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化妆品生产工艺

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化妆品生产工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冬梅,胡芳 著
图书标签:
  • 化妆品
  • 生产工艺
  • 中等职业教育
  • 规划教材
  • 化学
  • 技术
  • 美容
  • 配方
  • 质量控制
  • 实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69696
版次:1
商品编码:1014558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化妆品生产工艺》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工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化妆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的人员阅读。全书共三个部分十二章。基础部分是化妆品的基础理论,包括绪论,化妆品与皮肤、毛发和牙齿科学,表面活性剂理论,化妆品原料;专业部分是典型化妆品的生产,包括乳液及膏霜类护肤化妆品、洁面化妆品、水剂类化妆品、沐浴及洗发用品、粉剂类化妆品;拓展部分是其他一些常见化妆品的生产,包括护发及美发用品、美容化妆品、口腔卫生用品。
  本教材共设计了8个实训项目,在完成实训项目过程中,学习者经过“明确学习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确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和反馈”等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不但可学会制备膏霜乳液类、液洗类、水剂类、粉剂类等典型化妆品,还可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内页插图

目录

基础部分
第一章 绪论1
一、化妆品的定义及作用1
二、化妆品的分类2
三、化妆品的发展趋势3
思考题4

第二章 化妆品与皮肤、毛发和牙齿科学5
第一节 化妆品与皮肤科学5
一、皮肤的结构5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8
三、皮肤的颜色10
四、皮肤的老化及其保健11
五、由化妆品引起的皮肤疾患12
第二节 化妆品与毛发科学13
一、毛发的组织结构13
二、毛发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14
三、毛发的化学性质及其变化16
四、毛发的颜色17
五、毛发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17
六、头发的护理18
第三节 化妆品与牙齿科学20
一、牙齿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20
二、牙齿的发育22
三、牙面沉积物与常见牙病22
四、牙病的预防25
小结26
思考题26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理论27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及其性能27
一、表面活性剂27
二、表面活性原理与临界胶团浓度28
三、表面活性的表征29
四、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29
第二节 乳化和乳状液31
一、乳状液31
二、乳状液的物理性质32
三、乳状液类型的测定32
第三节 加溶和微乳液33
一、加溶作用33
二、微乳液34
第四节 泡沫和消泡35
一、泡沫的形成35
二、消泡作用35
第五节 润湿和分散36
一、润湿36
二、分散36
小结38
思考题38

第四章 化妆品原料39
第一节 化妆品基础原料39
一、油性原料39
二、粉质原料43
三、水溶性聚合物44
四、溶剂45
五、表面活性剂45
六、保湿剂47
第二节 化妆品辅助原料47
一、抗氧剂47
二、防腐剂48
三、香精48
四、色素49
第三节 化妆品功效性原料51
一、营养、疗效型添加剂51
二、防晒剂53
小结53
思考题54

专业部分
第五章 乳液及膏霜类护肤化妆品55
第一节 乳液及膏霜类护肤品的配方组成55
第二节 乳液及膏霜类护肤品的配方设计57
一、配方设计的总体原则57
二、油相原料的选择57
三、乳化剂的选择58
四、水相原料的选择61
第三节 乳液及膏霜类护肤品的生产工艺61
一、生产过程61
二、生产工艺62
三、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62
第四节 雪花膏64
一、配方组成64
二、生产工艺及设备65
三、质量控制67
实训项目1 雪花膏的生产70
第五节 润肤霜76
一、配方组成76
二、生产工艺及设备77
三、质量控制78
第六节 乳液79
一、配方组成79
二、生产工艺及设备80
三、质量控制80
实训项目2 润肤乳液的生产82
第七节 香脂86
一、配方组成87
二、生产工艺及设备88
三、质量控制88
第八节 功效性化妆品89
一、防晒化妆品89
二、抗衰老化妆品91
三、祛斑美白化妆品92
小结93
思考题94

第六章 洁面化妆品95
第一节 清洁霜和洗面奶95
一、清洁霜95
二、洗面奶98
三、洁面奶(膏霜)的质量标准104
第二节 深层洁面产品105
一、磨砂膏105
二、去死皮膏106
第三节 面膜107
一、剥离面膜108
二、粉状面膜109
三、成型面膜110
四、其他类型面膜110
五、面膜的质量标准111
实训项目3洗面奶的生产112
小结119
思考题120

