 095

[中吕]山坡羊·燕子 / 096

[双调]折桂令·西湖 / 096

马谦斋

[双调]沉醉东风·自悟 / 096

张可久

[黄钟]人月圆

·春晚次韵 / 097

[黄钟]人月圆

·雪中游虎丘 / 098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 098

[黄钟]人月圆

·春日湖上 / 099

[中吕]迎仙客·秋夜 / 099

[中吕]红绣鞋

·宁元帅席上 / 099

[中吕]红绣鞋·虎丘道士 / 100

[中吕]普天乐·秋怀 / 100

[中吕]喜春来·永康驿中 / 100

[中吕]山坡羊·闺思 / 101

[中吕]卖花声·怀古 / 101

[双调]庆东原

·次马致远先辈韵九篇 / 101

[双调]落梅风·春情 / 102

[双调]水仙子·次韵 / 102

[双调]水仙子·秋思 / 102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 / 103

[双调]殿前欢·次酸斋韵 / 103

[双调]殿前欢·离思 / 103

[双调]殿前欢·客中 / 104

[双调]殿前欢·爱山亭上 / 104

[双调]折桂令·九日 / 104

[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 / 105

[双调]清江引·秋怀 / 105

[越调]小桃红

·寄鉴湖诸友 / 105

[越调]天净沙·江上 / 106

[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 106

[越调]寨儿令·次韵 / 106

任昱

[中吕]上小楼·隐居 / 107

[双调]清江引·钱塘怀古 / 107

钱霖

[双调]清江引 / 107

徐再思

[黄钟]人月圆·甘露怀古 / 108

[中吕]朝天子·西湖 / 108

[中吕]朝天子·常山江行 / 109

[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 / 109

[中吕]阳春曲·皇亭晚泊 / 109

[商调]梧叶儿·春思 / 110

[越调]天净沙·探梅 / 110

[越调]凭阑人·春情 / 110

[越调]凭阑人·春愁 / 111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 111

[双调]蟾宫曲·江淹寺 / 111

[双调]蟾宫曲·春情 / 112

[双调]清江引·相思 / 112

[双调]水仙子·夜雨 / 112

[双调]水仙子·春情 / 113

[双调]殿前欢

·观音山眠松 / 113

孙周卿

[双调]蟾宫曲·自乐 / 114

顾德润

[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

·御水流红叶 / 115

曹德

[双调]清江引 / 115

[双调]庆东原

·江头即事 / 116

[失宫调]三棒鼓声频

·题渊明醉归图 / 116

高克礼

[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 / 117

王仲元

[中吕]普天乐 / 117

吕止庵

[仙吕]后庭花 / 118

[仙吕]后庭花·怀古 / 118

景元启

[双调]殿前欢·梅花 / 119

查德卿

[仙吕]寄生草·感叹 / 119

[仙吕]一半儿 / 120

[中吕]普天乐·别情 / 120

[越调]柳营曲·江上 / 121

吴西逸

[越调]天净沙·闲题 / 121

[越调]天净沙·闲题 / 122

[双调]清江引·秋居 / 122

[双调]寿阳曲·四时 / 122

李爱山

[双调]寿阳曲·厌纷 / 123

朱庭玉

[越调]天净沙·秋 / 124

李伯瑜

[越调]小桃红·磕瓜 / 124

李德载

[中吕]阳春曲·赠茶肆 / 125

程景初

[正宫]醉太平 / 126

李致远

[中吕]朝天子·秋夜吟 / 127

[中吕]红绣鞋·晚秋 / 127

张鸣善

[中吕]普天乐·咏世 / 128

[中吕]普天乐 / 129

[双调]水仙子·讥时 / 130

杨朝英

[双调]水仙子 / 131

宋方壶

[中吕]红绣鞋·客况 / 132

[中吕]山坡羊·道情 / 132

[双调]清江引·托咏 / 133

[双调]水仙子

·居庸关中秋对月 / 134

[双调]水仙子·叹世 / 135

王举之

[双调]折桂令·赠胡存善 / 135

柴野愚

[双调]河西六娘子 / 136

贾固

[中吕]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 / 136

周德清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 137

[中吕]朝天子

·秋夜客怀 / 138

[中吕]满庭芳

·看岳王传 / 138

[中吕]阳春曲

·赠歌者韩寿香 / 139

[双调]蟾宫曲·别友 / 139

[双调]折桂令 / 140

班惟志

[南吕]一枝花·秋夜闻筝 / 140

钟嗣成

[正宫]醉太平 / 141

周浩

[双调]折桂令

·题《录鬼簿》 / 142

汪元亨

[正宫]醉太平·警世 / 143

[中吕]朝天子·归隐 / 143

杨维桢

[双调]夜行船·吊古 / 144

倪瓒

[黄钟]人月圆 / 145

[越调]小桃红 / 146

[越调]凭阑人·赠吴国良 / 146

[双调]水仙子 / 147

夏庭芝

[双调]水仙子·赠李奴婢 / 147

刘庭信

[中吕]朝天子·赴约 / 148

[双调]折桂令·忆别 / 148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 149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 149

刘燕歌

[仙吕]太常引

·饯齐参议回山东 / 149

邵亨贞

[仙吕]后庭花·拟古 / 150

汤式

[中吕]满庭芳

·京口感怀 / 151

[中吕]醉高歌带红绣鞋

·客中题壁 / 151

[双调]天香引

·西湖感旧 / 151

[双调]蟾宫曲 / 152

[双调]庆东原

·京口夜泊 / 152

兰楚芳

[南吕]四块玉·风情 / 153

[南吕]四块玉·风情 / 153

无名氏

[正宫]叨叨令 / 153

[正宫]塞鸿秋 / 154

[正宫]塞鸿秋·山行警 / 154

[正宫]醉太平·叹子弟 / 155

[双调]水仙子·喻纸鸢 / 155

[中吕]朝天子·志感 / 155

[中吕]红绣鞋 / 156

[中吕]红绣鞋 / 156

[双调]水仙子 / 156

[越调]柳营曲·范蠡 / 157

[商调]梧叶儿·嘲谎人 / 157


  精彩书摘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

忻州)人。金宣宗时期进士,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后

隐居。在金元相交时期颇有名望,被时人称为“元才子”。著有

《元遗山集》,编有《中州集》《壬辰杂编》等。今存小令九首。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①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

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

后清风。

【注释】

①卜居:选择定居之地。外家:母亲的娘家。

【解析】

此曲写于金朝灭亡之后,因而曲意在闲适悠然中见沉重哀

痛,在醉狂逍遥中流露出忧愁愤慨。作者远离家乡,在外辗转

二十余年,再次归乡时,天下已改朝换代。清风明月是作者隐居生

涯中仅剩的消遣和寄托,“惟”字看似洒脱,实则暗含着满心的苦

涩与无奈。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红

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

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

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

来往如梭。

【解析】

这首曲子上曲写景,下曲抒情。绿叶阴、池水、亭台构筑了一个

幽静阴凉的避暑去处。乳燕、雏莺、鸣蝉的声音此起彼伏,为静景

增添了不少活泼生动的情趣。“骤雨过”三句,可称得上是这段景

语的点睛之笔。由此,作者对园中好景生起美景难留、人生短暂、

及时行乐的慨叹。

杨果

杨果(1197—1269),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

国)人。金亡之前,曾任偃师令,为官清正。后入元,官至参知政

事。擅长作乐府诗,结集为《西庵集》。贯云石曾在《阳春白雪

序》中以“平熟”二字论其曲。现存小令十一首,套数五套。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其一)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①,隔三

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注释】

①若耶:会稽(今浙江绍兴)若耶山下的一条小溪,传说是西

施浣纱的地方,因而又称浣纱溪。

【解析】

前半部分对男子情意的描述显得精致、婉约,具有文人含蓄

委婉的表意特征;后半部分对女子的描写则显得鲜活、生动,更倾

向于民间率直活泼的传情特点。这种文字风格上的差异,也隐隐透

露出两人身份上的差异,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坚定和忠贞,也暗含

她对男子的怀疑和嘲讽。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其二)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

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解析】

作者曾亲身经历金朝灭亡,由亡国的痛楚,阐发对历史兴亡的

慨叹。从采莲歌联想到南朝旧曲,由乐曲联想到哀音,作者的思绪

经历了很大的跨越,但这种跨越产生了很丰富的审美效应,使曲作

的思想容量变得更大。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其三)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

