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六册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统计手册+DSM-5鉴别诊断手册+理解DSM-5

全六册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统计手册+DSM-5鉴别诊断手册+理解DSM-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精神障碍
  • DSM-5
  • 诊断与统计
  • 临床参考
  • 心理学
  • 精神病学
  • 鉴别诊断
  • 案头参考
  • 医学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大学连锁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58125
商品编码:13539723081
包装:平装
开本:16

具体描述

基本详情

6册套装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平装 软皮

DSM-5鉴别诊断手册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案头参考书)平装 软皮

理解DSM-5精神障碍 

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

短程心理咨询与督导实录亲子教育篇》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编著,(美)张道龙 等译   迈克尔·弗斯特 著 

书名: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册)

定价:288元

作者: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编著,(美)张道龙 等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3012581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书名: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第五版)

定价:80.00元

作者:(美)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301273364

字数:324000

页码:4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序DSM-5分类部分 DSM-5基础 使用手册 DSM-5法谨慎使用声明第二部分 诊断标准和编码 神经发育障碍 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双相及相关障碍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强迫及相关障碍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分离障碍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喂食及进食障碍 排泄障碍 睡眠一觉醒障碍 性功能失调 性别烦躁 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 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神经认知障碍 人格障碍 性欲倒错障碍 其他精神障碍 物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其他不良反应 可能成为临床关注焦点的其他状况索引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DSM被誉为精神障碍领域的"圣经",是一本美国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常用的诊断精神障碍的指导手册。**版于1952年面世。
DSM-5的准备工作从1999年开始,历时14年,吸收了近60年的相关研究,汇聚了1500余名专家的智慧与心血。DSM-5的*终英文版在2013年5月出版。
为了能进一步改进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和在所有临床工作者中产生一种共同语言,DSM-5对所有精神疾病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并制订了准确和具体的诊断标准,因而极具实用价值。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

 

经过14年的准备,2013年5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APA)推出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版本——DSM-5它是现有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DSM-4的升级版。为了能进一步改进精神疾病的诊断,,科研和在所有临床工作者中产生一种共同语言,DSM-5对所有精神疾病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并制定了和具体的诊断标准。它采纳、吸取了数位国际一流水准的精神心理疾病教授、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博士等各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因而极具科学参考价值。
中国现行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完成于2001年,已经严重落后。未来,无论是按照DSM-5来指导中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下一版的修订,还是两年后按照WHO制定的ICD-11来执行精神疾病的诊断,相关专业人员都必须迅速熟悉DSM-5,掌握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走向。

 


DSM-5鉴别诊断手册 迈克尔弗斯特著

 

DSM-5的鉴别诊断指南,是DSM-5的重要配套读物。
美国经过14年的筹备于2013年5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推出了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版本《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这本DSM-5鉴别诊断指南简明扼要,经济又便于携带。它包含DSM-5全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使临床工作者易于快速查找精神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信息。


短程心理咨询与督导实录亲子教育篇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路,多多少少都会遭遇心理的困惑与迷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学校教育压力下,这种情况日益加剧。有的孩子厌学、早恋,有的孩子考试焦虑、自伤自残,甚至与父母成了“敌人”。

  美国知名华人心理医生张道龙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短程心理咨询,为众多遭遇问题的家庭提供了有效、可靠的解决方案,不但帮助学生及家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效改善了家庭关系,保障了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同时引导他们提高自我分析的能力与心理自助能力。

 

   《短程心理咨询与督导实录·亲子教育篇》忠实记录了张道龙医生咨询与督导的现场对话全过程,括二十七个不同家庭的真实案例,并加以精彩点评,将为更多遭遇问题的家庭提供帮助,也为更多健康家庭提供参考。

 

 

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

 

人为什么会有心理困扰?一多年来,众多心理学流派都在探究这一临床心理学领域的根本问题。1977年,美国精神医学教授乔治·L.恩格尔医生(GeorgeLEngel,MD)突破具体的心理学技术或流派的制约,提出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来综合、系统地评估和解决心理困扰,从而促进了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的发展。

《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介绍了五种常用的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其中,“短程精神动力学”对于寻找病理行为模式很实用,“短程认知行为疗法”、“焦点解决短程”、“短程家庭”有助于构建诊断解决方案,“动机面询”可以有效减轻来访者的阻抗。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心理困扰的多样性以及对咨询效率与效果平衡的要求,决定了心理咨询师必须学习和实践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这种以“实证”为基础的咨询模式,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已被绝大多数美国心理咨询师、EAP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采用。

