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一介寒儒,伏處草芧,無所謂建樹也,而其願力固不可沒也。老安友信少懷,孔子之願力也。當令一切眾生皆成佛,如來之願力之。醫雖小道,實濟世活人之一端。故學醫者,為身傢溫飽計則願力小;為濟世活人計則願力大。而此願力之在锡純,又非僅一身之願力,實乃祖訓斯紹也。锡純原籍山東諸城,自前明遷居直隸鹽山邊務裏,纍世業儒。先祖友三公纘修傢乘,垂訓來茲,謂凡後世子孫,讀書之外,可以學醫。蓋即範文正公;不為良相,必為良醫;之意也。锡純幼裏,從先彥丹亭公讀書,嘗述斯言以教锡純。及稍長,又授以方書,且闈不第,雖有壯年,而淡於進取。遂廣求方書,遠自軒,近至國朝著述諸傢,約區搜閱百餘種。知《本經》與《內經》,詒之開天闢地之聖神為醫學之鼻祖,實即為醫學之淵海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是河北鹽山縣已故名醫張锡純(1860-1933年)所著。原書從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陸續刊行。第1期1918年齣版,第二期1919年齣版,第三期1924年齣版,1929年又將三期閤編,分上、下兩冊齣版,共八捲,即現行的前三期閤編,前後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冊,共五捲,1924年齣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兩冊,八捲,於1928年齣版。第七期一冊,共四捲,1934年齣版,印行二版。全書共七期,30捲。至於附錄乃是張氏傳人於1957年獻齣的遺稿。
原一、二、三期閤編
張序
袁序
蘇序
自序
例言
原一、二、三期閤編第一捲
治陰虛勞熱方
資生湯
十全育真湯
醴泉飲
一味薯蕷飲
參麥湯
珠玉二寶粥
沃雪湯
水晶桃
既濟湯
來復湯
鎮攝湯
原一、二、三期閤編第二捲
治喘息方
參赭鎮氣湯
薯蕷納氣湯
滋培湯
治陽虛方
敦復湯
治心病方
定心湯
安魂湯
治肺病方
黃耆膏
清金益氣湯
清金解毒湯
安肺寜嗽丸
清涼華蓋飲
治嘔吐方
鎮逆湯
薯蕷半夏粥
治膈食方
參赭培氣湯
治吐衄方
寒降湯
溫降湯
清降湯
保元寒降湯
保元清降湯
秘紅丹
二鮮飲
三鮮飲
化血丹
補絡補管湯
化瘀理膈丹
治消渴方
玉液湯
滋膊飲
治癃閉方
宣陽湯
濟陰湯
白茅根湯
溫通湯
加味苓桂術甘湯
寒通湯
升麻黃耆湯
雞脛湯
雞脛茅根湯
原一、二、三期閤編第三捲
治黃疸方
審定《金匱》黃疸門硝石礬石散方
治淋濁方
理血湯
膏淋湯
氣淋湯
勞淋湯
砂淋丸
寒淋湯
秘真湯
毒淋湯
清毒二仙丹
鮮小薊根湯
硃砂骨湃波丸
澄化湯
清腎湯
舒和湯
治痢方
化滯湯
燮理湯
解毒生化丹
天水滌腸湯
通變白頭翁湯
三寶粥
通變白虎加人參湯
治燥結方
硝菔通結湯
赭遂攻結湯
通結用蔥白熨法
治泄瀉方
益脾餅
扶中湯
薯蕷粥
薯蕷雞子黃粥
薯蕷苤苜粥
加味天水散
加味四神丸
治痰飲方
理飲湯
理痰湯
龍蠔理痰湯
健脾化痰丸
期頤餅
治痰點天突穴法
治癲狂方
蕩痰湯
蕩痰加甘遂湯
調氣養神湯
原一、二、三期閤編第四捲
治大氣下陷方
升陷湯
迴陽升陷湯
理鬱升陷湯
醒脾升陷湯
治氣血鬱滯肢體疼痛方
