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是第一套系统精解中国围棋古谱的系列丛书,三年陆续出齐,是对中国围棋智慧的总结和提升,给围棋专业、人士、围棋爱好者的精品珍藏礼物。
中国围棋古谱很少有人系统诠释,陈祖德以一人之力,将最精彩的中国围棋古谱系统精解,让今天的围棋界人士顺畅了解和学习中国围棋古谱,是独一无二的重要工程。
黄龙士是有清一代的大棋家,棋风灵变,棋艺出神入化,开康雍乾围棋盛世之先河,被尊为“棋圣”。《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第3辑)棋圣之艺09:龙士授子谱》选取了他与当时一干名家的授子谱加以精解,从授徐星友四子开始,以授周西侯二子结束。在这些对局中,气象万千者,如江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对抗激烈者,或倾江倒峡,或偏师驰骋,曲尽其妙;更有惊险万状而履险如夷者;以及恃权变机巧,不战而屈人之兵者:种种变化出人意表,尽显授子局中之妙。
陈祖德,1944年生,上海人。历任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国际围棋联盟副会长。我国建国以来的杰出运动员和教练员。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曾两次获得体育荣誉奖章。曾获1964年、1966年、1974年全国围棋个人赛冠军。他是我国第一位战胜日本九段的棋手。1982年被授予九段。“中国流”布局的创始人。著有《超越自我》、《当湖十局细解》、《无极谱》等书,其中《超越自我》曾获“人民文学奖”。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总序 吴清源
序 常振明
推荐序 中国流,大格局 吴远之
自序 陈祖德
第一局 〇黄龙士 ●徐星友(受四子)
第二局 〇黄龙士 ●嵇修五(受四子)
第三局 〇黄龙士 ●嵇修五(受四子)
第四局 〇黄龙士 ●徐星友(受三子)
第五局 〇黄龙士 ●嵇修五(受三子)
第六局 〇黄龙士 ●张尔功(受三子)
第七局 〇黄龙士 ●苏揆之(受二子)
第八局 〇黄龙士 ●苏揆之(受二子)
第九局 〇黄龙士 ●周西侯(受二子)
第十局 〇黄龙士 ●周西侯(受二子)
后记
让子棋的分量,似乎自古以来就不如对子棋,虽然“血泪篇”、“陈方七局”(陈子仙授方秋客两子)等,其精彩程度及名气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对子棋,但在有些人的眼中,让子棋仍不能登大雅之堂。这是什么原因呢?显然,是对局双方实力的不对等,尤其是下手一方的实力有明显的差距,使观者因此而感到乏味所致。确实,由于上手和下手的水平相差较大,下手无法对上手做到“机锋相抗,智虑周详”(徐星友语),“必不能酣畅淋漓”(周东侯语)“,则上手”虽胜亦乏精彩也“(徐星友语)。
但名列”四大家“的程兰如先生,根据鲍鼎先生在《国弈二刊·小引》中的转述,曾对让子、对子棋的差别作了另一番妙论。他是站在上手的角度说这番话的:“国工对子,如两山对峙,两水分流,各有高深,乏倾江倒峡之势者,以工力悉敌,故两不得逞。至于出奇制胜,履险如夷,法在弈中,神游局外之妙,则多于受子见之。”水平相当的国手对弈,就如同高手过招,一招一式不必使老,对手已心知其意,于是料敌机先,变招以应。高手心知肚明,惺惺相惜,如同高山流水,知音相会,意醺醺而心陶然,但旁观者见两位高手点到即止,团团和气,不明所以,未免一头雾水。正所谓曲高者和寡,高手对局的内容,境界高则高矣,但恐怕只有有限的高手才读得懂,看得透,低水平的观者是无力问津的。
让子棋则不然。上手由于“工力悉敌”而受到限制的才能,在让子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尽情的施展。于是,让子棋中上手的变化万端,下手的突出不意,往往贯穿全盘的激战,变得更为直接和表面化,这相对于水平稍低者,更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古代棋家对让子棋的精彩早有论述。如清人许乔林说,“弈之受子,似之以寡敌众,攻既不利,守亦势孤,惟恃权变机巧,而以偏师制胜。”一个“恃”字,活脱脱地勾勒出上手的面目。于是,受子谱的意义便在于,“初学得之而门径可循,即高品浏览,亦觉益人神智。”(许乔林语)
清人李汝珍在《受子谱选·序》中剖析“受六七八九子”之特点,有一段高论,“受子自六子以下者,黑白不尽可法,只宜截取。盖白授子太多,若照常布置,则大势必失,不能不以偏锋从事,固非中庸之道。然每出奇制胜,履险如夷,是亦一法也。即黑子中,偶有深思妙运,弃取得益,亦未尝不有一二可观。”我以为这段话说得相当好,不仅适合被授六七八九子者,更可以推进至五子、四子乃至三子。至两子,下手识见已足,轻易不会受到上手偏锋的干扰,棋局往往中正平和,进退有法可循。而两子以上,上手的偏锋、奇兵,与下手的失措、慌乱等等,往往互见。
由上述的各方面观之,对子棋中,高手的种种奇思妙想,常常被对手所沮,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往往为不明所以者所误读,所忽视,而在让子棋中,上手必要使出浑身解数,驰骋冲突,在劣势之下,棋上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激发,于是棋局经常呈现出“倾江倒峡之势”,颇有“履险如夷”,别开生面之妙,低水平的观者既有直观的感受,又可有深入研究的门路。这是从让子棋的角度,自下而上来发现棋艺高深者的妙艺之门径,也是本辑采用诸家棋谱,以详细研究三位棋圣棋风、棋艺的初衷。
本书中选取的黄龙士的对手,从让四子的徐星友开始,历经三子的嵇修五、张尔功,直到让两子的周西侯,尽量采取了调和的安排,不以棋力高低为惟一的入选理由,让读者尽可能多地接触到那个时代的不同棋风。其中,徐星友与周西侯两位,后来都升到了可以与黄龙士对子的棋分。其他诸人,在今天或许籍籍无名,但从棋力上看已颇为不弱,在当时应非无名之辈,至不济,也应当是一方豪强。
黄龙士的让子棋,经常下得有一点吃力,这可能是高手的某种“通病”,即倾向于多让,本可以让三子的对手,非要多让一子,于是战斗就变得艰苦异常,如黄龙士对嵇修五某局。本可以让先,却要授两子来下,也是半盘苦战,如对周西侯两局。这样的风格,虽然有习惯的力量使然,但其中黄龙士强烈自信的性格因素,恐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对局的地点,根据黄龙士生平的足迹,大致有京师、扬州、杭州三地可考。黄龙士二十岁之前漫游北方,受到某将军爱重,留之数年,这是他艺成之前的游历之期,让子的数量或许不太多。后客扬州,有弈乐园三十局之战,黄龙士击败周东侯,完成了棋坛霸主的更替,此后,慕名而来者或有不少。再后来,徐星友从黄龙士让四子学弈,延龙士至家,奉为贵宾,这段期间,黄龙士衣食享用都由徐星友供奉,生活安逸,因此在居留杭州期间,应也有他的让子谱传世。