第七章 水剂类化妆品121
第一节 化妆水121
一、化妆水的基本原料121
二、化妆水的类型及配方123
三、化妆水的生产工艺127
第二节 香水128
一、溶剂类香水128
二、气雾型香水131
三、乳化香水131
四、固体香水133
五、香水的生产工艺136
第三节 水剂类化妆品的生产设备137
一、混合设备138
二、过滤设备138
三、液体灌装(充填)设备138
第四节 水剂类化妆品的质量控制139
一、水剂类化妆品的质量指标139
二、水剂类化妆品的质量问题及其控制方法140
实训项目4化妆水的生产142
小结147
思考题147

第八章 沐浴及洗发用品149
第一节 沐浴用品149
一、淋浴浴剂149
二、泡沫浴剂150
三、其他浴用品151
第二节 洗发用品152
一、洗发用品的基本原料152
二、洗发用品的类型及配方153
第三节 液洗类化妆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156
一、原料准备156
二、混合或乳化156
三、产品的后处理157
四、包装157
第四节 液洗类化妆品的质量控制157
一、洗发液(膏)的质量指标157
二、洗发液的主要质量问题158
实训5洗发香波的生产159
小结164
思考题164

第九章 粉剂类化妆品165
第一节 香粉类化妆品165
一、香粉类化妆品的性能和原料165
二、香粉类化妆品的配方示例168
三、香粉类化妆品的生产工艺169
第二节 粉底类化妆品172
一、粉底类化妆品的性能和原料172
二、粉底类化妆品的配方示例173
第三节 粉剂类化妆品的主要生产设备174
一、混合设备174
二、粉碎设备176
三、筛分设备177
第四节 粉剂类化妆品的质量控制179
一、香粉、爽身粉、痱子粉的质量控制179
二、粉饼的质量控制180
三、粉底霜的质量控制180
实训项目6香粉的生产181
小结187
思考题187
拓展部分

第十章 护发及美发用品188
第一节 护发类化妆品188
一、护发素188
二、焗油190
三、发油190
四、发蜡191
五、发乳191
第二节 烫发、染发类产品191
一、烫发类化妆品191
二、染发类化妆品193
第三节 定发制品195
一、喷发胶196
二、摩丝196
三、定型啫喱197
第四节 护发及美发化妆品质量控制198
一、发用啫喱(水)的质量指标198
二、护发、美发化妆品的主要质量问题198
实训项目7美发啫喱水的制备199
小结202
思考题203

第十一章 美容化妆品204
第一节 胭脂204
一、概述204
二、配方组成204
三、典型配方与生产工艺205
四、其他形态胭脂205
五、胭脂的主要质量问题和控制方法207
第二节 唇部用化妆品208
一、唇膏208
二、其他唇部用化妆品210
第三节 眼部用化妆品210
一、眼影210
二、睫毛膏212
三、眼线制品213
四、眉笔214
第四节 指甲用化妆品215
一、指甲油215
二、指甲油去除剂217
小结217
思考题217

第十二章 口腔卫生用品218
第一节 牙膏218
一、牙膏概述218
二、牙膏的组成219
三、牙膏的配方221
四、牙膏的生产工艺222
五、牙膏的质量指标224
第二节 其他口腔卫生用品224
一、牙粉224
二、漱口剂225
实训项目8牙膏的制备226
小结232
思考题232
参考文献233

精彩书摘

  油相也是香料、某些防腐剂和色素以及某些活性物质如雌激素、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等的溶剂,颜料也可分散在油相中。相对地说油相中的配伍禁忌要较水相少得多。
  三、乳化剂的选择
  HLB理论指出:每一种特定的油相物质都有一个被乳化所需的HLB值,只有选择的乳化剂的HLB值与油相所需的HLB值一致时,才可获得最好的乳化效果。HLB法是选择乳化剂较广泛的使用方法。尽管HLB法有不少的局限性,但至今仍是选择乳化剂较为方便的方法。一般来说,利用HLB法选择乳化剂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1.初步拟定配方,确定配方中油相组分
  以下以润肤霜为例加以说明。润肤霜是以滋润皮肤、补充皮肤油分和水分流失为目标的皮肤护理产品,多数是O/w型的乳化体。配方中主要成分是各种油脂和蜡以及乳化剂,油蜡成分一般占20%~35%。润肤霜配方(初步拟定)见表5-1所列。
  乳化剂体系主要采用硬脂酸三乙醇胺/硬脂酸单甘油酯。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两者的比例和数量。配方中的硬脂酸一部分(5%)作为油相成分使用,另一部分(1%)与三乙醇胺中和生成硬脂酸三乙醇胺做乳化剂,中和比例确定为16%,即1质量份左右的硬脂酸被中和。

