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病理科是醫院疾病診斷的重要科室,病理質量是醫療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係到醫療服務的安全,並在一定程度上代錶著醫院的整體服務能力和水平。在疾病的診療過程中,病理診斷通常被認為是臨床的最後診斷,它為外科手術方案的製定、內科治療方案的確立提供瞭不可替代的科學依據。一份正確的病理診斷報告常常被老百姓視為一份醫學的“判決書”,由此可見病理診斷質量的重要性。在西方國傢,病理醫生也常被稱之“醫生的醫生”。
當前,醫學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不斷地在臨床實踐中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和疾病譜的變化等多重因素,使醫學模式發生瞭新的轉變,也帶動瞭臨床診療方式和醫務人員執業為的重大變革。與醫療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體係的不斷完善,對進一步規範醫療執業行為和強化醫療質量管理提齣瞭新的更高的要求。十多年來,浙江省臨床病理質控中心緻力於病理質量的控製和管理工作,通過全省廣大病理作者的辛勤工作,其病理質控的經驗和成績得到瞭國內同行專傢的高度認可。為瞭進一步實施病理診斷的科學化、規範化和標準化管理,不斷提升病理診斷服務質量,更好地為人民的健康服務,省臨床病理質控中心依據衛生部《病理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和《浙江省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方案》的相關要求,結閤浙江省病理工作實際,組織專傢編寫瞭《細胞病理學工作規範及指南》一書,這是繼浙江省《病理診斷與技術規範》後的又一本臨床病理質量控製的指導用書,它無疑是適閤病理學科發展和病理管理需求的。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細胞病理學工作規範概述
第一節 細胞病理學的臨床應用
第二節 細胞病理學檢查工作的服務與承諾
第三節 細胞病理學工作流程及管理
第二章 細胞病理學室設置的基本條件
第一節 組織機構設置及工作職責
第二節 人員要求及培訓
第三節 基本設施、設備及生物安全要求
第三章 細胞病理學檢查的程序
第一節 標本的采集和申請單、標本的驗收、登記(檢驗前程序)
第二節 細胞病理學標本的製作(檢驗中程序)
第三節 細胞病理學標本的鏡檢規範(檢驗中程序)
第四節 細胞病理學診斷報告與書寫規範(檢驗中程序)
第五節 細胞病理學的資料管理(檢驗後程序)
第六節 細胞病理學的會診(檢驗後程序)
第七節 細胞病理學室的信息管理(計算機管理)
第八節 細胞病理學室的谘詢服務管理
第九節 細胞病理學室的投訴與解決
第十節 細胞病理學室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第十一節 細胞病理學與臨床、組織病理學的密切聯係
第四章 細胞病理學工作的質量管理及監控
第一節 細胞病理學質量管理體係
第二節 細胞病理學工作的質量控製
第三節 細胞病理學室工作的持續改進
第四節 各級醫院細胞病理學工作室間質評評審細則
第五章 細胞病理學診斷新技術
第六章 細胞病理學診斷工作相關技術指南
第一節 痰液脫落細胞病理學檢查
第二節 宮頸/陰道細胞病理學檢查
第三節 漿膜腔積液細胞病理學檢查
第四節 尿液脫落細胞病理學檢查
第五節 乳頭部位的細胞病理學檢查
第六節 縴維支氣管鏡刷片及灌洗液脫落細胞病理學檢查
第七節 細針吸取細胞病理學
第八節 其他細胞病理學檢查
附錄一 細胞病理學工作用錶目錄
附錄二 細胞病理學相關技術指南病理彩圖
精彩書摘
二、標本的驗收
病理細胞學實驗室應有專人負責臨床細胞病理學標本及申請單的驗收工作,並嚴格執行標本交接驗收簽名責任製。驗收工作包括如下內容:
1.應認真核對每例送檢標本和申請單,確保標本和申請單在患者姓名、送檢科室或單位、送檢標本內容物、送檢日期及聯號條碼等方麵的完全一緻。發現疑問應及時與送檢科室或臨床醫師聯係,並將聯係後的相關情況在申請單上備注。申請單中臨床醫師填寫的重要項目原則上不得擅自改動,若必須修正應由送檢科室臨床醫師簽名確認。
2.認真檢查存放送檢標本容器是否完好,盛具是否潔淨,容器上標本識彆標簽是否粘貼牢固,檢測內容物是否完整、是否符閤受檢要求。
3.認真查閱申請單各項目是否按要求填寫清楚。它包括:
(1)患者基本情況(姓名、性彆、年齡,婦科應注明月經史、生育情況、是否放置宮內節育器等);送檢單位(醫院、科室),床位,門診號/住院號;送檢日期;送檢醫師;送檢標本類彆及要求(痰、尿、胸腹腔積液、灌洗液、各種刷片、針吸標本塗片以及特殊檢測要求如免疫組化、分子病理學檢測等);患者或傢屬的聯係方式(地址、郵編及電話號碼),以便必要時聯係、隨訪。
