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安全攻防大揭秘 无线通信系统安全攻防技术书籍 物联网车联网移动

无线电安全攻防大揭秘 无线通信系统安全攻防技术书籍 物联网车联网移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360独角兽安全团队(UnicornTeam) 著
图书标签:
  • 无线电安全
  • 无线通信安全
  • 物联网安全
  • 车联网安全
  • 移动通信安全
  • 安全攻防
  • 无线电技术
  • 通信系统
  • 网络安全
  • 渗透测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5806
商品编码:10280736949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 定价:¥69.00

基本信息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9787121285806
  • 上架时间:2016-4-15
  • 出版日期:2016 年5月
  • 开本:16开
  • 页码:304
  • 版次:1-1
  • 所属分类:
     

编辑推荐

奇虎360公司神秘之师——无线电设备安全界特级纵队荣誉出品
门禁卡|遥控车锁|航电|蓝牙|卫星|ZigBee|移动通信全能搞定
嗅探|漏洞分析|信号伪造|加密破解|密钥获取|克隆攻击一本道
物联网时代颠覆安全zui前线,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更要握紧盾牌!

内容简介



《无线电安全攻防大揭秘》着眼于无线通信安全领域,以无线通信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讨论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协议分析结合攻防实例,深入介绍安全攻防技术。案例题材囊括物联网、车联网、移动通信、卫星导航及相关的软硬件安全。《无线电安全攻防大揭秘》共分 9 章,其中第 1 章介绍作者在无线安全攻防领域多年来的思路、理念及对该领域未来的展望;第 2~8 章分别介绍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攻防(RFID、无线遥控、ADS-B、BLE、ZigBee、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及实例测试;第9 章介绍无线安全研究的重要手段,软件无线电工具GNU Radio和相关硬件的详细使用。
希望《无线电安全攻防大揭秘》可以为对无线通信安全感兴趣的同学、从业者、产品研发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安全参考。 