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解析】

此曲在前人基础上多有创新,且文笔细腻,用语清新,感情真

挚,将女主人公的一腔思念和复杂心绪写得十分生动。

作者首先为女主人公的相思设置了一个很美的场景。女主人

公在“采莲湖”中,触目所及,只有一片凋零殆尽的残荷,可是远方

的人仍旧“无消息”。弹琵琶本是为了转移思念之情,谁知却带来了

更深的愁绪,以致她落下“数行泪”。末三句又回到“采莲湖上”这

一具体场景中,描述女主人公所见之景并以此作结,将无尽的情

感融入景物之中。

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原名侃,做官后更名为秉忠,字仲

晦,号藏春散人。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曾祖时迁移至邢州

(今河北邢台)。金亡后,任邢台节度府令史,后出家,隐居武

安山,更名子聪。后来受到元世祖赏识,官至太保,参领中书省

事。有《藏春散人集》问世。今存小令十二首。

[南吕]干荷叶·有感(其一)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

一场霜,寂寞秋江上。

【解析】

开篇将深秋荷叶苍老凋残的模样形容得十分细致。接下来从

嗅觉入手,凸显荷的老残。更用“霜”喻指人生、世道的风霜,而荷

叶的苍老则暗示着人青春年华的流逝以及世间繁华的凋零。*后

作者触景生情,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荷叶身上。“寂寞”二字,实为

这首曲子的词眼。

杜仁杰

杜仁杰(1201—1283),字仲梁,号止轩,原名之元,字善

夫,济南长清(今山东)人。金朝末期,出仕隐居,不问世事,只

与友人诗篇唱和往来。入元后,拒不受征,得到元好问赏识。有

《善夫先生集》传世。今存小令一首,套数四套。

[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

司无甚差科。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

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①。

[六煞]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

“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

幺末敷演《刘耍和》”。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②”。

[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

团坐③。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

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四煞]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

个央人货,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

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④。

[三煞]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

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临绝末,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幺拨⑤。

[二煞]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

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坐,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

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罗。

[一煞]教太公往前挪不敢往后挪,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

来覆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躁,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

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⑥。

[尾]则被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刚挨刚忍更待看些儿

个,枉被这驴颓笑杀我。

【注释】

①闹穰穰(rǎng):热闹的样子。

②妆哈:一作“妆合”,捧场、喝彩。

③团(luán):环绕。

④直裰(duō):长袍。

⑤爨(cuàn):正式开演前的小段歌舞或滑稽表演。

⑥刬(chàn)地:平白无故地,一下子。

【解析】

题名六个字点明了人物、地点、事件,其中“不识”二字更是贯

穿全篇的中心。作者通过描述一个庄家人进城,并在勾栏观看演

出时的所见所闻,制造出一种陌生化、戏谑化的喜剧效果,使整支

套曲充满了深厚的生活气息。

王和卿

王和卿,生卒年不详,约与关汉卿同时,大名(今属河北)

人。《辍耕录》谓其“与关汉卿友,常以讥谑加之”。钟嗣成《录

鬼簿》列其于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王和卿

学士”,孟称舜本称“敝人”。散曲风格滑稽佻。《全元散曲》

录其小令二十一首,套数二套。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难道

风流种,吓杀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解析】

曲子题名为《咏大蝴蝶》,当为咏物托寓的作品。“大蝴蝶”

可视作当时权要豪门的一种比拟,它在“采花”一事上的贪心、专

横,正是当时贵族们对女子、金钱、权势的霸占与贪婪的写照。作

者用语肆无忌惮,造势豪放不羁,虽粗野,却胜在自然随性,这也

正是曲这一文体的精髓所在。

[双调]拨不断·大鱼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

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解析】

此曲的出彩之处在于其毫无顾忌、极富想象力的夸张笔调。

为了极言“大鱼”之“大”,开篇即以“胜神鳌,夯风涛”的奇思妙想

奠定了雄壮的基调。

不过“神鳌”的力量究竟如何,“蓬莱岛”究竟有多大,“东洋”