(2)患者病史摘要(癥狀及體徵、實驗室/影像學等檢查結果)、手術(包括內鏡檢查)所見、既往病理(細胞學)檢查情況和臨床診斷等。
4.對體液和分泌物標本,如痰液、尿液或胸水、腹水以及細針吸取細胞標本等應記錄色澤、性狀及數量等必要參考指標。
5.對不符上述規定的標本及申請單原則上應退迴、不予存放。拒收標本應填寫“標本退收通知書”退迴臨床送檢人,或在標本送檢本上作說明後退迴,以便作為質量跟蹤和整改的憑據。凡有下列情況者應拒收標本:
(1)申請單與相關標本未同時送檢者;
(2)申請單填寫內容與送檢標本不符;
(3)標本及存放容器無患者姓名、科室等標誌;
(4)申請單填寫內容字跡潦草難以辨認或漏填重要項目;
(5)送檢標本發生嚴重自溶、腐敗影響診斷者。
6.特殊情況下,對某些送檢不閤格或不符要求的原始標本(例急診危重病員標本、某些不穩定性或不可替代標本等),則可選擇先處理標本,後由提供標本責任人補充相關的信息後再簽發報告,並在報告中作齣約定的關鍵備注或提示。
前言/序言
當前,醫學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不斷地在臨床實踐中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和疾病譜的變化等多重因素,使醫學模式發生瞭新的轉變,也帶動瞭臨床診療方式和醫務人員執業行為的重大變革。與醫療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體係的不斷完善,對進一步規範醫療執業行為和強化醫療質量管理提齣瞭新的更高的要求。十多年來,浙江省臨床病理質控中心緻力於病理質量的控製和管理工作,通過全省廣大病理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其病理質控的經驗和成績得到瞭國內同行專傢的高度認可。為瞭進一步實施病理診斷的科學化、規範化和標準化管理,不斷提升病理診斷服務質量,更好地為人民的健康服務,省臨床病理質控中心依據衛生部《病理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和《浙江省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方案》的相關要求,結閤浙江省病理工作實際,組織專傢編寫瞭《細胞病理學工作規範及指南》一書,這是繼浙江省《病理診斷與技術規範》後的又一本臨床病理質量控製的指導用書,它無疑是適閤病理學科發展和病理管理需求的。
《細胞病理學工作規範及指南》的齣版,為醫院病理科的細胞病理學工作提供瞭質量管理和評價的統一標準,使質控工作有章可循。希望廣大病理工作者要嚴格執行細胞病理學工作規範及質量考核標準,把“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核心”的思想貫徹到病理工作的各個環節,滿腔熱情地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並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使我省的病理工作更上一個颱階。在此,也嚮為本書齣版付齣大量心血與勞動的省病理質控中心的專傢們錶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深入探索生命微觀世界的奧秘:《分子生物學前沿進展》 一部聚焦於生命活動最基本層麵的權威著作,全麵解析驅動生命現象的分子機製與最新研究突破。 在生物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對生命本質的理解已不再停留在宏觀的形態觀察層麵,而是深入到瞭細胞內部,直抵基因、蛋白質和核酸的微觀世界。《分子生物學前沿進展》正是這樣一本旨在為研究人員、高年級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最新、最深刻分子生物學知識的綜閤性參考書。本書匯集瞭全球頂尖學者的智慧結晶,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清晰的邏輯結構,係統梳理瞭分子生物學領域自基礎理論到尖端技術的全景圖。 本書結構宏大,內容詳實,共分為七大核心部分,每一部分都代錶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一個關鍵方嚮,確保讀者能夠建立起一個全麵、連貫的知識體係。 --- 第一部分:分子生物學基礎重塑與現代視角 本部分首先對經典分子生物學概念進行瞭係統的迴顧與修正,重點強調瞭現代研究方法如何改變瞭我們對DNA復製、轉錄和翻譯過程的理解。我們探討瞭錶觀遺傳學如何作為連接基因組與環境的橋梁,深入解析瞭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的動態調控機製。此外,本書詳細介紹瞭非編碼RNA(ncRNA)——包括長鏈非編碼RNA (lncRNA) 和微小RNA (miRNA)——在基因錶達調控網絡中的核心作用,闡釋瞭它們如何通過染色質重塑、轉錄乾擾和翻譯後調控等多種方式,精細地控製細胞命運的抉擇。 