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结构力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计算结构力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慈勉,吴宇清 编
图书标签:
  • 结构力学
  • 计算力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力学
  • 工程
  • 建筑
  • 桥梁
  • 有限元
  • 数值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27027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277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1
字数:6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笔者二十多年来在同济大学从事这门课程教学所用教材的基础上写成的。书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杆系结构矩阵分析的原理,包括结构静力分析的矩阵方法和动力、稳定性和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单元法;二是结构分析程序的设计原理与应用软件,包括平面桁架、平面刚架静力分析和刚架动力、稳定性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应用软件,以及结构非线性分析程序的设计原理;三是结合微型计算机介绍上述结构计算程序的工程应用。

内容简介

  《计算结构力学》主要介绍杆系结构矩阵分析的基本原理、结构分析程序的设计方法以及计算程序的实际应用等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读者学会结构的计算机分析。全书共分7章,分别介绍杆系结构静力分析的矩阵方法和动力、稳定性和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单元法;平面桁架、平面刚架静力分析和刚架动力、稳定性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应用以及结构非线性分析程序的设计方法等。书中配有上机实习指导材料,各章均有丰富的例题和习题。《计算结构力学》可作为高等工业院校工程结构类和力学类等专业“计算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朱慈勉(Zhu Cirrilan),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结构力学研究室主任,曾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 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固体力学专业,此后在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1 978年进入同济大学。长期从事结构力学和计算结构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结构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提出了“概念结构力学”与“计算结构力学”并进的学科发展思想,并付诸于教学和工程实践。2003年获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主编“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结构力学》(上、下册),于2007年获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5年朱慈勉教授负责的结构力学课程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负责的计算结构力学与应用软件课程被列为上海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吴字清(Wu Yuqing),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 992年于台湾中原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2002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博士学位,此后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研究所担任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员。曾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主要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固体力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结构静力分析的矩阵方法
2.1 概述
2.2 矩阵位移法的基本原理
2.3 单元刚度矩阵
2.3.1 桁架单元的刚度矩阵
2.3.2 刚架单元的刚度矩阵
2.3.3 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与特点
2.4 直接刚度法
2.5 直接刚度法的计算机处理
2.5.1 总刚度矩阵的计算机存储
2.5.2 位移边界条件的处理
2.6 直接刚度法的另一种形式——先处理法
2.7 等效结点荷载
2.8 子结构法
2.9 矩阵力法的基本原理
习题
第3章 平面桁架静力分析程序设计与应用
3.1 概述
3.2 平面桁架静力分析主程序
3.3 平面桁架静力分析子程序及其功能
3.3.1 子程序INPUT(X,Y,NCO,PROP,Al,IB,REAC)
3.3.2 子程序ASSEM(X,Y,NCO,PROP,TK,ELST,AL)
3.3.3 子程序STIFF(NEL,X,Y,PROP,NCO,ELST,AL)
3.3.4 子程序ELASS(NEL,NCO,TM,ELMAT)
3.3.5 子程序BOUND(TK,AL,REAC,IB)
3.3.6 子程序SLBSI(A,B,D,N,MS,NX,MX)
3.3.7 子程序FORCE(NCO,PROP,FORC,REAC,X,Y,AL)
3.3.8 子程序OUTPT(AL,FORC,REAC)
3.4 平面桁架静力分析程序的应用
习题
第4章 平面刚架静力分析程序设计与应用
4.1 概述
4.2 平面刚架静力分析主程序
4.3 平面刚架静力分析子程序及其功能
4.3.1 子程序INPUT(X,Y,NCO,PROP,AL,IB,REAC)
4.3.2 子程序STIFF(NEL,X,Y,PROP,NCO,ELST,AL)
4.3.3 子程序BTAB3(A,B,V,N,NX)
4.3.4 子程序FORCE(NCO,PROP,FORC,REAC,X,Y,AL)
