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视界无界:写给UI设计师的设计书+术与道:移动应用UI设计必修课 第2版 2本

【正版包邮】视界无界:写给UI设计师的设计书+术与道:移动应用UI设计必修课 第2版 2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UI设计
  • 移动应用
  • 用户体验
  • 设计书
  • 设计技巧
  • 交互设计
  • 视觉设计
  • 界面设计
  • 专业书籍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0968
商品编码:10375168074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bm008567

视界无界:写给UI设计师的设计书+术与道:移动应用UI设计必修课 第2版 2本

9787121288258定价:69.8元 9787115450968定价:69元

术与道:移动应用UI设计必修课

  • 术之篇 
    01基础知识 
    1.1 什么是UI设计 20 
    1.1.1 UI的相关概念 20 
    1.1.2 UI的学习方法 22 
    1.2 什么是App 25 
    1.2.1 App的概念 25 
    1.2.2 App的开发流程 25 
    1.3 智能手机的屏幕 26 
    1.3.1 英寸(Inch) 27 
    1.3.2 像素(Pixel) 27 
    1.3.3 分辨率(Resolution) 28 
    1.4 网点密度与像素密度 28 
    1.4.1 网点密度(DPI) 28 
    1.4.2 像素密度(PPI) 29 
    1.4.3 DPI与PPI 29 
    1.4.4 逻辑分辨率与像素倍率 30 
    1.4.5 视网膜屏幕 30 
    1.5 常见手机屏幕规格 31 
    1.5.1 热门手机规格 31 
    1.5.2 热门手机分辨率 33 
    1.6 iPhone 6 Plus的屏幕 34 
    1.7 智能手机的传感器 37 
    1.7.1 摄像头 37 
    1.7.2 麦克风 38 
    1.7.3 GPS 38 
    1.7.4 电子罗盘 39 
    1.7.5 重力感应器 39 
    1.7.6 加速度传感器 40 
    1.7.7 光线传感器 41 
    1.7.8 距离传感器 41 
    1.7.9 气压传感器 42 
    1.7.10 三轴陀螺仪 43 
    02设计风格 
    2.1 风格 46 
    2.1.1 什么是设计风格 46 
    2.1.2 如何确立设计风格 47 
    2.2 颜色 50 
    2. 2. 1 认识色彩 50 
    2. 2. 2 RGB与HSB 50 
    2. 2. 3 颜色搭配基础 52 
    2.3 如何选择颜色 53 
    2. 3. 1 常见App的颜色 53 
    2. 3. 2 颜色的性格 55 
    2.4 字体 61 
    2. 4. 1 衬线体和无衬线体 61 
    2. 4. 2 系统内置字体 62 
    2. 4. 3 什么时候选择内嵌字体 62 
    2. 4. 4 如何使用内嵌字体 63 
    03图标与图片 
    3.1 App图标特点 66 
    3. 1. 1 独特的图形 66 
    3. 1. 2 表意准确 67 
    3. 1. 3 谨慎用色 67 
    3. 1. 4 避免使用大量文字 68 
    3. 1. 5 避免使用照片 68 
    3. 1. 6 适应不同场景 69 
    3.2 App图标设计流程 69 
    3. 2. 1 第一步:寻找隐喻 69 
    3. 2. 2 第二步:抽象图形 70 
    3. 2. 3 第三步:竞品分析 71 
    3. 2. 4 第四步:确定风格 71 
    3. 2. 5 第五步:调整细节 72 
    3. 2. 6 第六步:场景测试 73 
    3.3 App图标设计方法 74 
    3. 3. 1 正负形组合 74 
    3. 3. 2 折叠图形 75 
    3. 3. 3 局部提取 75 
    3. 3. 4 线性图标 75 
    3. 3. 5 透明渐变 76 
    3. 3. 6 色块拼接 76 
    3. 3. 7 图形复用 76 
    3. 3. 8 背景组合 77 
    3.4 iOS图标规范 77 
    3. 4. 1 iOS图标适配 77 
    3. 4. 2 iOS图标标准 78 
    3.5 Android图标规范 79 
    3. 5. 1 Android图标适配 79 
    3. 5. 2 图标的视觉统一 80 
    3. 5. 3 Android图标标准 81 
    3.6 设计线性图标 83 
    3. 6. 1 线性图标的风格 83 
    3. 6. 2 线性图标的绘制方法 84 
    3.7 像素对齐 87 
    3. 7. 1 像素为什么要对齐 87 
    3. 7. 2 像素如何对齐 88 
    3. 7. 3 像素缩放的对齐 89 
    3. 7. 4 像素对齐的微调 89 
    3.8 图片的使用 89 
    3. 8. 1 矢量图与位图 89 
    3. 8. 2 图片的格式 90 
    3. 8. 3 图片的使用 91 
    3. 8. 4 图片的存储 92 
    3. 8. 5 图片的比例 92 
    04系统界面 
    4.1 栏 94 
    4. 1. 1 状态栏 94 
    4. 1. 2 导航栏 94 
    4. 1. 3 标签栏 95 
    4. 1. 4 工具栏 96 
    4.2 内容视图 97 
    4. 2. 1 表格视图 97 
    4. 2. 2 文本视图 99 
    4. 2. 3 Web视图 99 
    4.3 临时视图 100 
    4. 3. 1 对话框 100 
    4. 3. 2 操作列表 100 
    05Android系统界面 
    5.1 导航机制 102 
    5. 1. 1 硬件特性 102 
    5. 1. 2 iOS导航机制 102 
    5. 1. 3 Android导航机制 103 
    5.2 界面布局 105 
    5. 2. 1 结构差异 105 
    5. 2. 2 操作栏 106 
    5. 2. 3 多任务 107 
    5.3 消息推送 108 
    5. 3. 1 推送方式 108 
    5. 3. 2 通知方式 109 
    5.4 操作方式 110 
    5. 4. 1 编辑 110 
    5. 4. 2 选择 111 
    5. 4. 3 复制粘贴 112 
    5. 4. 4 删除 113 
    5.5 Android系统的插件 114 
    5. 5. 1 桌面插件 114 
    5. 5. 2 设计趋势 114 

