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裁剪基础编:文化服饰大全服装生产讲座

立体裁剪基础编:文化服饰大全服装生产讲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 编
图书标签:
  • 立体裁剪
  • 文化服饰
  • 服装生产
  • 服装设计
  • 裁剪技巧
  • 服装工艺
  • 基础教程
  • 服饰设计
  • 文化服装
  • 讲座笔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38819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1377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5-01
页数:29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从1980年开始,为了培养服装产业的专职人员,有必要对各领域的教学课程进行专业细分,文化服装学院意识到了这一重要性,所以编写了《文化服饰大全》。
  进一步说,如果想要更深层地进入服装产业,需要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

内容简介

  文化服装学院至今为止已推出了《文化服装讲座》以及新的《文化服饰讲座》教科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关于立体裁剪
1.1立体裁剪
1.从平面理解立体
2.立体观察
1.2衣服和造型美
1.衣服的构成形状
2.从造型开始的设计构思
1.3衣服和人体
1.形态的认识
2.人体截面

第2章立体裁剪的准备
2.1所用工具、材料
1.人台
2.用具
3.材料
2.2人台的准备
1.标志线(导引线)的贴法
2.人台的补正
3.制作布手臂
2.3大头针的用法

第3章立体裁剪的基础
3.1衣服的基本形
1.紧身衣
2.人体躯干廓型
3.衣身原型(腰部合身型)
3.2衣服的结构和设计表现
1.肩省
2.侧缝省
3.低侧缝省
4.腰省
5.袖窿省
6.中心省
7.领省
8.领部抽褶
9.肩部塔克

第4章基本款式的立体裁剪
4.1女衬衫
1.底摆塞在裙子中的女衬衫
2.驳领女衬衫
3.男衬衫领式女衬衫
4.2裙子
1.紧身裙
2.半波浪裙
3.波浪裙
4.拼片裙
5.约克分割的箱式褶裥裙
6.褶裥裙
4.3连衣裙
1.腰部分割连衣裙
2.高腰分割连衣裙
3.低腰分割连衣裙
4.公主线分割连衣裙
4.4女外套上衣
1.西装领女外套上衣
2.枪驳领女外套上衣
3.公主线分割女外套上衣
4.箱形女外套上衣
4.5女外套大衣
1.女式骑装外套大衣
2.直线形外套大衣
3.斗篷式外套大衣
4.军用防水外套大衣
4.6背心
1.V形领背心
2.露背背心

第5章部件设计
5.1领、领围线
1.立领
2.敞领
3.平翻领
4.水兵领
5.领围线领
5.2袖
1.肘部收省的袖
2.袖口收省的袖
3.袖山收省的袖
4.羊腿袖
5.灯笼袖

前言/序言

  文化服装学院至今为止已推出了《文化服装讲座》以及新的《文化服饰讲座》教科书。
  从1980年开始,为了培养服装产业的专职人员,有必要对各领域的教学课程进行专业细分,文化服装学院意识到了这一重要性,所以编写了(《文化服饰大全》。
  它可分为以下四个教程(讲座):
  《服饰造型讲座》:教授广义的服饰类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培养最广泛领域的服装专业人才的讲座。
  《服装(产业)生产讲座》:对应于培养服装生产产业的专业人员,包括纺织品设计员、销售员、服装设计师及生产管理专业人员的讲座。
  《服饰流通讲座》是服饰流通领域中的专业教材,主要针对造型师、采购员、服饰向导、服饰展示设计师等,也称为培养服饰营销类专业人材的讲座。
  以上三个教程是相互关联的基础。这些基础同色彩、设计绘画(稿)、服装史、材料等《服装相关专业讲座》组成了四本主要的教材。
  《服饰造型讲座》是学习与服装相关的综合知识及制作工艺技术,以及启发创造力和对美的感受性的培养。
  首先,要先学习服装造型的基础知识,以及理解各种基本服饰的造型,再学习全部服饰的知识及其应用。
  进一步说,如果想要更深层地进入服装产业,需要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
  “制作就是创造商品的意识”。如果想要学习技术,就请仔细研究与阅读此讲座。

