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是蘅塘退士所编的版本。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诗歌是唐代文学的最高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清乾隆二十八年春,蘅塘退士(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以“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为标准,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编辑完成。当时《唐诗三百首》的选本不下十余种,然而在众多的选本之中,以蘅塘退士所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蘅塘退士,清朝人,生卒年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喜欢诗词的朋友们应该对其耳熟能详,大名鼎鼎的《唐诗三百首》编选者。
前言
蘅塘退士原序
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
春晓
宿建德江
终南望馀雪
夜思
怨情
玉阶怨
鹿柴
竹里馆
送别
相思
杂诗
长干行二首
送灵澈
弹琴
送上人
八阵图
送崔九
秋夜寄丘员外
《唐诗三百首》已经有了不少注本,然而这个本子有它的新特点、新成就。
密而简的注释和散文今译相结合,是它的基本特点。这种注译结合的体制,最有助于一般读者读懂原诗。新的编排,是一个显著的进步,克服了原编将杂言诗混入七言古诗中、各体中强分出“乐府”类以及排列次序混乱等缺点。注译者对原诗的理解,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炳勋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锲而不舍,颇有创获。退休后,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普及工作。编写完此书后,又编写了《宋词三百首》注译新编。我衷心祝愿这两本书早日出版。
我一直对唐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版本繁多,很难找到一本真正让我满意的。直到我入手了这本《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我才觉得我找到了“真爱”。这本书的优点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它的选本非常权威,涵盖了唐诗的精华,几乎没有遗珠。从初唐的王勃,到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维,再到晚唐的李商隐、杜牧,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都包含在内。其次,它的注释和赏析非常精炼,既有深度又不失通俗易懂,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恰到好处。我特别喜欢它对诗歌意境的描绘,往往寥寥数语,就能点出诗歌的灵魂所在。例如,读到高适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仅仅是两句,就勾勒出了边塞的苍凉壮阔,那种雄浑的气势扑面而来。这本书让我对唐诗的理解,从“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上升到了“知其所以然,并能感同身受”。这套书我已经珍藏起来,并且计划在空闲时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
评分我本来以为《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可能内容会有些枯燥,毕竟是古诗词,而且是三百首,数量不少。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内容编排得非常有条理,而且诗歌的选择也十分精妙,涵盖了各个时期、各个主题的经典作品。读到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仿佛置身于空灵静谧的山林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而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展现了他深厚的忧民情怀,这种博大的胸襟让人动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每一首诗的赏析都写得非常到位,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更是深入地挖掘了诗歌的创作背景、艺术手法以及情感内涵。这些赏析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魅力,也让我对唐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唐诗的殿堂,感受其中的妙不可言。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买这本《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应付差事”的心态。感觉好像人手一本,不买就显得太“不传统”了。然而,当我真正静下心来翻阅,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这本书带来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耳熟能详的诗句,在书中的语境下,配合着精到的解读,才让我窥见了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蕴。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我们都知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励志感十足,但结合全诗,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登高望远的开阔胸襟,以及那种追求更高远境界的渴望。又比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看似平淡,却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春日清晨图,让人心生向往。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烂大街”的诗句,发掘了它们被时间磨砺后的真正光芒。而且,书中的排版设计也很用心,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感到疲劳。注释也做得很到位,很多生僻的字词都得到了很好的解释,不会打断阅读的流畅性。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收藏的经典。
评分这套《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每次翻开,总能让我沉浸在盛唐的绝美风光和深沉情感之中。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那种磅礴的气势仿佛扑面而来,让人心生敬畏。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字字句句都透露着家国破碎的痛楚,读来令人扼腕叹息,深刻体会到那个动荡年代普通人的无奈与悲哀。而白居易的《长恨歌》,更是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从杨贵妃的绝世容颜到马嵬坡的香消玉殒,再到唐玄宗的魂牵梦绕,每一个场景都描绘得如此细腻生动,让人为之动容。这本书不仅仅是诗歌的集合,更是一部浓缩了唐朝社会风貌、人民情感的史诗。它让我看到了盛世的繁华,也感受到了乱世的苍凉;它让我领略了爱情的甜蜜,也体会了离别的苦涩。每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力量,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怀。编排的体例也很清晰,每首诗配有注释和赏析,这对于像我这样对古文功底不算深厚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能够更轻松、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这套书我已经推荐给了好几位朋友,大家都被它的魅力所折服。
评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对中国古典诗歌情有独钟。这本《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是我近期购入的一批书中,最让我感到欣喜的一部。它不仅仅是一本诗歌选集,更像是一扇通往唐朝精神世界的窗户。书中的诗歌,从宏大的家国情怀,到细腻的个人情感,再到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无所不包。读到李白的《静夜思》,那种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即使跨越千年,依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而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以一种闲适、浪漫的笔调,描绘了秋日傍晚枫林的绚丽景色,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每首诗的背后,仿佛都隐藏着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段历史。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仿佛能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每一次阅读,都能在精神上得到一次洗礼和升华。
评分还可以
评分满意
评分速度比较快!速度比较快!
评分实用,便宜,好用,可用,很好,好好
评分。。。。。。。。。。
评分物美价廉的好东东!!
评分朋友推荐的,还可以。
评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的人都有一个人的时候我就不去了,你
评分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清·蘅塘退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是蘅塘退士所编的版本。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诗歌是唐代文学的最高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清乾隆二十八年春,蘅塘退士(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以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为标准,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编辑完成。当时唐诗三百首的选本不下十余种,然而在众多的选本之中,以蘅塘退士所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五言绝句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释〕鹳(à)雀楼唐代河中府城西南面一座城楼,高三层,为当时登临胜地。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栖息,所以称鹳雀楼。这是一首记游诗,写登楼所见所感,抒发登临的豪兴。上联是登临所见之景,雄浑壮阔,它进一步激发了诗人的游兴为了看得更远、更好地领略大自然的壮丽风光,他又登上一层高楼。下联写心情,写兴致,写游踪,其中包含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但不是泛言哲理。后人常把它作为哲理名言来使用,是借用、转用,非诗主旨。全诗境界开阔,气势豪迈,属对精切自然,无雕琢之迹。此诗作者,或认为是唐处士朱斌。根据是唐人芮挺章编国秀集,已收入此诗,题作登楼,署名朱斌到北宋初编文苑英华,亦收入此诗,题登鹤雀楼,署名王之涣。国秀集早出,故以朱斌作为是。但是。文苑英华系奉敕编纂,倾朝廷之力,所据文献资料极为丰富,参与者又都是当时著名饱学之士。他们不可能看不到流传至今的国秀集。但他们没有采纳芮挺章的说法,连题目也不同,可见别有所据。故本书仍保留流行的署名。另有一说,认为此诗为武后时御史、昊郡人朱佐日所作,但亦未有充分根据,当下只好一起存疑了。尽消失,沉没。穷用作使动词,达到极点的意思。千里目指极目远望的视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