    道之篇 

    06建立规范 
    6.1 组建规范 116 
    6. 1. 1 设计规范的目的 116 
    6. 1. 2 规范的组成 116 
    6.2 颜色规范 119 
    6. 2. 1 为什么选择HSB 119 
    6. 2. 2 创建调色板 120 
    6. 2. 3 调色板应用 121 
    6.3 文字规范 123 
    6. 3. 1 iOS系统 123 
    6. 3. 2 Android系统 123 
    6. 3. 3 系统字号 123 
    6.4 布局 125 
    6. 4. 1 框架 125 
    6. 4. 2 顶部导航栏 126 
    6. 4. 3 顶部标签栏 126 
    6. 4. 4 底部标签栏 127 
    6.5 图片规范 127 
    6. 5. 1 用户头像 127 
    6. 5. 2 商品图片 129 
    6. 5. 3 无数据图片 129 
    07设计组件 
    7.1 控制元素 132 
    7. 1. 1 活动指示器 132 
    7. 1. 2 进度指示器 132 
    7. 1. 3 页码控制器 134 
    7. 1. 4 刷新控件 134 
    7. 1. 5 滑动器 137 
    7. 1. 6 开关 137 
    7. 1. 7 步进器 137 
    7.2 筛选器 138 
    7. 2. 1 选择器 138 
    7. 2. 2 日期时间选择器 138 
    7. 2. 3 分段控件 139 
    7. 2. 4 选项卡 139 
    7. 2. 5 排序 140 
    7. 2. 6 地区选择 140 
    7.3 表单控件 141 
    7. 3. 1 单选框 141 
    7. 3. 2 复选框 142 
    7. 3. 3 文本框 142 
    7. 3. 4 下拉框 143 
    7. 3. 5 表格 144 
    7.4 按钮规范 144 
    7. 4. 1 背景+文字 144 
    7. 4. 2 背景+图标 145 
    7. 4. 3 图标+文字 146 
    7. 4. 4 文字 146 
    7.5 其他组件 147 
    7. 5. 1 加载更多 147 
    7. 5. 2 非模态浮层 147 
    7. 5. 3 模态浮层 148 
    08导航设计 
    8.1 扁平导航 150 
    8. 1. 1 标签导航 150 
    8. 1. 2 舵式导航 151 
    8. 1. 3 宫格式导航 152 
    8.2 内容主导式导航 153 
    8. 2. 1 陈列式导航 153 
    8. 2. 2 旋转木马式导航 154 
    8.3 列表式导航 155 
    8. 3. 1 列表式 155 
    8. 3. 2 抽屉式 156 
    8.4 其他导航 157 
    8. 4. 1 点聚式导航 157 
    8. 4. 2 瀑布式导航 158 
    09界面设计 
    9.1 首页 160 
    9. 1. 1 搜索栏 160 
    9. 1. 2 标签栏 161 
    9. 1. 3 卡片式设计 161 
    9. 1. 4 楼层设计 162 
    9.2 列表页 163 
    9. 2. 1 消息列表 163 
    9. 2. 2 横向卡片 163 
    9. 2. 3 瀑布流 164 
    9.3 详情页 165 
    9. 3. 1 全局按钮 165 
    9. 3. 2 快速通道 166 
    9.4 个人中心 167 
    9. 4. 1 头像区域 167 
    9. 4. 2 个人信息 168 
    9. 4. 3 功能模块 169 
    9.5 启动页 170 
    9. 5. 1 品牌宣传类 170 
    9. 5. 2 首页样式类 171 
    9. 5. 3 情感故事类 172 
    9. 5. 4 节日氛围类 173 
    9.6 引导页 173 
    9. 6. 1 功能介绍类 173 
    9. 6. 2 使用说明类 176 
    9. 6. 3 情感故事类 177 
    10设计适配 
    10.1 iOS系统适配 180 
    10. 1. 1 设计基准 180 
    10. 1. 2 设计适配 181 
    10. 1. 3 适配规则 182 
    10.2 Android系统适配 183 
    10. 2. 1 密度独立像素 183 
    10. 2. 2 设计基准 184 
    10. 2. 3 适配方法 185 
    10.3 iOS系统适配Android系统 185 
    10. 3. 1 设计目的 185 
    10. 3. 2 换算关系 185 
    10. 3. 3 适配方法 186 
    10.4 标注设计 186 
    10. 4. 1 标注基准 187 
    10. 4. 2 标注方法 187 
    10.5 点九图 189 
    10. 5. 1 什么是点九图 189 
    10. 5. 2 如何制作点九图 191 
    10.6 切图 191 
    10. 6. 1 界面切图 191 
    10. 6. 2 图标切图 192 
    10. 6. 3 命名规则 192 
    11手势应用 
    11.1 为什么使用手势 194 
    11.2 常用手势操作 195 
    11. 2. 1 单击 195 
    11. 2. 2 双击 195 
    11. 2. 3 上下滑动 196 
    11. 2. 4 左右滑动 196 
    11. 2. 5 拖曳 197 
    11. 2. 6 张开 闭合 197 
    11. 2. 7 长按 198 


