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园林制图与识图(第2版)》着意成为一本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入门教材。内容包括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园林设计要素的表现、园林设计图及结构、设备施工图的制图与识图等,并增加了思考与练习及其答案。本书旨在使初学者通过学习,掌握园林设计图的制图识图知识技能,为以后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园林制图与识图(第2版)》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园林专业教材,也可供园林设计爱好者以及城市和建筑等其他环境设计专业的有关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1 园林制图基础知识
1.1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1.1.1 绘图板
1.1.2 丁字尺
1.1.3 三角板
1.1.4 绘图笔
1.1.5 圆规和分规
1.1.6 比例尺
1.1.7 其他用具
1.2 基本制图标准
1.2.1 图纸
1.2.2 图线
1.2.3 字体
1.2.4 标注和索引
1.3 绘图步骤和方法
1.3.1 绘图步骤
1.3.2 工具线条图画法
1.3.3 钢笔徒手线条图画法
思考与练习
2 投形的基本知识
2.1 投形的概念
2.1.1 中心投形——透视图
2.1.2 斜平行投形——轴测图
2.1.3 正投形
2.2 点、直线、平面正投形的基本规律
2.2.1 点的正投形规律
2.2.2 直线的正投形规律
2.2.3 平面的正投形规律
2.3 正投形图
2.3.1 三面正投形图的形成
2.3.2 三个投形面的展开
2.3.3 三面正投形图的分析
2.3.4 三面正投形图的作图方法
2.4 平面概念
2.5 立面概念
2.5.1 选择一个垂直的投形面F
2.5.2 选择一个垂直于F的垂直投形面S
2.5.3 园林素材中建筑立面表示方法
2.6 剖面概念
2.6.1 园林素材中建筑的剖面表示方法
2.6.2 园林素材中地形和环境的剖面表示方法
思考与练习
3 植物的表现方法
3.1 植物的平面画法
3.1.1 乔木的平面表示方法
3.1.2 灌木和地被物的表示方法
3.1.3 草坪和草地的表示方法
3.2 植物的立面画法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中的植物部分
3.3.1 植物图示
3.3.2 树木形态图示
思考与练习
4 山石和水体的表示方法
4.1 山石的表现方法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中的山石部分
4.3 水体的表示方法
4.3.1 水面的表示法
4.3.2 水体的立面表示法
思考与练习
5 地形、道路的表示方法
5.1 地形的表示方法
5.1.1 地形的平面表示法
5.1.2 地形剖面图的作法
5.2 园路的表示方法
5.2.1 园路的平面表示法
5.2.2 园路的断面表示法
思考与练习
6 园林建筑
6.1 园林建筑概述
6.1.1 园林建筑的特点
6.1.2 园林建筑的功能
6.2 园林建筑初步设计图绘制
6.2.1 建筑总平面图
6.2.2 建筑平面图
6.2.3 建筑立面图
6.2.4 建筑剖面图
6.2.5 建筑透视图
作图练习
7 园林制图的综合表现
7.1 园林制图和设计的过程
7.2 园林制图中平面图的表现法
7.2.1 园林制图中平面图的重要性
7.2.2 平面图的表现法
7.3 园林制图中立面图、剖面图表现法
7.3.1 园林制图中立面图、剖面图的作用
7.3.2 立面图、剖面图的表现法
7.4 园林设计的效果图表现
7.4.1 透视鸟瞰图及其画法
7.4.2 轴测图画法
作图练习
8 园林设计图
8.1 园林设计平面图
8.1.1 內容与用途
8.1.2 绘制要求
8.1.3 园林设计平面图的阅读
8.2 地形设计图
8.2.1 內容与用途
8.2.2 绘制要求
8.2.3 地形设计图的阅读
8.3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图
8.3.1 內容与用途
8.3.2 绘制要求
8.3.3 植物种植设计图的阅读
8.4 园林建筑初步设计图及其测绘
8.5 园林工程施工图的阅读
8.5.1 园林建筑工程施工图
8.5.2 假山工程施工图
8.5.3 驳岸工程施工图
8.5.4 园路工程施工图
思考与练习
9 结构施工图
9.1 概述
9.2 结构施工图的常用代号及图例
9.2.1 常用构件代号
9.2.2 常用钢筋代号及标注
9.2.3 常见钢筋图例
9.3 基础图
9.3.1 基础的有关概念
9.3.2 基础平面图
9.3.3 基础平面图的主要內容
9.3.4 基础详图
9.3.5 基础详图的主要內容
9.4 结构平面图
9.4.1 结构平面图的主要內容
9.4.2 楼层结构平面图
9.4.3 其他结构布置图
9.5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9.5.1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的主要內容
9.5.2 钢筋混凝土柱
9.5.3 钢筋混凝土粱
9.5.4 钢筋混凝土板
9.6 楼梯结构详图
9.6.1 楼梯结构平面图
9.6.2 楼梯结构剖面图
思考与练习
10 设备施工图
10.1 给水排水施工图
10.1.1 给水排水施工图的组成
10.1.2 给水排水施工图的特点
10.1.3 室內给水排水平面图
10.1.4 给水排水系统图
10.1.5 给水排水详图
10.2 园林管线工程综合规划的编制
10.2.1 园林管线工程综合规划编制
10.2.2 园林管线工程综合设计编制
10.3 电气施工图
10.3.1 正确识别国家颁布的各种电气元件符号
10.3.2 电气施工图的组成
10.3.3 电气平面图
10.3.4 电气系统图
10.3.5 电气详图
思考与练习
附录1 常用建筑材料图例(摘自GB/TS0001-2001)
附录2 总平面图图例(摘自GB/T50103-2001)
附录3 构造及配件图例(摘自GB/TS0104-2001)
附录4 给排水工程常用图例(摘自GB/TS0106-2001)
附录5 电气常用图例及绘制说明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3)水体
水体一般用两条线表示,外面的一条表示水体边界线(即驳岸线),用特粗实线绘制;里面的一条表示水面,用细实线绘制。
4)山石
山石均采用其水平投影轮廓线概括表示,以粗实线绘出边缘轮廓,以细实线概括绘出皴纹。
5)园路