4.3.5 子程序OUTPT(NCO,AL,FORC,REAC)
4.4 平面刚架静力分析程序的应用
习题
第5章 结构动力分析和程序设计与应用
5.1 概述
5.2 结构动力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5.3 用虚功原理推导单元刚度矩阵
5.3.1 用结点位移表达单元的位移模式
5.3.2 用结点位移表达单元的应变和应力
5.3.3 由虚功原理导出刚架单元的刚度矩阵
5.4 用虚功原理推导等效结点荷载
5.5 刚架单元的质量矩阵
5.6 结构动力分析有限单元法示例
5.7 求解特征值问题的雅可比法
5.8 平面刚架动力分析程序概述
5.9 平面刚架动力分析主程序
5.10 平面刚架动力分析子程序及其功能
5.10.1 子程序INPUT(X,Y,NCO,PROP,IUNK)
5.10.2 子程序ASSEM(X,Y,NCO,PROP,TK,TM,ELST,ELMA,IUNK)
5.10.3 子程序EMASS(NEL,X,Y,PROP,NCO,ELMA)
5.10.4 子程序ELASS(NEL,NCO,IUNK,ELST,ELMA,TK,TM)
5.10.5 子程序EIGG(A,B,H,V,ERR,N,NX)
5.10.6 子程序DECOG(A,N,NX)
5.10.7 子程序INVCH(S,A,N,NX)
5.10.8 子程序JACOB(A,V,ERR,N,NX)
5.10.9 子程序MATMB(A,B,V,N,NX)
5.10.10 子程序0UTPT(TK,TM)
5.11 平面刚架动力分析程序的应用
习题
第6章 结构稳定性分析和程序设计与应用
6.1 概述
6.2 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6.3 单元初应力矩阵
6.4 结构稳定性分析有限单元法示例
6.5 平面刚架稳定性分析程序概述
6.6 平面刚架稳定性分析主程序
6.7 平面刚架稳定性分析子程序及其功能
6.7.1 子程序INPUT(X,Y,NCO,PROP,IUNK,ALP)
6.7.2 子程序ASSEM(X,Y,NCO,PROP,TK,TM,ELST,ELGE,IUNK,ALP)
6.7.3 子程序EGEOM(NEL,X,Y,ALP,NCO,ELGE)
6.7.4 子程序ELASS(NEL,NCO,IUNK,ELST,ELGE,TK,TM,ALP)
6.7.5 子程序0UTPT(TK,TM)
6.8 平面刚架稳定性分析程序的应用
习题
第7章 结构非线性分析和程序设计
7.1 概述
7.2 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7.2.1 带有流动坐标的迭代法
7.2.2 总体的拉格朗日(Lagrange)列式法
7.3 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
7.3.1 桁架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
7.3.2 刚架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
7.4 非线性方程的求解
7.4.1 直接求解法
7.4.2 简单增量法
7.4.3 自校正增量法
7.4.4 牛顿-拉夫森(Newton-Paphson)法
7.5 结构的塑性分析
7.6 结构非线性分析程序设计
习题
附录Ⅰ 上机实习资料
实习1 平面桁架静力分析程序的应用
1.1 实习目的与要求
1.2 操作提示
1.3 计算模型与数据填写
实习2 用乘大数法处理位移边界条件程序设计
2.1 实习目的与要求
2.2 操作提示
2.3 源程序修改提示
实习3 平面刚架静力分析程序的应用
3.1 实习目的与要求
3.2 操作提示
3.3 计算模型与数据填写
实习4 有结间荷载作用时刚架分析程序的设计
4.1 实习目的与要求
4.2 操作提示
4.3 源程序修改提示
实习5 平面刚架动力分析程序的应用
5.1 实习目的与要求
5.2 操作提示
5.3 计算模型与数据填写
实习6 平面刚架稳定性分析程序的应用
6.1 实习目的与要求
6.2 操作提示
6.3 计算模型与数据填写
附录Ⅱ 结构计算程序
程序1 平面桁架静力分析程序(FORTRAN 95,C++)
程序2 平面刚架静力分析程序(FORTRAN 95,C++)
程序3 平面刚架动力分析程序(FORTRAN 95,C++)
程序4 平面刚架稳定性分析程序(FORTRAN 95,C++)
附录Ⅲ 习题部分答案或提示
附录Ⅳ 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在结构力学课程中已介绍了力法和位移法这两种基本的结构分析方法。按照这两种分析方法,求解原结构的问题最终都转化为求解一组线性代数方程的问题。当结构的杆件数量增加时,方程组的未知量数目通常也会随之增多,用手工求解就变得十分困难。于是,出现了通过数值运算求解结构的各种渐近法,如力矩分配法、迭代法等;以及对结构作某种简化后再行求解的近似计算法,如剪力分配法、D值法等。然而,这些实用计算方法都是建立在手算基础之上的,引入了诸如忽略杆件轴向变形的影响、无结点线位移存在或横梁刚度远大于柱的刚度等项假定,其适用范围一般比较窄小,或是所得出的结果带有一定的误差;而且,这些方法也很难拓展到结构的动力、稳定性以及非线性分析的问题中去,其结构分析的过程也不容易规一化。因此,在研究如何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结构分析的问题时,考虑的出发点又需要回到力法、位移法这样带有根本性和普遍适用性的方法上来。
  结构矩阵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将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矩阵代数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求解。这样,不仅可以使结构力学的原理和分析过程表达得十分简洁,更为重要的是可使结构的力学分析过程充分地规一化,便于电子计算机程序的编制。与结构力学中的力法和位移法这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相对应,结构的矩阵分析方法也可以分为矩阵力法和矩阵位移法这两大基本类型。
  当用力法分析超静定结构时,对于同一个结构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基本结构。这样就使分析过程与基本结构的选定联系在一起。而用位移法分析时,对应一定的结构,基本结构的形式在实质上是确定的。此外,力法不能直接运用于求解静定结构,而位移法对于求解超静定结构和静定结构是同样适用的,其求解过程也完全相同。由此可见,位移法的分析过程比力法的分析过程更容易规一化,也就更适宜于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其分析过程。因此,矩阵位移法就成为计算结构力学中一种最为基本的分析方法,这一方法无论在杆件体系还是连续体结构的分析中都获得最为广泛的应用。本章先着重介绍矩阵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过程,然后再简要介绍有关矩阵力法的基本原理。有关矩阵力法的简要介绍也是为读者日后有机会了解连续体有限单元力法和混合法打下基础。

