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M·柯匹和卡尔·科恩的《逻辑学导论》 ,是导论性逻辑教科书中*完满的一部:既有演绎逻 辑亦有归纳逻辑,既有古典逻辑亦有现代逻辑。《逻 辑学导论(**3版)》是当今逻辑教科书的标准范本, 是清晰性与准确性的典范,它能够使学生理解、把握 并应用古典三段论逻辑和*为强有力的现代符号逻辑 技术。书中所选用的有关政治、哲学、科学及多领域 当代论争的鲜活的论证实例,展示了许多严肃的学者 和思想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逻辑原理的应用 ,使逻辑学习既内容充盈又富有生活气息。
欧文.M.柯匹(Irving M.Copi,1917—2002),美国者名逻辑教育家,曾先后执教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夏威夷大学。除本书外,其代表性作品还有:《符号逻辑》(Symbolic Logic,1954),《逻辑类型论》(The Theory of logical Types,1971),《当代哲学逻辑》(Contemporary Philo sophical Logic,1978),《非形式逻辑》(Infonnal Logic,1992)。 卡尔.科恩(Carl Cohen,1931—),美国密歇根大学逻辑学与哲学教授。除本书外,其代表性作品还有:《论民主》(Democracy,1971),《地球隐秘:人类未解之谜》(Earth’s Hidden Mysteries:Accounts of Mankind’s Unsolved Puzzjes,1974),《反歧视行动与种族优选之辩》(Affirmative Aetion and Racial Preference:A Debate,2003)。
前言
**部分 逻辑与语言
A篇 推理
**章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逻辑学
1.2 命题与论证
1.3 论证的辨识
1.4 论证和说明
1.5 演绎和归纳论证
1.6 有效性和真实性
**章概要
第2章 论证的分析
2.1 论证的解析
2.2 论证的图示
2.3 复杂的论证性语段
2.4 推理中的问题
第2章概要
B篇 非形式逻辑
第3章 语言和定义
3.1 语言功能
3.2 情感语言、中性语言和论争
3.3 论争和含混性
3.4 定义及其用途
3.5 定义的结构:外延和内涵
3.6 属加种差定义
第3章概要
第4章 谬误
4.1 什么是谬误
4.2 谬误的分类
4.3 相干谬误
4.4 不当归纳谬误
4.5 预设谬误
4.6 含混谬误
第4章概要
第二部分 演绎
A篇 古典逻辑
第5章 直言命题
5.1 演绎理论
5.2 类与直言命题
5.3 四种直言命题
5.4 质、量与周延性
5.5 传统对当方阵
5.6 其他直接推论
5.7 存在含义与直言命题的解释
5.8 直言命题的符号系统与图解
第5章概要
第6章 直言三段论
6.1 标准式直言三段论
6.2 三段论论证的形式性质
6.3 检验三段论:文恩图解法
6.4 三段论规则和三段论谬误
6.5 直言三段论的15个有效形式
附录 直言三段论15个有效形式的演绎推导
第6章概要
第7章 日常语言中的论证
7.1 三段论论证
7.2 词项数量规约为三
7.3 直言命题的标准化
7.4 协同翻译
7.5 省略式三段论
7.6 连锁三段论
7.7 析取三段论和假言三段论
7.8 二难推论
第7章概要
B篇 现代逻辑
第8章 符号逻辑
8.1 现代逻辑及其符号语言
8.2 合取、否定和析取符号
8.3 条件陈述与实质蕴涵
8.4 论证形式与运用逻辑类推进行的反驳
8.5 “效”和“有效”的**含义
8.6 根据真值表检验论证
8.7 一些常见的论证形式
8.8 陈述形式与实质等值
8.9 逻辑等价
8.10 三大“思想法则”
第8章概要
第9章 演绎方法
9.1 有效性的形式证明
9.2 基本的有效论证形式
9.3 有效性形式证明例示
9.4 有效性形式证明的构造
9.5 构造*复杂的形式证明
9.6 扩展推论规则:替换规则
9.7 自然演绎系统
9.8 运用十九条推论规则构建形式证明
9.9 效性的证明
9.10 不相容性
9.11 有效性的间接证明
9.1 2简化的真值表方法
第9章概要
**0章 量化理论
10.1 对量化的呼唤
10.2 单称命题
10.3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10.4 传统主—谓命题
10.5 有效性证明
10.6 效性证明
10.7 非三段论推论
**0章概要
第三部分 归纳
A篇 类比与因果
**1章 类比推理
11.1 归纳与演绎再探
11.2 类比论证
11.3 类比论证的评价
11.4 通过逻辑类推进行的反驳
**1章概要
**2章 因果推理
12.1 原因和结果
12.2 因果律和自然的齐一性
12.3 简单枚举归纳法
12.4 因果分析的方法
12.5 归纳技术的局限
**2章概要
B篇 科学与概率
**3章 科学和假说
13.1 科学说明
13.2 科学探究:假说和确证
13.3 对科学说明的评价
13.4 作为假说的分类
**3章概要
**4章 概率
14.1 关于概率的几种观点
14.2 概率计算
14.3 日常生活中的概率
**4章概要
部分练习题解答
术语/索引
