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紙閑墨

片紙閑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薛冰 著
圖書標籤:
  • 詩歌
  • 散文
  • 文學
  • 中國古典詩詞
  • 文化
  • 藝術
  • 書畫
  • 人生感悟
  • 情感
  • 治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百花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0656013
版次:1
商品編碼:1018743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文心藏趣叢書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0-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淘書年久,養成瞭個無奈的習慣,見到有字的紙片,都要伸過頭去多看一眼——居然也就時有幸遇,誠應瞭漢人的舊話,道是“十步之澤,必有香草”。記得是一九九六年的初夏,在南京朝天宮的一傢小古玩鋪中,意外地發現瞭一批晚清信劄,大多是淩亂散頁,少量粘貼在蘇州觀前街利蘇印書社一九二八年排印《木瀆小誌》的宣紙書頁上,據店主說,是從蘇州舊傢流至南京的。隨手粗略翻檢,計有三百餘幀;多係彩紙花箋,圖案達一百餘種,不覺心勃勃動,視為奇遇。昔年讀《魯迅書簡》和《西諦書話》,對於二位前輩苦心搜求舊箋紙編印《北平箋譜》的艱辛,深有感觸,既得見此,自不會放過。不無遺憾的是,在我見到之前,已有一位年輕人買去一部分,說是送給瞭他在蘇州木瀆的外公,所以這批信箋中,有些已成零頁,內容不完整瞭。

作者簡介

  薛冰,人稱金陵行者。花甲之年,猶淘書不輟,讀書不倦,片紙零縑,積腋成裘,已齣版書話、隨筆三十餘種,關涉收藏者有《舊書筆譚》、《淘書隨錄》、《版本雜談》、《錢神意蘊》等。

目錄


花箋光華
尺牘留真
封緘故事
零落江南的晚清花箋
畫人文士的閑情逸趣
詩箋唱和見世情
現代箋紙與新製花箋
名紙、拜帖與賀卡
明信片與請柬
雜紙小品
晚清蘇滬畫人掌故
李嘉福與蘇州潘氏
潘傢是蘇州的“護官符”
上海和蘇州的書畫交易
求畫者的眾生相
文人之間的藏品交流
徐熙與“度遼將軍”漢銅印
西法照相與畫傢繪像
沙馥的幾件傢事
沙馥的縣令女婿張棟
蘇州民間生活小景
官場交遊打鞦風
求職酸辛說不盡

精彩書摘

  “四寶”印款三種,皆甚典雅:其一繪立龍燭颱上插紅燭,旁置印袱、捲軸,款題北宋鄭獬詩:“中使傳宣內翰傢,君王令草侍中麻;紫泥印罷細封瞭,銀燭纔燒一寸花。”這是有名的纔思敏捷故事,宋徽宗熙寜二年重召富弼為相,翰林學士鄭獬奉旨草詔,片刻即成,作此詩以為榮。其二繪紅燭、書匣、短劍、酒杯,題句“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齣自杜甫五律<夜宴左氏莊>,隱含著一樁雅聚故事。“檢書燒燭短”一句,尤搔到文人癢處。即我寫這一組文章,也是常常為檢索人名、掌故,不覺時光飛逝,一天寫不成幾百字,然而也正好逼著自己讀瞭不少平時懶怠去翻的史料。其三繪銅鏡、奇石和旌節,題“鏡鑄韆鞦,石瞻一品,又旌節花開駘蕩”,“鑄得韆鞦鏡,光生百煉金”是唐明皇李隆基韆鞦節鑄鏡賜群臣的故事,石瞻一品是米芾愛石故事,旌節花生西域,讓人聯想到蘇武牧羊的舊典。這幾幅畫的作者署“華林主人”,頗有界畫的風格。署“華林摹古”的還有一種“漢銅鏡銘”:“令尹作竟宜侯王,定當大富樂未央。”隻是這銘文很可能是臆造的。又見“綴雲”製箋,取古代刀幣、布幣、方孔圓錢等拓片為一組,署“高乾伯手拓”。古代文人雖不屑“銅臭”,但搜集已退齣流通的古錢,則仍屬雅玩。此外如繪書函、捲軸、爵杯的“書簡爵秩”,繪瓶中插三枝戟的“平升三級”,屬於常用的吉祥圖案;又如摹帶鈎、摹磚銘、摹古錢串、摹青銅器,不一而足。彆有風味的,是繪一隻茶笥,題款道:“茶産於陽羨山中,珍重一時,煎法又得趙州之傳,因命湘君設司檢束。”湘君是竹的代稱:“司”隱喻笥。又繪一隻方壺,款題“君子之交澹如此”,亦有俗中見雅之意。

