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草莓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讲述了:目前我国草莓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草莓生产的发展,草莓病虫害越来越严重,有的草莓产区因病虫害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普及草莓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生产发展,在多年开展草莓研究和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和总结靠前外科研和生产经验,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的图片资料汇编成册。本图册以原色图为主,辅以简要文字介绍危害草莓的病症和虫态,以便读者对照进行田问诊断,按不同栽培形式和草莓物候期提出应采取的防治方法。读者可根据当地发生的病虫害及危害程度,选择拥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郝保春 著作 郝保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从事果树研究工作四十余年,多次主持和参加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取得了10余项成果。莸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编写或参加编写了《草莓》、《草莓生产技术大全》、《草莓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说》,《草莓高产栽培技术问答》、《*国果树志·草莓卷》、《草莓研究进展(一))》等著作10余部。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让人眼前一亮了,封面那种柔和的粉白色调,配上精心排版的书名,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又亲切的感觉。我本来以为这种专业性的图册会很死板,没想到拿到手里分量适中,纸张的质感摸上去相当不错,印刷色彩的还原度极高,那种草莓成熟时的鲜艳欲滴和病斑的病态纹理都呈现得淋漓尽致。说实话,光是翻阅这些高清的实物照片,就已经让我对手头的草莓种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尤其是一些细节图,比如叶片上的锈斑放大后那种细微的结构,以及果实表面真菌丝的形态,即便是没有文字说明,光看图都能大致判断出问题的严重性和类型。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考虑到了读者的使用习惯,大量的留白让画面更有呼吸感,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这本书的视觉呈现,绝对是业界的一股清流,让人愿意一页一页地仔细研究,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工具书束之高阁。这种对视觉体验的重视,足以看出编者在内容呈现上的用心良苦,对于需要快速识别病虫害的种植者来说,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力远胜于枯燥的文字描述。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名业余种植爱好者,我最头疼的就是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时机把握。这本图册在害虫方面的处理尤其到位,它没有停留在成虫的展示,而是将卵、幼虫、蛹等不同生命周期的形态都一一呈现出来,这一点对于田间管理至关重要。比如红蜘蛛,不同季节的颜色和活动性都有细微差别,这本书的图片清晰到连幼虫的绒毛都能隐约可见。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似乎还包含了对一些国内比较少见但正在蔓延的入侵性害虫的记录,这说明它有着与时俱进的更新速度和广阔的视野。我记得有一次我的草莓叶片上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黄斑,我用其他资料比对了好久都没确定,最后翻到这本书的某一页,立刻就锁定了目标——那是一种比较隐蔽的病毒病症状,图片上的脉络清晰可见。这套资料的可靠性,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图册”的预期,它更像是一份活的、不断迭代的田间诊断手册。
评分我之前在网上找了不少关于草莓病害的资料,大部分都是文字堆砌,要么就是图片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关键特征根本看不清楚。直到我入手了这本图册,才发现真正的系统性参考资料是多么重要。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仅罗列了常见的病虫害,更重要的是它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病症都有详细的记录。比如白粉病刚开始在叶背出现的白色霉层,到后期发展成覆盖整个叶面的灰白色斑块,每一步都配有清晰的对比图。我特别欣赏它在区分易混淆病害方面的处理方式,例如将草莓灰霉病和果实腐烂的初期症状放在一起比较,通过光照和湿度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进行对照说明,这对于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避免了因为判断失误而采取错误防治措施的风险。这种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实践经验,绝非是简单汇编资料就能达成的效果,让人感到非常信服。
评分我接触过的许多农业技术书籍,往往过于侧重理论或者只是简单地罗列防治药剂名称,缺乏对实际操作的指导。但这本图册在某些关键部分的配图,似乎暗示了操作方法。比如展示某些真菌孢子在不同湿度下扩散的示意图,虽然没有直接写出“如何提高通风”,但从图片营造出的那种潮湿、密闭的氛围感中,我能强烈地感受到需要改善环境的紧迫性。再比如,在区分几种需要不同防治手段的地下害虫时,配图的场景往往是挖掘出来的土壤剖面,能清楚地看到虫子在不同深度的活动范围。这种“场景化”的展示,让我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与我实际田地里的操作环境对应起来。它不是冷冰冰的知识点集合,而是带着强烈的“现场感”和“实战性”,让人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阅读它就像请教了一位经验丰富、且极其擅长用图片说话的农技专家,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实战检验过的智慧,非常实用。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逻辑性非常强,它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图片,而是遵循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常见到罕见的清晰脉络。首先是对草莓健康植株的标准形态描述,这为后续的病理观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准线。接着,它非常系统地按照病害的发生部位(根、茎、叶、花、果)进行分区介绍,使得查找效率极高。如果我的果实出了问题,我可以直接翻到“果实病害”那一章,快速缩小范围。而且,这种结构化的编排也便于我进行周期性的自查和学习。我甚至发现,这本书在介绍一些常见虫害如蚜虫或蓟马时,不仅仅展示了它们对草莓的直接危害,还提及了它们作为传播病毒媒介的角色,这种生态学层面的关联性介绍,极大地提升了整本书的知识深度。这让我意识到,防治病虫害不只是简单的喷药,更需要理解整个农业生态系统,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更专业的窗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