**1版译者后记
**3版译者后记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理性世界的大门。作者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我一步步认识逻辑的魅力。从符号的含义到推理的规则,再到论证的评价,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非常精巧。我尤其受益于书中对“析取”和“蕴含”等逻辑联结词的细致分析,它们在日常语言中常常被误用,而这本书则帮助我厘清了它们的精确含义。此外,书中关于“量词”的讲解,也让我对全称和特称命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对于分析普遍性陈述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通过反复研读和练习,我发现自己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语言中的逻辑漏洞,也能够更自信地构建出言之有物的论点。它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种思维训练,一种帮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晰、理性、独立思考的有力工具。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不同于我以往接触的任何哲学教材。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关怀。在探讨逻辑的本质时,他并没有止步于形式化的符号演算,而是深入挖掘逻辑与人类认知、语言以及现实世界之间的深刻联系。书中穿插着许多历史典故和哲学家的思想片段,将抽象的逻辑原理置于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解读,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趣味性和启发性。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释某些复杂逻辑悖论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洞察力,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引导读者逐步理解问题的核心。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洞察事物本质的眼睛,能够更加清晰地辨别真伪,更加理性地做出判断。它不仅仅是一本逻辑学的书,更像是一位博学的朋友,与你一同探索思想的边界。
评分一本逻辑学的入门读物,打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严谨的学风和对概念精辟的阐释。书中的内容层层递进,从最基本的命题逻辑出发,逐步深入到谓词逻辑、模态逻辑等更复杂的领域。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的例子和清晰的图示来解释抽象的逻辑原理,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谬误的分析,它不仅揭示了日常对话中常见的逻辑陷阱,更教会我们如何识别和避免它们,这对于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仿佛在进行一场思维的体操,每一次练习都让我的逻辑思维更加敏锐和灵活。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贵的灯塔,指引着通往逻辑殿堂的道路。它并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塑造,一种审视世界、分析问题的全新视角。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思想的利器”。作者在编写此书时,显然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去打磨每一个概念,优化每一处论证。书中对推理规则的阐述,无论是基础的联结词用法,还是复杂的量词推理,都力求做到严谨、准确、无懈可击。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真值表”和“自然演绎法”的讲解,它们不仅是逻辑推理的核心工具,更是理解复杂命题之间关系的基石。作者通过大量的习题,引导读者亲身实践,巩固所学知识。这些习题的难度设计恰到好处,既能挑战读者的思维,又能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逻辑基础。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的思考过程变得更加有条理,语言表达也更加清晰准确。它让我认识到,清晰的逻辑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是深刻理解的关键。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教授逻辑知识本身。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的方式,展现了逻辑思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潜力。无论是科学研究、法律辩论,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决策,严密的逻辑推理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书中关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详细论述,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可靠性”和“有效性”概念的区分,这让我对论证的质量有了更精确的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论证,更学会了如何批判性地审视他人的论证。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不仅仅在于拥有知识,更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如何通过理性的思考来驾驭信息,做出明智的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