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贾树彪 等 著
图书标签:
  • 酒精
  • 酿造
  • 发酵
  • 化工
  • 食品科学
  • 生物化工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化学工程
  • 工业微生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60143
版次:2
商品编码:1014543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综合收集整理美国、巴西等发酵酒精起步较早的国家近15年来大型酒精生产企业的主要设备、工艺技术思想和经验,资料内容翔实可靠,全面反映了酒精生产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具体内容包括:世界发酵酒精生产概况,发酵酒精的主要原料、辅助原料和设备,大型酒精发酵罐和相关设备,酒精的蒸馏理论及工艺,食用酒精和燃料乙醇工艺的具体差异,著名蒸馏酒生产工艺,中外酒精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附录部分给出了相关技术参数和酒精工业关键词中英文对照。强调95%的中国蒸馏酒来源于食用酒精,这是中国蒸馏酒的极大进步并有效地保障了饮用者的健康。
  《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可供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酒精和蒸馏酒生产和研究开发的专业人员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1绪论1
1.1 酒精的主要性质1
1.2 酒精的主要用途1
1.2.1 燃料酒精1
1.2.2 调制蒸馏酒2
1.2.3 医药、化工等方面的用途2
1.2.4 酒精工业的副产品3
1.3 世界酒精生产概况3
1.4 我国酒精行业的基本状况3
1.5 酒精国家标准6

2 原料、水和辅助原料7
2.1 酒精生产原料7
2.2 淀粉质原料7
2.2.1 玉米7
2.2.2 水稻9
2.2.3 木薯9
2.3 原料的除杂9
2.4 辅助原料10
2.4.1 酶制剂10
2.4.2 活性干酵母10
2.4.3 尿素10
2.4.4 纯碱、氢氧化钠和漂白粉10
2.4.5 硫酸11
2.5 酒精生产用水11
2.5.1 软化水概念和制备原理12
2.5.2 去离子水的概念和制备12
2.5.3 节约用水14

3 淀粉质原料糖化工艺16
3.1 淀粉分子的结构、理化性质16
3.1.1 淀粉的分子结构16
3.1.2 淀粉颗粒的结构和理化性质16
3.1.3 淀粉的膨胀和溶解17
3.2 淀粉糖化原理17
3.2.1 淀粉的液化18
3.2.2 淀粉的糖化19
3.3 酶制剂20
3.3.1 耐高温α�驳矸勖�20
3.3.2 糖化酶21
3.3.3 酸性蛋白酶22
3.4 液化喷射设备23
3.4.1 液化喷射器的结构23
3.4.2 液化喷射器工作原理23
3.4.3 液化喷射器工作过程24
3.4.4 液化喷射器的优点24
3.4.5 液化喷射器安装和使用要点24
3.5 淀粉糖化原料处理工艺25
3.6 美国4家酒精企业糖化工艺分析26
3.7 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糖化工艺27
3.7.1 玉米粉供应工序27
3.7.2 液化工序28
3.7.3 糖化工序29
3.8 酒糟清液回用30
3.8.1 酒糟清液全部回用实例30
3.8.2 工艺过程评述31
3.9 酶制剂工业发展简介32

4 酒精酵母扩培工艺33
4.1 酒精酵母简介33
4.1.1 细胞形态33
4.1.2 细胞大小33
4.1.3 细胞结构34
4.1.4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37
4.2 酵母菌的生长条件39
4.2.1 温度和pH39
4.2.2 培养基组成39
4.2.3 酵母生长的营养来源41
4.2.4 影响酵母生长的其他因素42
4.2.5 生物合成和发酵产品的糖耗42
4.3 活性干酵母43
4.3.1 活性干酵母的质量分析44
4.4 活性干酵母的使用方法47
4.4.1 耐高温活性干酵母(TH�睞ADY)在酒精生产中的使用方法47
4.4.2 活性干酵母合理使用要点分析48
4.5 固定化酵母技术和酵母扩培工艺实例49

5 发酵罐和相关设备52
5.1 发酵罐的发展52
5.1.1 发酵罐制作材料、容积和形状52
5.1.2 我国目前运行中的酒精发酵罐52
5.2 酒精发酵罐的径高比分析53
5.3 酒精大型连续发酵罐组的优点53
5.4 美国大型斜底发酵罐的基本结构54
5.5 发酵罐间的连接54
5.5.1 水平连接54
5.5.2 势能梯度连接55
5.6 新型大容积酒精发酵系统的设计57
5.7 换热器57