图书目录

目录 
第1章 鸟瞰无线安全攻防 1 
1.1 无线安全概述 1 
1.1.1 无线安全的由来 1 
1.1.2 无线安全与移动安全的区别 2 
1.1.3 无线安全的现状 2 
1.2 无线安全攻防思路 3 
1.2.1 常见攻击对象 3 
1.2.2 无线安全攻击手段 3 
1.2.3 无线安全防范思路 4 
1.2.4 无线安全趋势 4 
第2章 RFID智能卡的安全研究 6 
2.1 Mifare Classic智能卡简介 6 
2.2 Mifare Classic智能卡安全分析 7 
2.2.1 RFID芯片硬件逆向分析 8 
2.2.2 RFID芯片加密算法细节 10 
2.2.3 Mifare Classic业界破解过程回顾 12 
2.3 Mifare Classic智能卡破解实例 15 
2.3.1 Proxmark Ⅲ简介 15 
2.3.2 Proxmark Ⅲ固件烧写及使用 17 
2.3.3 Proxmark Ⅲ客户端 20 
2.3.4 Proxmark Ⅲ安全测试Mifare Classic用例 23 
2.3.5 Chameleon-Mini简介 29 
2.3.6 Chameleon-Mini固件烧写及使用 30 
2.3.7 Proxmark Ⅲ与Chameleon-Mini配合模拟Mifare Classic 35 
2.3.8 RFID高频攻防总结 36 
2.4 低频ID卡安全分析 36 
2.4.1 低频ID卡简介 36 
2.4.2 ID卡编码原理 37 
2.4.3 ID卡译码原理 38 
2.4.4 ID卡数据读取 39 
2.4.5 ID卡卡号格式 40 
2.5 低频ID卡克隆攻击 41 
2.5.1 Proxmark Ⅲ模拟攻击 42 
2.5.2 白卡克隆攻击 43 
2.5.3 HackID模拟攻击 44 
2.6 EMV隐私泄露 45 
2.6.1 EMV简介 45 
2.6.2 非接触式芯片卡隐私泄露原理 46 
2.6.3 非接触式芯片卡隐私泄露现象 49 
2.6.4 非接触式芯片卡个人隐私保护 50 
第3章 短距离无线遥控系统 52 
3.1 遥控信号嗅探与安全分析 52 
3.2 遥控信号重放攻击 55 
3.3 车库门固定码暴力破解 59 
3.3.1 暴力破解的复杂度分析 59 
3.3.2 固定码暴力破解的硬件实现 61 
3.4 汽车遥控钥匙信号安全分析 64 
3.5 汽车胎压传感器系统安全分析 72 
第4章 航空无线电导航 78 
4.1 ADS-B系统简介 78 
4.1.1 ADS-B是什么 79 
4.1.2 1090ES的含义 79 
4.2 ADS-B信号编码分析 80 
4.2.1 调制方式 80 
4.2.2 报文格式 81 
4.2.3 高度编码 82 
4.2.4 CPR经纬度编码 83 
4.2.5 CRC校验 85 
4.3 ADS-B信号欺骗攻击 85 
4.4 攻防分析 87 
参考文献 88 
第5章 蓝牙安全 90 
5.1 蓝牙技术简介 90 
5.2 蓝牙安全概述 91 
5.3 蓝牙嗅探工具Ubertooth 93 
5.3.1 Ubertooth软件安装 94 
5.3.2 使用Ubertooth 95 
5.4 低功耗蓝牙 97 
5.4.1 TI BLE Sniffer 97 
5.4.2 使用手机应用读写BLE设备的属性 101 
5.4.3 模拟BLE设备发射数据包 102 
第6章 ZigBee安全 106 
6.1 ZigBee简介 106 
6.1.1 ZigBee与IEEE 802.15.4的关系 107 
6.1.2 802.15.4帧结构 108 
6.1.3 ZigBee的MAC帧类型 109 
6.1.4 ZigBee设备类型及网络拓扑 109 
6.1.5 ZigBee组网过程 110 
6.1.6 ZigBee的应用层 112 
6.1.7 ZigBee的应用支持子层 112 
6.1.8 ZigBee应用Profile 113 
6.2 ZigBee安全 113 
6.2.1 安全层次 114 
6.2.2 密钥类型 115 
6.2.3 安全等级 115 
6.2.4 密钥分发 116 
6.2.5 ZigBee节点入网认证 116 
6.3 ZigBee攻击 117 
6.3.1 攻击工具介绍 117 
6.3.2 协议分析软件 118 
6.3.3 网络发现 122 
6.3.4 对非加密信息的攻击 124 
6.3.5 对加密信息的攻击 126 
6.4 攻击实例 131 
6.4.1 从设备中获取密钥 131 
6.4.2 利用密钥可进行的攻击 138 
6.5 攻防分析 141 
第7章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现状 142 
7.1 GSM系统安全现状 142 
7.1.1 GSM/UMTS系统术语和基本概念的简介 142 
7.1.2 GSM加密算法的安全性 146 
7.1.3 GSM攻击 150 
7.2 IMSI Catcher 156 
7.2.1 什么是IMSI Catcher 156 
7.2.2 GSM环境下的IMSI Catcher 157 
7.2.3 UMTS环境下的IMSI Catcher 159 
7.2.4 LTE环境下的IMSI Catcher 160 
7.2.5 IMSI Catcher的缺陷 162 
7.2.6 Stingray 手机追踪器 163 
7.2.7 IMSI Catcher Detector 166 
7.3 Femtocell安全 169 
7.3.1 Femtocell简介 169 
7.3.2 家庭基站的攻击面 170 
7.3.3 CDMA Femtocell漏洞综合利用 171 
7.3.4 基于VxWorks的GSM Femtocell流量捕获器 178 
7.3.5 350元玩转Femto 184 
7.4 降级攻击 188 
7.5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防御措施 189 
第8章 卫星通信安全 190 
8.1 人造卫星概况 190 
8.2 GPS的安全研究 192 
8.2.1 GPS嗅探与安全分析 192 
8.2.2 GPS信号伪造风险评估 195 
8.2.3 防御方法及建议 211 
8.3 Globalstar系统的安全分析 212 
8.3.1 Globalstar的码分多址技术 213 
8.3.2 Globalstar数据破解 215 
8.3.3 可能的攻击手法 220 
参考文献 221 
第9章 无线安全研究工具—GNU Radio 223 
9.1 软件无线电技术 223 
9.1.1 SDR的强大能力 224 
9.1.2 SDR的用途 225 
9.2 GNU Radio简介 226 
9.3 GNU Radio支持的硬件工具 228 
9.3.1 USRP 228 
9.3.2 RTL-SDR 232 
9.3.3 HackRF 236 
9.3.4 bladeRF 237 
9.4 GNU Radio安装 239 
9.4.1 从源码手动安装 240 
9.4.2 使用PyBOMBS安装GNU Radio 243 
9.4.3 如何更新软件版本 245 
9.5 安装好之后可以做的件事 245 
9.5.1 如果有硬件 245 
9.5.2 如果没有硬件 249 
9.6 GNU Radio的一些基本概念 250 
9.6.1 流图(flow graph) 251 
9.6.2 信号流中的颗粒(item) 251 
9.6.3 采样率 252 
9.6.4 metadata 253 
9.6.5 传递数据的两种方式:信号流和消息 254 
9.7 初学者如何使用GNU Radio 254 
9.7.1 如何编写流图—Python应用程序 255 
