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制图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制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景福 等 著
图书标签:
  • 机械制图
  • 工程制图
  • 职业教育
  • 高等职业教育
  • 规划教材
  • 机械工程
  • 图学
  • 制图基础
  • CAD
  • 技术图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296119
版次:1
商品编码:10134445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7
字数:30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机械制图》是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编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点线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轴测图、机件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机械制图》采用我国最新颁布的有关制图标准,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能够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机械制图》配套有《机械制图习题集》。
  《机械制图》既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机械制图自学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绪论1
第1单元 制图基本知识3
1.1 制图基本规定3
1.1.1 图纸幅面3
1.1.2 标题栏3
1.1.3 比例4
1.1.4 文字5
1.1.5 图线5
1.1.6 尺寸标注8
1.2 绘图工具的使用11
1.2.1 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11
1.2.2 铅笔12
1.2.3 分规、圆规12
1.3 平面图形的画法14
1.3.1 等分已知线段和圆周14
1.3.2 圆弧连接16
1.3.3 平面图形的画法18

第2单元 点线面的投影20
2.1 投影的基本知识20
2.1.1 投影的概念和分类20
2.1.2 三面投影体系及三视图的形成21
2.2 点的投影23
2.2.1 点的三面投影23
2.2.2 点的空间位置25
2.2.3 两点的相对位置26
2.3 直线的投影27
2.3.1 直线的投影27
2.3.2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27
2.3.3 点与直线的相对位置29
2.4 平面的投影30
2.4.1 平面的投影30
2.4.2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30
2.4.3 点与平面的相对位置33
2.4.4 直线与平面的相对位置33

第3单元 立体的投影36
3.1 平面立体及其切割体的投影36
3.1.1 棱柱36
3.1.2 棱锥40
3.2 曲面立体及其切割体的投影44
3.2.1 圆柱44
3.2.2 圆锥49
3.2.3 球体53
3.2.4 圆环56
3.3 两立体相贯58
3.3.1 相贯的概念和性质58
3.3.2 求两回转体相贯线的方法59

第4单元 组合体68
4.1 组合体的组成68
4.1.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68
4.1.2 组合体表面之间的连接68
4.2 组合体的画法70
4.2.1 形体分析70
4.2.2 主视图的选择70
4.2.3 其他视图的选择71
4.2.4 画图步骤71
4.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73
4.3.1 基本形体的尺寸标注方法73
4.3.2 切割体的尺寸标注方法73
4.3.3 两相贯体的尺寸标注方法75
4.3.4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75
4.4 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76
4.4.1 线与线框的含义77
4.4.2 读图的基本方法78

第5单元 轴测图82
5.1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82
5.1.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82
5.1.2 正等测的形成、轴测轴与轴间角83
5.1.3 点的正等轴测图画法83
5.1.4 形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84
5.1.5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86
5.1.6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画法88
5.2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91
5.2.1 斜二等测的形成、轴测轴与轴间角91
5.2.2 形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画法91

第6单元 机件表达方法96
6.1 视图96
6.1.1 基本视图96
6.1.2 辅助视图97
6.2 剖视图99
6.2.1 剖视图的概念99
6.2.2 剖视图的画法99
6.2.3 剖视图的标注100
6.2.4 剖视图的种类101
6.2.5 剖切面和剖切方法103
6.3 断面图105
6.3.1 断面图的概念105
6.3.2 断面图的类型106
6.4 其他表达方法108
6.4.1 局部放大图108
6.4.2 规定画法108
6.4.3 简化画法109
6.4.4 表达方法的应用110

第7单元 标准件与常用件112
7.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112
7.1.1 螺纹的基本知识112
7.1.2 螺纹紧固件117
7.2 键联接和销联接120
7.2.1 常见的键联接120
7.2.2 销联接122
7.3 齿轮123
7.3.1 直齿圆柱齿轮123
7.3.2 斜齿轮的画法126
7.3.3 直齿锥齿轮126
7.3.4 蜗轮蜗杆传动128
7.4 滚动轴承129
7.4.1 滚动轴承的结构和类型129
7.4.2 滚动轴承的画法130
7.4.3 滚动轴承代号标注方法130
7.5 弹簧132
7.5.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名称及尺寸计算133
7.5.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133