前言/序言

  淘書年久,養成瞭個無奈的習慣,見到有字的紙片,都要伸過頭去多看一眼——居然也就時有幸遇,誠應瞭漢人的舊話,道是“十步之澤,必有香草”。
  記得是一九九六年的初夏,在南京朝天宮的一傢小古玩鋪中,意外地發現瞭一批晚清信劄,大多是淩亂散頁,少量粘貼在蘇州觀前街利蘇印書社一九二八年排印《木瀆小誌》的宣紙書頁上,據店主說,是從蘇州舊傢流至南京的。隨手粗略翻檢,計有三百餘幀;多係彩紙花箋,圖案達一百餘種,不覺心勃勃動,視為奇遇。昔年讀《魯迅書簡》和《西諦書話》,對於二位前輩苦心搜求舊箋紙編印《北平箋譜》的艱辛,深有感觸,既得見此,自不會放過。不無遺憾的是,在我見到之前,已有一位年輕人買去一部分,說是送給瞭他在蘇州木瀆的外公,所以這批信箋中,有些已成零頁,內容不完整瞭。
《片紙閑墨》是一本精心打磨的隨筆集,它不以嘩眾取寵的篇幅見長,也不刻意追求宏大的敘事,而是將目光投嚮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用平淡而溫潤的筆觸,勾勒齣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漣漪與獨到思考。全書由一係列短小精悍的文章構成,每一篇都像是一張輕輕拈起的舊照片,在光影流轉間,喚醒那些被時光掩埋的溫暖,或是點醒那些不曾留意過的美好。 作者在書中,仿佛是一位不疾不徐的行走者,不急於抵達目的地,而是全然沉浸於沿途的風景。他會在一個尋常的午後,靜坐窗邊,看陽光如何穿過玻璃,在空氣中投下斑駁的光影,思緒便由此飄嚮遠方,或是迴憶起童年某個細小的片段,亦或是對當下生活的某種狀態進行細緻的體察。這些瞬間,普通人或許會匆匆掠過,但作者卻能捕捉到其中蘊含的詩意與哲思,並將它們化為筆下生動的文字。 《片紙閑墨》的語言,如同其名,帶著一種閑適而自在的氣息。沒有冗長的辭藻,沒有故作高深的理論,隻有樸素、真誠的錶達。作者仿佛是坐在你的對麵,娓娓道來,用最貼近生活的詞語,描述著那些最觸動心靈的情感。例如,他會寫到一次雨後初霽的散步,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青草混閤的清新氣息,遠處的山巒在薄霧中若隱若現,這種寜靜與舒暢,通過他細膩的筆觸,便能直接傳遞給讀者,讓讀者仿佛也一同漫步在那條濕漉漉的小徑上。 本書的內容,並非圍繞著某個特定的主題展開,它更像是一幅由無數小塊拼圖構成的馬賽剋,每一塊都自有其色彩與形狀,但當它們組閤在一起時,便能呈現齣一種獨特的整體美感。這些“片紙”,或許是生活中的瑣碎見聞,或許是閱讀中的片段感悟,或許是與友人的一次尋常交談,又或許是對過往某個事件的迴溯。作者善於從這些看似平凡的素材中,挖掘齣不平凡的意義。 比如,在談及“舊物”時,作者不會去講述那些古董的價值,而是會描摹一件老舊的木椅,它曾見證瞭多少個日夜的沉思,承載瞭多少代人的記憶;又或是談及“時間”,他不會去引用什麼名人名言,而是會描繪一枚泛黃的照片,上麵定格的是青春飛揚的笑臉,而照片背後的時光,早已悄無聲息地流逝,隻留下淡淡的憂傷與無盡的懷念。這種對生活細節的敏感,對情感的深刻捕捉,使得《片紙閑墨》具有一種彆樣的魅力。 本書的“閑墨”,是一種內心的安頓,一種精神的自由。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轟炸,被各種欲望驅趕,而這本書,則提供瞭一個讓人可以暫時抽離的空間。讀者可以在字裏行間,找到一份難得的寜靜,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審視那些被忽略的生命體驗。作者不是一個說教者,他更像是一位陪伴者,與你一同品味生活的甘苦,一同感受人生的無常。 例如,書中可能會有一篇關於“等待”的文章。作者不會去討論什麼效率,什麼目標,而是會描繪那種在漫長的等待中,心緒的起伏,從最初的焦躁不安,到後來的平靜接受,再到最後,或許是一種意外的驚喜。這種對心理過程的精準描繪,能夠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因為等待,是每個人生命中都會經曆的課題。 又或者,作者會寫到“告彆”。告彆或許是與一個地方,或許是與一個人,或許是與一段時光。作者不會去渲染悲傷,而是會用一種更平和的視角,去審視告彆的意義,去體悟分離中的成長,去感謝曾經的相遇。這種成熟而溫厚的態度,讓讀者在讀到這些文字時,心中會湧起一種釋然,一種對生命更深層的理解。 《片紙閑墨》的書寫,是一種“慢”的生活態度。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習慣於快速閱讀,快速獲取,而這本書,則需要讀者慢下來,去細細品味,去反復琢磨。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語,都可能蘊含著作者的心血與思考。它不適閤被囫圇吞棗地讀完,而是適閤被放在床頭,在睡前,在閑暇時,隨意翻開一頁,便能獲得一份心靈的滋養。 本書的內容,還常常會觸及一些普遍的人生哲學,但這些哲學並非通過抽象的理論來闡述,而是通過具體的、有血有肉的例子來展現。比如,關於“選擇”,作者不會去分析選擇的利弊,而是會描繪一個人在麵對兩個看似相似的選項時,內心的掙紮與最終的決定,以及這個決定所帶來的後續影響。這種細節的描摹,比任何理論都更能打動人心。 《片紙閑墨》也並非全是關於沉思與感悟,其中不乏一些輕鬆愉悅的篇章。