9.7.2 如何编写自己的C++模块 265 
9.7.3 如何编写自己的Python模块 276 
9.7.4 调试代码的方法 279 
9.8 范例解读—OFDM Tunnel 283 
9.8.1 系统框图和MAC帧的构成 285 
9.8.2 物理层 286 
9.8.3 调试方法 288
智慧互联时代的隐形边界:探寻物联网与车联网的安全之道 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万物互联已不再是遥远的构想,而是深刻影响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现实。从智能家居中的语音助手,到城市交通脉络中协同运转的无人驾驶汽车,再到工业生产线上精密高效的自动化设备,物联网(IoT)与车联网(IoV)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的生活,重塑着社会运行的逻辑。然而,在这便捷高效的表象之下,潜藏着一个至关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挑战:安全。 当无数设备连接成网,数据在设备与云端之间川流不息,每一条通信链路,每一个连接节点,都可能成为攻击者窥探、篡改甚至控制的潜在入口。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连接,一旦被恶意利用,其带来的后果将远超传统信息安全范畴,可能直接威胁到个人隐私、财产安全,甚至公共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因此,深入理解物联网与车联网的安全体系,掌握其攻防机理,已成为数字时代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维护个人权益不可或缺的关键。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物联网与车联网安全认知框架。我们将跳出单一设备或协议的局限,从系统性、整体性的视角出发,剖析这一新兴领域所面临的独特安全挑战。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技术名词或攻击手法,而是致力于揭示隐藏在“看不见”的无线通信背后的安全“隐形边界”,以及如何在边界内外构筑坚实的防御体系。 第一部分:物联网安全:从感知到决策的信任链条 物联网的基石在于能够感知环境、收集数据并执行指令的各类终端设备。本书将首先深入探讨物联网设备层面的安全。我们将详细解析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s)的脆弱性,从固件(Firmware)的完整性校验、内存管理漏洞(如缓冲区溢出、整数溢出),到硬件侧信道攻击(Side-Channel Attacks)的可能性,揭示攻击者如何通过低级手段绕过软件防御。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安全。无论是低功耗蓝牙(BLE)、Zigbee、LoRa等短距离通信协议,还是Wi-Fi、蜂窝网络等长距离连接,每种协议都有其特定的安全机制和潜在的攻击面。我们将深入研究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算法(如AES、TLS/SSL)的实现细节与常见弱点,分析密钥管理(Key Management)的复杂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泄露风险。此外,针对物联网特有的轻量级通信协议,我们将探讨其在资源受限环境下的安全折衷,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挑战。 在物联网架构层面,本书将深入分析设备与云平台之间的交互安全。从设备注册与身份认证(Device Registration and Authentication)的机制(如OAuth、X.509证书)到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安全防护(如访问控制、输入验证),我们将剖析云端平台可能面临的各类攻击,例如DDoS攻击对服务可用性的影响,以及数据泄露对用户隐私的威胁。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云边协同(Cloud-Edge Collaboration)架构,确保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的完整性与保密性。 此外,本书还将专题讨论物联网安全管理与合规性议题。针对日益庞大的设备数量和复杂的网络环境,有效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Device Lifecycle Management)成为关键。我们将探讨远程固件升级(Over-the-Air Updates, OTA)的安全策略,防止恶意更新的注入;分析设备漏洞扫描与补丁管理(Vulnerability Scanning and Patch Management)的重要性;以及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等不同应用场景下,应遵循的国家与行业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第二部分:车联网安全:互联汽车的安全守护者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深度应用,其安全挑战更加严峻且具有特殊性。汽车的本质是高度复杂的移动平台,其安全漏洞不仅影响数据隐私,更直接关乎驾驶员、乘客乃至道路上所有参与者的生命安全。 本书将从汽车电子电气架构(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rchitecture)入手,解析现代汽车内部的通信网络(如CAN总线、LIN总线、Ethernet)及其安全特性。我们将探讨传统总线协议的安全局限性,分析攻击者如何通过OBD(On-Board Diagnostics)接口、无线模块(如Wi-Fi、Bluetooth、Cellular)甚至物理接触等多种途径,实现对汽车控制系统的非授权访问。 我们将重点关注车内信息娱乐系统(Infotainment Systems)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安全。这些系统通常运行着复杂的软件,连接着外部网络,易受各类网络攻击的侵扰。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系统中的软件漏洞、API安全问题,以及攻击者可能利用的远程代码执行(Remote Code Execution)等手段。 本书还将详细阐述车联网通信安全。包括V2X(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即车对车(V2V)、车对基础设施(V2I)、车对行人(V2P)等场景下的安全问题。我们将分析其所需的身份认证、消息完整性校验、数据加密以及隐私保护机制,探讨如何构建安全可信的V2X通信环境,防止假冒信息、重放攻击等威胁。 更进一步,本书将深入探讨车联网云平台安全。车辆生成的大量数据(如行驶轨迹、驾驶行为、车辆状态)需要安全地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将分析云平台在数据存储、访问控制、API安全方面的防护措施,以及如何应对针对车联网数据的隐私泄露和滥用风险。 