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
原价:435.00元
作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30534601
字数:
页码:330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8
商品重量:4kg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目录
梅
1.腊梅山禽图
2-4.梅竹合卷
5.墨梅图
6.南枝春早图
7.梅花
8-9.万玉图
10-11.卓冠群芳图
12.梅花
13.清图
14.冰姿倩影
15.梅花
16-19.梅花册
20-29.梅花图册
30.墨梅图
31.梅竹图
32.梅竹图
33.灵台探梅
34.梅花
35.梅花图
36.墨梅图
37.墨梅
38-47.梅花册
48.梅花(扇面)
49.梅花
50.梅花
51.梅花竹石图
52.墨梅图
53-54.梅花图
55.梅花图
56.梅
57.春风香国图
58.黑棉
59.墨梅
60-64.墨梅册
65.梅花图
66.梅花
67.梅竹石图
68-69.梅花
70.梅花图
71.墨梅图
72.墨梅图
73.梅花图
74-84.墨梅册
85.梅花
86.梅竹图
87-96.梅花册
97.墨梅图
98.梅花图
99.梅花(扇面)
100.梅花图
101.梅花图
102.墨梅图
103.梅花
104-105.红梅图
106.萏具梅花
107.墨梅
108.红梅
兰
109.兰花图
110-111.幽兰图
112-113.兰花图
114-115.墨兰图卷
116.兰花
117.兰竹图
118.兰竹图
119-122.墨兰图卷
123-125.兰竹图卷
……
竹
菊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艺术爱好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一直痴迷于中国传统水墨画,尤其是那些描绘“四君子”——梅、兰、竹、菊的作品。它们不仅仅是笔下的自然景物,更是承载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格理想。而《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这个书名,直接点明了本书的核心价值——汇集了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精品”。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感受不同时期艺术家们是如何用他们的画笔,赋予这四种植物以独特的生命力和精神内涵。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作品信息,例如作者、创作年代、尺寸、以及相关的艺术史背景。我更希望能够看到一些深入的艺术评论,分析不同画家在表现梅花的“铁骨傲雪”、兰花的“幽香淡雅”、竹子的“虚心有节”、菊花的“傲霜独立”时所使用的独特技巧和表现手法。例如,唐代的画家是如何理解和描绘梅花的?宋代的文人又是如何将兰花与自身的品格联系起来的?元代是否以墨竹为主要表现形式,又为何会如此推崇?明清时期,菊花的描绘是否更加丰富多彩,又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某些侧面?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相信它所包含的内容将是极其丰富的,足以让我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奥秘,并且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有着特殊的感情,梅、兰、竹、菊,它们不仅仅是四种植物,更是四种人格的象征,是无数文人墨客在笔墨间寄托情怀的载体。而《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就承载了巨大的期望。我希望它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精品集”,能够汇集各个朝代,不同风格的大家作品,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这四种植物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演变轨迹。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画家在表现“梅”时的差异。是北宋那种苍劲古朴的梅干,还是南宋那种清雅脱俗的枝头?是元代那种文人写意,笔墨淋漓的梅花,还是明清时期那种富丽堂皇,寓意吉祥的梅花?同样,对于“兰”,我希望看到那种“空谷幽兰”的遗世独立,也希望看到那种“墨兰”的疏朗风雅。这本书的“精品集”的定位,让我相信它所收录的作品一定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能够代表各个时期梅兰竹菊绘画的最高水平。我希望书中不仅展示作品,还能有专业的解读,分析作品的构图、用笔、用墨,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精神。此外,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不同地域的特色,比如,南北方画家在表现梅兰竹菊时,是否会有明显的风格差异?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对内容的丰富性充满了期待,它应该不是一本薄薄的画册,而是能够让我反复品读,从中获得深刻启示的艺术宝典。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这本书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经典的画面:古人案头那一盆清瘦的寒梅,书斋窗前那几竿潇洒的翠竹,深谷中那馥郁幽远的奇兰,庭院里那傲霜怒放的秋菊。这四种植物,早已超越了植物本身的意义,成为了中国文人心中的精神图腾,是他们寄托高洁品格、超凡脱俗情怀的象征。这本书的“精品集”的定位,预示着它将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汇聚了中国艺术史上关于梅兰竹菊的传世之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画作,更能提供深入的艺术评论和文化解读。比如,在表现“梅”的时候,不同时期的画家是如何捕捉它的“凌寒独自开”的傲骨?是怎样的笔墨技巧,才能勾勒出它遒劲的老枝和含苞待放的花蕾?在表现“兰”的时候,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传达出那种“王者之香,幽而不露”的意境?是寥寥几笔的写意,还是精工细琢的描摹?而“竹”,又如何才能画出它的“虚心有节”,以及那种“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文人情怀?“菊”的描写,是否能展现出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坚韧不屈,还是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闲适?