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绎读(汉英对照)

老子绎读(汉英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任继愈 著
图书标签:
  • 老子
  • 道家
  • 哲学
  • 经典
  • 汉英对照
  • 中国哲学
  • 智慧
  • 修身
  • 养生
  • 道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67034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7446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4
正文语种:汉英对照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从思想内容来推算时代,有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过硬的根据还是文献、实物。自从湖北荆门出土战国楚墓竹简《老子》,老子的时代已有了比较明朗的轮廓。我在四十多年前所提出的观点有了更有力的实证的支持。老子应是春秋时代的人。

目录

前言
译例
关于英译本的几点说明
译文
索引
重要名词索引
内容分类索引

附录
一、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释文
甲本
乙本
二、郭店楚墓竹简《老子》
甲本
乙本
丙本
三、老学源流
四、我对《老子》认识的转变
五、寿命最短的黄老学派效应长久的黄老思想
后记

精彩书摘

  老子说: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十七章)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同上)
  意思是说,高明的统治者,人们仅仅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们亲近他,称赞他;更次的统治者,人们畏惧他;最次的统治者,人们轻蔑他。
  老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高度文明起源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全人类发现了自我,运用高度抽象思维,走向高度文明的时期。西方的古希腊文化,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次大陆出现了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中国出现了老子和孔子。欧洲、印度和中国三支文化是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下,各自成长起来的。东方西方的前进的步伐不约而同,历史证明文化起源的“多元化”这一事实。宣扬文化源头只能出自西方的言论,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因为这不符合事实。
  《老子》文约而义丰,有很多精到的见解,值得很好钻研。
  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流传广泛的哲学流派不少,号称百家,其实只有两家,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儒家受到朝廷的重视,后来成为指导人们政治生活的国家宗教(儒教),孑L子被尊为儒教的教主,皇帝到孔庙也要参拜。另一流派的老子,它的社会基础是农民。道家成为在野派的主流。老子后来也被道教推奉为教主,或称为太上老君。老子一派以广大小自耕农为其社会基础。
  自秦汉到今天,二千来年,中国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必须把千千万万农民的生活安排妥当。农民平时老实、驯服,听从政府的支配,为国家负担租税及劳役。一旦逼得活不下去时,也会揭竿而起,把王朝推翻,成为改朝换代的主力军。汉朝、明朝、洪秀全都是农民起义直接当上皇帝。