此外,我们还将专题讨论车联网的渗透测试(Penetration Testing)与安全评估方法。从静态代码分析到动态安全测试,从黑盒测试到白盒测试,我们将介绍如何系统性地发现车联网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响应机制。 第三部分:攻防技术解析与前沿展望 在深入理解物联网与车联网的攻防现状后,本书将进入更具实践性的第三部分,集中剖析各类典型的攻击技术与防御策略。 我们将系统性地梳理针对物联网与车联网的常见攻击向量(Attack Vectors),包括但不限于: 设备层攻击: 固件漏洞挖掘与利用、硬件安全绕过、侧信道分析、物理篡骗等。 通信层攻击: 嗅探与拦截、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 Attack)、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拒绝服务攻击(Denial-of-Service, DoS)等。 协议层攻击: 特定通信协议(如MQTT, CoAP, HTTP/S)的安全漏洞利用。 应用层攻击: API滥用、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在物联网/车联网应用中的变种。 云平台攻击: 身份认证绕过、数据泄露、DDoS攻击、供应链攻击等。 针对车联网的特殊攻击: 车辆控制劫持、传感器欺骗、导航系统篡改、远程解锁与启动等。 针对这些攻击,本书将详细介绍相应的防御技术与最佳实践,例如: 身份认证与授权: 多因素认证(MFA)、基于证书的认证、访问控制列表(AC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数据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端到端加密(End-to-End Encryption)、TLS/SSL协议的正确配置、数字签名、哈希函数。 安全通信协议: MQTT over TLS, DTLS等。 固件安全: 安全启动(Secure Boot)、固件签名验证、代码审计、漏洞扫描。 网络隔离与分段: 虚拟局域网(VLAN)、网络访问控制(NAC)。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PS): 针对物联网/车联网流量的定制化检测规则。 安全更新与补丁管理: OTA更新的安全性、漏洞修复流程。 隐私保护技术: 数据匿名化、差分隐私。 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DL): 将安全融入产品设计、开发、测试与部署全过程。 零信任安全模型(Zero Trust Security): 验证一切,永不信任。 最后,本书将着眼于未来,探讨物联网与车联网安全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如基于区块链的安全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在安全检测与响应中的应用、联邦学习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的潜力,以及日益重要的安全合规性与国际标准(如ISO/SAE 21434、NIST CSF)的发展。 本书的目标读者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安全专业人士、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软件开发者、网络安全研究人员、对物联网与车联网安全感兴趣的技术爱好者,以及需要了解这些领域安全风险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智慧互联时代的安全挑战,掌握识别、分析和防范各类安全威胁的能力,从而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构建起一道道坚实的“安全壁垒”,守护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入门的网络安全学习者来说,能够拥有一本系统讲解无线通信安全攻防的书籍,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对手机通信和移动网络的安全问题感到困惑,比如我们平时使用的4G、5G信号,以及Wi-Fi热点,它们在安全方面究竟有哪些漏洞?书名中提到的“移动”让我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我想了解,黑客是如何利用无线通信的特性来拦截短信、拨打电话,甚至窃取我们的个人信息和支付数据的。我也很想知道,在公共Wi-Fi环境下,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设备免受攻击。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实践操作指南,比如如何使用一些工具来检测Wi-Fi网络的安全性,或者如何识别钓鱼Wi-Fi热点?我希望书中能有针对性的讲解,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能包含一些实际的“实战”技巧,让我能够边学边练,逐渐掌握无线通信攻防的核心要领,为我未来的网络安全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移动通信安全关乎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无线电安全攻防大揭秘》着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作为一个对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长期关注的科技爱好者,我一直对无线电波的奥秘以及它在现代通信中的作用感到着迷。尤其是在当前各种无线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深感无线通信安全的重要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基础的无线电原理讲起,解释不同频段、不同通信方式(如Wi-Fi、蓝牙、蜂窝网络等)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安全方面可能存在的共性或个性化风险。我特别想了解,那些看似无形的无线电波,究竟是如何被“攻破”的?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各种无线攻击的实现原理,例如信号欺骗、重放攻击、窃听、干扰等,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攻击场景和案例,让我能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介绍有效的防御策略,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也包括一些安全意识和最佳实践,帮助我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设备和信息免受无线攻击的侵害。

