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由甘肃农业大学张容昶教授、胡江博士编著。内容包括:肉牛的生物学特点,肉牛的粗饲料、精饲料及饼粕类、糟渣类等饲料的营养价值与应用,肉牛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饲粮的科学配制方法,肉用犊牛、妊娠母牛、肥育肉牛的饲料配制及饲养管理等。《肉牛饲料科学配制与应用》语言简练,内容密切结合肉牛饲养实际,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合肉牛产业、饲料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阅读,亦可供农牧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肉牛的采食、消化与生长特点
第一节 肉牛的采食与消化特点
一、采食
二、反刍
三、瘤胃的消化
第二节 肉牛的生长特点
一、影响肉牛体重增长的因素
二、肌肉、脂肪和骨骼的生长
三、补偿生长
第三节 肉牛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一、肉牛饲养的适宜环境
二、寒冷天气对肉牛的影响
三、炎热天气对肉牛的影响
第二章 粗饲料、多汁饲料的营养价值与应用
第一节 秸秆与青干草
一、秸秆的营养价值与加工调制
二、青干草的营养价值与加工调制
第二节 青贮饲料
一、青贮饲料的制作原理
二、对青贮原料的要求
三、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
四、对青贮饲料品质的要求
第三节 青绿饲料
一、豆科青草
二、禾本科青草
第四节 块根、块茎类饲料
一、胡萝卜
二、甘薯
三、马铃薯
四、甜菜
第五节 其他粗饲料
一、菜叶类与水生植物
二、树叶与茶渣
三、玉米芯与葵花盘
四、芦苇
第三章 精饲料、矿物质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的营养价值与应用
第一节 精饲料
一、能量饲料
二、蛋白质饲料
第二节 矿物质饲料
一、钠源和氯源补充饲料
二、钙源补充饲料
三、磷源和钙、磷源补充饲料
第三节 饲料添加剂
一、营养性添加剂
二、非营养性添加剂
第四节 特殊饲料(鸡粪加工饲料)
一、鸡粪的营养特点
二、鸡粪的加工处理方法
三、鸡粪加工饲料的饲喂方法
第四章 肉牛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
第一节 肉牛的营养需要
一、能量需要
二、蛋白质需要
三、矿物质需要
四、维生素需要
五、饮水需要
第二节 肉牛的配合饲料
一、配合饲料的特点
二、配合饲料的种类
三、影响肉牛配合饲料质量的加工工艺因素
第三节 肉牛的饲粮配合
一、肉牛的饲养标准与合理应用
二、配合饲粮应遵循的原则
三、配合饲粮的方法
第四节 肉牛饲料配方与应用
一、肉牛饲料配方的特点
二、肉牛饲料配方的选择
第五节 影响饲料配方保真的因素
一、原料营养成分与质量差异的影响
二、原料称量精确度的影响
三、原料粉碎细度的影响
四、原料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五、原料加工工艺的影响
六、原料替换不等价的影响
第六节 饲料配方中原料的替换
一、公式计算法
二、查表方法
第五章 肉用犊牛、妊娠母牛的饲料配制及饲养管理
第一节 肉用犊牛的饲料配制及饲养管理
一、肉用犊牛的特点
二、肉用犊牛的营养需要
三、肉用犊牛的饲料配制与应用
四、肉用犊牛的早期断奶
五、肉用犊牛早期断奶的饲料配制
六、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七、高档优质犊牛肉的生产技术
第二节 妊娠母牛的饲料配制及饲养管理
一、妊娠母牛的特点
二、妊娠母牛的饲料配制及饲养管理要点
第六章 肥育肉牛的饲料配制及饲养管理
第一节 影响肉牛肥育的主要因素
一、品种
二、年龄
三、性别
四、营养水平
五、环境和气候
第二节 架子牛肥育的饲料配制及饲养管理
一、架子牛的特点
二、架子牛的选择
三、架子牛肥育前的准备工作
四、架子牛肥育的饲料配制
五、架子牛肥育时的注意事项
六、高档优质牛肉的生产技术
第三节 成年牛、淘汰牛肥育的饲料配制及饲养管理
一、成年牛与淘汰牛的肥育特点
二、成年牛与淘汰牛的选择
三、成年牛、淘汰牛过渡期与肥育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四、成年牛与淘汰牛的肥育方法
附录
附录A 肉牛的营养需要表(饲养标准)
附录B 肉牛常用饲料成分与营养价值表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肉牛的采食、消化与生长特点
第一节 肉牛的采食与消化特点
一、采 食
(一)采食特点 牛上腭无门齿,啃食能力较差,主要依靠长而灵活的舌将饲料卷入口腔。牛舌表面粗糙,肌肉发达、结实,适于卷食草料。饲料第一次通过口腔时不充分咀嚼,吞咽,很快,因此对饲料中的异物(毒草、铁钉、玻璃碴等)的选剔性很差,容易误食并吞咽入胃中。
牛一昼夜用于采食的时间为6~8小时,其中约65%在白天,35%在夜晚。
牛一昼夜的采食量与其活重相关,相对采食量随体重增加而减少。如肥育l2月龄活重250千克的肉牛,干物质采食量为其活重的2.8%,到活重500千克时则为2.3%。膘情好的牛采食量低于膘情差的牛。
饲养和放牧环境安静卫生、群饲、自由采食及适当延长采食时间,均可增加牛的采食量。牛有竞食性,群牧自由采食时互相抢食,可利用这一习性来增加对秸秆等粗饲料的采食量。
但喂给品质好的饲料或精饲料时,为保证个体采食量,要挡强护弱或拴系管理,避免“强牛采食好草好料,弱牛、幼牛站岗放哨”。
前言/序言
我国是世界上牛种最全和养牛头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有几千年的养牛历史。但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养牛主要为耕田,牛肉生产的牛源多为淘汰耕牛。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我国黄牛由役用逐步转向食用(肉、乳生产)。我国黄牛生产方向的这一历史性转变,促使黄牛的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用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等培育品种同黄牛杂交)工作快速发展,使我国肉牛饲养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成为畜牧业和肉品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牛是草食家畜,与人争粮的矛盾不突出。牛能利用非反刍畜禽(猪、鸡等)难以利用的大量粗饲料(秸秆、牧草等),如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为50%~90%(猪为15%,禽仅为3%)。还能利用尿素等非蛋白氮。
