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213.1-2015 工业过程控制阀 第1部分:控制阀术语和总则

GB/T 17213.1-2015 工业过程控制阀 第1部分:控制阀术语和总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控制阀
  • 工业过程控制
  • 阀门
  • GB/T 17213
  • 1-2015
  • 术语
  • 总则
  • 自动化
  • 流程控制
  • 工业设备
  • 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标准中文名称:  GB/T 17213.1-2015 工业过程控制阀 第1部分:控制阀术语和总则
标准英文名称:  Industrial-process control valves—Part 1:Control valve terminology and general considerations
ISBN:  GB/T 17213.1-2015
出版语种:  中文简体
总页数字:
 12/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00年1月
 装帧:  平装
作者:  
定价:  16.00

标准中文名称:   工业过程控制阀 第1部分:控制阀术语和总则
标准英文名称:   Industrial-process control valves—Part 1:Control valve terminology and general considerations
ICS号:   23.060.40;25.040.40
中标分类号:   N16
出版语种:   中文简体
总页数:   12
发布日期:   2015-12-10
实施日期:   2016-07-01
标准状态:   即将实施
商品编号:203722  定价:¥16.00  一口价:¥13.60  折扣:85%折  立即节省:¥2.40


《现代化工设计原理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现代化学工程设计所需遵循的核心原理、方法论以及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与实践。它面向化工、石油、制药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项目管理者以及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本书不仅涵盖了传统化工单元操作的设计基础,更紧密结合了当前工业界对安全、环保、能效提升和智能化控制的迫切需求。 本书的结构设计遵循了化工设计项目的完整流程,从工艺概念的形成到装置的最终操作准备,提供了一个连贯且深入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设计基础与法规环境 本部分首先确立了现代化工设计的基石。详细介绍了化工设计的基本流程(概念设计、基础工程设计FEED、详细工程设计DED)及其各个阶段的关键输出物。重点阐述了项目管理在化工设计中的重要性,包括进度控制、成本估算(从概念级到详细级)和风险评估的初步方法。 至关重要的是,本部分系统梳理了国际和国内适用的关键设计规范、标准和法规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容器、管道材料选择、防火防爆(ATEX/IECEx/防爆电气标准)、环境保护(“三废”排放标准)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如OHSAS 18001/ISO 45001)在设计阶段的融入要求。读者将了解如何将合规性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参数和规范文件。 第二部分:工艺流程设计与模拟 此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它深入探讨了工艺流程图(PFD)和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的编制原则与规范。我们强调P&ID作为设计意图的“法律文件”的极端重要性,详细解析了P&ID中各类符号、仪表回路(控制回路、安全仪表系统SIS)的逻辑表示法。 在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基础之上,本书着重讲解了化工单元操作的设计方法论。内容覆盖了: 1. 传质操作: 精馏塔、吸收/汽提塔的理论计算、填料与塔盘的选择、塔内件的设计考量。 2. 传热操作: 各类换热器(壳管式、板式、空气冷却器)的选型、热负荷计算、管程/壳程布置的优化,以及防垢和清洗的设计预留。 3. 流体输送与设备: 泵、压缩机、搅拌器的选型原则,管道水力计算(沿程阻力、局部阻力),以及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分析(如闪蒸、空化)。 4. 反应器设计: 针对间歇式、连续式(CSTR、PFR)反应器的动力学建模、放大效应(Scale-up)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为提升设计精度和效率,本书专门辟出章节介绍化工模拟软件的应用。涵盖了稳态模拟(如Aspen Plus, HYSYS)在流程优化、物料和热量衡算中的应用,以及动态模拟在启动、停机和紧急工况分析中的价值。 第三部分:设备选型与机械设计 本部分将设计焦点从“流程”转向“实体设备”。详细介绍了化工过程中常用设备的设计标准和选型要求。 1. 压力容器与塔器设计: 依据ASME Section VIII或GB 150等标准,讲解了壳体、封头、管板的壁厚计算、开孔补强、接管连接的要求。重点讨论了极端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材料选择(如低温服务、高温氢服务)。 2. 管道系统设计: 涵盖了管道等级(Pipe Class)的确定、材料规范(API 5L, ASTM等)、应力分析(包括热应力、地震载荷)的基本概念和软件辅助分析方法。强调了管道支撑、疏水设计和应力松弛点的布置。 3. 材料选择与腐蚀控制: 这是一个跨越所有单元操作的关键环节。深入分析了不同介质(酸、碱、氯离子环境)下的腐蚀机理,并介绍了金属材料(碳钢、不锈钢、镍基合金)及非金属材料(聚合物、衬里)的选择策略。讨论了阴极保护和化学缓蚀剂在保护设备寿命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仪表与过程控制系统集成 现代化工装置的稳定运行高度依赖于可靠的过程控制。本部分专注于控制系统的设计: 1. 测量仪表选型: 详细介绍了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关键变量的传感器和变送器的技术规格、精度等级和安装要求(如节流件、热电偶保护套管的设计)。 2. 控制回路设计: 阐述了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各种控制策略(串级、比值、前馈控制)的应用场景。讨论了如何进行控制回路的整定(Tuning),并介绍了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等先进控制方法的应用潜力。 3. 安全仪表系统(SIS)与功能安全: 依据IEC 61508/61511标准,讲解了安全完整性等级(SIL)的确定、风险矩阵分析、安全仪表功能的生命周期管理,确保安全联锁和紧急停车系统的可靠性。 4. DCS/PLC系统架构: 探讨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硬件选型、网络拓扑结构、系统冗余配置以及人机界面(HMI)的设计原则,以实现高效的人机交互和系统监控。 第五部分:安全、环保与项目交付 本部分聚焦于设计成果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1. 过程安全管理(PSM): 详细介绍了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的实施步骤、工作表编制和结果跟踪。涵盖了保护层分析(LOPA)、安全仪表功能验证的工程实践。 2. 环境工程设计: 讨论了废水、废气(VOCs、酸性气体)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选型与设计参数确定,确保设计满足“三废”最小化和资源化要求。 3. 设备采购与施工准备: 涵盖了设计文件(如采购规格书、设备基础图、仪表接线图)的最终输出要求。介绍了设计评审(PDR, CDR)的机制,以及如何为后续的设备采购、制造检验(FAT/SAT)和现场安装移交做好充分准备。 本书以大量的工程案例和规范引用为支撑,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为读者提供一套实用的、符合当代工业标准的化工装置设计方法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非常欣赏本书在章节编排上的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顺序,它似乎是按照一个工程师从最基础概念到复杂系统演进的认知路径来设计的。但是,当涉及到现代工业现场对“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越来越高的要求时,这本书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的指导深度上,显得有所保留。比如,在处理极端温度、高压脉冲或者高洁净度介质(如半导体行业)时,我们通常需要参考大量的材料科学和特定行业规范。这本书作为通用的“总则”和“术语”篇,更多的是建立了一个通用的语言体系,而非提供针对这些极端环境的详细设计约束或材料兼容性列表。这使得我们在实际进行特殊项目设计时,仍需大量查阅其他更具专业深度或应用侧重的参考资料。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共同语言,但要将这种语言转化为能够通过各种苛刻认证的最终产品规格,中间的转化过程,这本书没有直接铺设完成。所以,它是一个优秀的起点,但不是一个包含所有答案的终点站。