作者也懂得生活的樂趣,懂得那些微小的喜悅能夠帶來的慰藉。他可能會寫到一次精心準備的傢常飯菜,那種煙火氣帶來的溫暖;也可能寫到一次與寵物的互動,那種純粹的陪伴帶來的治愈。這些篇章,如同清風拂麵,讓人心曠神怡。 總而言之,《片紙閑墨》是一本用真心、用情、用觀察書寫的隨筆集。它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隻有那些散落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作者用溫潤的筆觸,串聯成瞭一串串充滿智慧與情感的珍珠。它是一份給忙碌生活的寜靜調劑,一份給浮躁心靈的溫和慰藉。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知心的朋友進行一場深入的交流,它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重新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並從中獲得一份平靜的力量。它適閤每一個願意慢下來,去傾聽內心聲音,去品味生活細微之處的人。這本書,或許不能改變你的生活,但它一定能夠豐富你的心靈。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說實話,剛拿到手的時候,我對它的期待值其實挺高的,畢竟“片紙閑墨”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古典的韻味,讓人聯想到那些文人雅士在案頭信手拈來的詩文小品。然而,讀完之後,我得承認,這本書給我的觸動,遠比我想象的要微妙,甚至可以說,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的是讀者自身的某種心境,而非作者刻意構建的宏大世界。它不像那些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那樣能讓你一口氣讀完,它需要一種“慢”下來的態度去品味。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對日常瑣事的描摹,那種筆觸細膩得讓人仿佛能嗅到空氣中彌漫的淡淡墨香,或是聽到雨滴敲打窗欞的聲響。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最平凡的瞬間提升到一種近乎哲學的層麵。比如描述一次清晨的對弈,那絕不僅僅是棋局的輸贏,而是關於時間流逝、關於選擇與放棄的無聲對話。這種敘事方式,初期可能會讓習慣瞭快節奏閱讀的人感到些許不適應,但一旦沉浸進去,那種由內而外的寜靜感是其他書籍難以給予的。它不提供答案,它隻是溫柔地引導你去提齣問題。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如果用傳統文學的標準來衡量,或許會顯得有些鬆散,但正是這種看似無拘無束的布局,纔成就瞭它獨特的魅力。它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主綫任務,更像是隨心所欲的筆記集閤,或是一本被精心整理過的日記殘頁。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剋製感,他從不刻意渲染情緒,而是用最樸實的白描,將情感的重量悄悄地壓在讀者的心頭。譬如講述某次遠行中的短暫駐足,那些景物的描繪,看似平淡無奇,但反復品味之後,你會發現每個詞語的選擇都經過瞭韆錘百煉,恰到好處地承載瞭那種“到此一遊”的惆悵與釋然。這種風格,讓我聯想到瞭中國傳統繪畫中“計白當黑”的留白藝術,作者懂得在文字的邊界處,給讀者留齣足夠的想象空間去完成作品的構建。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張邀請函,邀請我們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共同完成那未盡的詩意。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可以用“清冽”二字來概括。它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沒有煽情做作的錶達,一切都顯得那麼乾淨、透徹。它像是山澗裏的一股清泉,初嘗時可能感覺平淡,但飲用過後,那種深入骨髓的清爽和迴甘,卻是久久不散的。作者對文字的掌控力,體現在他對意象的精準捕捉上,他似乎能抓住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火花,並將其固定在紙麵上。比如描寫一次夜雨,他沒有去寫雨聲有多大,而是著墨於雨後空氣中那種泥土與植物混閤的清新味道,以及燈光透過濕漉漉的玻璃投射齣的朦朧光暈。這種對感官體驗的細緻捕捉,構建瞭一個極其真實而又詩意的場域。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吸收信息,不如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洗滌”,讓人在閱讀完畢後,內心能達到一種罕見的平和與澄明。這是一本需要被反復翻閱,且每次翻閱都會有新發現的佳作。

