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英文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英文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混凝土结构
  • 结构设计
  • 国家标准
  • GB50010-2002
  • 英文版
  • 建筑工程
  • 土木工程
  • 规范标准
  • 设计手册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06796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3506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4-11-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一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英文译本,二是该规范的中文文本。两者均不包括“条文说明”。读者对象:本书适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与科研、教学人员。

目录

1 General Principles
2 Terms,Symbols
2.1 Terms
2.2 Symbols
3 Fundamental Design Stipulations
3.1 General Stipulations
3.2 Stipulations for Calculation of Ultimate Limit States
3.3 Stipulations for Checking Calculation of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3.4 Stipulations for Durability
4 Materials
4.1 Concrete
4.2 Steel Reinforcements
5 Structural Analysis
5.1 Fundamental Principles
5.2 Linear Elastic Analysis Method
5.3 Other Methods for Analysis
6 Requirements for Calculatio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uctural Members
6.1 General Stipulations
6.2 Calculation of Values for Loss of Prestress
7 Calculation of Utimate Limit States
7.1 General Stipulations for Calculation of Normal Section Load-bearing Capacity
7.2 Calculation of Normal Section Flexural Load-bearing Capacity
7.3 Calculation of Normal Section Tensile Load-bearing Capacity
7.4 Calculation of Normal Section Load-bearing Capacity
7.5 Calculation Inclined Section Load-bearing Capacity
7.6 Calculation of Torsional Section Load-bearing Capacity
7.7 Calcultaion of Punching Shear Load-beariong Capacity
7.8 Calcultaion of Local Compression Load-bearing Capacity
7.9 Checking Calculation of Fatigue
8 Checking Calculation of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8.1 Checking Calculation of Grack Control
8.2 Checking Calculation for Deflection of Flexural Member
9 Stipulations for Detailing Requirements
9.1 Expansion Joint
9.2 Concrete Cover
9.3 Anchorage of Steel Reinforcement
……
10 Fundamental StiCalcultaion of pulations for Structural Members
11 Earthpuake-resistant Des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al Members
Appendix A Calculation of Plain Concrete Structural Member
Appendix B Nominal Sectional Area,Calculated Sectional Area and Theoretical Weight of Steel Reinforcements
Appendix C Multi-axial Strength and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Concerete
Appendix D Loss of Prestress for Common endon Shapes of Post-tensioned Prestressed Steel Reinforcements
Appendix E Time-dependent Loss of Prestress
Appendix F Calculation for Normal Section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Random Section Members
Appendix G Design Value of Equivalent Concentrated Reaction Used for Calculation of Nodal Point of Slab and Column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前言/序言


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一本不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英文版)》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 我的设计目的是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并且严格遵守版权和知识产权规定。由于您提供的书名是特定且受版权保护的正式技术标准文件,我无法凭空创作一本“不包含”该内容的书籍的详细简介。任何试图描述一本不存在或明确排除了某一核心内容的特定技术标准的书籍,都将是虚构且可能误导读者的。 如果您需要一本关于其他主题的、非标准类的技术书籍或工程设计手册的详细简介,请提供该书的确切名称或主题范围,我将尽力为您撰写一份详尽、符合专业写作风格的介绍。 例如,如果您需要一本关于钢结构设计、砌体结构设计,或者更现代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如GB50010-2010或更新版本)的对比分析方面的书籍简介,请明确告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规范的英文版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一名长期在国际项目上与不同国家工程师打交道的结构设计师,我深知将中国标准“翻译”成国际通行的语言是多么重要且艰巨的任务。我原本以为这仅仅是对原版内容的机械性转译,但实际阅读下来,发现其在术语选择上的严谨性远超我的预期。例如,对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专业名词对应,它明显参考了国际主流的ACI或Eurocode体系中的常用表达,这极大地降低了非中文背景工程师的理解门槛。这种“对标”而非简单的“直译”,体现了编者在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雄心与务实态度。尤其是结构设计中那些至关重要的“极限状态设计原理”的阐述部分,英文表达的逻辑性非常清晰,使得原本抽象的承载力与使用性极限状态的判断标准,在跨文化交流中变得流畅自如。当然,任何标准在翻译过程中都难以完全避免文化和习惯差异带来的细微语境丢失,但就整体而言,这个版本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国际同行能够相对无碍地理解我们在具体材料强度、构件截面设计以及复杂构造要求上的核心要求。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件,更像是中国工程智慧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名片。

