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学科制度是本书的第1个基本主题,它由前四章所构成。第一章,试图构造学科演化的学科制度视角,并在第二章以作为社会行动者的学者群体为中心,来进一步分析学科知识生产和符号霸权型塑的学科制度基础及其动态网络。第三章则应用学科制度视角,来解构社会心理学主流历史话语的建构和再生产过程。而第四章则以之来梳理欧洲社会心理学的理智复兴和符号霸权化过程,以求为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理智复兴提供有意义的“他者”。 社会认同就成为本书的另外一个基本主题,它由后四章所构成。第五章在当代社会认知研究的基础上概要评论社会认同论的基本逻辑。第六章则以北京基督新教群体为对象,试图融会社会认同论、社会表征论和文化社会学中的符号边界研究来探讨中国语境下群际符号边界形成的内在机制。第七章则把社会认同论的基本逻辑拓展至宗教认同的主题上,并尝试建构宗教群体资格论的假设体系。最后的第八章,则发展社会认同论中的群体资格构念,以期和社会科学中的认同研究和中国社会转型研究进行对话。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八年来的研究总结,它试图为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制度建设和理智复兴找寻基础性的概念工具。
作者构造了学科演化的学科制度视角,揭示了学科知识生产和符号霸权型塑的学科制度基础及其动态网络,解构了社会心理学主流历史话语的建构和再生产过程,并细致梳理了欧洲社会心理学的理智复兴,以求为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理智复兴提供有意义的“他者”。
而社会认同是本书另外一个主题。基于对社会认同论的概要评论,作者以北京基督新教群体为对象,探讨了中国语境下群际符号边界形成的内在机制,力图建构宗教群体资格论的假设体系,并尝试发展社会认同论中的群体资格构念,以期整合认同研究,并为直面中国社会转型的转型心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方文,男,汉族,1966年生,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心理学方向和宗教社会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和《心理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并出版专著《社会行动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主要研究领域: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群体过程和群际过程以及宗教群体。
目录
前言 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
上编 历史演化:学科制度视角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
一、学科制度:制度精神和制度结构
二、学科制度视角:主流社会心理学的难题分析
三、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制度建构
四、学科演化:理智视角和学科制度视角
第二章 学科制度:以知识行动者为中心
一、知识行动者
二、以知识行动者为中心的学科制度
三、学科制度:理论潜力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的主流历史话语:建构和再生产
一、学科史的书写:辉格史或学科制度史
二、主流历史话语的建构:学科制度精英和权威出版物
三、主流历史话语的演化和再生产:权威出版物的符号霸权
四、主流历史话语的内隐机制:社会遗忘
五、结语:单一学科史或多元史
第四章 作为“他者”的欧洲社会心理学:理智复兴及其启迪
一、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前制度化或美国化(1966年之前)
二、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制度化或欧洲化(1966—2000年)
三、欧洲社会心理学的理智成长:社会关怀和霸权解构
四、霸权解构后的欧美符号霸权联盟:结论和启迪
下编 群体过程:社会认同视角
第五章 社会认同论的基本逻辑
一、社会认同论的逻辑基础
二、社会认同论的核心构念
三、群际和谐:相关策略
第六章 群际符号边界的型塑机制
一、问题的缘起
二、“被流放的”社会行动者:宗教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三、研究逻辑和研究程序
四、社会范畴化:基督徒群体符号边界的建构
五、群际符号边界的强化:社会比较过程
六、符号边界的生产和再生产:行动中的社会表征
七、结语
第七章 宗教认同:一种宗教群体资格论
一、不确定性的处境及人的应对
二、中国宗教共同体的建构
三、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宗教制度
四、行动者的出场
五、宗教行动者:迈向宗教(群体)资格论
第八章 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
一、社会认同事件
二、社会认同事件的兴起
三、中国社会转型的认同嵌入性问题
四、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
五、多元社会认同:以多元群体资格为基础
六、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
一、学科制度:制度精神和制度结构
学科制度(Disciplinary Institution),是规范特定学科科学研究的行为准则体系和支撑学科发展与完善的基础结构体系,我们把前者称之为学科制度精神(the ethos of disciplinary institution),后者称之为学科制度结构(the infrastructure of disciplinary institution)。
学科制度精神
勾画或梳理学科制度精神,至少必须深入研究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整部人类智慧活动史所蕴涵的人文理念或人文精神;第二,界定科学阶层或学者阶层独具品质的精神气质,它作为规范科学活动过程即研究过程与评价过程的普遍原则;第三,与之对应的可以测度的操作细则(方文,1996a)。
1.智慧活动的人文理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造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洞穴比喻。洞穴中的“囚徒”心满意足地生活在黑暗之中,把墙上的阴影当成真实的实在;而哲学王,唯一见过太阳的智者,则处在一种尴尬的窘境之中:道出真相,引导众人走出洞穴;同时又有被众人视为疯子的危险。通过对柏拉图的现代阐释,可以剥离出哲学王(或学者)两种命定的品质:天生的使命感——运用智慧追寻现象背后的真谛,以造福于人类福祉;天生对现状和既定秩序的理性批判和怀疑精神,以及对更为理想的境况不懈追求的信念。前者使他获得尊严,而后者则使他往往处于殉道者的地位。
整部智慧活动史,为柏拉图的深刻洞悉提供了令人沮丧的注脚。学者阶层成为人类历史上受难深重的阶层。当人类把荣耀和溢美之词虚伪地抛给前世受难的天才时,往往又毫不留情地对现世的天才进行打击和折磨,同时又毫不吝啬地将一些沽名钓誉的伪天才或伪学者尊为偶像。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长时段历史的公正。
前言/序言
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这本书不但有自己独特视角的创立,即学科制度的视角,还系统的介绍和评论了社会认同理论,并独创性地应用这些理论来研究宗教问题。另外,对于对宗教社会学感兴趣的人,这本书也非常值得一读,作者系统评论了西方研究宗教社会学的两大范式。
评分
☆☆☆☆☆
可以读,有一定的价值。
评分
☆☆☆☆☆
能从根源上探究出新意
评分
☆☆☆☆☆
方文老师很不错
评分
☆☆☆☆☆
书还行,等开完十八大回家再看
评分
☆☆☆☆☆
是研究社会认同的一本好书,比如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社会正义认同等方面可以借鉴。
评分
☆☆☆☆☆
不错,是我想要的书。
评分
☆☆☆☆☆
可以读,有一定的价值。
评分
☆☆☆☆☆
社会学考研必读之社会心理学,本身也是好书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