前言/序言

  化妆品是日常生活用品。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化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化妆品生产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更好地完成培养生产一线技能人才的任务,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打破常规,借鉴了当今在职业教育中较实用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模式,广泛收集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科技文献资料,把化妆品按剂型及生产工艺特点分类,结合每类产品的生产过程,在讲述理论的基础上开设一系列典型的实训项目,让学习者在完成实训项目的同时学会如何工作,并通过完成典型产品的生产掌握产品的配方组成、配制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及工作的一般思路。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按产品的剂型及生产工艺特点划分章节,更有利于学习。化妆品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传统的化妆品书籍是按化妆品的使用功能划分的,本书则是按产品的生产工艺特点把化妆品分为膏霜乳液类、液洗类、水剂类、粉剂类等,这种分类方法更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可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突出做学一体化,以完成工作任务(实训项目)引领教学。对于每个实训项目,本书并未写出操作步骤,有的甚至无产品配方,目的是要让学习者经过“明确学习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确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和反馈”等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达到培养职业能力所要求的方法能力及关键能力的目的。
  本书共三个部分十二章。基础部分是化妆品的基础理论,包括绪论,化妆品与皮肤、毛发和牙齿科学,表面活性剂理论,化妆品原料;专业部分是典型化妆品的生产,包括乳液及膏霜类护肤化妆品、洁面化妆品、水剂类化妆品、沐浴及洗发用品、粉剂类化妆品;拓展部分是其他一些常见化妆品的生产,包括护发及美发用品、美容化妆品、口腔卫生用品。本教材共设计了8个实训项目,通过完成实训项目,可学会制备膏霜乳液类、液洗类、水剂类、粉剂类等典型化妆品。
  本书由李冬梅(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胡芳(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主编,崔笔江(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参编。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十一章及第十二章由李冬梅编写,第二章、第六章、第七章及第九章由胡芳编写,第三章、第八章及第十章由崔笔江编写,全书由李冬梅统稿。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特别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精细化工新工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前精细化工领域中涌现出的创新性工艺技术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全书共分八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精细化工生产的最新发展趋势、关键技术突破,以及面向未来产业升级的解决方案。本书力求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之间取得平衡,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本权威、实用的参考著作。 第一章:现代精细化工生产的战略地位与技术前沿 本章首先阐述了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其作为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支撑地位。随后,系统梳理了当前精细化工领域的技术前沿,包括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艺设计中的核心地位,高效催化技术、微反应器技术、生物催化技术、膜分离技术等前沿工艺装备的最新进展。重点探讨了智能化、数字化工厂在精细化工领域的渗透与应用,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工艺优化、物联网技术在生产过程监控中的作用等。同时,对未来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预测,强调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发展趋势,以及定制化、柔性化生产模式的重要性。本章内容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宏观的行业认知框架,为后续章节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绿色溶剂与反应介质的创新应用 溶剂的选择与应用是化工生产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对反应效率、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及生产成本都具有深远影响。本章深入探讨了绿色溶剂,如超临界流体(特别是超临水二氧化碳)、离子液体、深共晶溶剂(DESs)等在精细化工合成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这些绿色溶剂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它们作为反应介质在提高反应速率、选择性,降低能耗和废物排放方面的优势。结合具体的案例,阐述了超临界流体在萃取、反应、结晶等过程中的应用,如天然产物提取、药物合成等。离子液体作为“设计溶剂”,其独特的性能使其在催化、分离、电化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共晶溶剂因其易制备、低毒性、可生物降降解等特点,正逐渐成为传统有机溶剂的有力替代品。本章还讨论了溶剂回收与再利用的技术,旨在推动溶剂使用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 第三章: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催化应用 催化技术是精细化工的核心技术之一,高效、选择性强的催化剂能够显著提高反应效率,降低能耗,减少副产物生成。本章详细介绍了新型催化剂的设计理念与制备方法,包括均相催化、多相催化、生物催化等。在均相催化方面,重点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等新型多孔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以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如氧化、还原、偶联反应等。在多相催化领域,深入探讨了纳米催化剂、负载型催化剂、单原子催化剂等的设计原理,以及其在加氢、脱氢、聚合等反应中的性能优化。特别关注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寿命以及失活机理的研究,并介绍了催化剂的再生与修复技术。生物催化部分,介绍了酶催化剂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如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官能团转化等,强调了生物催化的高选择性和温和反应条件。本章内容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催化剂的设计逻辑,掌握先进的催化剂制备技术,并能根据具体的反应需求选择或开发适用的催化剂。 第四章:微反应器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微反应器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颠覆性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其以微米尺度的通道作为反应场所,能够实现高效的传质传热,精确控制反应条件,从而带来诸多优势。本章系统阐述了微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包括强化传质传热、提高反应选择性、增强安全性等。