  • 视界·无界:写给UI设计师的设计书


    9787121288258定价:69.8元01

    你好,UI

    Hello,UI

    002     什么是UI

    004     什么是UE/UX

    006     移动UI设计的崛起

    008     UI设计的价值

    012     UI设计的基本原则

    015     UI不是LOGO

    017     UI不是画画

    020     UI不是网页

    02

    设计师不是的美工

    The designer is not a panacea

    024     各种各样的设计师

    024     平面设计师

    026     网页设计师

    027     交互设计师

    029     用户体验设计师

    030     GUI设计师

    032     美工

    034     UI设计师

    零基础的设计之路

    The road of zero based design

    040     步:把职业当成兴趣爱好

    044     第二步:绘画知识很重要

    050     第三步:掌握软件是实现创意的基石

    065     第四步:“抄袭”别人自己

    076     第五步:思考分析突破瓶颈期

    080     第六步:享受生活是灵感的源泉

    084     第七步: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

    085     第八步:把兴趣爱好当成职业


书籍简介:探索信息时代的视觉叙事与人机交互 一、 跨越媒介的视觉语言构建:从平面到数字的思维跃迁 本书旨在为寻求突破传统设计范畴的创意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视觉思维框架。我们聚焦于信息爆炸时代,如何通过精妙的视觉组织和布局,实现高效、准确、且富含情感的沟通。这不是一本关于特定软件工具的教程,而是一本深入探讨设计本质与底层逻辑的理论基石。 核心内容涵盖: 1. 视觉传达的底层逻辑与感知心理学基础: 深入剖析格式塔原理、色彩心理学以及人类视觉系统的局限与偏好。理解信息是如何被大脑接收、处理和记忆的,从而指导我们进行更具影响力的设计决策。讨论视觉层级(Hierarchy)的构建艺术,如何运用对比、重复、邻近和对齐四大原则,引导用户的注意力流向,确保关键信息一览无余。 2. 构图的动态美学与空间叙事: 探讨从古典艺术到现代极简主义中的构图法则,如黄金比例、三分法在数字界面中的灵活应用。我们详细解析“负空间”(Negative Space)的战略价值,如何通过留白来呼吸,增强主体元素的表现力,避免视觉拥堵。内容包括如何利用引导线、动势线,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的深度感和空间流动性。 3. 字体排印学的深度解析与情感投射: 字体不仅仅是信息载体,更是情感的载体。本书系统梳理了衬线体、无衬线体、手写体等各类字体的历史渊源、结构特征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适用性。重点讲解字族选择、字重(Weight)的平衡、行高(Leading)与字距(Kerning/Tracking)的微调艺术,如何通过细微的排印调整,实现专业、清晰或亲密的品牌语调。 4. 材料感与纹理的虚拟重构: 在屏幕媒介日益扁平化的趋势下,如何巧妙地引入“拟物化”的视觉暗示,为用户提供熟悉的触感预期?本书探讨了光影、阴影、高光在现代设计中的回归与演变。分析材质(如玻璃、金属、纸张)的视觉属性,以及如何通过材质的模拟,增强界面的真实感和操作的可靠性。 二、 交互体验的哲学思辨与流程优化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视角从“看”转向“用”,探讨设计如何服务于高效能的交互目标。我们不再局限于美观,而是将焦点投射到用户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体验流程。 核心议题包括: 1. 