园路用细实线画出路缘,对铺装路面也可按设计图案简略示出,如图8.1人口冰纹路。
6)植物
园林植物由于种类繁多,姿态各异,平面图中无法详尽地表达,一般采用“图例”作概括地表示,所绘图例应区分出针叶树、阔叶树、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绿篱、花卉、草坪、水生植物等,对常绿植物在图例中应画出间距相等的细斜线表示。
绘制植物平面图图例时,要注意曲线过渡自然,图形应形象、概括。树冠的投影,要按成龄以后的树冠大小画,参考表8.1所列冠径。
……
前言/序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园林专业是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诞生的,是我国林业高等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该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
高职园林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毕业生既能熟悉园林规划设计,又能进行园林植物培育及其应用(如花卉生产、树木栽培、插花、盆景制作等)、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及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技术和管理工作,所以在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根据这一要求,为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一套好的教材。但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教材可供使用。南京林业大学高职园林专业是江苏省高职专业改革试点专业之一。我们组织了在高职园林专业教学上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编写了这一套系列教材,准备在两年内陆续出版,以满足高职园林专业学习之需。
结合高职园林专业的教学特点,本套教材力求语言精炼,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做到科学性与实用性并重。这套教材可供园林专业和其他相近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园林工作者学习和参考之用。
《建筑识图与表现技法(第3版)》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室内设计及相关专业的综合性教材,旨在系统介绍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常用图纸类型、图面表达要素及其规范,同时深入探讨各种表现技法的应用,帮助读者掌握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到效果图、施工图等各类图纸的解读能力,并能运用恰当的技法进行图面表现,以满足设计、施工、交流等不同环节的需求。本版在内容上进行了全面更新与优化,紧密结合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与技术标准,力求内容科学、实用、前沿,以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建筑人才的需求。 第一部分:建筑识图基础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建筑识图的世界,揭示图纸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我们将从识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入手,阐述为何掌握建筑识图是每一个建筑相关从业人员必备的核心技能。 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与要素: 比例与尺寸: 深入讲解比例尺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在不同类型图纸中的应用。详细介绍尺寸标注的规范、方法,包括轴线标注、构件尺寸标注、总尺寸标注等,强调尺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图纸解读的基础。 符号与图例: 详细梳理建筑图中常见的符号系统,如门窗符号、楼梯符号、设备符号、材料符号、索引符号等,并解释其含义。重点讲解图例在图纸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图例快速了解图纸的表达内容。 图纸类型与视图关系: 系统介绍建筑设计中主要的平面图(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等,并清晰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同一个三维实体的不同投影,理解视图之间的联系对于构建完整的空间认知至关重要。 坐标与高程: 讲解建筑坐标系统在场地规划和建筑定位中的作用,以及高程标注的意义和方法,包括±0.000标高、绝对标高、相对标高等,这些是理解建筑与地面关系的重要依据。 图纸的层级与索引: 介绍建筑设计过程中图纸的层级划分,如总图、单体建筑图、装修图、结构图、设备图等,并阐释索引符号在连接不同图纸、指引细节信息方面的作用。 常用建筑图纸的解读: 总平面图: 学习解读总平面图,包括用地范围、道路、绿化、建筑布局、日照分析、消防通道等信息,理解项目在更大尺度环境中的位置和关系。 各层平面图: 重点讲解如何从平面图识别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如房间名称、尺寸、门窗洞口、楼梯、墙体、柱、卫生设备、固定家具等的布置。理解墙体厚度、房间净高、疏散距离等关键信息。 立面图: 学习解读建筑的外部形态、风格、材质、色彩、窗户形式、屋顶造型、装饰线条等。理解立面图与平面图的对应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立面图推测建筑的体量感。 剖面图: 深入解析剖面图,了解建筑的内部结构、楼层关系、墙体构造、楼板、天花板、地面构造、竖向交通组织等。特别强调不同类型的剖面图(如横剖面、纵剖面、斜剖面)所表达的不同信息。 