6 糖化醪发酵63
6.1 酒精发酵机理63
6.1.1 酒精发酵的基本情况63
6.1.2 酒精发酵动力学63
6.2 酒精发酵的酵母菌酶系64
6.3 酵母菌酒精发酵的生物化学65
6.3.1 酵母酒精发酵的4个阶段66
6.3.2 酵母酒精发酵全过程的12步反应66
6.4 酒精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70
6.4.1 甘油的生成70
6.4.2 琥珀酸的生成71
6.4.3 乳酸、乙酸、丁酸的生成71
6.4.4 杂醇油性质及生成机理72
6.5 发酵工艺74
6.5.1 间歇发酵74
6.5.2 连续发酵75
6.5.3 酒精发酵过程中的控制与管理75
6.6 酒精浓醪发酵的计算与分析76
6.6.1 酒精浓醪发酵的含义77
6.6.2 浓醪发酵玉米粉浓度的计算77
6.6.3 实现浓醪高酒精浓度发酵的基本措施78
6.6.4 整个工艺过程的计算与分析82
6.7 发酵强度的计算与分析82
6.7.1 发酵强度的含义82
6.7.2 两个发酵系统发酵强度的估算82
6.7.3 比较与分析83
6.7.4 蒸馏速度与发酵周期83
6.7.5 发酵罐容积比较83
6.7.6 罐容能力再比较83
6.7.7 酒精发酵产生热量的计算84
6.7.8 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发酵工序主要操作规程84
6.8 淀粉质原料理论酒精产率和实际酒精产率86
6.9 细菌污染对酒精生产的影响及防治87
6.9.1 主要的污染来源87
6.9.2 常见的细菌污染87
6.9.3 污染细菌的分离与鉴别93
6.9.4 染菌的处理95

7 蒸馏和精馏的理论及工艺96
7.1 发酵成熟醪的化学组成96
7.1.1 不挥发性杂质96
7.1.2 挥发性杂质96
7.2 酒精蒸馏原理97
7.2.1 酒精的挥发系数97
7.2.2 乙醇�菜�系统的恒沸混合物98
7.2.3 负压蒸馏98
7.2.4 蒸馏塔工作原理99
7.3 酒精精馏原理99
7.3.1 挥发性杂质的分类99
7.3.2 杂质的挥发系数和精馏系数100
7.3.3 杂醇油的分离理论102
7.3.4 甲醇的分离理论106
7.4 蒸馏工艺107
7.4.1 蒸馏塔107
7.4.2 蒸馏系统各塔功能分析114
7.4.3 多塔差压蒸馏117
7.4.4 国内外蒸馏系统分析118
7.4.5 蒸馏工艺分析137
7.4.6 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蒸馏系统运行操作基本程序138
7.4.7 醪塔排放高温废醪闪蒸节能与回收酒精技术144
7.4.8 酒精分离提纯技术的进展145

8 酒精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147
8.1 我国酒精质量标准发展简介147
8.2 食用酒精国家标准及比较148
8.3 变性燃料乙醇国家标准及比较148
8.4 工业酒精国家标准GB/T394.1 -2008150
8.5 化学试剂乙醇(无水乙醇)国家标准GB/T678-2002151
8.6 化学试剂乙醇(95%)国家标准GB/T679-2002151
8.7 欧盟以及巴西、墨西哥等国家中性酒精标准比较152
8.8 俄罗斯联邦小麦酒精国家标准ГОСТР51652-2000153
8.9 酒精国家标准中几个重要检测指标的意义及标准检测要点154
8.9.1 色度154
8.9.2 硫酸试验155
8.9.3 氧化时间156
8.9.4 乙醇浓度(酒精度)157
8.9.5 杂醇油(正丙醇、异戊醇、异丁醇)、甲醇、醛159
8.9.6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醛、甲醇和高级醇161
8.1 0美国、加拿大氨基甲酸乙酯检测的标准方法163