《服饰的演变:从古代纹饰到现代潮流》 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一部跨越数千年历史长河的服饰文化史诗,深入剖析人类在不同时代、地域背景下,如何通过衣着来表达身份、信仰、社会结构乃至审美情趣。我们不聚焦于某一具体的服装制作技法,而是将目光投向服装背后的社会意义与艺术价值。 第一章:史前与古代的衣着初探 本章追溯人类服饰的源头,从原始社会的兽皮、树叶覆盖,到新石器时代植物纤维的初步应用。重点阐述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希腊罗马文明中,服饰如何成为权力与阶级的象征。 古埃及的亚麻布,以其轻薄透气和复杂的褶皱艺术,展现了尼罗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宗教观念。拉美西斯王朝的头巾样式与官员的长袍,无一不体现着森严的等级制度。 古希腊的“基同”(Chiton)与“希马蒂翁”(Himation),其精髓在于对人体自然形态的赞美与对垂感的极致追求。我们分析褶皱的形成原理(非裁剪结构的角度),以及这些服饰如何影响了后世的雕塑艺术。 罗马帝国的“托加”(Toga),作为公民身份的象征,其复杂而庄重的穿戴方式,反映了共和国晚期和帝国时期复杂的政治礼仪。我们描绘其面料的选择、颜色的禁忌以及不同场合下的形制差异。 第二章:中世纪的宗教与地域风格 中世纪的服饰深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强调谦逊与遮蔽。本章将详细考察拜占庭帝国的奢华与禁欲主义,以及西欧封建社会中,贵族与平民服饰的巨大鸿沟。 拜占庭的丝绸贸易与金线刺绣,展示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成果。法袍和礼服上的宝石镶嵌,是财富与神权的直接体现。 西欧中世纪盛期的“束腰外衣”(Cotehardie)和后期的“紧身衣”(Kirtle),标志着对人体轮廓的初步强调,尽管仍被严格的宗教道德所约束。各地修道院的服饰形制,也因其戒律的严苛程度而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 第三章:文艺复兴的复苏与华丽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审美,服饰开始追求形式上的对称、结构上的复杂和装饰上的空前华丽。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服饰强调宽大与和谐,重现古典的比例感。而西班牙的“紧缩”风格,以其刚硬的框架、高耸的衣领和紧身的廓形,预示着巴洛克时代的到来。我们探讨这些风格的地域性差异,以及贸易带来的异国元素影响。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英国,出现了“紧身胸衣”(Farthingale)的极端发展,形成夸张的几何形状。本章分析这种结构如何脱离人体自然曲线,成为权力和意志的延伸。 第四章: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极致装饰 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与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将服饰装饰推向了顶峰。 巴洛克强调动感、戏剧性和强烈的明暗对比。法国路易十四宫廷成为欧洲服饰的中心,宽大的袖口、夸张的蕾丝和大量的缎面运用,象征着绝对君主的威严。我们详细解析男士的“justaucorps”(长外套)和女士的“manteau”(外罩裙)的结构变化。 洛可可是对巴洛克繁复的精致化和轻盈化。洛可可风格的特点在于对自然形态的模仿(如贝壳纹、花卉图案),色彩趋向柔和的粉彩。贵族女性的“panniers”(裙撑)将裙摆撑至前所未有的宽度,这不仅是时尚,也是对社交距离和空间占有的宣告。 第五章:革命与工业化时代的服饰变革 法国大革命对服饰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本章聚焦于从帝政风格(Empire Style)到维多利亚时代的演变。 帝政风格受到古希腊雕塑的启发,强调高腰线和垂坠感,是对前朝奢靡的直接反抗。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纺织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服饰风格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多次剧变。 维多利亚时代对“体面”的追求达到了极致。男性的黑白灰三色套装(Black, Grey, White)的定型,标志着现代职业装的诞生。女性服饰则在紧身胸衣和层层叠叠的裙撑(克里诺林、巴瑟尔)之间摇摆,展现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束缚与期待。 第六章:20世纪的解放与多元化 20世纪是服饰史上最剧烈变革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女性的社会角色,也直接影响了服装的剪裁与功能性。 保罗·波烈(Paul Poiret)对紧身胸衣的解放,以及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对面料舒适性和简洁线条的推崇,是女性服饰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我们分析这些设计如何顺应了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劳动的历史趋势。 战后的“New Look”短暂回归了强调腰线的女性气质,但很快又被青年文化的兴起所取代。迷你裙的出现、嬉皮士风格、朋克的反叛,都体现了服饰作为个体宣言和文化符号的强大力量。本章不涉及具体的立体裁剪技术,而是着重分析这些风格背后的社会心理动因与面料革命(如合成纤维的普及)。 结语:服饰的未来语境 最后,本书探讨当代服饰在可持续性、身份流动性和技术介入下的发展趋势。从高级定制(Haute Couture)的艺术坚持到快时尚(Fast Fashion)的全球化挑战,服饰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变。我们总结服饰作为无声语言的永恒魅力,及其在记录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书为文化研究者、历史爱好者以及所有对人类视觉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幅全面而深入的服饰文明图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就像一位知识渊博但又略显古板的大学教授在授课,语速慢条斯理,逻辑链条极其完整。它没有过多地去强调什么“潮流”或者“爆款”,而是专注于“为什么”和“如何实现”。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立体裁剪中“基准线”和“平衡点”的论述,一开始读起来非常枯燥,充满了专业术语,像是啃硬骨头,但我强迫自己去理解每一个定义背后的物理原理。随着阅读深入,我发现作者的用心之处在于,他似乎预料到了读者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坑,提前用文字把这些“陷阱”都标示出来了。比如,在处理驳头和领口弧度时,它提供了一套近乎数学公式般精准的测量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大致剪裁”。这种对精确度的执着,让我这个追求完美手工艺的人感到极度舒适。它不是教你做衣服,它是在教你理解衣服的结构本质,那种学术研究的深度,让我对自己的手工作品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感。