心理健康领域的基石:解析精神障碍的诊断、统计与临床实践 在探索人类心灵奥秘、理解复杂行为模式的征途中,精神健康领域的研究者、临床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人士,始终致力于构建一套科学、严谨且实用的知识体系。这套体系不仅是认识精神障碍的指南,更是指导临床实践、推动科学研究、保障个体福祉的重要工具。本书系,正是基于这一深刻认知,精心编纂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权威的视角,去理解和应对日益受到关注的精神健康挑战。 第一部分: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 作为精神健康领域的“圣经”之一,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一直是诊断、分类和记录精神障碍的金标准。本册案头参考书,并非简单地翻译或复述,而是对其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度提炼与精辟解读。它不仅涵盖了DSM最新版本(例如DSM-5-TR)所定义的各类精神障碍的完整列表,更重要的是,它详细阐述了每一类障碍的诊断标准、核心特征、鉴别诊断要点以及相关的流行病学信息。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诊断条目,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语言。例如,在介绍抑郁症时,它不仅列出“持续性心境低落”、“兴趣或愉悦感丧失”等核心症状,还会深入剖析这些症状在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中的表现差异,以及可能存在的共病情况(如焦虑症)。同时,本书也强调了文化因素对精神障碍表现的影响,提醒读者在诊断过程中需考虑到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避免过度泛化或误诊。 此外,本册参考书还详细介绍了DSM的诊断逻辑和分类体系。它会解释为何某些障碍被归为一类,而另一些则被分入其他类别,揭示了精神障碍之间相互关联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本书提供了详实的案例分析和诊断流程指导,帮助他们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应用DSM标准,做出可靠的诊断。它也会探讨DSM在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DSM的数据进行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趋势分析。 第二部分:统计手册:揭示精神障碍的规模与分布 理解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固然重要,但若要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分配医疗资源,则必须深入了解这些障碍的发生率、患病率、影响范围以及相关的风险和保护因素。本书中的统计手册,正是填补了这一关键的知识空白。它系统性地介绍了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以及最重要的,提供了大量基于权威研究的统计数据。 这本统计手册,将带领读者走进精神障碍的“数字世界”。它会解释诸如“发病率”、“患病率”、“终生患病率”、“累积发病率”等核心概念,并阐述这些指标在衡量疾病负担和评估干预效果时的重要性。本书会呈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在特定精神障碍上的患病率差异,揭示其分布规律。例如,在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时,它可能会引用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年龄段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分析可能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以及网络使用模式等。 更进一步,本手册还将深入探讨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它会介绍基因易感性、神经生物学异常、心理创伤、社会支持缺乏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的因素,同时也会强调应对机制、社会联结、健康生活方式等积极因素的作用。对于研究者而言,本书提供了理解和设计流行病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指导,是其开展高水平研究的必备参考。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本书提供的统计数据是进行疾病负担评估、制定公共卫生干预策略、评估干预效果的科学依据。 第三部分:DSM-5鉴别诊断手册:拨开迷雾,直击核心 在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最富挑战性的环节之一往往是鉴别诊断。许多精神障碍之间在症状上存在高度重叠,且常常伴随发生,这使得区分它们变得异常困难。DSM-5鉴别诊断手册,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而精心设计。它聚焦于DSM-5中那些容易混淆的精神障碍,提供了详尽的鉴别诊断路径和策略。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相似症状,而是通过深入分析不同障碍之间在病程、病因、病理生理机制、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帮助读者建立起精准的鉴别思维。例如,在讨论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混合发作时,本书会详细对比两者在情绪波动模式、精力水平变化、冲动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关键区别。它会强调在诊断焦虑症时,需要仔细区分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以及特定恐惧症,并提供具体的鉴别要点,如焦虑发生的具体情境、回避行为的性质、是否存在预期的恐惧等。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其“鉴别诊断树”或“流程图”式的呈现方式。通过引导性的问题和明确的判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一步步排除干扰,最终锁定最可能的诊断。它会提示在面对特定一组症状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几种可能性,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询问病史、进行心理评估或生物学检查,来逐步缩小诊断范围。对于新手医生而言,这将是一套极具指导性的“导航仪”;对于资深医生而言,也将是帮助其重温和巩固鉴别诊断技能的有力工具。 第四部分:理解DSM-5:透视诊断体系的演进与意义 虽然前几部分提供了DSM的实际应用和数据解读,但要真正“用好”DSM,还需要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整个精神健康领域所扮演的角色。本书的《理解DSM-5》部分,正是致力于提供这样一个宏观且深刻的视角。 这部分内容将带领读者回顾DSM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版本到DSM-5-TR,梳理其在分类体系、诊断标准、概念演进等方面所经历的变革。它会探讨DSM每一次修订背后的科学依据、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实践的反馈。例如,DSM-5引入了维度模型(dimensional approach)来补充类别模型(categorical approach),这是一种重要的理念转变,本书会深入解析其原因和意义。 本书还会讨论DSM-5的优势与局限性。它会承认DSM在标准化诊断、促进国际交流、指导临床实践方面的巨大贡献,同时也会探讨其可能存在的过度医学化、文化偏见、忽略个体独特性等方面的批评。通过对这些争议的深入剖析,本书鼓励读者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看待DSM,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而非绝对的真理。 此外,《理解DSM-5》还着重阐述了DSM在研究、教育、法律、保险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它会说明,DSM不仅是临床医生诊断的依据,也是科研人员开展研究的统一语言,是司法系统评估精神状态的参考,更是医疗保险机构确定报销范围的重要标准。通过理解DSM的广泛应用,读者将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 总结 这套精心编纂的书系,旨在为每一位关注和投身于精神健康事业的读者,构建一座坚实的知识桥梁。从精准的诊断标准,到翔实的统计数据,再到细致的鉴别策略,以及对整个诊断体系的深刻理解,本书系以一种系统、全面、深入的方式,呈现了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的精髓。它不仅是专业人士的案头必备,也是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人类心理奥秘、关怀精神健康的朋友们的宝贵指南。通过研读本书系,读者将能更自信、更精准地认识精神障碍,为推动精神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案头参考书系列,简直是心理健康领域的“百科全书”!我作为一个对精神疾病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普通读者,之前总是被各种信息碎片和似是而非的解释搞得晕头转向。但自从入手了这套书,感觉整个世界都亮堂了。首先,那本案头参考书,里面的内容非常详尽,对于每一个诊断的条目,都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包括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要点、流行病学、发展与病程,甚至还附带了大量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诊断标准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罗列条目,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理解精神障碍的复杂性。统计手册部分,虽然我不是统计学专业人士,但书中用相对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常用的统计方法在精神障碍研究中的应用,让我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避免了被一些片面的数据误导。总的来说,这套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精神健康知识的认知深度和广度,让我能够更理性、更客观地看待精神障碍。