任务流的解构与简化: 介绍如何运用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系统地拆解用户完成一项核心任务所需的步骤。通过流程图、状态模型和决策树分析,识别并消除不必要的摩擦点。探讨“渐进式展示”(Progressive Disclosure)策略,确保用户在合适的时间接收到合适的信息量。 2. 信息架构(IA)的科学与艺术: 信息架构是数字产品的骨架。本书详述了卡片分类(Card Sorting)、树状测试(Tree Testing)等用户研究方法在IA构建中的应用。讨论扁平架构与深层架构的优劣势,以及如何设计清晰的导航系统(Navigation System),使用户始终清楚“我在哪里”、“我去过哪里”和“我能去哪里”。 3. 状态反馈的有效设计: 交互设计中,反馈机制是建立信任的关键。本书深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反馈——即时反馈(Instant Feedback)、延迟反馈(Delayed Feedback)和系统状态反馈(System Status)。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加载动画、明确的操作确认提示,以及优雅的错误处理界面,将挫败感转化为理解和耐心。 4. 无障碍设计(Accessibility)的伦理与实践: 优秀的设计必须是包容性的。详细介绍WCAG标准的基本要求,重点探讨色彩对比度、键盘可访问性、屏幕阅读器兼容性等实际操作层面的设计考量。强调无障碍设计并非额外负担,而是提升整体可用性的必然路径。 三、 跨平台思维与设计系统的构建 在碎片化设备和快速迭代的市场环境下,一致性是品牌价值的体现。本书提供了一套构建和维护跨平台设计语言的实战方法论。 重点内容聚焦于: 1. 响应式与自适应设计的原理: 深入讲解网格系统(Grid System)在不同断点(Breakpoints)下的弹性处理,而非简单的缩放。探讨如何基于内容而非设备尺寸来定义布局策略。 2. 设计系统的组件化思维: 如何将设计元素(如按钮、输入框、卡片)转化为可复用的组件库(Component Library)。讨论原子设计(Atomic Design)的哲学,从原子到分子、组织、模板和页面的递进关系,确保设计团队乃至开发团队之间的语言统一。 3. 设计的迭代与维护哲学: 设计并非一次性交付,而是持续进化的过程。探讨版本控制在设计工作流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设计评审机制,确保新功能在融入现有系统时,能保持视觉和交互上的连贯性。 总结: 本书献给所有致力于创造有意义、易用且美观数字体验的设计师、产品经理和开发者。它要求读者跳出具体工具的限制,回归到人——信息接收者——的本质需求上进行深度思考,从而锻造出既遵循严谨逻辑又充满创造力的设计作品。通过对视觉科学、交互哲学和系统化构建的全面梳理,读者将获得驾驭复杂信息环境、构建卓越用户体验的全局视野与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已经有几年经验的设计师来说,我们面临的挑战往往不是“学不会新的技能”,而是如何“优化已有的思维模式”。这套书恰恰在“破旧立新”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浪费篇幅去重复那些已经被大家熟知的设计原则,而是直插那些在实际项目中经常被忽视的“灰色地带”。比如,关于如何处理边缘情况下的用户反馈,以及如何设计出既能满足产品指标又不会让用户感到被“操控”的CTA(行为召唤)按钮,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头疼已久的问题。作者似乎非常懂得资深设计师的困惑点,他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既有扎实的理论支撑,又有实际可操作的测试方法论。我把书中关于A/B测试设计的部分内容摘录出来,和我的测试团队进行了一次小型的内部研讨会,效果立竿见影。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帮你把“经验”升级为“方法论”,让你的设计决策更加理性、更具可复现性。它不是简单地教你如何“追赶”潮流,而是教你如何“引领”设计思考的方向。