升降湯
培脾舒肝湯
金鈴瀉肝湯
活絡效靈丹
活絡祛寒湯
健運湯
振中湯
麯直湯
熱性關節腫疼用阿斯必林法
原一、二、三期閤編第五捲
治傷寒方
麻黃加知母湯
加味桂枝代粥湯
小青龍湯解
從龍湯
餾水石膏飲
葛根黃芩黃蓮湯解
小柴鬍湯解
通變大柴鬍湯
加味越婢加半夏湯
治溫病方
清解湯
涼解湯
寒解湯
石膏阿斯必林湯
和解湯
宣解湯
滋陰宣解湯
滋陰清燥湯
滋陰固下湯
猶龍湯
原一、二、三期閤編第六捲
治傷寒溫病同用方
仙露湯
石膏粳米湯
鎮逆白虎湯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
寜嗽定喘飲
蕩胸湯
一味萊菔子湯
鎮逆承氣湯
原一、二、三期閤編第七捲
治瘟疫瘟疹方
青盂湯
護心至寶丹
清疹湯
治瘧疾方
加味小柴鬍湯
治霍亂方
急救迴生丹
衛生防疫寶丹
急救迴陽湯
治內外中風方
搜風湯
熄風湯
逐風湯
加味黃耆五物湯
加味玉屏風散
鎮肝熄風湯
加味補血湯
治小兒風證方
定風丹
鎮風湯
治癇風方
加味磁硃丸
通變黑锡丹
一味鐵氧湯
治肢體痿廢方
補偏湯
振頹湯
振頹丸
薑膠膏
原一、二、三期閤編第八捲
治女科方
玉燭湯
理衝湯
理衝丸
安衝湯
固衝湯
溫衝湯
清帶湯
加味麥門鼕湯
壽胎丸
安胃飲
大順湯
和血熄風湯
滋陰清胃湯
滋乳湯
消乳湯
升肝舒鬱湯
資生通脈湯
治眼科方
蒲公英湯
磨翳水
磨翳散
明目硼硝水
清腦黃連膏
益瞳丸
羊肝豬膽丸
治咽喉方
咀華清喉丹
治牙疳方
古方馬乳飲
敷牙疳散藥方
牙疳敷藤黃法
治瘡科方
消瘰丸
消瘰膏
化腐生肌散
內托生肌散
洗髓丹
雜錄
服硫黃法
解砒石毒兼解洋火毒方
治夢遺運氣法
跋
原第四期
李序
例言
原第四期第一捲
石膏解
人參解
……
原第四期第二捲
原第四期第三捲
原第四期第四捲
原第四期第五捲(西藥)
下編
原第五期
原第五期第一捲
原第五期第二捲
原第五期第三捲
原第五期第四捲
原第五期第五捲
原第五期第六捲
原第五期第七捲
原第五期第八捲
原第六期
原第六期第一捲
原第六期第二捲
原第六期第三捲
原第六期第四捲
原第六期第五捲
原第七期
原第七期第一捲
原第七期第二捲
原第七期第三捲
原第七期第四捲
附錄
此理也,即可以西人之說證之。西人謂腦之左右,各有血脈管兩支分布,兩支在前,兩支在後,此管由心而齣,運血養腦,以全體之血計之,腦得七分之一。由其所言形跡論之,心與腦顯然相通,豈神明之於中者,猶有隔閡而不相通乎。
又丁韙良者,西人之甚博雅者,曾為同文館之總教習。然其人於中書亦甚有研究工夫,故所著《天道溯源》一書,凡論思想處,皆歸於心,而不仍西人之舊說,此誠研究中書而有得者也。
又明金正希曰:“人見一物必留一影於腦中。”此言人腦中如攝影鏡子一般,此理雖無處可實驗,而實確有可信。愚於此語悟得心與腦雖功用相輔助,有時亦有偏重於一部之時。如人追憶往事,恒作抬頭想象之狀,此凝神於腦,以印證舊留之影也。若研究新理,恒作低頭默思之狀,此凝神於心,無所依傍以期深造也。
更以愚自體驗者明之。愚素留心算學,而未諳西法,欲學之又無師承。歲在丁酉,遂自購代數、幾何諸書,朝夕研究,漸能通曉。而每當食蒜之後研究算學,即覺心上若有蛛絲細網冪住,與算理即有膈膜,因此不敢食蒜。且人陡遇驚恐甚劇之事即心中怔忡,或至手捫之亦覺其跳動。若謂神不在心,何他處不跳動乎!若謂傷腦其人即無知覺,試問果傷其心,其人亦復能知覺乎?
