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性学报告
原价:69.00元
作者:冯国超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08076577
字数:700000
页码:5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62kg
编辑推荐
◎ 继《金赛性学报告》、《海蒂性学报告》之后,首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性学报告
◎中国古代性学博大精深,在世界性学中独树一帜,本书首次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中国古代房中秘学
◎ 本书体例独特,观点新颖,在许多重要的性学问题上发前人所未发
◎配图丰富、恰当,既为中国古代性学的相关论述提供了形象的例证,又展示了精美绝伦的中国古代春宫画艺术
◎ 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几乎所有性学主题的百科全书
本书选用明清以来艳情小说中性描写的资料来佐证性理论,既大大增加的本书的可读性,也将抽象的方法和理论形象化和具体化。
内容提要
本书是继《海蒂性学报告》、《金赛性学报告》以来,首部由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性学作全景式展示的鸿篇巨著,是中国古人五千年来养生养“性”的智慧的集大成者。
全书采用全新的体例,将中国古代性学和现代西方性学作比对,配以精美的春宫画,秘戏图等,不仅披露了历代民间性学秘传本、野史、手抄本及宫廷房中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中国古代特有的多交不泄、延长时间、助性手段(角先生、缅铃等)、性交禁忌和技巧、提高性能力的诀窍、如何取悦女性等诸多实用的养生秘方,还总结了中西方在性学上各自的优点,从而揭开了中国历史上为神秘的一页,填补了中国性学养生养性理论的空白。
目录
章 性与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
一、性与中国古代的一夫多妻制
二、贞操观、节妇及非婚性行为
三、重男轻女观念支配下的生育之道
第二章 性心理
一、性与情
二、性欲
三、性幻想
四、性虚伪
第三章 性交的利弊与性交禁忌
一、好女与好男——怎样选择合适的性伴侣
二、性交频率
三、“房中之事,能生人,能杀人”——性交的利与弊
四、“男子易动而易安,女子难动而难静”——男女在性方面的差异
五、“男女媾精之际,更有避忌”——论性交禁忌
第四章 性交姿势与性交技巧
一、性交姿势
二、性交技巧
三、口交
四、肛交
五、手淫
第五章 性高潮
一、女子的性兴奋与性高潮
二、男性性高潮与射精
第六章 助性手段
一、“淫词小说”与春宫画
二、性玩具
三、三寸金莲
第七章 提高性能力的方法
一、按摩
二、气功修炼
三、春药
第八章 性器官的大小、形状与功能
一、阴茎的大小与好坏
二、女性性器官的好坏及其结构与功能
第九章 不同类型的人与性
一、双性恋
二、阴阳人
三、太监
四、娼妓
五、不守色戒的出家人
六、老年人
七、处女
第十章 同性恋与同性性行为
一、男性同性恋
二、女性同性恋
三、怎样看待同性恋
第十一章 性与疾病
一、阳痿
二、早泄
三、梦遗
四、阳强——阴茎昼夜不倒
五、性病
六、纵欲对健康的危害
七、性交不当与疾病
第十二章 房中功夫
一、房中术
二、房中采战
三、阴阳双修
附录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冯国超,1965年10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哲学史组组长。中国性学学会理事。
出版的著作主要有:
《道藏选粹》,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中国方术概观·服食》,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
《中华道教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
《图说汉字王国》,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
《中国传统体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图说周易》,华夏出版社2007年;;
《图说论语》,华夏出版社2007年;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山海经》,商务印书馆2009年;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孙子兵法》,商务印书馆2009年;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周易》,商务印书馆2009年;
《中华大字典》,高教出版社,以及论文20余篇。
文摘
序言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涌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知识的渴望,也有对未知的好奇,甚至带有一点点敬畏。在我固有的印象中,“性”是一个在中国古代相对禁忌和隐晦的话题,它常常被隐藏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或者在一些野史传说中被片面地提及。因此,当一本以“中国古代性学报告”为名的书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门,门后隐藏着一个我从未真正了解过的世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严谨而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带领我深入了解古人是如何看待和处理与情感、身体、以及繁衍相关的问题的。我设想,这本书里或许会充斥着大量的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甚至是中国古代的医学典籍和文学作品中的片段。我希望作者能够拨开历史的迷雾,为我展现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古代中国人的性生活图景,包括他们的婚姻制度、爱情观念、以及在性事上的态度和习俗。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超越狭义的“性”的范畴,去理解它背后所折射出的古代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甚至是政治文化。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社会,看到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关于人性的真实面貌,以及那些构成了中华文明独特印记的元素。