评分

坦白讲,我是一个非常注重排版和视觉舒适度的读者,如果一本书的版式设计让人看了眼睛累,内容再好我可能都坚持不下去。但这套书在这方面的表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整体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字体选择和行间距的控制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不用说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对比图示了,它们并不是简单地美化页面,而是作为解释复杂概念的有效工具。比如,书中对“负空间”的讲解,通过几个清晰的黑白对比图,一下子就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对于我这种视觉驱动型的学习者来说,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简直是救星。我甚至会时不时地翻到某个对比章节,对照我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自我检查,看看自己的设计在细节处理上是否存在疏漏。这套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从外在的呈现到内在的逻辑,都必须做到精益求精,而这本书本身就是这个理念的最佳实践者。

评分

我得说,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我对一般设计书籍的预期。我之前买过不少声称是“干货满满”的书,结果要么是过度聚焦于某个软件的快捷键教学,要么就是停留在“多看看优秀作品”这种空泛的建议上。但这两本组合起来,简直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设计师知识体系”。《术与道》那边,聚焦于移动端设计中那些看似细微却能决定成败的“道”——比如交互的流畅性、设计的哲学层面,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要这么做”而不是“我该怎么做”。而另一本,则更像是一个精美的“工具箱”,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和学习的“术”——具体的布局模式、色彩搭配的心理学依据等等。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新技术趋势时的那种审慎态度,他们没有盲目追捧最新的潮流,而是始终强调设计回归用户本身。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与产品经理和开发工程师沟通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这套沟通语言和逻辑框架,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跨部门协作效率。感觉自己像是在跟一个经验丰富且极其耐心的导师并肩作战,每次阅读都有新的启发。

评分

这套书最让我感到“受用”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拓宽了我的设计“边界感”。我过去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的设计局限在“完成任务”这个层面上,很少去深挖设计背后的商业目标和用户长期留存的逻辑。读完后,我开始以一种更宏观的视角看待设计工作。书中关于设计系统和可扩展性维护的讨论,对我目前负责的一个迭代项目帮助极大。我们团队之前在做组件复用时非常混乱,读完这部分内容后,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参考标准,大大减少了重复劳动和设计冲突。它不再仅仅教你如何画出漂亮的界面,而是教你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持续产出高质量界面的“生态系统”。说实话,在读到关于“设计中的伦理考量”那一节时,我更是深有感触。作为设计师,我们手中握有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本书提醒我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责任感,不仅仅要关注用户“想要什么”,更要关注设计是否真正“有利于用户”。这种深层次的反思,是市面上很多工具书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刚入行不久,对设计理论和实操都感到迷茫的设计师量身定制的!我之前总觉得自己的作品在“美感”上总差了那么一点火候,直到我翻开这套书。它不像很多理论书籍那样干巴巴地堆砌名词,而是非常系统地将设计思维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串联起来。特别是关于用户体验的那部分,讲得非常透彻,让我明白了“好看”和“好用”之间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在哪里。我记得有一章节专门讲了如何进行信息层级的梳理,当时我就在为一个复杂的后台管理界面犯愁,书里的方法论一出来,我立刻就找到了突破口,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简直太棒了!而且,书中配的案例分析都非常贴近实际工作中的痛点,不是那种虚无缥缈的“大师作品”,而是能切实指导我们如何解决手头问题的“实战手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设计感”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不再是凭感觉乱试,而是有了一套可以遵循的底层逻辑去支撑我的每一个设计决策。对于想在UI设计领域扎稳脚跟的新手来说,这绝对是能让你少走弯路、快速成长的神助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