评分

我花了将近一个下午的时间,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关于气动调节阀执行机构的最新动态描述,毕竟现在市场上智能化的趋势这么明显。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深思熟虑、历经时间沉淀下来的经典版本。它的语言风格极其严谨、克制,每一个词的选择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力求达到绝对的精确性,这对于标准的制定者来说无可厚非。但对于渴望了解行业前沿技术突破的读者,比如我,这种“经典”可能意味着它更专注于对既有概念的统一和明确,而非对新兴技术的快速接纳和定义。我尤其留意了关于“泄漏率”和“流量特性”这几个核心章节,虽然定义清晰无误,但要对照现在那些动辄宣传微秒级响应的新型电动执行器或智能数字定位器,这本书提供的参考框架显得有些“宏大叙事”了。它成功地为整个控制阀领域画了一个稳固的框架,但在这个框架内填补最新的“血肉”和“神经系统”,似乎需要读者自己结合其他更具应用导向的资料来完成了。这就像拿到了一份精美的建筑蓝图的结构设计稿,你知道结构是怎么支撑的,但里面的装修风格和最新的智能家居系统,就需要你自己去补充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简直是业界良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就知道里面的内容绝对是下了真功夫的。不过说实话,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部分,我就感觉到了它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一线和各种仪表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一套标准化的术语是多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和设计院、采购部门,乃至最终用户之间的沟通效率。我特别欣赏它在“总则”部分对整个控制阀体系的宏观梳理,那种由浅入深、逻辑严密的架构感,让人感觉不是在看一本冰冷的标准文件,而是在阅读一本精妙的工程哲学著作。可惜的是,虽然封面和排版都如此出色,但如果你是想从中直接获取到某个特定阀门类型的详细选型图表或者最新的故障诊断技巧,这本书可能不是你最快找到答案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基石,一个必须奠定的理论基础,而不是一个即开即用的工具箱。那种沉浸在标准定义和基本原则中的感觉,虽然对建立知识体系至关重要,但对于马上要解决一个紧急技术难题的工程师来说,可能会略显“慢热”。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放在工作台面上时常翻阅的案头书,但它更侧重于“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不是“如何马上做”。

评分

从一个项目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提供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标准”,这在项目招投标和验收阶段是极其宝贵的工具。当出现关于控制阀性能指标的争议时,我们可以直接引用其中的条款来裁决,极大地提高了项目推进的效率,减少了因术语理解偏差导致的扯皮。然而,作为一本面向工业应用的工具书,我期望它能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标准之间的对比和协调性上提供更多的洞察。例如,当我们需要出口产品到欧洲或北美时,我们使用的GB/T标准与IEC或ANSI标准之间的术语对应和差异点在哪里?这本书的侧重点显然放在了国内标准的建立和统一上,这无可厚非,但对于日益全球化的工程项目来说,这种“向外看”的视野略显不足。它成功地为“我们”建立了一套精确的语言,但如果能更清晰地标示出这套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翻译指南”,那么它的实用价值和普适性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于提升我个人的专业“词汇量”和规范性表达能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与跨国公司进行技术文档互审时,统一的术语绝对是避免误解的第一道防线。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它把那些我们日常工作中常常含糊不清的术语,比如“响应时间”的起点和终点定义,或者“可调比”的实际工况限制,都界定得清清楚楚,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路灯。然而,这种对基础概念的深度挖掘,也带来了相应的阅读门槛。对于刚踏入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新手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能会比较晦涩和枯燥。它假定读者已经对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直接切入了术语和分类的精细化讨论。我尝试给公司里刚入职的年轻工程师推荐,但他们反馈说,在没有实际工程经验作为参照物的情况下,去啃这些定义严苛的条文,就像在没有看过任何自然历史文献的情况下,直接去阅读分类学的手册一样,知识点是散的,难以建立起直观的联系和深刻的印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