究竟有多广阔,都没有确切的答案。因此,与之相对的“大鱼”之

“大”也处于虚实之间。而且,也正如此,“大鱼”的形象便具备了

一种不受拘束的任意和洒脱。

盍西村

盍西村,生平事迹无考,盱眙(今属江苏)人。钟嗣成《录鬼

簿》中有“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其中列“盍士常学士”,可

能即指盍西村。今存散曲小令十七首,套数一套。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

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解析】

此曲以朦胧之笔写朦胧之夜,短短几句写出了欢快迷人宛如

仙境的元宵佳景,朴实清淡中展现幽美,读来如身临其境。起句就

大肆渲染元宵之夜的盛况,堤上的灯光与水中灯船连绵相照,让

人联想起灯光与水波相映的场景,定是潋滟荡漾,十足的好光景。

“香烟乱飘”三句让人进一步感受到元宵夜的魅惑,宛如此夜是

与神仙同欢,是天赐的福缘。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厮追攀,

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解析】

本篇是盍西村《临川八景》小令中的第五首,吟咏的是薄暮客

船依傍江岸,人们把酒言欢的江湾晚景。曲中不但写出了晚天的别

样风光,更把乘流来往的名利客在稍有闲暇时,那种及时行乐的

心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越调]小桃红·杂咏

杏花开候不曾晴,败尽游人兴。红雪飞来满芳径,问春莺,

春莺无语风方定。小蛮有情,夜凉人静,唱彻醉翁亭。

【解析】

这是《小桃红·杂咏》组曲八首之一。在这篇小令中,诗人吟

唱春花在雨中谢落的红芳娇艳,弹出了一曲芳华易逝的惜春之

歌,感发的是对春花被雨打风吹去的叹惋和伤情,*终也只能在

小蛮的歌声中叹息春花的凋零,伤感韶华的易逝。全篇凝结内心的

情绪于曲中,横生伤春之意,语句直露而意趣婉转。

[越调]小桃红·杂咏

海棠开过到蔷薇,春色无多味。争奈新来越憔悴。教他

谁?小环也似知人意。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

【解析】

《小桃红·杂咏》的小令多直接描写景色,写自身见闻和感

受。但“海棠开过到蔷薇”一首,是其中的一个特例。在这首小令

中,作者从女子的角度着笔,写她日常生活中感伤、怨苦的情绪,直

而不露,浅而不俗。

[越调]小桃红·杂咏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

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解析】

从青青堤柳写到烂漫花洲,再写到苍茫远山;从茫茫湖水写

到渔舟冲浪,再写到乱云飞度,晚天残霞。全篇动静结合,相映成

趣,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小令虽短,却包罗甚广,洞庭之秋的百般

情调跃然纸上。

商挺

商挺(1209—1288),字孟卿,或作梦卿,曹州济阴(今山东

菏泽)人,晚年自号左山老人。元初时任行台幕僚,官至枢密副

使。擅长隶书,长于山水墨竹画。诗、曲作品多佚失。《全元散

曲》存其小令十九首。

[双调]潘妃曲

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

儿踏,则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架。

【解析】

在商挺流传于世的十九首《潘妃曲》中,有十五首是描写青年

男女幽会的作品。这首《带月披星担惊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少女

在与情人幽会时独自等候的心理状态。

[双调]潘妃曲

闷酒将来刚刚咽,欲饮先浇奠。频祝愿,普天下心厮爱早

团圆。谢神天,教俺也频频的勤相见。

【解析】

商挺在这首小令中,写一名女子借喝闷酒来抒发对爱情的心

愿。曲中愿“普天下心厮爱早团圆”的理想,显示出思想立意的高

远,增添了女主人公的可敬可爱。主人公把对普世的祝愿排在对

自己的祝愿之前,这也是作者的用心之处。这首小令用语浅白俚

俗,却蕴含着一种共通的、能够**时空的爱情理想,因而提升了

整首曲子的艺术魅力。

[双调]潘妃曲

一点青灯人千里。锦字凭谁寄?雁来稀。花落东君也憔悴。

投至望君回。滴尽多少关山泪。

【解析】

起首暗示独居者的寂寞,离愁别恨尽在其中。二人相隔遥

远,又音信难通,独对青灯的妻子自然越发孤寂痛苦。“投至望君

回。滴尽多少关山泪”,女主人公将眼光投向未来,设想在二人相

见之日到来之前,她还将流下多少眼泪。“关山”与首句“千里”相呼

应,使整首小令首尾相连,结构完整,空间和时间的阻隔也被巧妙

地融为一体,读来浑然如一,不落痕迹。

胡祗

胡祗遹(1227—1293),字绍开(一作绍闻),号紫山。磁州

武安(今属河北)人。曾任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因忤逆权

贵,被贬为太原路治中。与当时艺人朱帘秀等有交往,并互赠

散曲小令。著有《紫山先生大全集》。《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十一首。

[中吕]阳春曲·春景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

唤起?窗外晓莺啼。

【解析】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这两句在当时就广为流