9 燃料乙醇的生产与应用165
9.1 概述165
9.1.1 发展燃料乙醇的意义165
9.1.2 世界汽油醇的发展及使用状况166
9.2 生产燃料乙醇的发酵工艺169
9.3 燃料乙醇的蒸馏工艺172
9.4 燃料乙醇生产中的脱水技术173
9.4.1 分子筛脱水技术173
9.4.2 玉米粉吸附脱水技术及应用177
9.4.3 渗透气化膜吸附分离技术178
9.5 乙醇汽油179
9.6 乙醇柴油180
9.7 燃料乙醇电池184
9.8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尚需解决的问题184
9.9 燃料乙醇的发展及展望187

10 现代蒸馏酒189
10.1 现代蒸馏酒概述189
10.2 俄罗斯伏特加工艺191
10.2.1 俄罗斯伏特加的起源及流行191
10.2.2 伏特加的工艺和风格192
10.2.3 伏特加的品种分类195
10.2.4 俄罗斯伏特加国家品评标准197
10.2.5 伏特加在世界上的流行198
10.2.6 几个问题的思考198
10.3 威士忌199
10.3.1 威士忌的分类199
10.3.2 威士忌酿制设备和工艺要点201
10.3.3 黑麦威士忌和乳酸酸化威士忌202
10.3.4 威士忌发展简史202
10.4 老姆酒203
10.4.1 原料及其处理204
10.4.2 酵母菌205
10.4.3 发酵205
10.4.4 老姆酒的蒸馏206
10.4.5 后熟207
10.4.6 勾兑208
10.5 金酒208
10.5.1 调香蒸馏酒208
10.5.2 金酒的分类209
10.5.3 金酒的传统工艺分析210
10.6 白兰地211
10.6.1 白兰地的起源与发展211
10.6.2 白兰地的传统工艺211
10.6.3 白兰地在中国的发展214
10.7 新型白酒216
10.8 山西汾酒218
10.8.1 山西汾酒传统工艺特点218
10.8.2 山西汾酒大曲传统制备工艺要点218
10.8.3 山西汾酒传统发酵工艺219
10.8.4 工艺流程评述219
10.9 五粮液酒223
10.1 0茅台酒224
10.1 0.1 茅台酒传统工艺特点224
10.1 0.2 茅台酒大曲的制备224
10.1 0.3 茅台酒传统发酵工艺流程225
10.1 0.4 茅台酒厂发展简史和历年产量简表228
10.1 1白酒勾调231

11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234
11.1 玉米原料酒精糟液的综合利用234
11.1.1 玉米原料酒精糟液的组成234
11.1.2 玉米原料酒精糟液的利用235
11.1.3 玉米原料酒精糟液综合利用工艺237
11.2 二氧化碳的回收与利用248
11.2.1 二氧化碳的回收249
11.2.2 二氧化碳产业化应用251
11.3 玉米提胚制油256
11.3.1 玉米提胚的原理256
11.3.2 玉米提胚技术257
11.3.3 玉米胚制油257
附录260
1 酒精体积分数、质量分数、密度对照表260
2 玉米淀粉乳波美度与浓度、相对密度的关系267
3 酒精计示值换算成20℃时的乙醇浓度(酒精度)270
4 粗酒精中挥发性杂质的精馏系数简介271
5 酒精工业关键词中英文对照273
参考文献279

精彩书摘

  2 原料、水和辅助原料
  2.1 酒精生产原料
  用于酒精发酵的原料主要有谷物原料(玉米、小麦)、薯类原料(木薯)、糖质原料(甘蔗、糖蜜)和纤维素原料。上述原料中,按目前生产水平,玉米以其栽培面积大并逐年扩增,亩产(亩产500 600kg)不断提高而占据原料主导地位。2006年世界玉米总产量约6亿吨,其中美国3亿吨,中国1.48亿吨,因此美国、中国生产酒精的原料主要是玉米。
  糖质原料在巴西等具独特地利的国家有很大优势,甘蔗作为巴西酒精主导原料,成功地解决了绿色和可再生能源问题。
  2.2 淀粉质原料
  酒精发酵生产所用的淀粉质原料主要有玉米、水稻和木薯等。
  玉米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这是因为玉米种植范围广、产量高、籽粒结构特殊(种皮和胚芽易于除去)。玉米胚主要由脂肪和蛋白质组成,利于酒精发酵的原料处理(淀粉与脂肪、蛋白质的分离)。
  2.2.1 玉米
  玉米(Zea mays L.)籽粒由果皮、种皮、糊胶粒层、内胚层、内胚乳、胚芽、实尖等组成。玉米籽粒的化学组成见表2—1,各部分的组成比例及主要化学组成分别见表2—2和表2—3。