这本书的厚重感,让我相信它一定能满足我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欲望,它将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从中汲取精神养分的艺术宝典。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这个书名时,我的心头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梅兰竹菊,这四种植物早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它们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生灵,更是中国文人精神的象征。这本书的“精品集”定位,让我对它所能呈现的艺术高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家是如何用他们独特的笔墨,将这四君子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希望它能涵盖从唐代到近现代,各个时期最杰出的梅兰竹菊作品,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在艺术史上的发展演变。例如,我特别想了解,宋代画家是如何通过精细的勾勒和淡雅的设色,来展现梅花的清雅与坚韧的?元代文人画的墨竹,又是如何以其奔放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传达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精神追求?明清时期,兰花的画法是否更加注重笔墨的趣味和书写性?而菊花,在晚明时期那种繁花似锦的描绘,又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浮华与繁荣?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相信它能够承载如此丰富的艺术内容,并且能够提供深入的解读,让我不仅仅是欣赏画面,更能理解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家们的心灵世界。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值创作瓶颈期,感觉自己的笔墨似乎陷入了某种程式化的窠臼,缺乏新的灵感和突破。而《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的出现,无疑是给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画作,更重要的是,它汇集了“历代”的“精品”,这意味着它包含了中国绘画史上关于梅兰竹菊艺术的精华,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看到这四种题材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演变,又是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对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品的深入剖析,例如,唐宋时期梅花的画法,是更注重写实,还是更偏向意境的表达?明清时期,当文人画达到顶峰时,兰花的画法又呈现出怎样的特色,是更加强调书写性,还是追求笔墨的趣味?我希望能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学习大师们在构图、用笔、用墨方面的精妙之处,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对物象的深刻理解,将抽象的精神理念转化为具象的艺术形象。这本书的“精品集”的定位,让我相信它一定会收录那些流传有序、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能够让我接触到最纯粹、最经典的艺术表达。我甚至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画家的生平简介,以及他们创作这些作品时的心路历程,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在自己的创作中获得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一出现,就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艺术情有独钟的收藏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梅兰竹菊这四种经典题材在历代艺术创作中的发展脉络,并且能够收录真正代表各时期最高艺术水准的作品的书籍。这本书的“精品集”的定位,让我对内容的严谨性和艺术价值充满了信心。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收录那些流传有序、有据可查的经典作品,并且能够提供详细的考证信息,例如作者、创作年代、尺寸、材质,甚至作品的出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朝代的绘画风格对梅兰竹菊的表现方式产生的不同影响。例如,唐代的粗犷写意,宋代的精工描摹,元代的墨笔淋漓,明清的雅逸出尘,这些风格的演变是如何体现在梅花的虬枝老干、兰花的幽香清影、竹子的劲节翠叶、菊花的繁华与隐逸之中的?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罕见的、不为人知的精品,能够为我的收藏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素材。这本书的厚度和份量,也让我相信它所包含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足以让我沉浸其中,深入探索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笔下“四君子”所蕴含的无限生命力和精神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问世,对我而言,就像是久旱逢甘霖。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四君子”题材情有独钟,也曾尝试临摹学习,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未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而《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这个书名,无疑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这四种高雅意象的向往。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以“精品集”的形式,呈现跨越千年的艺术瑰宝。