安魂湯
治心中氣血虛損,兼心下停有痰飲,緻驚悸不眠。
龍眼肉六錢酸棗仁炒搗,四錢生龍骨搗末,五錢生牡蠣搗末,五錢清半夏三錢茯苓片三錢’生赭石軋細,四錢
若服一二劑後無效者,可於服湯藥之外,臨睡時用開水送服西藥臭剝(性詳第七捲加味磁硃丸下)一瓦,藉其麻痹神經之力,以收一時之效,俾湯劑易於為力也。方書謂痰飲停於心下,其人多驚悸不寐。蓋心火也,痰飲水也,火畏水刑,故驚悸至於不寐也。然痰飲停滯於心下者,多由思慮過度,其人心髒氣血恒因思慮而有所傷損。故方中用龍眼肉以補心血,酸棗仁以斂心氣,龍骨、牡蠣以安魂魄,半夏、茯苓以清痰飲,赭石以導引心陽下潛,使之歸藏於陰,以成瞌睡之功也。
一媼,年五十餘,纍月不能眠,屢次服藥無效。診其脈有滑象,且其身形甚豐腴,知其心下停痰也。為製此湯,服兩劑而愈。
一婦人,年三十許,一月之間未睡片時,自言倦極仿佛欲睡,即無端驚恐而醒。診其脈左右皆有滑象,遂用苦瓜蒂十枚,焙焦軋細,空心時開水送服,吐齣膠痰數碗,覺心中異常舒暢,於臨眠之先又送服熟棗仁細末二錢,其夜遂能安睡。後又調以利痰、養心、安神之藥,連服十餘劑,其證永不反復矣。
《內經》邪客篇有治目不得瞑方,用流水韆裏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水沸,置秫米一升,製半夏(製好之半夏)五閤,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其渣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知覺好也)。故其病新發者,覆杯則臥,汗齣而已矣,久則三飲而已也。觀此方之義,其用半夏,並非為其利痰,誠以半夏生當夏半,乃陰陽交換之時,實為由陽人陰之候,故能通陰陽和錶裏,使心中之陽漸漸潛藏於陰,而入睡鄉也。秫米即蘆稷之米(俗名高粱),取其汁漿稠潤甘緩,以調和半夏之辛烈也。水用長流長,更揚之萬遍,名日勞水,取其甘緩能滋養也。薪用葦薪,取其能暢發腎氣上升,以接引心氣下降,而交其陰陽也。觀古人每處一方,並其所用之薪與水及其煎法、服法,莫不詳悉備載,何其用心之周至哉。
……
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醫學衷中參西錄》,初次拿到它,我以為這又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古籍,但翻開第一頁,就被它嚴謹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文字所吸引。它並非簡單羅列病癥與方劑,而是深入淺齣地闡述瞭中醫“衷中參西”的獨特理念。作者以深厚的國學功底和紮實的西醫學識為基礎,將中西醫的精華融會貫通,形成瞭一種全新的醫學視角。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作者那些精闢的比喻和生動的論述所摺服,仿佛一位智者在娓娓道來,引導我一步步走進中醫的世界,理解其背後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書中所探討的,不僅僅是治療疾病的方法,更是如何看待生命,如何認識人體,以及如何在紛繁復雜的醫學實踐中找到一條最適閤患者的道路。作者對每一個病癥的剖析都極其細緻,從病因病機的發生發展,到癥狀體徵的細微變化,再到治療方案的選擇與調整,都力求做到精準和全麵。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對書中內容的信任度大大提高。而且,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常常會引用古籍中的經典論述,並結閤現代醫學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識進行闡釋,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易於理解。書中對於“治未病”的理念也進行瞭深刻的探討,強調瞭預防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重要性,這與現代醫學的健康管理理念不謀而閤,展現瞭中醫思想的超前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對醫者仁心和醫德的強調,認為一個好的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更要有高尚的醫德,將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這是一種對生命負責的態度,也是對醫學事業的尊重。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醫的認識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有瞭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讀罷《醫學衷中參西錄》,我的感覺就像是經曆瞭一場思維的“頭腦風暴”,它挑戰瞭我許多固有的醫學觀念,也為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啓發。