评分

我是一名对心理健康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这套《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系列,我感觉它最棒的地方在于它的“实操性”和“易懂性”的平衡。尤其是《理解DSM-5》这本书,它没有直接把我扔进厚重的诊断条目里,而是先给我讲清楚了DSM-5是什么、为什么会出这个版本,以及它背后的一些思考。这种“宏观把握”让我感觉不那么畏惧。接着,当我再去看鉴别诊断手册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感觉。手册里列举了很多常见的鉴别困境,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思路和问题清单。例如,它会告诉你,当一个人的情绪波动很大时,需要注意区分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这种“手把手”的指导,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能够真正帮助我去理解和思考的工具。

评分

我必须要为这套《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系列的鉴别诊断手册和《理解DSM-5》这部分内容点赞!作为一名正在学习心理咨询的学生,准确的诊断是后续治疗的关键,而鉴别诊断的难度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这本鉴别诊断手册,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它系统地列出了很多相似症状的精神障碍,并提供了清晰的鉴别框架和思路。比如,当遇到一个表现出焦虑症状的来访者,手册会引导我去思考是否存在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恐慌症,甚至可能是其他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所致的焦虑。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A和B不一样”,而是教你如何通过问诊、观察和一些关键的鉴别点来区分它们。而《理解DSM-5》则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DSM-5这扇新世界的大门。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DSM-5的修订背景、核心理念以及一些重大的改变,让我对这个最新的诊断体系有了整体性的把握,不再仅仅是死记硬背条目。这两本书的结合,真正实现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飞跃。

评分

这套《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系列,真的让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有心人!我之前对精神疾病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影视作品或者一些通俗读物,总觉得它们很神秘,离我们很远。但当我拿到这套书后,我才发现,原来精神障碍的诊断是有着如此严谨和科学的体系的。案头参考书部分,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于每一个诊断的“重要提示”和“相关疾病”部分的描述。这些内容就像是给我的脑子里打上了“问号”,引导我去思考更多可能性,也让我意识到了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统计手册,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它让我明白了,每一个诊断标准背后都有着海量的研究数据和统计分析作为支撑,这让我对DSM-5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信任。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让我能够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理解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和恐惧的精神世界。

评分

这套《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系列,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专业”二字的重量!我是一个非专业的阅读者,但当我翻开这套书的时候,那种严谨的逻辑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扑面而来。案头参考书部分的章节编排非常合理,每个诊断条目都有清晰的层级结构,从大类到亚类,再到具体的诊断标准,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个诊断的“临床特征”部分的描述,非常生动形象,有时候读起来甚至感觉像在看一篇篇精彩的案例故事,能够帮助我构建出患者的形象。而统计手册的部分,虽然里面的数据和图表让我有时需要反复琢磨,但它让我明白了科学研究是如何得出这些诊断标准的。它解释了样本量、统计学显著性、信效度等概念,让我对DSM-5的权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知道如何去辨别那些未经科学验证的观点。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是一套值得反复研读的珍贵资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