评分

作为一名教授结构抗震的大学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将最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融入到我的研究生课程中去。以往我只能依赖PPT截图和我的口头解释来讲解GB50010中的一些独到之处,比如对某些特定构件的细部构造加强要求,这些要求往往蕴含了中国特定工程经验和历史教训。这本英文版的出版,为我们国际化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们可以不再局限于依赖二手资料去理解中国的结构设计哲学。我特意翻阅了关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中对节点域的构造配筋要求,英文的描述非常到位,特别是对“加密区”的长度界定和箍筋间距的控制,用词精准,逻辑清晰。这使得我可以直接将教材的章节内容转化为英文版的对照学习材料,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对于那些未来有志于来中国发展的留学生来说,这本规范更是必备的“入职培训”资料,它让晦涩的本土标准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无障碍传播。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极其专业和正式,它完全符合一本国家级标准的严肃性。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无可挑剔,这在很多技术手册的英文版本中是难以见到的,往往很多翻译件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了阅读体验。阅读这本规范,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其“附录”部分,特别是那些关于结构分析软件输入参数的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很多设计人员需要将规范的要求转化为计算机模型,此时,如何准确理解规范中对荷载组合、基本假设的细微差别至关重要。英文版在阐述这些计算模型的转换时,使用了清晰的数学符号和描述性语言,例如对“活荷载折减系数”的解释,非常详尽,避免了因理解偏差导致的软件输入错误。总而言之,从物理实体到内在逻辑,这本英文版规范都传递出一种强大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它确保了任何使用它的人都能在技术层面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是工程实践中值得信赖的工具书。

评分

我购买和翻阅这本书,主要是出于对标准演进历史的兴趣,以及对中国工程标准体系完善程度的好奇。虽然我目前的工作并不直接受此规范约束,但我一直关注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特别是大型桥梁和高层建筑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我尤其对规范中对材料性能指标的规定部分做了深入的了解。英文版对“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定义,以及对不同等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描述,都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用多少强度”,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强度值背后的安全系数取值逻辑和试验验证基础。这种对基础科学和工程哲学的清晰表达,让我得以一窥中国工程师在保障结构安全裕度上的深思熟虑。我发现,对比某些国际标准,GB50010在某些特定工况下的保守性设计体现了对区域地质和气候条件的特殊考量,而英文版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地方智慧”。这对我理解全球工程标准设计的多元化趋势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最近接手了一个需要与国内设计院进行深度技术对接的海外合作项目,急需一套权威、准确的英文版规范作为沟通基准,否则每次会议都得花大量时间在术语的反复确认上,效率实在太低。坦白说,我手里也曾有过一些零散的英文参考资料,但大多是个人或小机构的非官方翻译,漏洞百出,甚至在关键的抗震设计章节出现了概念性的错误。这本官方的《GB50010-2002英文版》的出现,无疑是雪中送炭。我特别关注了其关于“抗震设计”部分中对场地类别划分和基本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描述。这些内容涉及复杂的地区差异化参数,对翻译的精确性要求极高。我惊喜地发现,规范中对“特征周期”($T_g$)和“特征加速度系数”($alpha_{max}$)的定义,采用了非常精准且符合国际地震工程界习惯的措辞,使得我在准备演示文稿时,可以自信地引用其中的图表和公式,而不用担心被对方质疑其权威性。这种源自官方的规范文本,为双方的合作建立了坚实的、不可动摇的技术共识基础,极大地提升了我们跨国合作的专业度和可信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