传,被人欣赏和喜爱。原因有三:对仗十分工整;造就了一种拟人的

意境;勾画了一幅繁忙跃动的春景图。接下来更是主人公与自然、与

啼莺的互动,引出了春天的欢悦况味,显得更有波折,更富情趣。

[双调]沉醉东风·失题

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避虎狼,盟鸥鹭,是个识字

的渔夫。蓑笠纶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

【解析】

这篇小令生动洒脱地描写了隐逸生活的安闲自在,反映出胡

祗遹对官场纷争的厌倦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

伯颜

伯颜(1237—1295),生长于西亚的伊儿汗国,因入朝奏

事,被元世祖留用。至元十一年(1274年)任中书左丞相,领兵

攻宋。元十三年(1276年)攻陷临安(杭州),俘谢太后、恭帝等

而返。《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一首。

[中吕]喜春来·春景

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①。山河判断在俺笔尖

头。得意秋,分破帝王忧②。

【注释】

①皂盖朱幡(fān):黑色车盖红色旗帜,高官出行的仪仗。五

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爵位。

②分破:元人口语,分减、减少。

【解析】

首句连用三种佩饰,体现了人物穿戴服饰的华贵,从侧面反映

出官位品阶之高;第二句凸显出人物出行之时高车大旗、前呼后拥

的气势,展现出不凡的威仪和隆盛的地位。曲子仅仅五句三十一

字,便道出了一名取得卓越功业的权臣骄矜自喜的真实内心,气势

雍容而豪迈。

王恽

王恽(1227—1304),字仲谋,别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

河南)人。中统、大德年间,官至翰林学士,嘉议大夫。善作文,

也工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文集》一百卷,其中《秋涧乐府》

四卷专收其词曲作品,今存小令四十一首。

[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

邻曲子严伯昌,尝以《黑漆弩》侑酒①。省郎仲先谓余曰:

“词虽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

曰:“昔东坡作《念奴曲》,后人爱之,易其名为《酹江月》②,其

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

声而歌之。昔汉儒家畜声妓,唐人例有音学,而今之乐府,用力

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渠辈年少气锐,

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也③。其词曰:

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

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

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注释】

①侑(yòu)酒:为饮酒助兴。

②酹(lèi)江月:苏轼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末句为“一尊

还酹江月”,故后人亦以《酹江月》为《念奴娇》词牌的别名。

③日力:光阴。

【解析】

以雄浑的笔触描写了金山之地山、水、寺的纷呈姿彩,绘出一

幅宏丽的山水美景图。远观近赏,景象雄浑奇妙,诗人游兴难尽,

因而流连忘返:“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眼见夕阳西

下,众舟纷纷离去,他却任由船只在斜晖里随意飘荡,尽享这放纵

山水的畅快,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

[越调]平湖乐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解析】

曲牌《平湖乐》,又名《小桃红》。在早期元曲创作中,文人多

以《小桃红》曲牌写江南水乡风情,因而有了“平湖乐”的别名。作

为一曲秋日怀乡之作,小令并未借秋天万物萧条的景色来咏叹愁

情,而是以水乡女子清涟采菱的美好场景作陪衬,在快意中突涌惆

怅,大起中实现大落,产生的是冷水浇面、醍醐灌顶的效果。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①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

壤歌亭外山如画②。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释】

①尧庙:在山西临汾境内汾水东八里。

②壤歌亭:尧庙中建筑名。

【解析】

此曲是王恽出任平阳路总管府判官时所作。曲中对当地尧庙

社日活动祭神庆丰收的欢乐场景做了描写,活现了当地的民风民

俗,并寄予了作者祈望百姓生活和美的理想。

卢挚

卢挚(约1243—1315,或1235—1300),字处道,一字莘老,

号疏斋,涿郡(今河北涿县)人。至元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有“刘卢”“姚卢”之称。与白朴、马