第8单元 零件图136
8.1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137
8.1.1 零件图主视图的选择137
8.1.2 其他视图的选择137
8.1.3 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138
8.2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140
8.2.1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结构140
8.2.2 铸造零件的工艺结构141
8.3 尺寸标注143
8.3.1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143
8.3.2 合理标注尺寸的原则144
8.3.3 零件上常见孔的简化标注146
8.4 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147
8.4.1 表面粗糙度147
8.4.2 公差与配合149
8.4.3 形位公差简介153
8.5 阅读与绘制零件图155
8.5.1 阅读零件图155
8.5.2 画零件图156

第9单元 装配图158
9.1 装配图的视图表示方法158
9.1.1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158
9.1.2 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159
9.2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160
9.2.1 尺寸标注160
9.2.2 技术要求161
9.3 装配图的编号、明细栏162
9.3.1 编注零件序号的一些规定162
9.3.2 明细栏162
9.4 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163
9.4.1 装配工艺结构163
9.4.2 机器或部件上常见的装置164
9.5 装配图的画法和阅读166
9.5.1 读装配图166
9.5.2 装配图的画法169
附录 172
附表1 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GB/T193-2003)、基本尺寸(GB/T196-2003)摘编172
附表2 梯形螺纹基本尺寸(GB/T5796.3 -2005)摘编173
附表3 六角头螺栓174
附表4 六角螺母175
附表5 平垫圈176
附表6 双头螺柱177
附表7 螺钉178
附表8 普通平键(GB/T1096-2003)179
附表9 普通平键键槽的剖面尺寸(GB/T1095-2003)179附表10圆锥销(GB/T117-2000)181
附表11 圆柱销(GB/T119.1 -2000、GB/T119.2 -2000)181
附表12 深沟球轴承(GB/T276-1994)摘编182
附表13 标准公差值183
附表14 孔的极限偏差值183
附表15 轴的极限偏差值184
附表16 形状和位置公差(GB/T1182-2008、GB/T1184-1996)185
参考文献187

精彩书摘

  3.三角板
  一副三角板由两块直角三角板组成。一块三角板两锐角均为45。角,另一块三角板的两锐角分别为30°角和60°角,见图1-24。三角板与丁字尺配合使用,可画出铅垂线以及与水平线成15°、30°、45°、60°、75°等15°的倍数角的倾斜直线,如图1-25所示。
  1.2.2铅笔
  绘图用的铅笔的铅芯有各种不同的硬度,分别用“H”和“B”表示,H代表硬,B代表软。H前的数字越大,表示铅芯越硬;B前的数字越大,表示铅芯越软。HB表示软硬适中。H、2H铅笔用来打底稿,画细线,H、HB铅笔用来写字,2B铅笔用来画粗线。用来画粗线的铅笔笔尖要磨成矩形,其他铅笔的笔尖则磨成圆锥形,如图1-26所示。
  1.2.3分规、圆规
  1.分规
  分规是用来量取尺寸和分割线段的工具。为了能准确地量取尺寸,分规的两针尖应保持尖锐。使用时,两针尖应调整到平齐,即当分规腿合拢后,两针尖必聚于一点,如图1-27所示。
  分规分割线段时,经过试分,逐渐地把分规两针尖调到所需距离;然后在图样上使两针尖沿要分割的线段依次摆动前进,如图1-28所示。
  2.圆规
  圆规是画圆及圆弧的工具,常用的是三用大圆规。大圆规的一条腿上装有钢针(图1-29a),钢针的形状如图1-29b所示。在该图中可看到钢针的下端有一个台阶,在台阶下面突出一细针。在画圆时,将钢针有台阶的一端细针尖插入圆心的位置,以避免圆心的针孔不断扩大,并使针尖垂直于纸面,这样可保证作图准确。圆规的另一条腿上有肘形关节(图1-29a),此肘形关节可以向内弯转,其上可装铅芯插腿,画出铅笔图线的圆;也可装鸭嘴笔插腿(图1.29c),画墨汁线的圆;若换装上带针尖的插腿后,亦可把圆规当做分规使用。

