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瞭刑事訴訟法學中的基本理論問題,呈現瞭這一學科的曆史沿革、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該書分13個部分,共33章,在對刑事訴訟法學的學科發展史進行迴顧的基礎上,對這一學科的研究方法進行瞭反思。該書全麵展示瞭較成體係的五大理論,即訴訟價值理論、訴訟構造理論、程序性製裁理論、訴訟模式理論和司法裁判理論,並運用這些理論,討論瞭刑事訴訟中的辯護問題、強製措施問題、量刑程序問題和被告人訴訟地位問題。*後,該書還對刑事訴訟程序的生成機製與刑事訴訟法的實施和變遷問題進行瞭反思性評論。“中國的問題,世界的眼光”。作者注重從中國的法製經驗中提煉齣普遍的法律理論,這也是中國法學發展的必由之路。該書通篇都體現瞭這一研究旨趣。 陳瑞華 著 著作 陳瑞華,1967年2月生於中國山東。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獲得中國法學會第四屆“十大傑齣青年法學傢”稱號; 2010年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資格。主要學術興趣是刑事訴訟法、刑事證據法、司法製度和程序法理學。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政法論壇》《中外法學》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一百餘篇。獨立齣版學術專著十餘部。其中代錶作有:《刑事審判原理論》(1997,2003);《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2000,2005);《刑事訴訟中的問題與主義》(2010);《程序性製裁理論》(2004,2010);《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2008,2010等這本《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第5版)》絕對是我近期閱讀中最具價值的一本書籍。它以一種極其深刻和全麵的方式,剖析瞭當前刑事訴訟領域所麵臨的諸多挑戰。我在閱讀關於強製措施的章節時,尤其感受到瞭作者的嚴謹和用心。他不僅僅列舉瞭各種強製措施的類型,更深入地探討瞭這些措施在實踐中可能帶來的問題,例如超期羈押、不當使用等,並對這些問題提齣瞭頗具建設性的改革建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這些問題時,總是能夠緊密結閤最新的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使得整本書的內容既有深度又不失前沿性。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思考作者提齣的觀點,甚至會拿齣筆和紙,嘗試將自己的理解記錄下來。這本書讓我對刑事訴訟的認識不再局限於書本上的條文,而是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其背後的邏輯和價值。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引導我一步步地探索刑事訴訟的奧秘。
評分當我拿到這本《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第5版)》時,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其極具條理性的結構。每一章節都如同一個獨立的研究課題,有清晰的脈絡和深入的探討。我尤其被其中關於非法證據的認定和排除的部分所吸引。作者並非泛泛而談,而是細緻入微地分析瞭不同類型非法證據的界定標準,以及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復雜情形。比如,對於“突審”和“誘供”的區分,書中通過案例分析,讓原本抽象的法律概念變得生動形象。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引用案例時,不僅呈現瞭案件事實,更深入挖掘瞭判決背後的司法考量,這使得我對法律條文的理解更加透徹。而且,作者在論述時,始終保持著一種客觀公正的態度,既肯定瞭現有製度的閤理之處,也敏銳地指齣瞭其存在的不足。這種嚴謹的學術風格,讓我對書中的每一個論點都充滿瞭信任。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學者進行深入的對話,他的每一次提問、每一次論證,都在引導我不斷地深入思考,不斷地拓展我的認知邊界。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讀得酣暢淋灕的教科書!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翻開第一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嚴謹而又極具啓發性的學術氣息。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證據規則的章節,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每一條規則背後的邏輯和現實應用中的睏境。例如,在論述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時,不僅詳細介紹瞭其發展曆史和不同學派的觀點,還結閤瞭大量的國內外經典案例,讓我對“毒樹之果”理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的許多觀點都經過瞭反復推敲,邏輯鏈條清晰,論證有力,讓我不由自主地跟著作者的思路去思考。而且,作者在處理復雜問題時,總是能兼顧理論的深度和實踐的廣度,既有宏觀的理論框架,又不乏微觀的具體分析。在學習過程中,我常常會在某個觀點上停下來,反復咀嚼,甚至會拿齣自己的筆記和之前閱讀過的其他資料進行對照。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主動地參與到學術的探討中。這本書讓我對刑事訴訟的理解進入瞭一個全新的層麵,不再是簡單的條文堆砌,而是充滿瞭生動的理論與鮮活的案例。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非一本枯燥的法條匯編,而是以一種更加鮮活、更具前瞻性的視角來審視刑事訴訟的諸多難題。在探討羈押製度的閤理性時,作者沒有止步於理論上的探討,而是引入瞭大量關於“無限期羈押”的社會現實問題,並深入分析瞭其對被告人權利保障以及司法效率的影響。他提齣的關於縮短羈押期限、強化審查程序、以及引入電子監控等替代性強製措施的建議,都充滿瞭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這些前沿問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批判性思維。他並非簡單地羅列問題,而是深入剖析瞭問題産生的根源,並嘗試提齣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思考,如果按照作者的建議來改革,我們的刑事訴訟製度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種身臨其境的思考,讓我感覺自己仿佛也參與到瞭製度的改革之中。此外,書中的一些章節,如關於認罪認罰從寬製度的評價,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對該製度的優點和潛在風險進行瞭周密的分析,並提齣瞭改進的意見,這對於理解和運用該製度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場思維的盛宴!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帶我走進瞭刑事訴訟的深層世界。我特彆被其中關於辯護權保障的章節所震撼。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辯護權的內容,而是深入探討瞭在實踐中,辯護權可能麵臨的各種障礙,以及如何纔能真正有效地實現辯護權。例如,關於在偵查階段律師介入權的問題,書中通過比較不同國傢和地區的立法與實踐,提齣瞭非常具有啓發性的觀點。我讀到這裏時,深深地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摺服。他能夠看到那些隱藏在條文背後的現實睏境,並提齣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對“公正司法”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程序的正義,更是實體權利的有效保障。我還會時不時地翻看書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參與到瞭一場關於法治進步的偉大討論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