评分

我是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对通信系统有着浓厚的兴趣。最近我在寻找一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材,《无线电安全攻防大揭秘》这个书名恰好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已有的通信原理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我对无线通信系统安全性的理解。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学习到,在不同类型的无线通信场景下,例如军事通信、民用无线电、甚至是一些新兴的无线技术,都可能面临哪些独特的安全威胁。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无线信号的加密和认证机制的深入讲解,以及这些机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脆弱性?我更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关于无线信号干扰、信号欺骗、以及物理层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分析,这些都是在通信系统中非常关键的安全维度。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验性的内容或者代码示例,让我有机会去实践和验证这些攻防技术,那将是极大的帮助,能够帮助我更扎实地掌握无线通信安全攻防的核心知识。

评分

这本《无线电安全攻防大揭秘:无线通信系统安全攻防技术书籍 物联网车联网移动》的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技术深度。我是一名对网络安全和无线通信领域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最近偶然间看到这本书,就被它宽泛的覆盖面所吸引。我平时主要关注的是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比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我一直觉得这些设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潜在的安全风险却常常被忽视。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无线通信在物联网设备中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常见的攻击手段有哪些,例如如何通过嗅探无线信号窃取敏感信息,或者如何对设备进行欺骗和控制。我也很期待书中能够提及一些防护措施,比如如何加固Wi-Fi网络、蓝牙通信的安全性,以及如何检测和阻止潜在的恶意设备连接。毕竟,一个不安全的智能家居系统,可能会让我们的隐私暴露无遗,甚至带来实际的财产损失。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物联网设备被攻击的真实经历,以及攻击者是如何一步步得手的,这样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技术原理和安全威胁。

评分

我是一名车联网行业的从业者,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探讨车联网安全攻防的书籍。《无线电安全攻防大揭秘》这个书名正合我意。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大趋势下,汽车的电子系统越来越复杂,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也越来越多,这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安全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车联网通信协议的安全性,例如车载通信系统(V2X)在传输数据时的潜在安全隐患,以及黑客如何通过攻击这些协议来控制车辆的驾驶系统,甚至引发交通事故。我也特别关注数据隐私问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收集大量的用户数据,包括位置信息、驾驶习惯等,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不被泄露,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关于车联网安全防护的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比如如何利用加密技术来保护通信数据,如何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以及如何应对针对车联网系统的DDoS攻击?我期待书中能有专业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为我们应对车联网安全挑战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