前言/序言

  研究老子的文献资料,全国解放后,长沙马王堆发现了帛书《老子》甲、乙本,湖北荆门发现了战国楚墓竹简《老子》,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可以解决过去某些争论的问题,如《老子》成书年代等。但影响中国文化的并不是帛书和竹简本《老子》,而是长期广泛流行的河上公本和王弼本。因此,本书的译文依据还是王弼本。
  《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是先秦诸子传统文化的主要经典之一。另一部经典是《论语》。这两部著作,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老子、孔子的思想传播影响到全世界。这里只谈《道德经》。
  关于老子这个人学术界有不同看法,(1)老子生卒年及活动范围。(2)老子的这部书是否老子所著。(3)《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先谈老子其人。老子与孔子同时,略早。《史记》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聃。估计老聃比孔子大10~20岁,孔子比释迦牟尼大10岁。五四时期也有人根据思想内容推测,认为老子时代晚于孔子,还有人说老子比庄子还迟。也有人从世系上推算老子的八代孙,与孔子十二代孙同时,断定老子晚于孔子。
  从思想内容来推算时代,有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过硬的根据还是文献、实物。自从湖北荆门出土战国楚墓竹简《老子》,老子的时代已有了比较明朗的轮廓。我在四十多年前所提出的观点有了更有力的实证的支持。老子应是春秋时代的人。
  老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在哪些方面?
《老子绎读(汉英对照)》—— 智慧的灯塔,穿越古今的对话 导言: 在浩瀚的东方哲学星空中,老子与《道德经》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它们如同深邃的古井,历经千年岁月,依然清泉涌动,滋养着无数求索真理的心灵。而《老子绎读(汉英对照)》,正是我们尝试以现代的视角,跨越语言的鸿沟,去聆听那位伟大智者低语的一次诚挚努力。本书并非意在颠覆或重塑老子思想的本来面貌,而是期望以一种更加亲切、深入的方式,引导读者走进那片博大精深的哲学殿堂,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光芒,并尝试将这份跨越时空的思想精粹,以一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呈现在全球读者的面前。 老子其人与其思想之魅力: 老子,这位被誉为“百家之祖”的先秦思想家,其生平充满了神秘色彩,留给后世的,更多的是他那如星辰般璀璨的思想。《道德经》,这部被无数人奉为圭臬的经典,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恢弘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所探讨的“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无形无象却又无处不在的终极实在;它所倡导的“德”,是顺应“道”而行的自然之道,是体现在个体行为中的伦理规范。 老子的思想,其核心在于“无为而治”。这并非指消极避世、无所作为,而是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在个人层面,“无为”意味着放下执念,回归本真,以一种谦逊、包容的心态去生活。这种思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可贵。它引导我们审视自身的欲望,学会知足常乐;它启示我们放下傲慢与偏见,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世界。 “柔弱胜刚强”,是老子哲学中的另一重要论断。他认为,坚硬和刚强往往容易折断,而柔弱和谦卑则能更好地适应变化,最终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这种辩证的智慧,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社会矛盾的化解,乃至于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物质的堆砌或权力的压迫,而是源于内在的韧性与和谐。 此外,老子还深刻揭示了“祸福相依”、“有无相生”的辩证关系,强调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他看到,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与转化,没有绝对的好坏,也没有永恒的固定。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能以一种更加超然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起伏,不因暂时的困境而沮丧,也不因一时的成功而得意忘形。 《老子绎读(汉英对照)》的价值与意义: 《老子绎读(汉英对照)》的诞生,旨在为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提供一个亲近老子智慧的窗口。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绎读”二字,它意味着我们不仅是在翻译原文,更是在尝试解读、阐释和引申。对于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我们都力求深入其背后的哲学意蕴,并辅以详细的解读,帮助读者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1. 精准的汉译与深邃的解读: 本书的中文部分,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力求语言的精炼与准确。而英文翻译,则是在充分理解中文原文含义的前提下,选取最贴切、最能传达原意的词汇和句式,力求在跨文化语境下,最大程度地保留老子思想的韵味。译者团队深入研究了历代学者的注疏,并结合当代的语言学和哲学研究成果,力求在翻译中做到既尊重历史,又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更重要的是,本书的“绎读”部分,并非简单的词句解释,而是对原文思想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当解读“道可道,非常道”时,我们不仅会解释“道”的不可言说性,还会探讨其在不同哲学流派中的不同理解,以及它与现代认知科学的潜在联系。对于“上善若水”的阐释,我们不仅会分析水的谦卑、包容、滋养万物的特性,还会将其与领导力、人际交往、个人成长等现代议题相结合,让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 跨越语言障碍,连接全球智慧: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与思想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老子绎读(汉英对照)》正是肩负着这样的使命。通过汉英对照的形式,本书能够让世界各地的读者,无论其母语是中文还是英文,都能直接、深入地接触到老子的思想。对于非中文背景的读者而言,一本高质量的译本是他们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敲门砖。而对于中文读者而言,英文对照的解读,也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老子思想的普适性与超越性。 本书旨在成为一座沟通的桥梁,连接东西方的思想脉络。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华文明的智慧光芒,并从中汲取滋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 引导读者进行自我探索与实践: 《老子绎读(汉英对照)》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是希望成为读者心灵的向导。在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引导读者将老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阐释“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时,我们会鼓励读者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思考过度的追求是否带来了不必要的烦恼。在探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时,我们会引导读者去体悟学习的真谛,区分知识的积累与智慧的增长。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读者在理解老子思想的同时,也能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启示,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以更智慧、更从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内容构架与特色: 《老子绎读(汉英对照)》在内容编排上,力求条理清晰,易于阅读。 原文呈现: 每一章首先呈现原文的繁体或简体中文版本,力求字迹清晰,排版考究。 英文翻译: 紧随其后的是精选的英文翻译,力求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境。 逐字逐句解读: 这是本书的核心亮点。我们对原文中的关键概念、重要词汇进行详细的解释,例如“道”、“德”、“无为”、“自然”、“柔”、“弱”、“有”、“无”等。我们会追溯这些词汇在先秦时期的含义,并探讨其在《道德经》中的特殊用法。 段落/章节阐释: 在逐字逐句解读的基础上,我们会对整个段落或章节进行整体的阐释。这部分将深入分析该段落的哲学思想,探讨其逻辑结构,并将其与相关的老子思想进行关联。 跨文化引申与现代应用: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我们会在阐释中引入跨文化的视角,并尝试将其与现代社会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例如,将“无为”的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将“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法应用于人际冲突的解决,将“知足常乐”的智慧应用于个人幸福感的提升。 延伸阅读与思考题: 在每章的结尾,我们可能会提供一些延伸阅读的建议,例如推荐相关的哲学著作或文章,或者设置一些引导性的思考题,鼓励读者进行更深入的自我探索。 结语: 《老子绎读(汉英对照)》是一次对古老智慧的致敬,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探索。我们深知,任何对经典的解读都可能存在局限,但我们的初衷是纯粹的:希望能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和深入的方式,让老子那穿越古今的思想,继续散发出它独特而迷人的光芒。我们相信,在这部书中,每一个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启迪,都能在老子智慧的灯塔指引下,找到通往内心宁静与生命圆满的道路。这是一场古老与现代的对话,是一次智慧的传承与升华。愿本书能成为您探索老子思想的忠实伴侣,为您开启一段充满发现与感悟的智慧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我第一次拿起这本书开始,我就被它所散发出的那种深邃的文化气息所吸引。虽然我尚未完全沉浸在“绎读”的精髓之中,但光是这“汉英对照”的设置,就立刻让我感受到了编者试图跨越语言障碍、让更多人接触到古代智慧的良苦用心。这种努力本身就值得称赞。我能预见到,对于那些希望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领略东方哲学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这种跨文化的桥梁构建,绝非易事,需要译者对原文意境有极高的把握度,同时对目标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要求极高。我猜想,译文部分必然经过了无数次的斟酌与推敲,以求在信达雅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我对此充满好奇,并期待着能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体验到这种跨越千年、横跨东西方的思想碰撞。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组合方式——“老子绎读”和“汉英对照”——暗示了一种面向未来的学术视野。它不仅仅是献给中文读者的,更是面向世界的。这种双重身份,意味着它必须在内容的权威性和易懂性之间找到一个精妙的平衡。对于非母语读者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字面的对译,更是文化背景和哲学语境的精准阐释。因此,我十分好奇,书中对于一些关键的文化概念,例如“无为”、“自然”、“德”等,在英译部分是如何处理的?是否采用了音译加注的复杂策略,还是创造性地找到了最接近的西方哲学对应词?这种处理方式直接关乎到西方读者能否真正理解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这本书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现代的、国际化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传播我们最宝贵的思想遗产,这种雄心壮志是令人十分钦佩的。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爱好者,我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一本经典的注释和解读如何才能既保持其历史的庄重性,又不至于显得陈旧僵化,从而真正地“活”起来。我设想这本书在处理复杂的哲学概念时,一定采用了某种结构化的方式来呈现其逻辑脉络。或许是通过图表,或许是通过系统化的分段论述,来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老子的思想庞杂且精妙,若没有一个好的导引工具,很容易在其中迷失方向。因此,我推测这本书在“绎读”的组织结构上一定下了大功夫,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张详尽的思维地图。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的向导,一步步带领我走入那片深邃的哲学森林,而不是将我置于一片迷雾之中,任其自寻出路。这种对阅读体验流畅性的重视,是衡量一本优秀解读著作的重要标准。