我国人多地少,饲料用粮不足,但草原、草山草坡面积大(有草原2亿公顷,草山草坡0.67亿公顷),农作物秸秆等粗饲料多(年产秸秆5亿吨,现仅利用1亿吨),加上绿肥作物及退耕还草的牧草等,肉牛等草食家畜的粗饲料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牛肉的需求逐年增加,消费者对牛肉质量的要求也日益苛刻。在农业部和各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各地应因地制宜,调整养殖业内部的畜种结构,加快肉牛产业发展。
用一定的饲料用粮与秸秆、牧草和其他青绿饲料合理搭配,科学地配制肉牛饲粮,可以不断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生产潜力,提升我国牛肉的质量,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精细养殖:现代畜牧业的绿色智慧》 一、 时代的呼唤与行业的变革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对数量、质量和安全性的多重需求,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精细化、科技化、绿色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势在必行。科学养殖,尤其是对饲料的精准配制与科学应用,已成为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本书《精细养殖:现代畜牧业的绿色智慧》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并非一本单纯的动物营养学教材,而是一本集理论指导、实践应用、技术创新与环境友好于一体的现代畜牧业综合指南。本书旨在为广大畜牧从业者,包括养殖场管理者、技术人员、饲料生产商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前沿的养殖理念与实践方案,助力行业实现向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转型。 二、 核心理念:精细化、科技化、绿色化 本书贯穿的核心理念是“精细化、科技化、绿色化”。 精细化: 强调在养殖的每一个环节,从品种选择、饲养管理到疫病防控,都应做到精益求精。特别是饲料,不再是简单的能量和蛋白质堆砌,而是要根据动物的生理阶段、品种特性、健康状况以及生产目标,进行科学、精准的营养调控。这包括对饲料原料的细致筛选,对营养素需求的精确计算,以及对饲喂方式的优化调整。精细化养殖是提升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品质的基石。 科技化: 拥抱并应用现代科技是实现精细化养殖的有力支撑。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优化养殖管理,提升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例如,通过基因检测技术选择更优良的品种,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疾病风险,应用精准饲喂设备实现个性化营养供应,借助遥感技术监测环境变化等等。科技的应用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更能为养殖过程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绿色化: 绿色发展是现代畜牧业的必然选择。本书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科学的养殖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这包括但不限于:减少饲料浪费,降低畜禽粪污排放,优化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使用环保型饲料添加剂,以及发展清洁能源等。绿色化养殖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赢得市场和消费者信任的关键。 三、 内容前沿与结构详尽 本书的结构设计旨在提供一个循序渐进、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我们将从宏观的行业趋势入手,逐步深入到微观的操作细节,并拓展到更广泛的生态与经济议题。 第一部分: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全球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分析当前全球畜牧业生产、消费、贸易的主要趋势,以及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技术、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差异化发展。 中国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探讨中国畜牧业在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关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等关键议题。 消费者需求变化与产业发展导向: 深入分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营养、福利、环保等方面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这些需求如何驱动畜牧业的结构性改革。 绿色畜牧业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界定绿色畜牧业的核心特征,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并初步勾勒实现路径。 第二部分:精准营养调控的科学基础 动物生理生化与营养需求: 详细解析不同畜禽(本书将涵盖猪、牛、禽等主要经济动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状态(如繁殖期、泌乳期、生长肥育期)下的营养生理机制,以及对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关键营养素的精确需求。 饲料原料的品质评价与应用: 深入剖析各类饲料原料(谷物、豆类、饼粕、副产品、添加剂等)的营养价值、抗营养因子、理化性质,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性进行科学选择、复配与加工,以最大化其利用效率并规避潜在风险。 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 介绍酶制剂、益生菌、益生元、有机酸、植物提取物、免疫增强剂等新型饲料添加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应用效果及其在提升饲料利用率、改善动物健康、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潜力。 