前言/序言

  现代工程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对结构分析的理念与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大型工程结构在各种复杂因素作用下的分析要求强化结构力学基本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概念设计的理念;另一方面,运算能力的剧增要求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分析理论和方法,这就促进了传统结构力学向概念结构力学和计算结构力学两个方向的纵深发展。发展的形势要求结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分析的能力。“计算结构力学”的发展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它已成为高等工业院校工程结构类和力学类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本书是笔者二十多年来在同济大学从事这门课程教学所用教材的基础上写成的。书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杆系结构矩阵分析的原理,包括结构静力分析的矩阵方法和动力、稳定性和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单元法;二是结构分析程序的设计原理与应用软件,包括平面桁架、平面刚架静力分析和刚架动力、稳定性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应用软件,以及结构非线性分析程序的设计原理;三是结合微型计算机介绍上述结构计算程序的工程应用。
  本书将上述三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者能较快地学以致用。在基础理论部分,书中十分强调正确物理概念的树立与灵活运用,例题和习题具有一定深度和启发性,旨在使读者切实地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基本概念。本书所介绍的结构分析程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程序之间既是独立的又具有内在的联系。书中各程序分别采用了FORTRAN95和C++两种语言,程序的格式统一,许多子程序互相通用,这就使读者能在短期内系统地掌握一整套实用的结构计算程序,并可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中加以应用。程序的设计考虑了通用性,因此很容易稍作改编后即可用于空间问题和各种连续体的有限元分析。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不包含《计算结构力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基础》 导论:迈向新世纪的材料革命 当前,全球科技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浪潮已然兴起。在这场变革中,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无疑扮演着核心驱动力的角色。《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基础》正是为适应这一时代需求而精心编写的一本综合性教材。本书旨在为工科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深入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框架,使其能够理解材料的内在规律、掌握分析与设计材料的能力,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本书的编写摒弃了传统材料教材中过度侧重单一力学性能分析的局限,而是将视角拓展至原子结构、微观组织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紧密结合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全书结构设计遵循“基础理论先行,应用拓展跟进”的原则,力求在深度与广度之间取得完美的平衡。我们坚信,扎实的材料科学基础是所有工程学科创新的源泉。 第一篇:材料的微观世界——原子、晶体与缺陷 本篇是理解材料本性的基石。我们不会简单罗列各种晶体结构,而是深入探讨晶体形成的热力学驱动力以及原子键合的本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本章首先回顾量子力学对原子轨道的描述,重点讲解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这四种基本键合类型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材料宏观电学、磁学性质的影响。例如,通过对比金刚石(共价晶体)和铜(金属晶体)的微观结构,阐释其导电性天壤之别的根本原因。我们引入“键合能-键长”曲线的概念,用以预测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和强度特性。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衍射基础 本书详细介绍了体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和密排六方(HCP)等常见晶体结构的几何特征,并重点引入了克拉福德符号(Miller Indices)的几何意义和应用。在分析晶体结构的同时,本章引入了X射线衍射(XRD)的基本原理,并展示了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确定材料的晶格常数和相组成。特别地,我们详细分析了孪晶界和晶界在材料塑性变形中的作用,强调了晶界工程在提升材料性能中的潜力。 第三章:晶体缺陷的分类与影响 材料的宏观性能往往由微观缺陷所决定。本章系统阐述了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取代原子)、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堆垛层错)的形成机制、运动方式及对材料力学和电学性能的耦合影响。我们采用应变场理论对位错的能态进行建模分析,并详细讨论了位错缠结和交滑移在加工硬化中的物理图像,为后续塑性变形理论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篇:材料的性能与组织——热力学与相变控制 本篇聚焦于材料组织结构如何通过热力学原理得到控制和调控,这是现代材料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第四章:材料的热力学基础与相图 本章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概念,推导出相平衡条件。重点讲解了杠杆原理在二元合金相图(如Fe-C系、Cu-Sn系)中的应用,强调相图是指导材料热处理过程的“地图”。我们详细分析了固溶处理、析出强化等强化机制背后的热力学驱动力。 第五章:固态相变动力学 相变的速度和形态至关重要。本章引入了阿伦尼乌斯方程来描述原子扩散率,并结合纳波罗夫-詹森(Nabarro-Herring)蠕变模型,探讨高温下材料的松弛过程。对于钢铁材料,我们深入分析了奥氏体向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的时间-温度-转变(TTT)图,并阐述了冷却速率控制在材料制造中的核心地位。 第六章:陶瓷材料的结构与烧结 陶瓷材料因其耐高温、高硬度特性而备受关注。本章侧重于陶瓷粉体的制备、压实过程中的颗粒排布与粘结,以及烧结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与气孔率演化。我们建立了描述烧结致密化速率的简化数学模型,并讨论了液相烧结如何有效降低烧结温度并提高最终密度。 第三篇:先进材料设计与工程应用 本篇将前两篇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现代工程领域,介绍了几类最具代表性的前沿材料。 第七章:金属合金的强化与韧化 本章超越了传统的晶界强化,深入探讨了现代金属合金的强化途径:沉淀强化、位错强化、固溶强化以及晶粒细化强化。