致远、朱帘秀均有交往。贯云石《阳春白雪序》称其曲“媚妩,

如仙女寻春,自然笑傲”。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现存小令

一百二十首。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

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解析】

此曲虽然短小,却深刻表现了三组不同的对比:天上的皎月与

诗人心中的阴霾,湖面的宁静与诗人情感的波折,以及从前的欢聚

与如今的离别。这三组对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维度,将一个被

贬诗人的痛苦形象刻画得更为立体,也因此丰富了这首抒情小令

的内涵,使其意蕴更为深远。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

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解析】

综观全曲,文字中虽然有浓郁的秋意和萧瑟感,但更多的是休

闲、宁静与平和的心态。在对景物的表现上,时间从黄昏到清夜,

镜头由近及远再回到自身,使得画面有时空推移的感觉,将黄昏之

景和静夜之景有机地融为一体。短短四十五字,将“意”与“境”结

合在一起,自然清新。

[双调]沉醉东风·对酒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

火。葫芦提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解析】

隐居和出仕,自古以来是摆在文人墨客面前的两难选择。虽

然一直身居要位,但卢挚心中一直埋藏着隐居避世的渴望,本首可

以说是这一渴望在其心中发芽的体现。整首曲子看起来消极,充

满了避世归隐的思想,但细细品读,不难发现狂放通脱的字面下

所隐藏的汹涌澎湃的情感。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

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解析】

这首借景抒情的小令,虽写于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却

未着重描写这些习俗,而是更侧重于写暮秋凋零的自然景物,淡淡的

愁绪与冷清的秋景交融在一起,使整首曲子读起来衰瑟而不哀戚。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蓠茅舍人家。野花路畔

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

花乱插。

【解析】

久居官场,污浊的气息似乎已经让人身心疲惫,卢挚感慨自身

处境,向往归隐生活,以闲居为题创作出三篇佳作,描述归隐山水

的乐趣。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第二首。这首小令描绘的是田园山水之

美,描述主人公游玩山水之中,放荡不羁、无视规矩的举动。

[双调]蟾宫曲·沙三伴哥来嗏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荫

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刺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

