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560元
我过去在研究清代机制币时常常感到资料分散,可靠的图录难寻。这套书的后半部分内容,特别是关于清末民初的银元和铜元的收录和解析,简直是雪中送炭。那些复杂的“龙洋”图样,以及不同年份、不同厂家的细微区别,都被极其细致地绘制和标注了出来。我对比了我手中几枚光绪年间的龙洋,书中对于“细龙”和“粗龙”的区分标准,以及不同版式中龙须、龙鳞的刻画差异,提供了极其清晰的图像证据和文字说明。这极大地帮助我修正了以往的一些片面认知。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忽略那些市场中常见的“杂章”或地方铸币,而是给予了平等的关注和详尽的说明,这体现了编纂者对整个钱币谱系的完整性和包容性,而非仅仅聚焦于高端的、容易出名的珍品。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避免了传统工具书那种枯燥的编年体叙事,而是采用了专题式和断代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我个人最喜欢它对“流通史”的描绘。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展示“有什么钱”,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钱是如何在特定历史时期扮演经济动脉的角色。例如,关于唐代“开元通宝”推行过程中,地方藩镇的铸币权力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书中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钱文特征,揭示了当时复杂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阅读这些章节时,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经济波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而且,书中的文字流畅优美,完全没有学术著作的板滞感,使得即便是对经济史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轻松进入状态,这在专业书籍中实属难得。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这套书的排版设计堪称典范。通常,一本内容如此详实的参考书,为了塞进海量的信息,往往会牺牲版面美感,导致阅读疲劳。但《全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字体大小适中,图文排布疏密有致,关键的纹饰特写图往往占据了半页甚至整页篇幅,保证了视觉信息的有效传达。此外,我留意到在涉及到一些特定主题,比如“异形钱”或“秘藏钱”的章节时,作者会采用不同的背景色或边框设计来区分,这种视觉上的引导非常人性化,能有效帮助读者在庞大的信息流中快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点。总而言之,这是一套集学术严谨性、鉴赏实用性和艺术欣赏性于一身的精品,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中华文化史画卷。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历史爱好者和对古代艺术有情怀的读者的福音。我刚翻开第一册,就被那些精美的插图深深吸引住了。坦白说,我之前对中国古代的铸币史了解得非常肤浅,无非就是知道一些朝代的名称。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不仅仅是罗列资料,更像是在娓娓道来每一枚钱币背后的故事。比如,它详细描绘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制的演变,那种百花齐放又逐渐统一的过程,读起来简直像在看一部微缩的政治经济史。书中对不同时期铸币工艺的解析也特别到位,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战国时期“布币”和“刀币”的结构分析,那些复杂的铸造流程和当时的金属冶炼水平,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全彩的图版使得那些斑驳的铜钱仿佛触手可及,细节之处的锈色和文字都清晰可见,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古代冶金和文化符号的人来说,这是一笔极好的投资。
评分作为一个有着多年收藏习惯的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鉴别眼力的权威参考书。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要么图片模糊,要么介绍过于笼统,真正能触及核心技术细节的少之又少。然而,这本《全书》在细节处理上达到了令人称奇的程度。它不像一本单纯的图册,更像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工具书。特别是关于钱币版式的细微差异,例如同一年号下不同铸局、不同工匠刻板所导致的微小变化,都有专门的篇幅进行对比分析。我尤其欣赏它对“伪币”和“改刻”的鉴别技巧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假的”,而是从金属成分的酸碱反应痕迹、工具打击的角度来教你如何辨别真伪。这套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要求读者不仅要有历史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常识,对于希望将收藏提升到专业层面的藏家而言,这种严谨性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此书不错,含盖内容丰富,全面。好评好评
评分东西倒是很全面,就是没有价钱之类的遗憾,要是有价钱的多好
评分好。。。。。。。。
评分同一天与同事下单同一本书,居然晚了三天才到,有待提高。
评分介绍的不够详细
评分物超所值,全彩色版,书很重,非常好
评分不全 不实用 没有实物大小及鉴定 只是介绍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