针对高熵合金(HEA),我们详细分析了其“高熵效应”和“迟滞效应”对构型无序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组合元素实现卓越的机械性能。 第八章: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流变学 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受其长链结构和缠结状态的深刻影响。本章讲解了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结晶度、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并引入了蠕变与应力松弛的概念。我们利用粘弹性本构模型(如Voigt模型和Maxwell模型)来描述高分子在不同载荷历史下的响应,这对于塑料制件的长期可靠性评估至关重要。 第九章:功能材料的电磁学基础 本章关注材料如何实现能量转换与存储。我们详细分析了半导体的能带结构,讲解了PN结的形成机理及其在二极管和晶体管中的应用。对于磁性材料,我们阐述了布洛赫畴的形成,以及软磁材料(如铁氧体)和硬磁材料(如钕铁硼)在磁化-去磁化过程中的磁滞回线差异,明确了其在变压器和永磁电机中的应用选择依据。 结语:面向未来的材料工程 本书的编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跨学科融合能力。在每一章的末尾,均设置了“案例分析”和“前沿展望”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当前材料工程面临的挑战,如极端环境下的材料服役可靠性、材料的循环利用性(可持续性)以及智能自修复材料的设计思路。 本书内容严谨、图表丰富,旨在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以及相关交叉学科(如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学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掌握本书内容,即是掌握了理解和创造未来工程物质基础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这本书,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它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虽然是一本面向“十一五”时期的规划教材,但书中关于计算结构力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方法,至今依然是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石。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计算方法来分析和设计实际的工程结构。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详细讲解了如何建立结构模型,包括网格划分、单元选择、荷载施加以及边界条件的处理。这些步骤对于任何一个初学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书中提供的流程清晰明了,让我能够一步一步地跟着操作。而且,它并没有回避一些复杂的工程问题,比如非线性分析、动力分析等,虽然这些内容的深度可能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它至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知道有这些更高级的分析方法存在,并为进一步学习指明了方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凭感觉,而是有了更科学、更严谨的依据。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组织方式,一开始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它更像是一部学术专著,而非一本轻松的教科书。知识点密集,理论性强,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一些概念上的门槛。然而,随着我不断深入阅读,我逐渐体会到它的独特魅力。作者在内容的选取上,可以说是非常有深度,涵盖了结构力学计算的许多关键领域,比如位移法、荷载法、有限元法等。而且,它在讲解有限元法的时候,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公式的堆砌,而是深入到单元的建立、形函数、刚度矩阵的组装等方面,让我对这个强大工具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使用的数学工具非常扎实,这要求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我经常需要暂停下来,回顾一下相关的数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公式的推导。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对计算结构力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提升了我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厚重”和“扎实”。它不像一些市面上流行的教材那样,追求表面的花哨和易懂,而是回归到知识的本质,深入挖掘计算结构力学的精髓。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各种计算方法时,都追根溯源,详细阐述其理论基础和推导过程。比如在讲解有限元法的时候,它会从变分原理出发,逐步推导出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节点荷载向量,整个过程严谨而清晰。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文献和研究成果,这让我知道这些知识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当然,这本书也确实需要读者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研读,它不是一本可以“速成”的书。我经常需要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有时候一个习题就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去思考和演算。但正是这种“笨功夫”,让我真正地掌握了计算结构力学这门学科,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确实感到有些挑战。它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不厌其烦地将每一个知识点拆解开来,然后一层一层地搭建起来。书中对数学的运用非常娴熟,大量的矩阵运算和微分方程求解穿插其中,这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是一个不小的门槛。然而,正是这种严谨的数学推导,赋予了这本书极高的学术价值。我尝试着去理解每一个公式的由来,去追溯每一个算法的逻辑,这个过程虽然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当我最终豁然开朗的那一刻,获得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书中对于一些经典梁、板、壳结构的分析,以及各种边界条件的设定,都做了详尽的说明。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数值方法时,会涉及到一些编程的思路,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完整的代码,但它提供的思路和伪代码,足以让我自己动手去实现,这对于培养我的动手能力和编程思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需要反复研习,才能领会其精髓。

