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古代汉语词典(精装)(第2版)
定价:119.90元
作者: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100099806
字数:
页码:1990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释疑解惑 融通古今
北京大学张双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殷国光教授主持修订
语文教师、中学生、文字工作者案头必备内容提要
《古代汉语词典》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此次修订,在释义和书证以及书写体例等方面做了大量查漏补缺的工作,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收集了古代正统书面语写作中的大量单字与词汇。
第2版收录单字约14200个(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复音词约28000条。版收单字10000个,复音词24000条。
目录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词典正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本来对“第2版”抱有那么一丝丝的疑虑,毕竟在古汉语研究这种精细的领域,改版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和潜在的争议。然而,实际使用下来,我发现这次的修订绝对是成功的、必要的。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增补了一些新发现的词例,更重要的是对一些传统上存在争议的词义进行了更为审慎和有力的考证与修正。比如,过去某一个常用动词在唐诗中的某个特殊用法,不同版本的解释总是有出入,而这个新版词典给出的解释,结合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文献比对,逻辑严密,令人信服。这种严谨性,让它超越了一般的工具书范畴,更像是一部小型、浓缩的学术专著。对于那些致力于进行文学研究或者历史文献整理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种准确性和权威性是无可替代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是这样”,这种对语言演变过程的追溯和论证,才是真正体现其价值所在。
评分我过去尝试过好几本不同出版社的古汉语词典,很多都存在一个通病:收词量虽然大,但对于那些在日常阅读中频繁出现、但又常常被忽略的“常用字词”的解释反而过于简略,显得头重脚轻。这本书的平衡性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盲目追求收录量而牺牲了实用性。我发现,那些我最常遇到的“绊脚石”——比如一些多音字在不同朝代的读法和词义变化,或者一些看似简单但用法灵活的虚词,在这本词典里都得到了极其详尽且条理清晰的梳理。它仿佛是为日常阅读者量身定做了一般,查阅效率极高,基本上一翻就能找到所需信息,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在区分同形异义的词条上。这种对“常用”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呈现,使得它在实际的阅读辅助工具中,地位无可取代,真正做到了“立竿见影”。
评分这本词典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觉得很扎实,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廉价感。封面设计典雅大气,虽然是工具书,但放在书架上却像一件艺术品,很有档次。印刷的字体大小和行距处理得非常人性化,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经常需要查阅古籍的人来说简直是个福音。特别是那些生僻字的释义部分,排版得井井有条,索引做得极其细致,即便是一个刚接触文言文的新手,也能迅速找到自己想查的词条,不必在厚厚的书页间迷失方向。而且,细节之处见真章,比如一些复杂的词组结构分析,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解释,而是会给出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人感觉编写者真的是倾注了大量心血,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的语言精髓。看得出来,这不是一本应付了事的“速成版”,而是经过数次修订、打磨后的精品,商务印书馆的牌子果然值得信赖,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次与古人智慧的深度对话。
评分从收藏价值和工具实用性的结合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性价比是无与伦比的。首先,它的装帧和纸张质量决定了它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可以作为传家宝级别的工具书来保存。其次,考虑到其内容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它对古代汉语词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变和细微差别的考证,它完全可以胜任从初学者到专业研究者的多层次需求。很多工具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迅速贬值,但这类严肃的语言学工具书,只要研究基础不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其核心价值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现在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快查”电子词典,虽然方便,但在面对复杂语境和引申义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机械刻板。而这本厚重的实体书,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沉甸甸的知识体系和学术态度,让人感觉手中掌握的是一个可靠的、值得信赖的知识宝库,这种踏实感是任何电子产品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扰就是文言文的“活”与“死”的问题。很多字词单独看都能查到解释,但一放在具体的句子中,就失去了韵味,显得僵硬晦涩。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恰恰在于它对词语的“语境化”处理。它提供的例句选择非常讲究,大多是摘自那些传诵度高、且能清晰展现词义核心的经典名篇,而不是那些晦涩难懂的犄角旮旯。更妙的是,它的释义往往会用现代白话文进行一个精炼的“意译补充”,这个补充非常到位,它没有过多地干涉原义,却精准地把握住了古人表达时的那种情感基调和文化内涵。这就像是请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在你阅读时耳边轻声提醒:“你看,古人在这里用这个词,其实是带着一种特定的感慨的。”这种双重解读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门槛,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而非挫败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