评分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源于一种对文化和历史的探索欲。我并非性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对古代的性事没有特别的癖好,我只是单纯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感到着迷。中国古代,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复杂文化的国度,其在性观念和实践方面,必然有着独到之处,也必然与现代社会存在显著的差异。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学术性的探索意味,让我联想到那些埋藏在历史深处的文献、传说、甚至是艺术作品,它们或许都以某种方式记录了古人对于这一生命重要议题的态度和实践。我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从浩如烟实的史料中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又是如何将这些原本可能零散、隐晦的片段,整合成一部系统性的“报告”。我期待它能帮助我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帝王将相到寻常百姓,他们的性生活、婚姻观、生育观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有助于我反思当下,在对比古今的过程中,更能理解我们现代社会在性观念上的进步与不足,以及我们自身文化的根源所在。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我们民族文化深层基因的一次挖掘,是对人类情感和繁衍方式的一次历史性梳理。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真的像是在我平静的生活中投入了一颗小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我平日里是个比较喜欢阅读的普通上班族,平时涉猎的图书种类也比较杂,但很少会主动去接触“性学”这个领域,总觉得它离我的日常生活有点遥远,或者说,带着某种神秘和不确定性。然而,当我看到“中国古代性学报告”这个书名时,内心深处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我开始思考,古人是如何看待和处理与“性”相关的问题的?他们的观念和我们现代人会有多大的差异?在那个相对保守的社会环境下,这些话题是如何被提及、被记录、被传播的?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生理层面的探讨,更多的是对古代社会价值观、伦理观、以及人们情感生活的一种深度挖掘。也许,它会用一种非常严谨、考据的方式,去解读那些被历史湮没的细节;也许,它会用一种更为生动、鲜活的笔触,去描绘那些被时间和空间隔绝的人物和场景。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古代社会的一些刻板印象,去发现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复杂人性。我想,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切入点,去审视那些构成我们民族文化根基的重要元素。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门,通往一个我从未真正踏足过的领域,去探索那些关于生命、繁衍、情感的古老智慧。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咖啡馆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暖洋洋的。包装很朴实,没有花哨的封面,但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已经让我对即将打开的未知世界充满了期待。翻开第一页,空气中似乎弥漫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仿佛我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纸墨飘香的年代。我并不是一个研究历史的学者,也不是专门涉足性学领域的专家,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好奇心,想去窥探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关于情感与身体的独特记录。我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画面,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是宫廷秘史的流言蜚语,是市井小民的家长里短,不知道这本书里会承载着怎样的故事,会揭示出怎样不为人知的风俗和观念。我对历史的认知,大多来自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那些或浪漫、或悲壮、或诙谐的情节,总是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更加直接、更加赤裸的窗口,去理解古代人们的真实生活,去感受他们对于情感和身体的理解,以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些观念是如何形成、演变和流传的。我甚至开始想象,那些身处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人们,在面对爱情、欲望、生育时,会有怎样的矛盾与挣扎,会有怎样的喜悦与痛苦。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性”的报告,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史诗,关于古代社会脉搏的跳动,关于文明发展进程中那些被常常忽视的侧面。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汲取那些知识的养分,去拓展我的认知边界。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古代性学报告》的时候,我正在整理书架,忽然被这个名字吸引住了。我一直对历史中的细节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关于人们日常生活、情感交流、以及一些被认为是“私密”的话题,因为我觉得这些才是真正构成一个时代社会肌理的要素,远比宏大的政治事件更具生命力。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其研究方向,让我立刻联想到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比如《红楼梦》里对男女情感的细腻刻画,或者一些野史、笔记小说中关于宫廷秘闻的记载。我好奇的是,这本书会以何种方式来呈现这些内容?是严谨的学术研究,还是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它会引用哪些史料,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在我看来,对于“性”的探讨,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生理层面,它背后牵扯到的是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法律制度,甚至经济状况和文化习俗。因此,我预期这本书会提供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去解读古代中国人是如何理解和实践性事,以及这些实践又是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反过来如何塑造了社会文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来一些颠覆性的认知,让我看到一个与教科书上描绘的完全不同的古代中国,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多面、更加有血有肉的古人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