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日本教育专家图解培养3~10岁男孩的关键细节
好妈妈教出能自立、有魅力、会学习的优秀男孩
内容简介
3~10岁,是男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这段时间,不仅决定着男孩子的学习能力,还决定着男孩子今后的生活能力。本书中,有丰富育儿经验的高滨老师将为妈妈们讲解培养男孩子的诀窍。男孩子和女孩子不同,有着特有的天性,只有了解男孩子的性格,才能“对症下药”。本书从“自立”、“魅力”、“学习”3个层面出发,教妈妈们如何培养一个自立有担当、人见人爱、妈妈引以为傲的男孩子。
作者简介
高滨正伸,1959年生于熊本县。毕业于东京大学。1993年,以重视“数理思考力”、“国语力”和“课外实践”为理念,开办了面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教室“花丸学习会”。奥数委员会理事。活跃在电视、报纸和杂志上的热血教师。以儿童监护人为对象,每年进行130多次演讲,在妈妈中大有人气,甚至有固定的妈妈粉丝。著书还有《教孩子如何记笔记》《写给13岁的你》(实务教育出版)、《小学3年级前要培养好算数脑》等。
目 录
第1章 男孩的特点
男孩的心思,原本就难以捉摸 /3
男孩的特点① 活泼好动 /8
男孩的特点② 反复叮嘱也会忘记收拾东西 /10
男孩的特点③ 只做喜欢的事 /14
男孩的特点④ 喜欢冒险、追求刺激 /16
男孩的特点⑤ 在意胜败 /19
男孩的特点⑥ 喜欢战斗类游戏 /21
男孩的特点⑦ 吵完架即握手言和 /23
男孩的特点⑧ 喜欢粗俗的东西 /26
男孩的特点⑨ 不怕脏 /29
男孩的特点⑩ 没常性、喜欢动态事物 /31
男孩的特点 字迹潦草 /33
男孩的特点 行动缓慢 /35
男孩的特点 有“御宅”倾向和收藏癖 /38
男孩的特点 想要说服他需讲道理 /41
男孩的特点 全世界喜欢妈妈 /43
第2章 自立 培养将来能自食其力的男孩
正确的生活习惯与教育方式 /50
让孩子远离电子游戏 /65
不服输的孩子更强大 /71
坦然面对他人的欺负行为 /75
成就感孕育自信 /80
别让孩子因不擅长运动而自卑 /85
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 /88
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说“不” /91
让孩子产生“想快快长大”的想法 /94
第3章 魅力 培养人见人爱、重视妈妈的男孩
妈妈的爱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107
与他人的摩擦是孩子的必要成长经历 /110
让孩子用热情感染周围人 /114
让孩子笑对挫折 /118
虚心是成长的法宝 /124
妈妈不唠叨,孩子诚实 /127
优秀男孩也要做贴心暖男 /130
擅长逗人笑的孩子人缘好 /135
让孩子享受“年少的特权” /138
让孩子感觉人生如此有趣 /142
第4章 学习 培养让妈妈引以为傲的优秀男孩
“敷衍妈妈的学习方式”是大忌 /150
让孩子体验到思考的乐趣 /152
让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 /158
重视孩子的写字速度 /160
语言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 /162
提高孩子逻辑思考力的方法 /170
提高孩子动脑能力的方法 /175
精彩书摘
正确的生活习惯与教育方式
① 以轻松的语气要求孩子每天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是孩子应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它与孩子的精神是否强大密切相关。
就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凡是能坚持早起的人,都能获取他人的信赖。反之,则会被人认为意志力差、没有前途。
如果孩子因沉迷于游戏、网络而过着黑白颠倒生活,就会因为头疼或失眠等原因,萌生“今天不去学校”的想法。
我们可以将这种状态称为没耐性。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就容易陷入不愿上学、闭门不出的状态。
如果孩子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等他们进入社会,也会出现类似状况。而这样的结果是——不被上司重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培养方式至关重要。养成早起的良好习惯,绝对有助于今后的人生发展。
即使孩子在青春期出现没耐性的状态,也会因为“交女友”“结婚”“生子”等影响人生的关键事件而发生重大
转折。
因为人往往会在这种时候发生改变。
“人不能为自己改变,只能为他人改变”说的也是这个
意思。