我希望书中能够收录那些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时代风格的梅兰竹菊画作,并且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宋代文人画中的梅花,是如何体现其淡雅含蓄的审美情趣?元代画家笔下的墨竹,又为何能达到那种“笔简意浓,神韵横溢”的境界?到了明清时期,兰花的画法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是如何与当时的哲学思想、文人情趣相融合的?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提供精美的图录,更能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创作理念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分析,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这些作品。我尤其好奇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画家们是如何通过对梅兰竹菊的不同侧重点的描绘,来表达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这本书的出版,绝对是一次对中国传统艺术一次有益的梳理和传承,也为我这样的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就像一位久违的老友,带着跨越时空的智慧和美学。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抱有深厚的感情,并将它们视为人格修养的典范。而《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这个书名,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画册,而是一部能够深度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著作。我希望书中能够收录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时代风貌的梅兰竹菊精品。我希望能够看到不同时期艺术家们在表现这些植物时的独特视角和笔墨技法。比如,宋代的画家是如何捕捉梅花的凌寒傲骨,用苍劲的笔触勾勒出其独特的姿态?元代的文人是如何以墨竹寄托其不屈的精神,用简练的笔法营造出清雅脱俗的意境?明清时期,兰花的描绘又增添了怎样的哲学思考和文人情趣?而菊花,是否在不同时代展现出不同的姿态,从“秋之韵”到“隐逸之乐”?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艺术史背景介绍,以及对每一幅作品的深入解读,分析其构图、用笔、用墨的独到之处,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这本书的份量,也让我相信它能够承载如此厚重的内容,成为我案头常备的艺术指南,让我能够不断地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常年痴迷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梅兰竹菊这四种植物,与其说是画家笔下的描摹,不如说是文人墨客心灵的投射,是他们寄托理想、抒发情怀的载体。这本书的“精品集”定位,让我对内容的品质充满了信心,我设想它会包含那些真正具有代表性、能够引领一个时代审美品位的作品。我特别期待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画家作品的对比分析,比如,早期的工笔细腻,是否会与晚期的写意奔放形成鲜明的反差?是怎样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演变,促使了这种艺术风格上的转变?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图录,不仅展示作品本身,还能提供作者、创作年代、尺寸、材质等关键信息,甚至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进行深入的解读。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在表现“兰”的时候,不同作者是如何拿捏那种“幽谷芳草,不与群芳争艳”的清雅与孤傲的?是寥寥数笔,勾勒出瘦劲的枝叶,还是用浓淡适宜的墨色,渲染出若有若无的香气?同样,“竹”的描写,从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到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是如何通过笔下的青翠竹竿和翠竹叶片传递出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答案,让我不仅仅是欣赏画面,更能理解画面的灵魂。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感到安心,它应该不是一本浅尝辄止的画册,而是有足够的分量来承载如此丰富的内容,足以让我反复研读,从中汲取养分。
评分这本书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寄托着文人雅士情怀的意象,而梅兰竹菊无疑是其中的翘楚。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这四种植物在艺术史上的演变,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著作。这本书的名称《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似乎正是我期待的那种。从书名来看,它应该汇集了各个朝代,不同名家大师关于梅兰竹菊的经典作品,并且是以“精品集”的形式呈现,这预示着其内容的精选性和艺术价值。我特别期待能够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家是如何理解和表现这四君子的,他们的笔法、构图、设色又有着怎样的传承与创新。例如,宋代梅花的坚韧与傲骨,元代墨竹的恣意与生机,明代兰花的清雅与幽香,清代菊花的绚丽与隐逸,这些不同的侧重点,定能勾勒出一幅中国艺术史上关于“四君子”的丰富画卷。此外,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每一位艺术家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他们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哲学思考融入笔墨之中,让这四君子不仅仅是笔下的形象,更是精神的象征。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厚实的纸张,精美的印刷,还有那恰到好处的留白,都体现了出版者的用心,也为这些传世之作提供了最好的载体。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