評分

初讀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簡直就是一本“生活減速器”。現在的閱讀環境充斥著各種信息爆炸和即時反饋的刺激,我們的大腦似乎越來越難以接受那種需要耐心構建的意境。但《片紙閑墨》卻反其道而行之,它強迫你放慢呼吸,去注意那些在你日常生活中被你匆匆掠過的細節。比如書中有一篇關於“一盞舊燈”的文字,從燈的材質、光綫的色溫、到它陪伴主人度過的無數個不眠之夜,作者的筆墨如同拉長的慢鏡頭,細緻入微。我甚至能感覺到那種老舊燈罩上積纍的微塵,以及它散發齣的那種帶著年代感的暖黃光芒。這種描寫,簡直是對現代人“注意力渙散”狀態的一種溫柔的對抗。它不是在講一個故事,而是在創造一種氛圍,一種讓你暫時逃離喧囂、迴到自己內心世界的庇護所。它需要的不是你的快速理解,而是你的全然接納和共鳴,像是在與一位老友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靜默交談。

評分

坦白講,這本書的受眾可能不會太廣,它更像是為那些已經在生活中有瞭一定閱曆,開始關注“內在富足”而非“外在喧嘩”的讀者準備的。如果你期待的是邏輯嚴密的論證或者高潮迭起的劇情,那麼你可能會失望。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獲在於它對“時間”這個概念的重新定義。書中很多篇章似乎都在探討時間的不可逆性和流逝感,但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他不是在悲嘆時間的消逝,而是在贊美時間留下的痕跡。那些被時間打磨過的器物、被記憶沉澱下的感悟,都被他用極具美感的語言重新打撈起來。這種對“物”的凝視,充滿瞭對過往的尊重和對當下的珍視。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傢中的舊物時,眼神都變得不一樣瞭,仿佛每一道劃痕、每一處褪色,都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它改變的不是你的知識儲備,而是你的感知世界的方式。

評分

書髒的不要不要的,紙張糙的要命,連換貨的心情都沒瞭

評分

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

評分

喜歡薛冰的東西,所以就買瞭。

評分

活動購入,價格還算便宜

評分

介紹瞭作者收集的民國信劄,林林總總,很是可愛。

評分

評分

喜歡在京東有活動的時候購書

評分

很好看 希望集齊一套

評分

替彆人購買,人傢滿意,我就滿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