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规模化养殖与无公害准则为出发点,对奶山羊的品种、规模化羊场的建设、奶山羊的生物学特性、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繁殖育种、奶品加工及疾病防治等作了详细介绍,强调了用规模化生产保障无公害准则的实施,用无公害准则指导规模化生产。书中加入了奶山羊的兽医防疫、安全用药、公共卫生等内容。附录中有《无公害食品准则》的部分法规性文件。本书除供规模化奶山羊场作为指导或工具书外,亦可供畜牧兽医工作者,大、中专院校师生及科研人员参考。
前言
**章 奶山羊规模化安全饲养的意义....................1
第二章 奶山羊品种介绍
.........................10
第三章 规模化羊场建设与设备.........................27
第四章 奶山羊的生物学特性
.........................46
第五章 奶山羊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60
第六章 奶山羊育种与繁殖
........................111
第七章 山羊奶及其加工利用
........................160
第八章 规模化奶山羊场的防疫
........................196
第九章 奶山羊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210
第十章 羔羊及幼羊疾病
........................247
第十一章 青年羊疾病
........................295
第十二章 成年羊疾病
........................341
第十三章 种公羊疾病
........................466
附录....................471
主要参考文献............487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我之前阅读过的任何一本关于乳畜业的书籍。特别是关于遗传选育和群体健康管理的章节,简直可以说是行业内的“宝典”。作者对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在奶山羊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不仅解释了如何解读高密度SNP芯片数据,还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案例分析,教读者如何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构建适合本牧场的改良目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一个专门的小节讨论了“隐性遗传缺陷”的筛查与管理,这在很多通用型的畜牧学教材中是很少被提及的细节。此外,健康管理部分,作者的视角非常宏观且细致并存。他没有停留在处理常见疾病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亚健康状态(Subclinical conditions)对长期产奶潜能的抑制作用。书中对乳腺炎的早期诊断技术,特别是利用便携式超声波设备进行辅助诊断的步骤,描述得极其详尽,甚至连操作角度和图像解读的注意事项都一一标注,这无疑是为一线兽医和技术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整体阅读体验下来,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顶尖的科研研讨会现场,收获满满的都是干货。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来细细品味这本书,它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系统性”和“前瞻性”。很多关于山羊养殖的书籍往往只关注某一个细分领域,比如营养学或者疾病防控,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作者很巧妙地在不同章节之间设置了“知识链接点”。比如,在讨论夏季热应激的管理方案时,书中不仅提到了降温设备,还回溯到营养学章节,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在饲料中增加缓冲剂和特定抗氧化剂的配比,以应对热应激导致的代谢紊乱。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让读者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外,书中对于“精准饲喂”的阐述,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日粮配方,而是深入到了基于实时采食行为数据的动态调整模型。书中甚至附带了一个可以下载的配套电子表格模板,用于记录和分析每日的产奶量波动与环境参数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这对于追求数据驱动决策的现代化牧场管理者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的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参数的罗列上,它更像是一部浓缩了数十年行业经验的“哲学指南”。作者在后记中提到的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规模化不是规模的简单叠加,而是精细化管理的系统升级。”这句话贯穿了全书的论调。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了“人力资源与自动化集成”的问题,这在传统畜牧业书籍中是极其罕见的。作者并没有盲目推崇全自动化,而是非常务实地分析了在不同规模牧场中,哪些环节适合引入自动化(如自动挤奶、TMR搅拌),而哪些环节则更依赖于经验丰富的人工监测和干预(如对新生羔羊的早期行为观察)。书中对“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描述,尤其具有启发性,它提出了一个三层预警模型:第一层是设备报警,第二层是群体行为异常指标,第三层是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学异常值。这套多维度的监控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牧场应对突发事件的韧性。总的来说,这本书成功地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与“产业实践的灵活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为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与奶山羊柔和的浅棕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既专业又亲切的感觉。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纯技术手册,但翻开第一页后,我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开篇没有直接堆砌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从一个牧场主如何通过优化饲喂策略,将原本平庸的产奶量提升了近百分之三十的故事讲起。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吸引了进去。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新型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介绍部分,不仅仅罗列了成分和比例,还配有详细的图表,直观地展示了这些添加剂如何影响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群落平衡。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前沿的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为一线养殖人员能够理解和操作的实践指南。例如,在谈到环境控制系统时,书中详细对比了三种不同温湿度调控方案的能耗与对山羊应激反应的影响,这对于正在考虑升级基础设施的养殖场主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决策参考。整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像是在进行一场由浅入深的专业对话,而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体现了出版方对专业读者的尊重。不同于一些为了追求篇幅而充斥着大量文字的教科书,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做到了极佳的平衡。图文并茂的布局,使得复杂的操作流程变得简单易懂。比如,在介绍如何精准测定饲料中有效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的步骤时,作者采用了分步彩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每一个过滤和烘干的环节,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种实验方法的读者,也能快速掌握要领。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收录了大量高质量的、未经过度美化的“实景”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地反映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山羊群落状态,无论是优秀的还是有待改进的饲养环境,都一览无余。这种“不避讳”的展示方式,反而增强了书籍的说服力和实用性。对于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读者来说,书中关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章节也颇具启发性,详细介绍了如何将羊粪转化为生物炭,并科学地量化了其在改良土壤结构方面的效果,将环保理念与经济效益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