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解析】

整首曲子不用任何生僻的词汇,也没有引经据典,只用质朴活

泼的民间生活口语,描绘出活灵活现的田园生活片段。其中刻画了

三个人物,捞虾归来在树荫下撞破西瓜解渴的沙三和伴哥,以及吃

不到西瓜,躺在石滚上口水直流的小二哥。无论哪一个都显得滑

稽,富于喜剧色彩。

[双调]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华年,三生醉

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

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解析】

整首曲子从景物描写开始,又以景物描写结束。卢挚借着夏

末秋初的景色和宴席的热闹场景,表达他重逢旧友的喜悦和对世

事的感慨,在叙事上由喜转悲,一波三折。

[双调]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①。老瓦盆边,田家

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

时②,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注释】

①茅茨(cí):茅屋。

②眄(miǎn):斜着眼看。

【解析】

“寒食”即寒食节,时间是在清明前一两天。这首曲子写的是

寒食节前卢挚在新野路上所见的美景。这首马背上的即兴之作,并

没有体现卢挚构思精心、用词精妙之处,但是不经意间又透着盎

然生趣,描绘景色也活灵活现。


  前言

前言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

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

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一观点首

次承认了元曲的历史地位和文学成就,使之与唐诗、宋词比


诗词歌赋,情怀万里——《元曲三百首》精选解读 穿越千载的时光长河,那些激昂的旋律、婉转的唱词,至今仍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元曲三百首》,这部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是元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华民族情感与智慧的凝结。它如同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风云激荡、文采飞扬的时代,感受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名篇,而是以一种更为深入、细腻的视角,带领读者一同走进元曲的世界,领略其不朽的艺术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元曲:历史的脉搏与时代的呼吸 元曲,是在蒙古族统治下的中国,吸收了汉族传统文化,并在民间俗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以散曲(小令、套数)和杂剧(一种包含唱、念、做、打的综合性戏剧)为主要表现形式,在宋词衰落的基础上,迎来了新的高峰。元曲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在元代,尤其是前期,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但同时,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土壤。元曲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内容,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它摆脱了以往文学作品的雅致与拘谨,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直抒胸臆。这种“俗”中有“雅”,通俗而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特质,正是元曲能够流传千古的重要原因。 本书的解读,将从历史的维度出发,梳理元曲产生的社会背景、文化渊源,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们将一同探究,为何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元曲能够如此蓬勃发展,又为何能够深刻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从蒙古民族的热情奔放,到汉族文人的怀才不遇,从市井小民的喜怒哀乐,到士大夫的忧国忧民,元曲以其独特的视角,记录下了一个时代的复杂图景。 二、 散曲:字字珠玑,曲曲传情 元代的散曲,包括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由多个小令组成,但又一气呵成),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其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本书将精选三百首最具代表性的元代散曲,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我们不仅会欣赏到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更会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味他们笔下的喜怒哀乐。 写景寄情,情景交融: 元曲中的写景,往往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投射。一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道出了多少孤寂与思念;“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更是将相思之情推向了极致。我们将细致地分析这些诗句是如何将景物与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动人的艺术意境。 咏物言志,借物抒怀: 元曲中咏物之作,亦是别具一格。无论是写梅的傲骨,还是写月的清冷,抑或是写柳的依依,都蕴含着作者的品格与志向。通过对事物的描摹,作者得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或者内心的苦闷与愤懑。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品味这些“言外之意”,理解作者的“借物抒怀”。 抒发情怀,直抒胸臆: 元曲的一大特点便是其情感的真实与直接。无论是对爱情的歌颂,对友情的珍视,还是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元曲都能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那些“山长水阔知何处,落日孤舟归路难”的无奈,那些“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的痴情,都如此真挚而动人。我们将深入解读这些情感的表达方式,感受元曲作者澎湃的情感世界。 人生百态,世情百味: 元曲对社会生活的描绘也十分广泛,触及了人生的各个方面。从文人的愁苦,到商贾的得意;从渔夫的闲适,到农夫的辛劳,元曲都能够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些作品如同一个个缩影,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本书对每一首散曲的解读,都力求做到细致入微,深入浅出。我们将对词句进行注释,对典故进行考证,并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解读,能够帮助读者不仅“读懂”元曲,更能“品味”元曲,真正体会到其艺术的精妙和情感的深刻。 三、 杂剧:跌宕起伏,人间悲欢 元杂剧是中国古典戏剧的瑰宝,它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结构严谨,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唱词华美动人,在当时便风靡全国,并对后世的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虽然以“三百首”为名,但对于元杂剧的优秀作品,我们也将择其精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通过对经典杂剧的赏析,我们将带领读者走进元代戏剧的艺术世界。 跌宕起伏的情节: 元杂剧的故事通常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无论是爱情的悲欢离合,还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都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将分析剧本的结构,探讨其情节设置的巧妙之处,以及如何通过情节的推进来营造戏剧冲突。 栩栩如生的人物: 元杂剧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有英勇正直的男主角,有聪慧善良的女主角,也有狡猾阴险的反派角色。这些人物性格鲜明,跃然纸上。