评分

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相当可观,这让我对其中蕴含的“绎读”的广度和深度充满了敬畏。一本关于老子哲学的专著,能够以如此厚重的体量呈现,足见其解析之详尽。我个人一直认为,对经典进行深入的“绎读”,绝非简单的字面翻译或释义,它需要解读者的独特洞察力,能够穿透历史的迷雾,触碰到文本背后最核心的生命力。我非常期待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新颖的视角,去解读那些看似玄奥的篇章,例如“道可道,非常道”之类的核心概念。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理清那些我过去读来感到模糊或晦涩的段落?它是否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注疏的、更贴近现代人思维模式的解读路径?这种对知识深度挖掘的潜能,是我最为看重的方面,它决定了一本书能否真正成为一本“案头书”,常读常新。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温润,触感上乘,拿在手里有种沉甸甸的满足感,很适合收藏。尤其是封面题字的排版,古朴又不失现代气息,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次与古人对话的仪式。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内文,但单就书籍本身的工艺价值来说,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读物范畴,更像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品。印刷的清晰度极高,字体选用也十分考究,即便是小字部分,也保持了极佳的可读性,这对于阅读古代经典来说至关重要。我很欣赏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它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尊重。希望内页的排版也能同样出色,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对这类精心制作的文化产品总是抱有很高的期待,相信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能提供愉悦的体验。

评分

书的印刷包装质量不错,近期时间紧还未来得及认真阅读。

评分

非常棒,,,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值得阅读和拥有,满意!

评分

不错,值得阅读和拥有,满意!

评分

先谈老子其人。老子与孔子同时,略早。《史记》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聃。估计老聃比孔子大10~20岁,孔子比释迦牟尼大10岁。五四时期也有人根据思想内容推测,认为老子时代晚于孔子,还有人说老子比庄子还迟。也有人从世系上推算老子的八代孙,与孔子十二代孙同时,断定老子晚于孔子。

评分

还好,运送时间挺快的,满意。

评分

买书是最划算的,就是送货时间有点点长

评分

经典,先人的智慧,不能忘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