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微反应器的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如二维微通道、三维微通道、多相微反应器等。结合具体化工过程,深入分析了微反应器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如光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爆炸性反应、高放热反应等。特别强调了微反应器在连续化生产、过程强化、危险品生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其在药物合成、新能源材料制备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本章还讨论了微反应器在放大效应(scale-up)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为实现微反应器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指导。 第五章:膜分离技术在精细化工过程中的集成应用 膜分离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等特点,在精细化工的分离与纯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章深入探讨了各类膜材料的性能及其在精细化工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气体分离膜、渗透汽化膜等。详细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液液分离、固液分离、气液分离、同分异构体分离等方面的应用实例。重点分析了膜集成技术,即将膜分离与其他化工单元操作(如萃取、吸附、结晶等)相结合,以实现更高效、更经济的分离过程。例如,膜萃取技术在溶剂回收、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膜蒸馏技术在难挥发性物质分离中的应用;气体分离膜在空气分离、氢气回收中的应用。本章还讨论了膜污染的防治策略、膜组件的选型与设计,以及膜技术在废水处理、溶剂回收、高纯度产品制备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第六章:生物技术在精细化工产品制造中的创新 生物技术为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提供了绿色、高效的替代途径。本章重点介绍了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在精细化工产品制造中的创新应用。详细阐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定向合成目标产物的策略,如生产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生物基材料单体等。酶催化在手性药物合成、精细化学品转化中的应用被深入剖析,包括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是本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介绍了优化培养基、调控发酵参数、提高产率和转化率的方法。生物基材料的生产,如生物聚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也得到了详细介绍。本章旨在展现生物技术在推动精细化工绿色化、可持续化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独特优势。 第七章: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在精细化工生产中的实践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精细化工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本章详细探讨了智能制造理念在精细化工生产中的具体体现,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DCS、PLC)的升级换代,先进过程控制(APC)的应用,以及生产执行系统(MES)的部署。重点介绍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工艺优化、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等方面的应用,如利用历史生产数据挖掘潜在规律,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品收率和稳定性。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如AI辅助催化剂设计、AI驱动的工艺参数优化、AI预测产品质量等,也得到了深入探讨。此外,本章还介绍了数字化孪生(Digital Twin)技术在工厂设计、过程模拟、操作培训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物联网(IoT)技术在实现设备互联互通、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方面的作用。本章内容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智能制造的内涵,掌握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并能在实际生产中推动精细化工工厂的智能化升级。 第八章:精细化工新产品开发与市场应用前景分析 本章将视角转向精细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聚焦于当前和未来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型精细化工产品及其市场应用。重点分析了高性能材料(如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功能性化学品(如表面活性剂、添加剂、特种涂料)、生物技术产品(如生物农药、生物医药中间体)等领域的研发热点和市场需求。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前沿技术(如本教材前面章节介绍的各项工艺)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例如,如何利用绿色催化技术开发环境友好的新型染料;如何利用微反应器技术实现高选择性的药物中间体合成;如何利用膜分离技术制备高纯度的电子化学品。同时,对全球精细化工市场的供需格局、主要竞争态势、政策法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细分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为读者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和行业投资方面提供参考。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为广大精细化工领域的从业者和学习者提供全面、前沿、深入的知识与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闪闪发光的瓶瓶罐罐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和技术感到好奇,尤其是一些高性能的化妆品,总觉得它们背后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奥秘。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份好奇心。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公式和专业术语,而是从基础的概念入手,比如化妆品的定义、分类,以及不同类型化妆品的特点。然后,它就带领我一步步深入到各种化妆品的生产工艺中。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精华液生产工艺的时候,非常细致地描述了活性成分如何被稳定地包裹在载体中,以及如何通过特殊的工艺来提升其渗透性。书中的插图做得非常棒,很多都是关于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看得我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化妆品生产车间。我还发现,这本书在讲解生产工艺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对产品功效和安全性的解释。比如,它会分析为什么某种抗衰老成分能有效,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环节来保证其活性不被破坏。而且,书中还专门提到了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法规标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让我明白,一款好的化妆品不仅仅是配方上的成功,更是生产过程严谨性的体现。