评分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年代感,那种老式教材的质感扑面而来,封面上字体排列规整,带着一股子朴实无华的专业气息。我本来对手工制作服装这件事抱持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现在成衣太方便了,但翻开第一页,那种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图例立刻让我感觉找到了宝藏。它不是那种花哨的时尚杂志,更像是倾囊相授的老师傅的笔记,每一个步骤都写得巨细靡遗,生怕你漏掉关键细节。尤其是关于版型调整的部分,我以前总是在裁剪时犯迷糊,不知道为什么做出来的衣服总是哪里别扭,这本书从人体结构出发,把平面制版和立体造型之间的转换讲得透彻,虽然看着有点费脑子,但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非常美妙。我特别喜欢它对传统面料特性的分析,比如羊毛和棉麻在裁剪时的垂坠感差异,这对于新手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市面上很多速成书是不会花篇幅讲这些底层逻辑的。光是研究它对褶皱和省道处理的图解,我就能坐上好几个小时,感觉自己正在打通服装制作的任督二脉。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进行为期数年的学徒训练,而非一次快速的线上课程。它没有提供任何“快速见效”的捷径或“懒人操作指南”。相反,它要求读者具备耐心和对细节的偏执。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工具选择”和“材料预处理”上的谨慎态度。比如,它会详细分析不同品牌剪刀的钢材特性如何影响面料边缘的切割效果,还会花大篇幅讲解面料在裁剪前进行“预缩水”处理的科学依据,而不是简单地说一句“先熨烫”。对于追求专业深度的学习者来说,这种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科学论证的写作方式,是建立稳固知识体系的基石。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裁剪某件特定的衣服,而是形成了一套看待和解决服装结构问题的思维框架,这比任何现成的版型都要宝贵得多。

评分

如果用现代的审美眼光来看,这本书的插图印刷质量绝对算不上精致,色彩的选择偏向于单色或低饱和度的双色印刷,甚至有些图示的线条看起来有些模糊,像是早年间使用老旧制版设备的结果。但这反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韵味。所有的图示都非常注重透视关系和结构分解,那种手绘线条的笔触感,反而比高精度的电脑渲染图更能体现出制版师的思考过程——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条虚线、每一处标记是如何一步步从三维空间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对我这个习惯了高清数码图样的读者来说,这种略显粗粝的视觉效果,迫使我必须更加集中注意力去解读图形的含义,而不是被华丽的色彩分散注意力。这是一种反向的“沉浸式学习”,它要求读者主动去构建脑海中的三维模型,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视觉信息。

评分

我很少见到有这种专业书籍能把“文化”和“生产”结合得如此恰到好处。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技术要点,而是把每一种技术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服饰背景下去解释。比如,当我们学习如何处理中式立领的收省时,作者会穿插介绍唐宋时期特定官服对领口挺括度的要求,这种背景知识的引入,一下子让冰冷的技术活变得有血有肉起来。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技术手册,而是在参加一场关于服装发展史的深度研讨会。它让我意识到,服装的结构设计,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类在特定社会环境、气候条件和审美取向下的产物。这种宏观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边界,让我不再仅仅关注表面的美观,而是深入到功能性和文化传承的层面去思考问题。

评分

好用,很好用

评分

书还可以,买了一套。

评分

好用,很好用

评分

菜鸟级别,有点深奥了!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活动买的,优惠才是硬道理

评分

挺好的一本书。

评分

第一眼看还不错,只是还没用上,还缺人台。

评分

图片很详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