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其行为动机,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唱词的艺术魅力: 元杂剧的唱词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词语言通俗,但也充满了诗意和韵律感。许多唱词至今仍被传颂,成为经典。我们将对经典杂剧的唱词进行细致的赏析,体会其语言的精炼,韵律的和谐,以及情感的张力。 社会现实的映照: 元杂剧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在那个时代,许多杂剧都触及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露了黑暗的现实,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批判。通过对杂剧的解读,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元代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以及民众的思想情感。 本书将精选元杂剧中的经典篇目,对其进行详尽的解读,让读者在欣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元曲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 诗词文论: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作品的赏析层面,更融入了对元曲创作理论和艺术价值的深刻探讨。我们将站在诗词文论的高度,对元曲的艺术特色、创作手法、风格流派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 元曲的语言特色: 元曲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而著称,但这种“通俗”并非粗鄙,而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俗”。我们将探讨元曲语言的特点,如口语化、生活化、地域性以及其丰富的表现力。 元曲的艺术手法: 元曲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如比兴、象征、夸张、反衬等。我们将分析这些手法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元曲的审美追求: 元曲所体现的审美情趣,与唐诗宋词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市民的趣味。我们将探讨元曲的审美特点,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审美。 元曲的文学史地位: 元曲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将探讨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对具体作品的深入解读,也有对元曲整体艺术价值的宏观把握。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元曲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中华文化的瑰宝。 五、 传承经典,启迪心灵 《元曲三百首》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集,更是中华民族情感、智慧和审美情趣的传承。阅读元曲,能够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阻隔,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他们丰富的情感,学习他们的人生智慧。 本书的出版,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元曲,喜爱元曲,并从中汲取营养。我们希望通过详实的解读和精美的呈现,能够让这部经典的中华国学著作,重新焕发光彩,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翻开《元曲三百首》,您将踏上一段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您将听到时代的呼吸,感受到情感的脉搏,领略到文字的魅力。愿这部作品,能成为您心灵的慰藉,智慧的启迪,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体悟。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国学经典精粹”这个名头,想着随便看看,增长点文化知识。但没想到,这本书真的让我沉迷进去了。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元曲罗列出来,而是通过精心的编排和解读,让我看到了元曲的“灵魂”。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意象的解读,比如“孤灯”、“残月”、“斜阳”等等,这些意象在元曲中反复出现,在书中,我才了解到它们不仅仅是景物描写,更是承载了作者复杂情感的载体,比如孤独、寂寞、思念、无奈等等。这些解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些词句能够如此打动人心,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情感的具象化。而且,书中还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元曲特点进行了区分,虽然不至于非常深入的学术探讨,但足以让我对元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堆好听的曲子,更在于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个对元曲整体的认知框架。它让我明白,每一首曲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都有自己的情感脉络,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本书就像一个向导,带领我穿梭于元曲的时空隧道,让我不仅仅是看,更是去感受,去理解。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精致”,封面设计很有古韵,但又不失现代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翻开内页,纸张的触感也非常好,是那种柔滑但又不反光的纸,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字里行间留白得当,整体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阅读体验。这对于我这种有轻微强迫症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而且,书中的注释做得也很到位,很多生僻的字词,或者一些古代的典故,都附有清晰的解释,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不会被打断,能够一气呵成地读下去,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度。我尤其欣赏的是,它没有把注释做得过于繁琐,而是恰到好处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既不会显得学术腔太重,又保证了内容的严谨性。有时候,我会专门翻到后面的注释部分,去了解一些作者的生平或者创作背景,这些信息虽然不是核心内容,但却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意境,让阅读过程更加立体和饱满。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装帧设计和细节处理上都做得非常出色,让人觉得物超所值,不愧为“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名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博学又亲切的长者,耐心地引导我走进元曲的世界。它的选本标准非常高,但又不落入俗套,既有大家熟知的经典,也有不少耳目一新的佳作。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发现一个新宝藏。我尤其喜欢它在诗词赏析方面所下的功夫。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分析,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读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它会点拨出诗词中的妙处,比如某一个字用得多么精炼,某一个意象为何如此传神,或者某一种情感是如何被巧妙地表达出来的。这些赏析,就像是在给我打开一扇扇窗户,让我能够更清晰、更深入地看到诗词背后的精妙之处。而且,它的分析角度也很多样,有时会从历史背景入手,有时会从作者的心境出发,有时还会分析曲子的结构和音乐性。我常常觉得,读完一首诗,再读赏析,就像是听完一场精彩的演奏,再听演奏家讲解乐曲的巧妙之处,会让你对整场表演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元曲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它让我从“看热闹”变成了“看门道”。

