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语谚语词典

新英语谚语词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东京 编
图书标签:
  • 英语谚语
  • 谚语词典
  • 英语学习
  • 语言学习
  • 英语词汇
  • 英语文化
  • 实用英语
  • 英语参考书
  • 英语工具书
  • 英语辞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83825
版次:1
商品编码:1032941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条目量多——共收译英语谚语1635条,其中一大批为其他英语谚语词典和综合性英汉语文词典所未收译的。
释义详尽——具有引申义的谚语都附有意译:意译后仍有费解之处的,均加注说明,包括不常用的词、句型、古英语用语、典故、来源等。
检索方便——除按字母排序的“条目索引”之外,还有“英语名词、动词索引”,适合各种读者需要。

内容简介

《新英语谚语词典》的特点:条目量多——共收译英语谚语1635条,其中一大批为其他英语谚语词典和综合性英汉语文词典所未收译的。释义详尽——具有引申义的谚语都附有意译:意译后仍有费解之处的,均加注说明,包括不常用的词、句型、古英语用语、典故、来源等。检索方便——除按字母排序的"条目索引"之外,还有"英语名词、动词索引",适合各种读者需要。

作者简介

曾东京,1946年出生, 江西庐山人,197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交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全国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翻译学词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学术研究方向为:双语词典学、翻译学、教学法与译学词典学。主要学术成果有:主(参)编词典、教材、论文集10余部,译作1部,专著5部,并在各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近年代表作有《图发湖的秘密》、《双语词典研究》、《英汉/汉英语文辞书研究》、《英汉学习词典语法信息及其标注》、《翻译学词典编纂之理论研究》、《英语同义词组辨析一典通》、《双语词典及其教学研究》、《21世纪大学英语译写教程》等。先后主筹、主办、主持全国性与国际性学术会议10余次。

目录

凡例
条目索引
词典正文
英语句词、动词索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新英语谚语词典》(A New Dicitionary ofEnglish Proverbs)共收英语谚语1635条。
  本谚语词典之所以自命为“新”,理由有六:
  首先,有一个新而全的英谚翻译原则。以前所出的英谚辞书对英谚汉译的具体原则似乎并不统一,翻译实践中尤甚。有的只有意译没有直译;有的有直译,没有意译;有的虽有直译与意译,但却费解,没有加注。我们的英谚汉译的原则为:能直译的一律直译;能直译而又有引申义的,应直译加意译;直译或意译后在理解时易产生歧义或有费解之处的,应采取加注的方法。因为直译能保持原作的“风姿”,体现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意译能发挥原作的内涵,阐述其哲理思想;加注则能使原作之义更加明确,从而深化理解。
  其次,本词典收译了其他同类英语谚语辞书所未收译的一大批英语谚语,尤其是古代的英语谚语,起了一种很好的补充作用。