前言/序言

  为了加强高职高专《机械制图》教材建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原有《机械制图》教材的基础上,我们综合多年来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广泛吸取教师的意见,编写了这本《机械制图》。
  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本书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本着“理论够用,应用为主”的原则,对理论性较强、实际应用价值不高、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的内容进行了适当删除。
  2)本书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文字简洁,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少讲理论,多练绘图。所选图形简单易懂,注重实际,有利于工学结合。
  3)本书对传统的教材结构进行了合理调整,并将内容进行了整合,加强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由浅人深,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
  4)本书采用我国最新颁布的制图标准,使学生养成严格遵守国家制图标准的好习惯。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机械制图自学用书。建议学时数为72~90学时。
  本书由于景福、刘俊英、孙丽云编著,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机械制图》:绘制精密世界的语言,开启工业创新的基石 这是一本旨在为读者系统构建机械领域核心沟通工具——机械制图的全面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授绘图技巧的书籍,更是理解和驾驭机械设计、制造与协同工作的重要桥梁。本书立足于严谨的工程实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机械制图的原理、规范和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掌握绘制、理解和解读工程图样的能力,从而在日益精密的工业制造领域中游刃有余。 核心内容概览: 本书从最基础的绘图要素入手,逐步深入到复杂零件的表达和装配图的绘制。 制图基础与基本视图: 详细介绍国家标准规定的制图规则、线条种类、尺寸标注规范、常用几何图形的绘制方法,以及投影理论及其在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中的应用。读者将学会如何准确地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形成清晰、完整的视图表达。 特殊视图与表达方法: 进一步介绍剖视图、断裂图、局部放大图、斜视图等特殊视图的绘制要求和使用场景,以更经济、更清晰地表达难以通过基本视图展现的内部结构、复杂形状和细节特征。 零件图的绘制与读图: 重点讲解零件图的构成要素,包括视图选择、尺寸标注、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等。读者将学习如何根据零件的实际功能和制造工艺要求,绘制出符合标准的零件图,并能准确解读他人的零件图,理解零件的设计意图、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 装配图的绘制与读图: 阐述装配图的绘制规范,包括零件序号、明细栏、基准选择、连接关系表达等。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装配图在指示零件间的相对位置、连接方式以及整体功能方面的重要性,并能通过装配图分析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常用件、标准件的表达: 介绍螺纹、键、销、齿轮、轴承等常用机械零件的标准化表达方法,以及如何在工程图样中规范地标注和表示它们,从而简化设计和制造过程,提高效率。 三维模型与工程图的转换: 结合当前工业界主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本书也将涉及如何从三维模型生成工程图,以及如何利用工程图指导三维模型的构建。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数字化设计流程,提升三维设计与二维图纸的协同能力。 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的标注: 讲解如何在工程图样中清晰地标注材料种类、热处理要求(如淬火、回火)以及表面处理(如镀锌、喷砂)等信息,这些都是确保零件性能和耐久性的关键要素。 图框、标题栏及其他图纸要素: 详细介绍工程图纸的组成部分,包括图框、标题栏、明细栏、图号、比例、日期等,理解其在工程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系统性与权威性: 本书紧密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内容严谨、系统,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扎实的机械制图知识体系。 实践性与应用性: 通过大量实际零件图、装配图的案例分析,并配以大量的练习题,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绘图和读图能力。 面向职业教育: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本书的设计紧密贴合职业院校的教学需求,内容翔实,易于教学和自学,旨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开启工业创新的起点: 无论您是机械设计初学者,还是希望在自动化、数控、模具、产品开发等领域深造的学生,扎实的机械制图功底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本书将为您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您能够自信地参与到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检验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甚至成为未来创新的推动者。 谁将从中受益?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 这是您系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理想教材,将帮助您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技能。 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模具制造、产品开发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本书为您提供了理解和表达复杂机械结构的关键工具。 