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地方在於,它並非簡單地將中西醫的知識點羅列在一起,而是展現瞭一種“化閤”的過程,將兩種看似遙遠的醫學體係,通過作者深厚的功力,化為一種更加精妙、更加高效的治療理念。作者在書中並沒有迴避中醫的“玄妙”之處,而是試圖用更加科學、更加符閤邏輯的方式去解釋它。例如,對於某些中醫理論中難以理解的概念,作者會嘗試用現代生物學、免疫學等知識來提供一種可能的解釋,這讓那些對中醫抱有疑慮的讀者,也能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時,他也提醒我們,不能完全用西醫的思維去套中醫,因為中醫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論體係和哲學基礎,強行套用隻會適得其反。書中的很多觀點,都讓我耳目一新。比如,作者對於“治未病”的論述,不僅僅停留在預防層麵,而是將其上升到一種更主動、更積極的健康管理理念,強調通過個性化的調理,提升人體的整體健康水平,從而降低疾病的發生率。這與現代醫學的預防醫學、健康管理等理念完美契閤,展現瞭中醫思想的超前性和生命力。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辨證施治”的深入探討,作者認為,在中西醫結閤的治療中,辨證施治依然是核心,隻不過“證”的內涵更加豐富,可能包含瞭西醫的病理生理改變,也可能包含瞭中醫的髒腑功能失調。因此,治療方案也應該是中西醫結閤的“辨證施治”,即根據個體情況,靈活運用中西醫的各種手段。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思考醫學問題的方式,讓我們不再局限於單一的醫學體係,而是以一種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態度去麵對疾病和健康。
評分初次翻開《醫學衷中參西錄》,我最深的感受便是它如同一座橋梁,連接著古老中醫的智慧與現代醫學的進步。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教材,而更像是一次對醫學本質的深刻探索。作者以其深厚的學養,將中醫的“形神閤一”、“天人感應”等哲學思想,與西醫的“病理生理學”、“分子生物學”等科學概念巧妙地融閤,創造齣一種全新的醫學視角。他沒有迴避中醫的“經驗性”和“整體性”,而是試圖用現代科學的語言去解釋和驗證,比如,對於中醫講的“肝主疏泄”,作者會結閤西醫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來闡述其可能的生理基礎,這讓中醫的理論更加“落地”,也更容易被現代人所接受。而對於西醫的優點,比如其精準的診斷技術和有效的治療手段,作者也給予瞭充分肯定,並強調如何將這些優勢與中醫的辨證論治相結閤,達到“取長補短”的最佳效果。書中對某些復雜疾病的論述,尤其令人拍案叫絕。例如,在討論某類慢性炎癥疾病時,作者會先從免疫學角度分析其發病機製,然後從中醫的“濕”、“熱”等角度進行解讀,並最終提齣一個既能抑製炎癥反應,又能調理身體整體機能的治療方案。這種整閤性的治療思路,讓我看到瞭中醫在現代醫學領域所能發揮的獨特價值。而且,作者在書中對“辨證論治”的闡釋,也具有新的時代意義。他認為,在中西醫結閤的實踐中,“證”的內涵更加豐富,既包含瞭中醫的髒腑功能失調,也包含瞭西醫的病理改變。因此,治療方案也應該是更加個性化、更加精細化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種全新的醫學思維模式,讓我們能夠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態度去理解和實踐醫學。
評分《醫學衷中參西錄》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這裏的厚重感,並非指書的體積,而是指其內容所蘊含的深邃思想和嚴謹學術。作者以一種極其謙遜的態度,卻又展現齣不容置疑的專業功底,為我們構建瞭一個“中西醫結閤”的宏大理論框架。他並非憑空捏造,而是立足於對中醫和西醫兩大體係幾韆年的發展曆史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理解。書中對中醫理論的闡釋,既保留瞭其原有的精髓,又嘗試用現代科學的語言去解讀,比如對“氣”、“血”、“津液”的論述,作者會嘗試將其與現代生理學中的體液、能量代謝等概念進行關聯,這無疑極大地拓展瞭我們對這些概念的理解深度。而對於西醫的引入,作者也不是簡單地照搬,而是有選擇性地汲取,並將其與中醫的整體觀、辨證論治相結閤,形成瞭一種更加立體、更加立體的診斷和治療模式。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的論述。作者認為,在“衷中參西”的理念下,這兩種治法的重要性都得到瞭進一步的凸顯。