评分

这本《元曲三百首》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一直以来,我对元曲总有一种“远在天边”的感觉,觉得那是文人墨客才懂的阳春白雪,离我的日常生活太遥远了。但拿到这本精粹本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元曲也可以如此鲜活,如此接地气。书中的选本非常精妙,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家之作,比如关汉卿、马致远的经典,那些“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读来真是荡气回肠。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相对冷门但 equally 精彩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视角更加多样,情感也更加细腻。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描绘市井生活、闺阁情思的作品,那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仿佛就在眼前发生一样。而且,这本书在编排上也很用心,除了诗词本身,还有一些简要的背景介绍和诗词赏析,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每次读完一首,再看看赏析,都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更能体会到作者的匠心独运。以前总觉得曲子就是写写小情小爱,或者抒发点愁绪,但读完这些,才发现元曲的题材之广泛,情感之丰富,实在是令人惊叹。它既有宏大的历史视角,也有细腻的个人情感;既有慷慨激昂的豪情壮志,也有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这本书让我对元曲的认识,从浅尝辄止,变成了深入骨髓的喜爱。

评分

读这本《元曲三百首》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一点,是它所展现出来的生命力。我们常常觉得古代的诗词,尤其是比较早期的,会有一种距离感,仿佛是尘封在历史深处的珍宝,虽然珍贵,但很难触碰到它的温度。然而,这本书里的许多曲子,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和蓬勃的朝气。我读到了那些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小人物的呐喊,看到了市井之中的热闹喧嚣,感受到了普通人之间质朴的爱恨情仇。那些诗句,不是刻意雕琢的辞藻,而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真情实感。我记得其中有几首写到烟花柳巷的女子,她们的命运虽然凄苦,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不屈服于命运的倔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让我觉得,元曲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的情感宣泄,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百态的真实写照。它以一种更为直接、更为朴素的方式,触及了人性的最深处。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在和几百年前的鲜活生命对话,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希望。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是其他很多文学形式难以给予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国学经典并非只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是可以感受和体悟的。

评分

不错的选择

评分

收藏

评分

挺好的,打包买的,还没细读。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这本书非常非常很不好

评分

学习

评分

给力!

评分

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