最后要特别感谢当时的记谱者及后世的辑录者。没有清末蒯光典、黄绍箕、邓元鏸、王存善等热心人的辛苦搜罗,刻版印刷,我们今天得见的黄棋圣棋谱,或许十不能存二三。而棋局进行时的记谱者(或者说棋赛的主持者),功绩也是非凡,正是他们的劳作,使得棋谱作为第一手历史资料留存了下来,这是根本中的根本。
……
这本书的选材角度非常独特,它没有完全拘泥于那些被反复研究的“名局”,而是挖掘了一些相对小众但蕴含深刻哲理的对局。这种“冷门出精品”的策略,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古代围棋思想的理解。我发现,很多看似简单的着法背后,其实隐藏着那个时代对“大局观”和“气势”的独到理解。阅读那些棋谱的背景介绍时,我仿佛能看到当时棋坛的生态环境,了解到不同流派之间的暗流涌动,这让冰冷的黑白子瞬间鲜活了起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注释中对不同流派棋风的对比分析,这使得原本单一的棋谱解读变得立体而多维。对于希望拓宽视野、不满足于当前定式思维的棋手来说,这种跨越时代的智慧碰撞,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之前接触过不少号称“精解”的围棋书籍,很多要么是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生畏,要么就是讲解过于肤浅,对高段棋手来说价值不大。然而,这套书的叙述方式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没有使用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实战、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剖析棋局的精髓。阅读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作者在引导我思考,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喂给我。对于那些已经掌握基础定式的棋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深入洞察,尤其是在中盘转换和官子阶段的微妙处理上,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走某一步”,而是“为什么当时的棋手会选择这一步”,这种思维层面的提升远比死记硬背要宝贵得多。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忍不住拿起棋盘自己复盘几遍,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很多棋谱书无法给予的。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确实比市面上那些入门级教材要高一些,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围棋基础和耐心。但正是这种对读者的“要求”,反过来保证了内容的深度和纯粹性。它不会为了迎合大众而稀释核心内容,这一点我非常赞赏。书中对某些复杂局面的推演非常严谨,每一个变化分支都考虑得非常周全,读起来需要反复对照棋盘和文字,但一旦理清了思路,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它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复咀嚼、时常回顾的工具书,而不是读完就束之高阁的消遣读物。我经常会在思考棋局僵持不下时,翻开其中某一页,寻找古人的启示,往往能在看似“死局”的布局中,找到一线生机。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深度。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典雅又不失厚重的质感,配合着内页的纸张选择,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对传统文化深深的敬意。我记得我是在一家老字号书店里偶然翻到的,当时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老派”气息吸引住了。书中的排版处理得非常考究,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匠心。特别是那些古谱的复刻部分,清晰度极高,仿佛能触摸到百年前棋手的指尖温度。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于真正热爱围棋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我通常喜欢在泡好一壶清茶之后,慢慢地翻阅这些内容,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棋谱,更多的是在品味那种穿越时空的宁静与智慧。这本书的细节处理,从书脊的烫金工艺到内嵌插图的墨色渲染,都体现了出版方的高水准,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棋艺的提升上,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现代围棋的快节奏和功利性,有时候会让人忘记围棋作为“道”的一面。但这本书,通过对历史原谱的忠实还原和细腻的文字描述,将围棋的艺术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输赢”之外的东西——棋形的美感、对弈双方的心理博弈,甚至连棋子落下的声音似乎都能在脑海中浮现。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那些快速电子教程完全无法比拟的。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能有一本如此厚重、需要静下心来品味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种对精神生活的滋养。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精解”,是文化层面的渗透,而非简单的技术指导。
评分很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书有些脏,外封有破损
评分书有些脏,外封有破损
评分黄龙周虎名不虚传
评分不错
评分ok
评分大师呕心力作,绝对物有所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