前言/序言

  《新编酒精工艺学》第一版于2004年7月出版发行后,受到读者的欢迎。很多相关专业的高校将其选做教材,一些生产酒精和蒸馏酒的企业把它作为重要参考书使用。另外,也有读者提出了有益的建议。至2007年5月该书已印刷3次。
  作为21世纪的高新技术之一,生物技术及其应用在近几年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结合该书使用过程中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第一版教材内容进行了修订再版。新版保留了第一版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结构,删改了第一版中相对陈旧的内容,同时更新补充了新的知识与技术,使其更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指导实际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燃料乙醇仍是该书关注的重点。我国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度已超过50%。但是能源增长的幅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玉米燃料乙醇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并且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但它与人畜争粮,所以现在大力提倡非粮燃料乙醇。在非粮原料中,木薯、红薯、甜高粱都是过渡性的替代原料,纤维素原料应是最终的选择。蒸馏酒的工艺也是编者非常关注的。国内95%的蒸馏酒来源于食用酒精,这是我国蒸馏酒的极大进步,并有效地保障了饮用者的健康。
  黑龙江大学的吴国峰老师承担了本次修订中的绝大部分工作,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的陈世忠和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的姜开荣提供了宝贵资料,化学工业出版社和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二版教材没有改变旧版的主体框架结构,但内容更加精炼,会使教学效率更高。我们的希望依然是,该书的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帮助。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漏之处一定存在,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发酵工程原理与实践》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发酵工程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的著作,旨在为从事发酵食品、发酵医药、发酵工业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的参考指南。 核心内容聚焦: 本书紧密围绕发酵过程的科学原理和工程化实施展开,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发酵工程基础 微生物学基础: 详细介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霉菌等,重点阐述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变异、代谢途径以及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涵盖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培养、保藏等基本技术。 发酵原理: 深入剖析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所进行的复杂生化反应,包括代谢产物的合成、转化与积累。讲解酶在发酵过程中的催化作用,以及代谢工程在调控微生物代谢途径、提高产物产量和质量方面的应用。 发酵动力学: 阐述发酵过程的数学模型,包括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如Logistic模型、Monod模型)、底物消耗动力学、产物生成动力学等。介绍如何通过动力学模型来预测和优化发酵过程。 第二部分:发酵过程的工程化设计与控制 发酵设备: 全面介绍各类发酵罐的设计、制造、操作及维护。涵盖搅拌、通气、温度控制、pH控制、消泡等关键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化策略。同时,探讨无菌操作技术的重要性与实现方法。 发酵过程的调控: 详细阐述影响发酵过程的关键参数,如温度、pH、溶解氧、搅拌速率、进料策略等,以及如何通过精确调控这些参数来保证微生物的最佳生长和代谢,最终实现高效的产物合成。 过程放大与优化: 针对实验室规模到工业化生产的放大问题,本书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案例分析。介绍影响放大过程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系统性实验设计和过程模拟来优化放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率。 第三部分:下游产物分离与纯化 分离技术: 详细介绍发酵液中目标产物的各种分离方法,包括过滤、离心、膜分离(如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萃取、沉淀等。分析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纯化技术: 重点阐述产物纯化的常用技术,如层析(如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结晶、蒸馏、干燥等。强调如何根据产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纯化策略,以达到所需的纯度。 质量控制与检测: 介绍发酵产物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检测方法。涵盖常用的分析仪器和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MS)、光谱分析等,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第四部分: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 发酵食品: 深入探讨发酵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如酒精饮料(啤酒、葡萄酒、白酒)、乳制品(酸奶、奶酪)、发酵调味品(酱油、醋)、发酵面包、益生菌产品等。介绍相关的发酵工艺和关键技术。 发酵医药: 聚焦发酵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包括抗生素、疫苗、酶制剂、激素、氨基酸、维生素、单克隆抗体等药物的生产。详细阐述这些重要生物制品的发酵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 发酵工业: 探讨发酵在其他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如有机酸(柠檬酸、乳酸)、生物醇(乙醇、丁醇)、酶制剂(用于纺织、造纸、洗涤)、生物燃料、生物农药等。 第五部分:发酵工程的新发展与展望 合成生物学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 介绍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和构建新的代谢途径,以生产天然存在或不存在的化合物。 过程强化技术: 探讨连续发酵、固定化细胞/酶技术、生物反应器集成等过程强化策略,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 绿色发酵与可持续发展: 强调环境友好型发酵工艺的开发,包括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物排放、开发生物降解性产品等,以实现发酵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翔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丰富,语言严谨。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前沿的发酵工程知识体系,以应对现代发酵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用户评价