评分

这本《计算结构力学》的教材,我对它整体的印象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尤其是在有限元方法这块的讲解,简直是细致入微。我当初选择它,主要是看中了“国家级规划教材”这个名头,希望它能系统地涵盖结构力学计算的方方面面,为我打下坚实的基础。拿到书后,我确实被里面详尽的理论推导和丰富的算例所折服。从最基本的弹性力学原理出发,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数值计算方法,比如大家最头疼的有限元法的离散化、单元选择、节点自由度定义等等,书中都给出了清晰的脉络和步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作者并没有仅仅给出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类比来解释,这对于我这种更偏向直观理解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的例子也足够贴近实际工程问题,让我能更清晰地看到理论是如何应用到解决实际工程挑战中的。虽然有时候为了理解某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我需要反复阅读好几遍,甚至查阅一些参考资料,但这正说明了这本书的严谨和深度。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样浅尝辄止,而是真正地在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和理解计算结构力学的核心。

评分

书质量很好,层次很高,内容更是没的说!

评分

不错,还没有看,应该不错书很好,包装严实,无破损,是正版书 今天我在网上买的几本书送到了。取书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家小书店,就在我们大院对面的街上,以前我常去,书店的名字毫无记忆,但店里的女老板我很熟,每次需要什么书都先给她打电话说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她还时常替读者找我签名。可是,自从学会从网上购书后,我再也没去过她那里了,今天忽然想起她,晚上散步到她那里,她要我教她在网上买书,这就是帮她在京东上买了这本书。好了,废话不说。废话不多说 同时买了三本推拿的书和这本,比认为这本是最好的!而且是最先收到的!好评必须的,书是替别人买的,货刚收到,和网上描述的一样,适合众多人群,快递也较满意。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更好!收到后看了约十几页没发现错别字,纸质也不错。应该是正版书籍,谢谢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据悉,京东已经建立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东北六大物流中心,同时在全国超过360座城市建立核心城市配送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受消费者欢迎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在线旅游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百万种优质商品。选择京东。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电影学院037?电影语言的语法:电影剪辑的奥秘》编辑推荐:全球畅销三十余年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被公认为讨论导演、摄影、剪辑等电影影像画面组织技巧方面最详密、实用的经典之作。|从实践出发阐明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电影语言,为“用画面讲故事”奠定基础;百科全书式的工作手册,囊括拍摄中的所有基本设计方案,如对话场面、人物运动,使初学者能够迅速掌握专业方法;

评分

书是新书,我个人而言书不是很实用,特别是店家服务真是烂,本来想买两本免邮的,多次联系没人应答,留言也无人回复。汗颜!!!

评分

内容很不错,书也包装的非常好~

评分

该书基本都是些没用的破程序

评分

很好很不错,朱老师的书,从学结构力学就用他的书了

评分

[SM]这本书的印刷质量是非常不错的,很喜欢,而且价格相对来说很实惠,可谓物美价廉,无论是装订方式,还是发货包装个人感觉都是很不错的.[BJTJ]买之前还特意看了一下编辑推荐,本来还有点犹豫,看到这么多名人都喜欢[ZZ]写的[SM]也就打消了我的犹豫.简单的看了下[NRJJ],我发觉我已经喜欢上它了,尤其是书中的一段[SZ],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意犹未尽.

评分

这本书很适合做研究的研究者学习。不错的书。

评分

很好的书可以买来看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