从事机械领域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 无论您是设计、工艺、质检还是装配人员,本书都能助您提升专业技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对机械工程感兴趣的自学者: 如果您希望深入了解机械世界的运作方式,掌握绘制和理解机械图纸的能力,本书将是您宝贵的入门和进阶指南。 掌握了机械制图,您就掌握了工程师之间的通用语言,您就拥有了将创意变为现实的图纸语言。这本《机械制图》将是您开启精密制造之旅、探索工业创新奥秘的得力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制图》这本书,我就被它专业而又系统化的内容所吸引。作为一本规划教材,它显然遵循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在内容上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乏实践指导。教材的编排逻辑清晰,从最基础的制图基本知识,如图纸幅面、标题栏、线型、比例等,娓娓道来,循序渐进。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视图”部分时,所采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视图的定义和画法,而是通过对典型零件的分析,生动地展示了不同视图如何从不同角度反映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在学习剖视图和断面图时,教材更是通过大量的实例,详细演示了剖切位置的选择、剖面线的绘制规范,以及如何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内部结构。这让我对这些复杂视图的理解大大加深。同时,教材在尺寸标注和公差配合方面的讲解也十分深入。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尺寸标注的方法,包括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半径和直径尺寸的标注,以及形位公差的标注。我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深刻理解了尺寸和公差在机械零件加工和装配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图纸来准确地传递这些关键信息。这本书为我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机械制图知识体系,为我未来在机械设计、制造等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制图》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当我拿到它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严谨的封面所吸引,仿佛预示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翻开书页,我被其清晰的排版和流畅的文字所吸引。教材从最基础的机械制图基本概念入手,例如图纸幅面、标题栏的填写规范、线型的种类和用途等,这些内容虽然基础,但却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赞赏教材中对“视图”的讲解。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基本视图、辅助视图、斜视图、局部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等各种视图的绘制方法和表达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生动的图例,将抽象的空间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物体在不同投影面上的成像。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教材中的例子,特别是对剖视图和断面图的区分,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剖切位置和绘制方法,教材中的讲解和实例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此外,教材对尺寸标注的规范性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涵盖了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半径和直径尺寸的标注方法,以及形位公差的标注。通过认真学习教材中的范例,我掌握了如何根据零件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准确的尺寸标注,避免了因尺寸标注不清而导致的加工错误。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绘制,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读懂”图纸,理解图纸背后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为我的机械制图学习之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评分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制图》这本书,在我手中,仿佛是一本开启机械世界奥秘的宝典。首先,它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透着一股严谨的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严肃的学习读物。打开书本,扑面而来的是清晰流畅的文字和精美生动的插图,这种高质量的印刷和排版,让我感觉学习过程会更加舒适和高效。教材的内容编排非常有条理,从最基础的机械制图基本概念,如图纸幅面、比例、线型等,到视图的绘制,再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表达,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尤其欣赏教材在讲解“视图”时所采用的“由简入繁”的方法。它首先讲解了最基本的轴测图和三视图,通过大量的实例,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物体三维形状的直观认识。然后,逐步引入了斜视图、局部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等更复杂的视图类型,并详细讲解了它们的绘制规则和应用场景。我通过反复揣摩教材中的例图,逐渐掌握了如何根据零件的实际形状和内部结构,绘制出准确、完整的视图。此外,教材在尺寸标注和公差配合方面的讲解也十分到位。它不仅列举了各种尺寸标注的规范,还详细介绍了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我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深刻理解了图纸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构成,更是传递工程信息、指导生产制造的关键载体。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机械制图学习框架,让我能够自信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评分