评分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最让我欣赏的一点,在于它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起来。书中的每一章节,在阐述完相关的理论基础后,都会紧接着引入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这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实用性和可读性。例如,在讲解发酵动力学时,作者不仅仅给出了复杂的数学模型,还结合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发酵周期延长、产酒率下降等问题,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这个对理论有些畏惧的读者,能够更容易地将书本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类型酒精产品(如白酒、葡萄酒、啤酒)的工艺特点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它们的酿造过程,更会深入探讨为什么它们会产生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这其中涉及到的酶促反应、微生物代谢产物、陈酿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等,都得到了详尽的解释。我曾经在品尝一款陈年威士忌时,对它复杂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感到惊叹,但一直不知道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香气的来源,很多都与橡木桶的陈酿过程以及酒液中酯类、酚类化合物的生成有关。这本书就像一个百科全书,为我解开了许多关于美酒的疑惑。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的基础,而实践经验则是检验和深化理论的试金石。这种“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酒精工艺学的精髓。我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是在主动地思考和分析,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初窥门径,惊喜连连 拿到《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这本书,我完全是抱着一种学习和探索的心态,毕竟“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头衔,让我对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前沿性充满期待。拿到手之后,书的装帧设计就透着一股厚重感,那种纸张的质感,封面的字体,都散发着学术的气息。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章,立刻就被作者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吸引了。从最基础的酒精定义、分类,到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发展历程,作者都娓娓道来,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引导着初学者。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不仅仅是技术的演进,更包含了社会经济背景的变迁,这让我对酒精工艺学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冰冷的技术参数。举个例子,书中在介绍早期酒精发酵的章节,详细描述了不同文明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发酵的奥秘,从古代的粮酒、果酒,到后来的蒸馏技术,这些历史的细节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我一直以为酒精工艺就是那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式,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而且,即使是最基础的概念,作者也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解释,比如对“发酵”这个词的定义,不仅从生物学角度解释了微生物的作用,还从化学角度阐述了糖类转化为酒精的过程,并且用生动的比喻来帮助理解,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尝试阅读过一些其他相关的技术书籍,但很多都过于专业,充斥着我看不懂的术语,最终往往无功而返。而《新编酒精工艺学》的开篇,却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信,让我觉得,即使我不是科班出身,也能慢慢地掌握这门学问。它构建了一个扎实的知识基础,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铺平了道路,让我对这本书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迫不及待地想深入探索酒精世界的奥秘。

评分

图文并茂,直观生动 对于一本技术类书籍来说,图文并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大量的插图、流程图、表格和照片,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和易懂性。我发现,书中那些复杂的设备构造、工艺流程,在配上了清晰的图示后,立刻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冰冷抽象的文字描述。例如,在讲解不同类型发酵罐的设计时,书中提供了详细的剖面图,并标注了各个部件的功能,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它们的结构和作用。在介绍酒厂的生产线时,书中还会配上真实的生产现场照片,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酒精生产的规模和复杂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酒类产品外观和色泽的图片,那些精美的插图,不仅增添了阅读的乐趣,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不同产品在感官上的差异。这种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尤其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更能轻松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它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将复杂的原理可视化,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我常常会一边阅读文字,一边对照图片,反复琢磨,这种学习方式比单纯地阅读文字要有效得多。

评分

前瞻性与创新性并存 尽管《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是一本“十一五”期间的规划教材,但它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显得落伍。相反,书中对于酒精工艺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的探讨,让我眼前一亮。在介绍传统工艺的同时,作者也花费了不少篇幅来讨论绿色酿造、节能减排、生物技术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等新兴领域。我记得书中关于酶工程在淀粉糖化和发酵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酵母菌以提高产酒率和风味品质的探讨,都让我看到了酒精工艺学未来的广阔前景。这让我意识到,酒精工艺学并非一门停滞不前的学科,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回避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而是积极地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应对。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酒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技术,以及如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对于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非常契合。我一直对新兴技术如何改变传统产业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酒精行业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如何焕发新的生命力。这种对未来的洞察力,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授基础知识的教材,更是一本启迪思想、激发创新的读物。它鼓励读者不拘泥于现状,而是要勇于探索新的可能性,为酒精工艺学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