节点详图: 学习解读放大比例的节点详图,理解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构造层次、材料做法、细部尺寸等,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第二部分:建筑表现技法 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将建筑设计理念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图面表达,重点介绍常用的表现技法,帮助读者掌握从手绘到数字化的全过程表现能力。 手绘表现技法: 透视原理与绘制: 详细讲解单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的原理、视平线、消失点、视域等基本概念,并教授绘制准确透视草图的方法,为后续表现打下基础。 线条与造型: 强调线条在表现建筑体块、质感、光影中的作用,学习运用不同粗细、虚实、疏密的线条勾勒建筑轮廓、结构和细节。 明暗与色彩: 讲解光线照射下建筑的明暗变化规律,学习运用排线、素描等技法表现立体感和材质感。介绍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现建筑的氛围和风格。 材质表现: 教授如何通过手绘表现不同的建筑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玻璃、木材、金属等,使其具有真实的质感。 场景营造: 学习在建筑表现图中加入环境元素,如植被、人物、水体、道路等,以增强画面的生动性和叙事性。 数字化表现技法: CAD制图基础: 软件界面与基本操作: 介绍主流CAD软件(如AutoCAD)的用户界面、常用工具栏、命令行操作等,为后续进行数字化绘图做好准备。 绘图命令与编辑命令: 系统讲解绘制点、线、圆、弧、多边形等基本图形的命令,以及复制、移动、旋转、镜像、修剪、延伸等编辑命令,掌握基本的二维图形绘制能力。 图层管理与标注: 讲解图层的重要性,如何创建、管理和应用图层,以组织图纸、区分不同类型的元素。学习各种尺寸标注、文本标注、符号标注的规范和方法。 块的运用与打印输出: 介绍如何创建和插入块,提高绘图效率。学习图纸空间的设置、视口的应用以及打印输出的常用设置,确保图纸的规范化。 三维建模与渲染: 三维建模原理: 介绍基于点、线、面、体的三维建模概念,以及常用的建模方法,如拉伸、扫掠、放样、布尔运算等。 主流建模软件介绍: 简要介绍SketchUp、Revit、Rhino等主流三维建模软件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材质与灯光设置: 学习在三维模型中赋予真实感的材质,如表面纹理、反射、折射等。掌握不同类型灯光的设置,如点光源、方向光、环境光等,以营造逼真的光影效果。 渲染输出: 介绍常用的渲染器(如V-Ray, Lumion, Enscape等),学习设置渲染参数,输出高质量的建筑效果图。 BIM(建筑信息模型)简介: 简单介绍BIM的概念、优势以及在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以及BIM模型如何在视图和信息提取方面与传统图纸识读和表现相结合。 效果图与施工图的协同: 效果图的作用与要求: 阐述效果图在设计沟通、方案展示、营销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其视觉冲击力和信息传达能力。 施工图的作用与要求: 强调施工图作为工程建设的蓝图,其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从表现图到施工图的转化: 探讨如何在设计深化过程中,将初步的效果表现图逐步转化为满足施工要求的详细图纸,以及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信息传递。 第三部分: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本部分将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将前两部分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与应用,帮助读者巩固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典型建筑类型识图分析: 住宅建筑: 分析住宅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重点解读空间布局、户型设计、功能分区、主要构件等。 公共建筑(办公、商业、教育等): 选取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案例,分析其功能需求如何体现在图纸上,如流线设计、人流组织、采光通风、无障碍设计等。 景观建筑(亭、廊、水景等): 结合园林和景观设计中的常见元素,讲解相关图纸的识读方法。 表现技法综合应用案例: 从草图到效果图的完整流程: 选择一个小型建筑项目,演示从初步手绘草图、CAD建模、材质灯光设置到最终效果图输出的完整过程。 施工图绘制实践: 选取一个简单的建筑构件或局部空间,指导读者绘制符合规范的施工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必要的详图。 BIM模型视图提取: 演示如何从BIM模型中生成传统二维图纸,以及如何在BIM软件中进行信息查询和视图管理。 行业发展趋势与技术前沿: 数字化设计流程: 介绍参数化设计、生成式设计等前沿设计方法,以及它们对图纸表达方式的影响。 可持续建筑的图面表达: 探讨在图纸中如何体现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生态设计理念。 新技术在建筑表现中的应用: 如VR/AR技术在建筑可视化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结 《建筑识图与表现技法(第3版)》力求以系统、全面、深入的方式,引领读者掌握建筑识图的奥秘,熟练运用各种表现技法,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可实施的图纸。本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优秀教材,也是建筑、规划、园林、室内设计等领域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应对复杂工程项目的实用工具书。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加自信地解读图纸,更精准地表达设计,从而在专业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