好的,这是一部图书简介,聚焦于一本与“新英语谚语词典”主题完全不同的书籍。 --- 图书名称:《失落的文明:玛雅天文与历法密码》 作者: 艾伦·卡特赖特 出版社: 寰宇文化出版社 装帧: 精装,附全彩图版与手绘复原图 页数: 850页 定价: 398.00元 --- 图书简介: 穿越时空的智慧回响,解码失落的宇宙秩序 《失落的文明:玛雅天文与历法密码》并非一本简单的历史读物,它是一场深入中美洲雨林深处、探寻人类认知边界的伟大考古之旅。本书作者艾伦·卡特赖特,一位享誉国际的考古天文学家,耗费二十余年时间,结合尖端科技分析与田野考古发现,试图揭开玛雅文明最为核心、也最神秘的知识体系——其复杂到令人惊叹的天文观测系统与历法结构。 玛雅文明,这个在公元前2000年便已在低地热带雨林中崛起,并在公元9世纪后神秘衰落的伟大社会,留下了令人费解的石碑、宏伟的金字塔群,以及一套被后世西方科学界视为“不可能实现”的精准计时系统。本书的核心目标,正是系统性地梳理和解读这些复杂的符号与结构,将其从晦涩的符号学泥沼中解救出来,还原其背后的科学逻辑与宇宙观。 第一部分:雨林中的观测站——玛雅的地理与天体视野 本书伊始,带领读者重返提卡尔、帕伦克与科潘的中心广场。卡特赖特教授首先详细描述了玛雅人如何利用自然地形——如特定的山脊线、水体的反射以及建筑物的精确方位——构建出覆盖整个低地平原的巨型天文观测网络。不同于欧洲中世纪使用固定天文台的模式,玛雅的观测是动态的、与环境融为一体的。 我们深入剖析了玛雅对行星运动的记录,特别是对金星的痴迷。金星,在玛雅语境中被称为“Chac Ek”(大黑星),其周期性出现被视为战争与政治权力的象征。书中通过对《德累斯顿抄本》中相关页码的细致比对,展示了玛雅人如何以惊人的精度预测金星的“上合”与“下合”,其误差甚至小于伽利略时代基于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这不是巧合,而是对连续数百年观测数据的累积与几何演算的体现。 第二部分:时间之网——复杂历法的层层结构 本书的第二、三部分是全书的精华,集中探讨了玛雅历法这三重嵌套的计时系统。卡特赖特教授将复杂的历法系统拆解为三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 1. 卓尔金历 (Tzolkin): 260日的宗教历,其核心在于20个日名与13个数字的组合。本书不仅解释了这种组合的宗教意义,更展示了其作为基础数学模型如何应用于祭祀周期的规划。 2. 哈布历 (Haab): 365日的太阳历,由18个20日周期与一个特殊的“无名日”构成。我们详述了“无名日”(Wayeb)在玛雅人日常生活中的禁忌与意义,以及它如何确保历法与地球公转周期的对齐。 3. 长纪历 (Long Count): 这一历法是理解玛雅历史时间轴的关键。卡特赖特教授以图表和详细的数学推导,解释了“0.0.0.0.0”的起始点(被现代考古学确定为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是如何被编码进石碑之上的“头衔和终结”符号中的。我们重点解析了“巴克顿(Baktun)”和“皮克顿(Pictun)”这些超长期单位的实际意义,挑战了许多流行的“世界末日”误解,揭示了玛雅人对“深远未来”的规划能力。 第三部分:数字的语言——玛雅的数学与计数系统 为了理解历法的精准性,本书花了大量篇幅重构玛雅的二十进位制(Vigesimal System)及其独特的“零”的概念。玛雅人是世界上最早独立发展出“零”概念的文明之一,他们将其表示为一个贝壳的符号。书中通过大量实物照片和拓片分析,展示了从基础的圆点(1)和横杠(5)如何叠加构建出巨大的数字,并解释了这种计数法如何在长纪历的转换中发挥作用。 卡特赖特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玛雅人在进行天文运算时,可能已掌握了某种早期的组合数学或概率思维,这超出了传统认知的范畴。书中展示了他们如何通过对食相的周期性记录,推演出超越肉眼可见范围的天体运行规律。 面向读者: 本书适合对考古学、古代天文学、数学史以及中美洲文明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对复杂结构图表的理解能力,但卡特赖特教授的叙事风格严谨而不失引人入胜,确保了即使是初次接触玛雅历法的读者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其精髓。 《失落的文明:玛雅天文与历法密码》是对人类早期智慧的一次深刻致敬,它证明了在没有精密光学仪器和现代计算机的时代,人类的心灵与眼睛,如何通过无与伦比的耐心和对秩序的渴望,捕捉并记录下宇宙的宏大律动。 ---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可真是一本“厚道”的书啊。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A”开头的谚语罗列到“Z”结尾,而是构建了一个非常精妙的检索系统。我试着找一个我不太确定的短语,比如“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它不仅给出了直译和意译,还特别用不同的例句展示了它在正式写作、日常对话以及网络交流中的微妙差异。这种对语域(register)的细致区分,对于那些追求地道和精准表达的进阶学习者来说,价值无可估量。我注意到,很多谚语后面都配上了它的“起源小故事”,这些简短而有趣的历史插曲,极大地增强了记忆的趣味性。比如,关于“Killing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的起源解释,让我一下子记住了这个表达的精髓,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孤立的句子来背诵。此外,该词典似乎还引入了一种“关联词条”的交叉引用机制,当你查阅一个谚语时,它会推荐几个意义相近但结构或语境不同的类似表达,这就像一个知识的网状结构,让你在学习一个点的时候,能够触类旁通。我尤其欣赏的是,它似乎对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在使用频率上的差异也有所标注,这在如今全球化交流的背景下,显得非常贴心和实用。