深度与广度的平衡艺术 《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在内容上,成功地实现了深度与广度的完美平衡。它既有对核心工艺原理的深入剖析,又能够广泛地涵盖酒精生产的各个方面。我感觉到,作者在选择和组织内容时,非常有分寸。一方面,对于酒精发酵、蒸馏等核心技术,书中有非常详尽和深入的讲解,能够让读者理解其内在的科学原理。另一方面,书中也触及到了原料选择、质量控制、产品分析、环境保护、法规标准等多个方面,让读者能够对整个酒精生产链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之前阅读过一些专注于某个单一技术点的书籍,虽然在那个点上非常深入,但往往缺乏全局观。《新编酒精工艺学》则不同,它就像一幅描绘酒精工业全景的宏大画卷,既有细致入微的笔触,又有恢弘的气势。我喜欢这种既能“见一叶而知秋”,又能“观全景而明道”的学习体验。作者在讲解中,会适时地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一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酒精工艺学的系统性。这种深度与广度的有机结合,让这本书既适合作为入门教材,也能够作为进阶参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学习需求。它不仅仅是传授孤立的知识点,更是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

语言精准,表述严谨 作为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在语言的使用上,可谓是字斟句酌,力求精准和严谨。我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没有一丝一毫的随意和含糊。即使是对于一些专业性极强的概念,作者也能够用规范、准确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述,同时又不失清晰易懂。例如,在描述化学反应时,作者会准确引用化学方程式,并对反应机理进行清晰的解释;在描述设备结构时,会使用专业的术语,但同时也会辅以详尽的说明。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区分。例如,在讲解“发酵”和“腐败”时,作者就清晰地指出了它们在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上的根本区别,避免了初学者可能产生的误解。这种严谨的语言风格,不仅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对学术的严谨态度。我曾阅读过一些技术文章,其中充斥着模糊不清的表述,让人难以捉摸其真实含义。而这本书,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了严格的推敲,没有歧义,没有含糊。它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完全信任书中提供的信息,不用担心被误导。这种对语言的尊重和对学术的敬畏,是这本书能够成为优秀教材的重要原因之一。读这样的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学术品格的熏陶。

评分

细节之处,匠心独运 在深入阅读《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书中对于每一种酒精生产工艺的介绍,都不是简单罗列流程,而是花了大量笔墨去阐释其背后的原理,以及不同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例如,在介绍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的章节,作者不仅清晰地对比了两者的优缺点,还深入剖析了它们各自适用的原料、设备以及对最终酒精风味的影响。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酵母选择时,不仅列举了常见的酵母菌种,还详细描述了不同菌种的代谢特性,以及它们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风味物质。作者还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我记得在关于蒸馏的部分,书中对不同蒸馏方式(如壶式蒸馏、连续式蒸馏)的设备结构、操作要点和分离效率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且配有精美的插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复杂的设备构造。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及了一些新兴的蒸馏技术,并对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这让我看到了酒精工艺学发展的活力。我曾想过,一杯好酒的背后,究竟需要多少精密的控制和知识的积累?这本书给了我答案。它让我明白,每一个环节,从原料的预处理,到发酵温度的控制,再到蒸馏时的回流比,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对最终产品的品质产生巨大的影响。作者就像一位精密的工匠,将酒精生产的每一个步骤都拆解开来,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资料,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对酒精生产这门技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个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实验室里,跟着老师一步步进行实验,每一个操作都带着明确的目的和科学的依据,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困难 《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在内容设置上,展现出了强烈的“问题导向”的特点,这让我觉得非常实用。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大量地关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关于“发酵过程中杂菌污染的防治”和“蒸馏过程中的能耗优化”等章节,都详细列举了常见的故障和难题,并从机理分析到操作改进,给出了具体的指导。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帮助。它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书籍,而是真正能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书”。我曾经在工作中有遇到过一些生产上的瓶颈,但苦于找不到解决思路。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都有其内在的科学原理,并且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要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种注重解决实际困难的教学理念,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能力的培养,它教会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行动。