当我第一眼看到《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制图》这本书时,就被它那份沉甸甸的专业感所吸引。作为一本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划教材,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力求达到行业标准,同时又不失为一本易于初学者理解的学习读物。教材的整体结构非常合理,从基础的制图原理、图纸规范讲起,到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绘制,再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表达,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教材中关于“视图”的讲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各种视图的名称和画法,而是深入分析了视图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不同视图来完整地表达一个零件。尤其是在讲解剖视图时,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生动地展示了如何根据零件的内部结构选择合适的剖切位置,如何正确绘制剖面线,以及如何避免因剖切而造成的图形混乱。这让我对剖视图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教材在尺寸标注和公差配合部分的讲解也极其详尽,它不仅规范了尺寸的标注方法,还详细阐述了各种形位公差的意义和标注方式。我通过认真学习这部分内容,深刻理解了尺寸和公差对于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互换性的关键作用。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画图”,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图纸背后蕴含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机械制图基础,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评分

当我第一次拿到《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制图》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到它不同于以往我接触过的同类书籍,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瞬间抓住我的眼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深入了解。首先,它的整体排版设计就非常人性化,文字清晰,图片生动,重点突出,让我能够很轻松地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教材从最基础的机械制图基本知识讲起,比如图纸的种类、图纸的幅面、比例、线型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却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视图”的章节,教材详细讲解了基本视图、辅助视图、斜视图、局部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等各种视图的绘制方法和表达要点。特别是对剖视图和断面图的区分,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剖切位置和绘制方法,教材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释和丰富的实例。我通过对照教材中的图例,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如何根据物体的实际形状和结构,准确地绘制出各种视图。更重要的是,教材不仅仅停留在“画图”层面,它还非常注重“识图”能力的培养。它教会我如何从一张视图中想象出物体的三维形态,以及如何理解图纸上的各种尺寸标注和公差要求。这对于我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等相关工作至关重要。此外,教材在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涵盖了零件图的构成要素、技术要求,以及装配图的绘制规则、明细表的填写等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绘制,更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图纸背后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为我打开了通往机械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评分

这本书,名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制图》,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的教材区看到它时,它静静地陈列在那里,封面朴实却透着一股严谨的气息。我带着一丝忐忑和好奇翻开了它,想着能否在浩如烟海的机械制图知识中找到一本真正适合我这个初学者的入门读物。这本书的整体装帧就给人一种踏实感,纸张厚实,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不会感到拥挤或费眼。更重要的是,其内容编排逻辑清晰,从最基础的识图、画图原则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机械制图的专业领域。初学者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感到乏味,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例和实例,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我在理解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概念时,不再是凭空想象,而是能够清晰地在脑海中勾勒出物体的三维形态。特别是书中对各种基本图形和符号的讲解,配以尺寸标注的规范,让我深刻理解了图纸不仅仅是线条的堆砌,更是工程信息的载体,是技术交流的通用语言。我尤其欣赏的是教材中对“三视图”的阐释,它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来表达物体的形状,并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从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以及如何根据立体图形绘制三视图。这种从具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象的训练,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理解能力。此外,教材还涉及了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工作实践至关重要。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绘制,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读懂”这些图纸,理解图纸背后所蕴含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机械制图的大门,我感到自己走上了一条扎实而有方向的学习之路,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评分