他通過大量的臨床案例,展示瞭如何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即使是相同的疾病,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反之,對於不同的疾病,如果其內在的病機存在相似之處,也可以采用相似的治療方法。這種辯證統一的思維方式,讓我對疾病的認識有瞭更深的層次。而且,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對醫學的敬畏之心,對患者的尊重之心。他認為,醫學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生命質量,減輕患者的痛苦。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醫學的,它更是一種關於如何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醫學的典範,也為現代醫學的發展提供瞭寶貴的思路。
評分《醫學衷中參西錄》這本書,對於我這樣一個對醫學充滿好奇但又常常感到迷茫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定心丸”,更是一盞指路的明燈。它以一種極其人性化的筆觸,將復雜的醫學理論娓娓道來,讓我仿佛置身於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身邊,聆聽教誨。作者在書中並非僅僅是在介紹“衷中參西”的理論,他更是在傳達一種“以人為本”的醫學哲學。他深刻地認識到,每一個患者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體,疾病的發生發展也受到個體差異、生活環境、心理狀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任何一種醫學體係,如果不能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都可能無法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他主張,醫生應該是一個“全科醫生”,不僅要掌握中西醫的知識,還要瞭解患者的全麵情況,從而製定齣最適閤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書中對於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論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在分析這些疾病時,總是能夠從多個角度切入,既有中醫的整體調理,又有西醫的精準治療,而且還會結閤患者的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等因素,提齣綜閤性的建議。例如,在治療某類慢性胃病時,他不僅會推薦中藥調理脾胃,還會分析患者的飲食結構、作息習慣,並給齣相應的改善建議,甚至會結閤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減輕焦慮和壓力。這種全方位的治療理念,讓我看到瞭中醫在現代社會中的巨大潛力。而且,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字字珠璣,充滿瞭智慧和力量。他善於運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醫學道理,讓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易於理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醫學著作,更是一本關於如何關愛生命、如何提升生活質量的指南。
評分《醫學衷中參西錄》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革新。它打破瞭我長期以來對醫學的二元對立認知。在此之前,我總是習慣於將中醫和西醫看作是兩種獨立且有時甚至是對立的體係。然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們之間巨大的潛在聯係和互補性。作者並沒有試圖將中醫“西化”或將西醫“中化”,而是以一種更宏大、更包容的視角,去探索兩者在認識生命、理解疾病、治療患者等方麵的共通之處。他強調,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最終的目標都是要服務於患者的健康。因此,醫生應該是一個“集大成者”,能夠站在更高的平颱,不拘泥於門派之彆,而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最有效的手段。書中對於“證”和“癥”的區分,以及如何在中西醫的視角下對它們進行解讀,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動地展示瞭如何通過西醫的客觀檢查來輔助中醫辨證,同時又如何通過中醫的整體觀來彌補西醫的局限性。比如,在解釋某個疾病時,作者會先從西醫的解剖生理學角度進行闡述,然後轉而從中醫的經絡、氣血、五行等角度進行分析,並最終提齣一個整閤性的治療方案。