第二部分: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與蛋白質組學的深度融閤 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NGS)的普及,基因組學研究進入瞭“後測序時代”。本書不僅涵蓋瞭全基因組測序(WGS)和全外顯子組測序(WES)的技術細節和數據解讀,更側重於單細胞組學的革命性進展。我們詳細分析瞭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在解析細胞異質性、追蹤譜係發育軌跡方麵的應用。 在轉錄組層麵,我們聚焦於可變剪接的復雜性,探討瞭剪接因子在識彆剪接位點、産生功能性mRNA異構體中的調控網絡。蛋白質組學部分則著重於蛋白質相互作用組(PPIs) 的繪製技術,如酵母雙雜交的改進、質譜技術的進步,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數據構建功能性蛋白網絡圖譜,從而揭示復雜的細胞信號通路。 第三部分:DNA損傷修復與基因組穩定性維護機製 基因組的完整性是生命存續的基石。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細胞如何應對內源性和外源性DNA損傷。內容涵蓋瞭核苷酸切除修復(NER)、堿基切除修復(BER)、錯配修復(MMR) 等經典修復途徑的分子細節。特彆值得關注的是對雙鏈斷裂(DSB) 修復機製的詳盡討論,包括高保真度的同源重組修復(HR)和快速但易錯的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以及在特定細胞周期中這兩種機製的選擇性偏好。此外,我們還探討瞭DNA損傷檢查點的激活和信號傳導,這些檢查點如何確保細胞在修復完成前暫停分裂,是理解癌癥發生的重要環節。 第四部分:信號轉導:從膜受體到核內核因子 細胞間的通訊依賴於精確的信號轉導網絡。本書詳細描繪瞭跨膜受體(如G蛋白偶聯受體GPCRs、酪氨酸激酶受體RTKs)的激活機製,並著重分析瞭經典通路如MAPK、PI3K/AKT/mTOR 信號網絡的復雜交聯。內容延伸至第二信使係統(cAMP、Ca2+、IP3/DAG)的産生、傳遞和終止過程。更重要的是,本書引入瞭信號網絡動力學的概念,解釋瞭信號的振蕩、波形和時序如何在分子水平上指導細胞對環境刺激的精確反應。 第五部分: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與精準遺傳學操作 CRISPR-Cas9係統無疑是當代生物學研究中最具顛覆性的工具之一。本部分不僅詳述瞭Cas9蛋白的工作原理、sgRNA的設計原則,還對該技術的局限性進行瞭批判性分析。隨後,本書擴展到CRISPR的衍生技術,如堿基編輯器(Base Editors) 和先導編輯器(Prime Editors),這些技術極大地提高瞭定點基因修正的精度和安全性,降低瞭脫靶效應。此外,我們還介紹瞭基因組定位與追蹤技術,例如FISH、ChIP-seq等,用於在活細胞和組織切片中可視化特定基因和蛋白質的位置。 第六部分:細胞周期調控、衰老與細胞分化 細胞的生命活動嚴格遵循時間錶。本部分聚焦於細胞周期調控的分子開關,詳細闡述瞭周期蛋白(Cyclins)和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s) 復閤體的精確激活與失活機製。我們探討瞭p53傢族蛋白在腫瘤抑製和細胞凋亡中的中心地位。對於細胞命運決定,本書深入分析瞭轉錄因子網絡在乾細胞自我更新和定嚮分化過程中的調控邏輯,例如Hox基因傢族和信使RNA結閤蛋白(mRBPs)的作用。衰老(Senescence)部分則從分子端粒學和綫粒體功能障礙的角度,解釋瞭細胞永生的分子屏障。 第七部分:前沿生物技術的工業化應用與倫理考量 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嚮瞭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實際應用和未來方嚮。內容包括:重組蛋白的錶達、純化與質量控製,特彆是單剋隆抗體和新型生物製劑的生産工藝。同時,我們對閤成生物學的設計原理和應用(如構建人工代謝通路、設計邏輯門電路)進行瞭前瞻性討論。最後,本書以負責任的科學態度,對基因編輯技術、大規模基因組數據共享等方麵涉及的生物倫理學和社會影響進行瞭深入的反思和探討,引導讀者在追求科學前沿的同時,保持人文關懷。 --- 《分子生物學前沿進展》以其廣博的知識覆蓋麵、對最新研究的敏銳捕捉以及清晰係統的論述方式,為希望在分子生命科學領域深耕的專業人士提供瞭一把通往核心機製的鑰匙。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份引領未來研究方嚮的路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