评分

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的良心之作 作为一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所承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供读者学习的书籍,更是一份为行业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良心之作”。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再到语言的严谨性和图文的直观性,无一不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我感觉到,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将读者的学习需求放在首位,力求让这本书成为一本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启发思维,还能指导实践的优秀教材。它为那些渴望了解酒精工艺学的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权威的学习平台。这本书就像一座知识的灯塔,为酒精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行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我曾接触过不少技术书籍,但真正能够让我感受到作者“传道授业解惑”的真诚,并且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确实不多。《新编酒精工艺学》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教科书”,它所传递的知识和精神,将会在酒精工艺学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被更多的有志于此的人们所阅读和学习,共同推动酒精工艺学不断向前发展。

评分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一本好的教材,其结构和逻辑是否清晰,直接决定了读者的学习效率。《新编酒精工艺学(第2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书的章节安排由浅入深,从基础的概念到复杂的工艺流程,再到质量控制和环境保护,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我感觉作者在编写时,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的,力求让每个知识点都能在恰当的位置得到呈现。比如,在讲解复杂的发酵过程之前,会先介绍相关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基础;在介绍完蒸馏原理之后,再详细讲解不同设备的设计和操作。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避免了知识点的跳跃和混乱,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的思路。我喜欢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清晰的脉络可循,能够预测下一个知识点会是什么,这样会让我更有成就感。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有明确的章节目标,结尾也会有总结和思考题,这不仅帮助我巩固了所学内容,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我曾试过阅读一些网络上的技术资料,虽然信息量大,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让人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这本书,就像一张详尽的地图,为我指明了酒精工艺学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高效地吸收和掌握相关知识。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力求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并且前后呼应,让整个知识体系浑然一体。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是我非常看重的,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信服。

评分

不错

评分

》第一版于2004年7月出版发行后,受到读者的欢迎。很多相关专业的高校将其选做教材,一些生产酒精和蒸馏酒的企业把它作为重要参考书使用。另外,也有读者提出了有益的建议。至2007年5月该书已印刷3次。

评分

..............

评分

燃料乙醇仍是该书关注的重点。我国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度已超过50%。但是能源增长的幅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玉米燃料乙醇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并且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但它与人畜争粮,所以现在大力提倡非粮燃料乙醇。在非粮原料中,木薯、红薯、甜高粱都是过渡性的替代原料,纤维素原料应是最终的选择。蒸馏酒的工艺也是编者非常关注的。国内95%的蒸馏酒来源于食用酒精,这是我国蒸馏酒的极大进步,并有效地保障了饮用者的健康。

评分

此书内容全面 值得购买 以后多来观光

评分

正版书,正需要,谢谢

评分

送货挺快的,拿到书质量也不错。。

评分

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注音方式,令您快速掌握实用、简介的日常用语。实用例句的多种表达方式,极易于恰当运用。实用例句按场合和功能分类,极易于查找。引人入胜的背景介绍,令您通晓浓郁的多国风情。相关配套的音带由德国专家精心录制,语音纯正地道,便于学习模仿。即使中国朋友不会讲一句韩语,韩国朋友不懂一句汉语,没关系,手持此书亦可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注音方式,令您快速掌握实用、简介的日常用语。实用例句的多种表达方式,极易于恰当运用。实用例句按场合和功能分类,极易于查找。引人入胜的背景介绍,令您通晓浓郁的多国风情。相关配套的音带由德国专家精心录制,语音纯正地道,便于学习模仿。即使中国朋友不会讲一句韩语,韩国朋友不懂一句汉语,没关系,手持此书亦可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全面反映了酒精生产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具体内容包括:世界发酵酒精生产概况,发酵酒精的主要原料、辅助原料和设备,大型酒精发酵罐和相关设备,酒精的蒸馏理论及工艺,食用酒精和燃料乙醇工艺的具体差异,著名蒸馏酒生产工艺,中外酒精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附录部分给出了相关技术参数和酒精工业关键词中英文对照。强调95%的中国蒸馏酒来源于食用酒精,这是中国蒸馏酒的极大进步并有效地保障了饮用者的健康。

评分

黑龙江大学的吴国峰老师承担了本次修订中的绝大部分工作,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的陈世忠和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的姜开荣提供了宝贵资料,化学工业出版社和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