這種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讓我對疾病的認識更加全麵和深刻。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對於“動態平衡”的強調。他認為,人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係統,疾病的發生發展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治療也應該是動態的,需要根據患者的實時反應進行調整。這種動態觀,讓我覺得中醫的智慧在現代醫學中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看到瞭醫學融閤的無限可能。
評分《醫學衷中參西錄》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體驗,是一種“撥雲見日”般的豁然開朗。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為我揭示瞭一個全新的醫學世界——一個將中醫與西醫完美融閤,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世界。他並沒有試圖去否定任何一個醫學體係的價值,而是以一種更加開放和務實的態度,去探索它們之間的共通之處和互補性。書中對中醫“氣血”理論的闡述,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並非將“氣血”僅僅看作是中醫的抽象概念,而是嘗試用現代生理學中的能量代謝、血液循環、免疫功能等來解釋其可能的生理基礎。這種解釋,既保留瞭中醫的精髓,又使其更具科學性和可理解性,讓那些對中醫理論感到睏惑的讀者,也能更容易地接受和領悟。同時,作者也毫不吝嗇地肯定瞭西醫在疾病診斷和治療方麵的優勢,並強調如何將這些優勢與中醫的整體調理相結閤,達到“1+1>2”的效果。例如,在治療某些心血管疾病時,作者會提齣,在服用西藥控製血壓、血脂的同時,可以通過中藥來調理肝腎功能,改善患者的情緒,從而達到更全麵的治療效果。這種整閤性的治療思路,讓我看到瞭中醫在現代慢病管理中的巨大潛力。而且,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對醫學的嚴謹態度和對患者的深切關懷。他認為,醫學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患者的健康。因此,醫生應該是一個“終身學習者”,不斷吸收新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醫術,並始終將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醫學著作,更是一種對醫學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它鼓勵我們在醫學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評分《醫學衷中參西錄》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入靈魂的醫學“洗禮”。作者並非簡單地將中西醫的知識點堆砌,而是以一種高度的哲學思辨,構建瞭一個“中西醫融匯”的宏大理論體係。他深刻地認識到,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疾病的智慧結晶,都應該在醫學發展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書中對中醫“整體觀”的闡釋,讓我受益匪淺。作者並非否定西醫在局部病竈上的精準打擊能力,而是強調,人體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局部病變往往與整體失調有關。因此,在治療過程中,不能僅僅關注病竈本身,還要關注患者的整體狀況,包括其髒腑功能、氣血津液、情誌等方麵。他通過大量的臨床案例,生動地展示瞭如何在中醫的整體觀指導下,運用西醫的診斷技術和治療手段,達到更好的療效。例如,在治療某類惡性腫瘤時,作者會強調,在進行手術、放化療等西醫治療的同時,要重視中醫的扶正培本,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後。這種整閤性的治療思路,讓我看到瞭中醫在現代腫瘤治療中不可或缺的價值。而且,作者在書中對“辨證施治”的理解,也具有更深刻的時代意義。他認為,“證”的內涵隨著醫學的發展而不斷豐富,既包括瞭中醫的髒腑經絡辨證,也包含瞭西醫的病理生理辨證。因此,治療方案也應該是更加精準、更加個體化的,需要綜閤考慮患者的各項指標。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種全新的醫學思考方式,讓我們能夠以更加博大、更加包容的態度去麵對疾病和健康。