评分

说实话,我对于“化妆品生产工艺”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觉得,我们每天使用的那些神奇的化妆品,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复杂的科学和技术。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这扇神秘的大门。它没有上来就用一堆专业术语把我吓跑,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化妆品,化妆品的主要分类有哪些,不同分类的产品在生产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它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各种主流化妆品的生产工艺,比如面霜、精华液、洗发水、沐浴露等等。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各种剂型(如乳液、膏霜、凝胶、洗剂)的生产工艺时,能够深入到每一个细节,比如搅拌的速度、温度的变化、物料的添加顺序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环节,却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许多都是实际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图,看得我津津有味。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关键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比如如何控制乳化过程中的温度,以获得最佳的乳化效果;如何选择合适的防腐体系,以确保产品的微生物安全;如何进行稳定性测试,以评估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这些内容都让我觉得非常实用,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真正地理解化妆品生产这个复杂的“幕后世界”。

评分

拿到这本《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化妆品生产工艺》后,我立刻被它厚实的内页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露出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我一直对化妆品背后的生产工艺充满好奇,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认识这个领域的大门。它从最基础的化妆品原料知识讲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天然和化学原料的特性、功能以及在配方中的应用。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各种剂型(如乳液、膏霜、精华、面膜)的生产工艺时,能够把复杂的流程分解到每一个细节,并且解释清楚为什么这样做。比如,在制作乳液时,它会详细说明乳化剂的选择、油相和水相的比例、温度的控制、搅拌的方式和时间,以及后续的均质过程,每一步都解释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理解每一个步骤背后的科学原理。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实用的插图和流程图,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生产过程。我还注意到,书中对化妆品生产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比如原料的储存和处理、生产设备的维护和清洁、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检测,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些内容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本详尽的“化妆品生产指南”,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体量不小,但翻阅起来却并不觉得晦涩。它的内容逻辑非常清晰,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化妆品生产的殿堂。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原料学”部分的讲解,不仅仅是简单罗列各种原料的名称和功能,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原料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妆品配方中的作用机理。例如,在讲到保湿剂时,它会细致地介绍透明质酸、甘油、丁二醇等不同保湿剂的作用方式和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进行选择和复配。这一点对于理解化妆品的功效和性能至关重要。随后,它又将这些原料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产工艺中,比如如何将这些活性成分有效地稳定地添加到产品中,如何避免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被破坏。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关键的生产设备,比如乳化锅、灌装机、均质机等,都配有详细的图片和简要的工作原理介绍,这让我对实际生产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关于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微生物污染等,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这对于避免生产中的“踩坑”非常有帮助。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它的外观设计就给我一种务实、严谨的感觉,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化妆品生产过程的细节非常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相关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只停留在表面介绍,很难真正深入了解其精髓。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在内容编排上非常清晰,从化妆品的基础知识、原料的种类和性质,到各种不同类型化妆品的生产工艺,再到后期的包装、质量控制和安全法规,都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各种剂型的生产工艺时,所采取的“问题导向”的思路。比如,在介绍乳化工艺时,它会先提出“如何获得稳定且肤感细腻的乳液”这个核心问题,然后层层剖析,从乳化剂的选择、油水比例的控制、加工温度和时间的设定,到均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建议。这种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工艺步骤的意义和重要性。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如何解决产品出现分层、析出等问题,如何优化生产工艺以降低成本,这些内容对于正在学习或者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对化妆品生产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本规划教材的严谨性。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内容非常扎实,用料十足。我一直对化妆品行业的幕后运作充满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浅显,要么就过于理论化,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能兼顾实践的书。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它从最基础的原料知识开始,详细介绍了各种化妆品中常见的原料,包括它们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功能以及在配方中的作用。然后,它就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深入讲解了各种主流化妆品(如面霜、精华、洁面、防晒等)的生产工艺。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讲解每一个工艺步骤时,都能深入到细节,比如如何控制温度、湿度,如何选择合适的搅拌速度,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散和乳化,以及如何避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变质或失效。书中的插图也十分精美,大量的手绘图和流程图,让复杂的生产过程变得一目了然。我还注意到,书中在讲解生产工艺的同时,还非常强调对产品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把控。