评分

从一个资深英语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弥补了许多传统教科书在“文化渗透力”上的不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谚语正是这种承载最为密集的地方。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是什么”的答案,更侧重于“为什么是这样”的阐释。例如,对于一些涉及道德判断或人生哲理的谚语,词典会探讨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价值取向的演变,这种宏观的视角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深度和思考性。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词条后面提供的“替换句式建议”,这对于我们进行口语练习或写作时,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谚语而显得单调非常有帮助。它教你如何用更现代、更灵活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核心思想,这才是真正提升语言能力的奥秘所在。这本书的整体风格是严谨中不失活泼,学术性与可读性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不是那种需要你一板一眼从头读到尾的书籍,而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开,随时都能获得新知、发现惊喜的案头良伴。它的专业性足以让学者信赖,而它的易用性也完全适合渴望提高表达水平的普通学习者。

评分

这本《新英语谚语词典》的封面设计得倒是挺现代,色彩搭配简洁大方,给人一种专业又易于亲近的感觉。我当时在书店里翻阅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排版,字体选择清晰易读,间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光是看目录和前言部分,就能感受到编纂者在选材上的用心良苦,他们似乎不仅仅满足于收录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谚语,还努力挖掘了一些在现代英语交流中越来越频繁出现的新兴表达和文化俚语。这种对时代脉动的关注,让一本“词典”的性质似乎多了一层“文化追踪器”的意味。我特别喜欢它对某些谚语的释义,它没有停留在机械的字面翻译,而是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语境和使用场景,这对于非英语母语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举个例子,对于一些涉及英国历史或特定社会习俗的谚语,词典后面附带的“背景注解”部分,详尽而生动,让原本晦涩的表达瞬间鲜活起来。翻阅过程中,我甚至发现了一些我过去在其他教材或词典中从未见过的地道表达,这无疑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英语俚语和习俗的认知边界。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值得一提,纸张厚实,装订牢固,看起来就是一本可以长期使用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快消品。

评分

我不得不承认,刚开始拿到这本《新英语谚语词典》时,内心是抱有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的“谚语大全”多如牛毛,真正能做出新意和深度的少之又少。然而,这本书成功地超越了简单的收集和罗列。它的编辑团队似乎花费了大量精力去甄别那些已经过时、不再使用的老旧表达,并明确地将其标记为“历史用语”或“极少使用”,这极大地提高了工具书的实用效率,避免学习者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古董级”表达而闹出笑话。而对于那些新兴的、带有科技感或社交媒体风格的“新谚语”,它的收录速度和准确性也令人印象深刻。我尤其关注了它在“反向索引”方面的设计,虽然它主要是一本正向查询的词典,但它提供了一些线索,让你可以通过一个核心概念词汇,反推可能与之相关的完整谚语,这对于口语表达的即时生成能力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信息的“过滤”和“提纯”过程,它筛选出了最精华、最实用的部分,并以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希望提升英语表达“韵味”的读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这本书的编纂思路,透露出一种对“活语言”的深刻理解。它没有将英语谚语视为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努力将它们嵌入到当代的生活场景中去。我曾经尝试用它来解决我在阅读现代英美文学作品时遇到的障碍,效果出奇地好。很多当代小说家,为了增加对白的生活气息和人物性格的深度,会不经意地在对话中嵌入一些不常见但又极具画面感的谚语,以往我只能靠猜或查阅冗长的注释,但有了这本词典,我能迅速定位到核心含义,并且理解作者为何选择这个特定的表达。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带有强烈地域色彩或特定职业背景的“行话式”谚语也有所收录,例如航海术语或金融俚语中演化出来的谚语,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英语,更是在了解英语使用者群体的文化生态。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逻辑严密,如果你是系统性学习者,可以按字母顺序逐一攻克;如果你是遇到问题性查找,它的索引系统也做得非常高效,无论是关键词搜索还是主题分类检索,都能快速定位目标。

评分

内容还可以 不过书有点开胶了

评分

c 条目量多—h—k共收译英语谚语16s35条,其中z一大批为其他英语H谚语词典和综合性P英汉语文词典所W未收a译的

评分

内容还可以 不过书有点开胶了

评分

性价比较高值得购买推荐

评分

内容还可以 不过书有点开胶了

评分

性价比较高值得购买推荐

评分

内容还可以 不过书有点开胶了

评分

看了,觉得不错!!!!

评分

一直没时间看,下次找个时间再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