評分當我拿到《醫學衷中參西錄》這本書時,內心其實是帶著一絲審慎的。畢竟,“衷中參西”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挑戰性,如何將看似截然不同的兩種醫學體係巧妙地結閤,讓它們相互補充而非相互排斥,一直是我比較好奇但也略感疑慮的。然而,書中的內容很快就打消瞭我所有的顧慮。作者並非生硬地將中西醫的術語堆砌在一起,而是真正地在思想層麵進行融閤。他首先深刻剖析瞭中醫的精髓,即“天人閤一”、“辨證論治”等核心理念,並從哲學和文化的角度解釋瞭這些理念的深遠意義。接著,他又巧妙地引入西醫的客觀診斷和循證醫學方法,比如利用現代影像學、實驗室檢查等來佐證或補充中醫的望聞問切所得。這種結閤,讓我看到瞭中醫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生的可能性。書中對於一些疑難雜癥的論述尤其精彩,作者通過大量的臨床案例,展示瞭如何運用“衷中參西”的思路,綜閤運用中西醫的優勢,打破傳統中醫和西醫的思維定勢,從而找到意想不到的治療突破口。我記得有一個案例,講述的是一位長期受某種慢性病睏擾的患者,在中醫西醫治療均效果不佳的情況下,作者是如何通過分析患者的整體狀況,結閤西醫的靶嚮治療和中醫的調理方法,最終幫助患者擺脫病痛的。這種融會貫通的處理方式,讓我不禁拍案叫絕。而且,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即使是復雜的醫學理論,在他的筆下也變得通俗易懂。他善於運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語言,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瞭重要的醫學知識。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體質”的論述,作者認為體質是中西醫研究的共同基礎,通過對個體體質的深入瞭解,可以更精準地製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這對於精準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評分《醫學衷中參西錄》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觸動,是它所傳遞齣的“開放與包容”的醫學精神。在當今醫學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很多時候我們容易陷入門派之爭,固步自封。而這本書,卻如同一股清流,倡導一種更加宏大、更加務實的醫學觀。作者並非強求中醫和西醫的完全統一,而是強調在實踐中,應該以患者的健康為最高目標,靈活運用各種醫學知識和手段。他以一種極其審慎和尊重的態度,去審視中醫和西醫的各自優勢和局限性,並在此基礎上,探索兩者融閤的可能性。書中對“藥性”的論述,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在分析中藥的藥理作用時,會嘗試與西藥的藥理作用進行對比,並從中找齣共通之處,或者提齣互補的可能性。例如,在論述某些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藥時,他會將其與非甾體抗炎藥的機製進行比較,並提齣聯閤用藥的可能性,以達到更好的療效。這種跨學科的思考,讓我看到瞭中醫在現代藥物研發和應用中的巨大潛力。而且,作者在論述中,始終貫穿著一種“以人為本”的醫學理念。他認為,醫學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改善人類的健康和福祉。因此,醫生應該是一個“終身學習者”,不斷吸收新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醫術,並始終將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醫學著作,更是一種對醫學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它鼓勵我們在醫學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評分醫學經典,名不虛傳。
評分質量非常好,與賣傢描述的完全一緻,非常滿意,真的很喜歡,完全超齣期望值,發貨速度非常快,包裝非常仔細、嚴實,物流公司服務態度很好,運送速度很快,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內容一樣,品質保證,一直在京東買書,覺得很信賴
評分不錯?可以收藏的書,聽羅博士講中醫老是提到此書,買來看看
評分原版,很好。值得學習,我喜歡。
評分書是不是正品我也不知道,買個老爸的,他是一個自學老中醫,希望能帶來收獲
評分本書為古代醫學叢書或全書中內容最為全備簡明實用者,其內容廣泛,涉及臨床各科疾病的辨證治療,論理深入淺齣,頗多圓機活法,語言簡明扼要,取材切閤臨床實際,故《四庫全書總目》稱贊其:有圖有說有歌訣,俾學者既易考求,又便誦習。
評分書的質量不錯,字大小,和顔色都看著很舒服。好厚的一本書。看過再給追評
評分好書。便宜。喜歡京東。優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