刚拿到《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制图》这本书时,我就被它厚重且充满专业气息的外观所吸引。翻开书页,一股严谨而又清晰的逻辑扑面而来,让我立刻感觉到这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教材。教材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比如图纸的幅面、图框的绘制、标题栏的填写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却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欣赏教材在讲解“视图”这一核心概念时,所采用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它详细阐述了第一角投影法和第三角投影法的原理,并通过大量的图例,直观地展示了物体在不同投影面上的成像过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材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规则,而是通过分析典型零件的形状特点,引导读者去理解不同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视图来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在学习剖视图和断面图时,教材更是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从简单的实体零件到复杂的内部结构,都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和绘制演示。我通过反复对照教材中的插图和文字讲解,逐渐掌握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剖切位置,如何绘制标准化的剖面线,以及如何正确地表达隐藏的内部特征。此外,教材在尺寸标注和公差配合方面的讲解也非常到位。它不仅列举了各种尺寸标注的规范,还详细介绍了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及其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我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深刻理解了尺寸和公差在机械零件制造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图纸来传递这些关键信息。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它用最清晰的语言和最生动的图例,带领我一步步领略机械制图的奥秘,为我的学习之路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评分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制图》这本书,在我手中翻动时,传递出一种严谨而又亲切的气息。作为一本规划教材,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力求全面,同时又不失为一本易于理解的学习读物。我首先被教材开篇部分关于机械制图基本概念的介绍所吸引,它清晰地阐述了机械制图在工程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作为一种通用工程语言的独特价值。接着,教材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视图的世界,从最基础的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绘制,到更复杂的斜视图、局部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的表达。我特别欣赏教材在讲解视图时,始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的立体图与投影图的对照,帮助读者建立起直观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学习剖视图时,教材不仅详细讲解了剖切符号、剖面线的绘制规范,还通过多个不同形状的零件实例,演示了如何根据零件的内部结构选择合适的剖切平面,以及如何绘制出清晰、准确的剖视图。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剖视图在表达零件内部结构、隐藏特征方面的关键作用。此外,教材对尺寸标注的规范性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涵盖了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半径和直径尺寸的标注方法,以及形位公差的标注。我通过认真学习教材中的范例,掌握了如何根据零件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准确的尺寸标注,避免了因尺寸标注不清而导致的加工错误。教材在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绘制,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理解图纸所传达的设计意图、技术要求以及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机械制图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评分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制图》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扇通往机械工程世界的大门。从拿到它开始,我就被它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实用的内容所吸引。教材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识图规则、制图规范入手,逐步深入到各种视图的绘制,再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表达。我尤其喜欢教材中对“视图”的阐释,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图例,将抽象的空间概念形象化。比如,在讲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时,教材通过将三维立体模型分解,并分别展示其在投影面上的成像,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我这种空间想象能力稍弱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随后,教材深入到更复杂的视图,如剖视图和断面图。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不同类型的剖视图和断面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教材中提供的各种典型零件的剖切实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零件的内部结构,并掌握如何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剖切方式。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教材在尺寸标注和公差配合的部分,也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它不仅列举了各种标注符号和规范,还强调了尺寸标注对零件加工和装配的重要性。我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深刻理解了图纸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组合,更是承载着工程信息的载体,是技术交流的语言。这本书为我建立起了一个扎实的机械制图基础,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拿到这本《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制图》之后,我首先被它严谨的编排风格所吸引。作为一本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它显然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做了精心的考量。我注意到,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陷入繁杂的细节,而是从最基本、最核心的机械制图概念入手,比如图纸的幅面、格式、标题栏的填写规范,以及图纸的比例等基础知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能够帮助建立起对整个学科的初步认知框架。我尤其喜欢教材中关于“投影法”的讲解,它详细阐述了第一角投影法和第三角投影法的区别与联系,并配以大量的立体图和投影图,生动地展示了物体在不同投影面上的成像过程。这部分内容看似理论性强,但通过教材提供的清晰图示,我能够逐步理解不同视角下物体的形状特征是如何被捕捉和表达的。接下来,教材深入到视图的绘制,包括基本视图、斜视图、局部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等。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不同类型视图的绘制规则和表达目的,特别是对剖视图和断面图的区分,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剖切位置和绘制方法,教材中的讲解和实例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我通过反复练习教材中的例题,逐渐掌握了如何根据物体的实际形状和结构绘制出准确、完整的视图。此外,教材对于尺寸标注和公差配合的介绍也十分详尽,这部分内容直接关系到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关系,是机械制图的核心技能之一。我认真学习了各种尺寸标注的方法,包括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半径和直径尺寸的标注,以及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教材中大量的图例展示了不同情况下的标注规范,让我能够避免常见的错误,确保图纸的准确性。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它循循善诱,帮助我一步步攻克机械制图的难关。

评分

附录

评分

1.1.5

评分

标准件与常用件112

评分

2.2D

评分

两点的相L对位置26

评分

点的投影23

评分

孔的极限偏差值1I83

评分

附表15

评分

平面图形的画法18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