能量与蛋白质利用的优化策略: 探讨如何通过精确控制饲料配方、改进饲料加工工艺、优化消化吸收过程,提高动物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减少氨排放和氮素排泄。 第三部分:智能饲喂与精细化管理技术 自动化与智能化饲喂系统: 介绍现代化的自动饲喂设备、智能饲喂控制器、动态饲喂系统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实现饲喂量、饲喂频率、饲料成分的精准调控,满足不同动物个体或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饲喂行为监测与营养评估: 探讨如何利用传感器、视频识别、行为分析等技术,实时监测动物的采食行为、饮水行为、活动状况,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及时调整饲喂策略。 环境调控与饲喂协同: 分析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对动物采食量、营养吸收和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环境与饲喂策略的协同配合,创造最佳的生产条件。 饲料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 阐述建立饲料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到终端使用的全过程追溯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饲料质量安全的有效监控。 第四部分:绿色生产与环境可持续性 减少饲料浪费与提高饲料转化率: 深入分析造成饲料浪费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优化饲喂设备、改进饲料配方、加强精细化管理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畜禽粪污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 详细介绍粪污产生的主要环节和减量化技术(如优化饲料配方减少排泄物中氮磷含量),并重点阐述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垫料利用等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环保型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与选择: 强调选择对环境影响小、可降解性好的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并分析其在减少氨排放、降低温室气体产生方面的作用。 碳足迹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如何量化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饲养管理、饲料配方、粪污处理等环节,降低畜牧业的碳足迹,助力实现畜牧业的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部分:案例分析与未来展望 成功的精细养殖与绿色生产实践案例: 精选国内外在精细化养殖、科技应用、绿色生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关键技术和经济效益,为读者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蓝图。 畜牧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畜牧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畜牧业更高水平的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与行业合作: 分析当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方面的政策导向,并探讨行业内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之间加强合作的重要性。 四、 深度与广度的结合 本书在内容深度上,力求严谨科学,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数据,为读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在内容广度上,本书将目光投向整个畜牧业生态链,不仅关注饲料本身,更将其置于养殖生产、环境保护、市场需求、政策引导等多维度的视角下进行审视与解读。我们相信,唯有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现代畜牧业的精髓,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安全、绿色的可持续发展。 五、 目标读者与价值体现 《精细养殖:现代畜牧业的绿色智慧》的目标读者广泛,包括: 规模化养殖场管理者: 帮助管理者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畜牧技术与研发人员: 提供最新的技术资讯和研究动态,助力其开展创新性工作,解决生产难题。 饲料企业与生产商: 为饲料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推动产品升级换代。 畜牧专业院校师生: 作为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导向的教材或参考书,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前沿的知识体系。 政策制定者与行业协会: 为制定畜牧业发展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启迪思维,引导实践。它将帮助读者理解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掌握应对挑战的有效方法,并最终引领行业走向更加健康、繁荣、绿色的未来。 六、 结语 《精细养殖:现代畜牧业的绿色智慧》是一本面向未来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我们对中国乃至全球畜牧业发展的一份责任与期许。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激发更多从业者对科学养殖的重视,推动行业技术的革新,最终为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人类健康、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拥抱精细,践行科技,迈向绿色——这不仅是本书的主题,更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