例如,它会详细介绍如何进行稳定性测试,如何选择合适的防腐体系,以及如何规避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微生物污染风险。这些内容对于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啊,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挺扎实的。封面设计虽然不算特别华丽,但那种简洁、专业的风格反而让我觉得它更值得信赖。翻开第一页,就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上的用心。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介绍,而是真正从实际操作出发,把化妆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从原料的选择、配方设计,到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控制,再到最后的包装和品控,都有一套严谨的逻辑。我之前对化妆品生产的了解非常有限,基本上就是知道有这么个过程,但具体是怎么运作的,里面涉及多少科学知识,简直是茫然一片。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一个小小的口红,背后需要多少精密的计算和严苛的标准。它里面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比如不同类型乳液的稳定性测试,如何避免油水分离,如何控制香精的释放速度等等,这些细节让我觉得特别实用,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理论。而且,书中的插图也很丰富,各种设备、工艺流程图都清晰明了,这对于理解那些相对抽象的概念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它讲解化学成分的部分,虽然我不是化学专业出身,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各种活性成分的功能、作用机理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让我对那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名词不再感到陌生。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也对有一定基础的人有帮助的书,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化妆品生产知识体系。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沉甸甸的份量所吸引,这通常意味着内容的充实。翻开目录,我发现它覆盖的范围相当广泛,从基础的化妆品原料学,到各种剂型的生产工艺,再到质量控制和法规标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入门教程。我特别关注了关于“产品配方设计”的部分,因为在我看来,这是化妆品生产的核心。这本书在这一章节的讲解非常细致,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把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它会分析不同成分之间的相容性、协同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的功效定位来选择合适的活性成分和基质成分。举个例子,它会详细讲解如何为一款抗衰老产品设计一个有效的配方,需要考虑哪些关键的抗氧化剂、胜肽类成分,以及如何通过乳化体系来保证这些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渗透性。书中的图表和流程图也画得非常清晰,很多工艺步骤都配有直观的图示,这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我还发现,这本书在强调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实践操作的指导。它会列举一些常见的生产设备,并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和操作要点,这一点对于将来可能要接触生产一线的中职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另外,关于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稳定性问题、微生物污染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工艺来规避这些风险,书中都有详细的解答。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却透露出一股沉甸甸的专业感,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认真做学问的。我一直觉得,我们日常使用的化妆品,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科学和技术,而这本书,就是打开这个秘密宝藏的一把钥匙。它从化妆品最基础的原料讲起,而且讲得非常透彻,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原料是干嘛的,而是会深入到它的化学结构,它的作用机理,以及它在不同类型的化妆品中的应用。然后,它就顺理成章地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产工艺中。我特别喜欢它讲解乳化工艺的部分,它不仅介绍了不同类型的乳化剂,还详细地分析了油水比例、温度、搅拌速度等关键因素如何影响乳液的稳定性,以及如何通过均质来获得细腻的肤感。书中的插图画得非常漂亮,各种设备、流程图都清晰明了,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懂。我还注意到,它在讲解生产工艺的过程中,还非常注重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考量。比如,它会详细介绍如何进行产品的稳定性测试,如何选择合适的防腐剂来保证产品的微生物安全,以及如何处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教你如何“做”,更教你如何“做好”。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化妆品生产工艺》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教材”这两个字,在我看来,常常意味着枯燥乏味、理论堆砌,更别提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那内容深度肯定有限。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在内容编排上非常有条理,从基础的化妆品分类、原料常识开始,逐步深入到各种功效性化妆品的生产工艺。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讲解生产工艺时,并不是简单罗列步骤,而是详细阐述了每个步骤背后的科学原理和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比如,在讲到乳化工艺时,它不仅介绍了不同类型的乳化剂,还深入分析了它们的作用机理,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温度、搅拌速度等参数来获得稳定且肤感优良的乳液。这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了解产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对市面上常见化妆品的拆解和分析,让我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我还注意到,它在介绍生产设备时,也考虑到了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这一点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书中在讲解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也非常扎实,这无疑是化妆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让我认识到,生产出一款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化妆品,需要多么细致和负责的态度。这本书的语言也比较平实,没有过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是跨专业人士,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

评分

《化妆品生产工艺》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工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

评分

对化妆的很有帮助!!

评分

教材,不得不买,配送及时

评分

价格实惠,送货快,就选京东。

评分

价格实惠,送货快,就选京东。

评分

内容很多,有时候需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不过空闲随手翻阅也是不错的选择。

评分

书已经收到了,质量很好,速度也很快,好评。

评分

京东还是不错的,速度跟物流都很快,喜欢

评分

书已经收到了,质量很好,速度也很快,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