在幼儿时期,父母应用“早点睡觉哦”等轻松的语气告诫孩子,并且不允许孩子晚起。如果能通过“知情意行”教育,让孩子在坚持“早睡早起”的同时“外出玩耍”,那是理想的状态。
② 培养孩子的“无须休息”的好体力
体力好、精力旺盛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多次缺勤的人注定无法获得好工作。
据我所知,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休息时间少的人,只有“拥有无限活力”的人才能在工作上做出好成绩。
毫无疑问,精力充沛的人都拥有良好的基础体力。不过,无须要求孩子达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准,只要让孩子拥有“基本上无须休息”的基础体力即可。
其实,只要孩子坚持参加中学时代的体育活动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基础体力。没有类似体验的孩子,恕我直言,一般都是精神脆弱之辈。有的男孩长大后看起来人高马大,实际上却是一肚子疼就休息的人。
持久力和活力是工作的基本前提,十分重要。
身处社会中,一年之中总有那么几天需要熬夜完成工作。除此之外,分娩前后、孩子生病住院等,彻夜不眠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另外,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即使没怎么睡也需要挺过去的时候,比如震灾等紧急时刻。在这种时候,人必须拥有良好的体力。
因为这不仅是你的责任所在,也是考验你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时刻。
毫无疑问,脚力是体力的基础。对于长时间坐着工作的我们来说,“步行”“奔跑”等方面的锻炼十分重要。
据我所知,东京大学很多学生在1500米跑步中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这其实与“精神的强大”息息相关。无论怎么犯困都能坚持做完最后一道题的人,只要多次坚持,就能成为卓越的人。对于那些头脑聪明的人来说,锤炼让精神更强大的基础体力是人生的必修项目之一。
据说,拥有众多聪明孩子的某国立大学附属小学,在体育训练项目上投入了不少精力。这无疑是明智之举。
有的孩子刚放学回家就扔下书包外出玩耍,这让妈妈很是揪心。情急之下,妈妈可能会训斥孩子:“整天就知道玩!快去学习!”实际上这是在城市培养孩子的忌讳之处。我们应有意识地增加孩子外出玩耍、活动身体的机会,因为基础体力与学习能力息息相关。
据某精神科的医生说,我们可以通过“站姿、步姿”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抑郁症、综合失调症。多年来我一直在教育一线观察孩子,发现通过观察孩子的步姿、跳姿和腰腿的力量也可以判断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
谁都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提高基础体能,因此我建议让孩子多外出玩耍,多参加中学时代的俱乐部活动。
总之,腰腿的强大意味着“精神的强大”,手指的灵巧意味着“创意的涌现”。
③ 孩子忘带东西时,父母切忌过多插手
年龄较小的男孩女孩都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但相对而言男孩的问题更突出。
精神过于集中是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之一。男孩一旦集中注意力,就容易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某一点上。
“今天到学校一定要抢个踢足球的好位置”,男孩一想到这个,可能就会忘记带手帕、手纸、食品袋等小物品。
生活中,有的孩子甚至因为专注于思考足球的事而忘了背书包上学。这时,妈妈或者认为“自家的孩子有点呆傻”,或者为孩子的粗心大意唉声叹气。
但其实这是男孩的普遍性行为,建议妈妈们用平常心对待。
另一方面,妈妈的过度保护也是造成孩子容易丢三落四的重要原因之一。
妈妈们虽然嘴上责怪孩子“又一次忘带东西”,但每次总是出手相助。因为孩子从未独自应对过忘带东西的局面,所以很难改掉这种坏习惯。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妈妈将孩子忘带的东西送到学校,并不是件好事。在必要的时候,应让孩子经历在全班同学面前被老师训斥的难堪与痛苦,这样下一次他们会尽大努力记住要带的东西。
实际上,有很多孩子因为不能准备自己的物品而出现成长缓慢的现象。低年级的孩子还好说,到了高年级依然不能自己准备物品的孩子,恕我直言,能否参加中考都是一个问题。因为学习是一场与自我的战斗,对孩子来说,精神上的自立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孩子忘带东西时只会抱怨“因为妈妈没有提醒”,那么他也会将这种推卸责任的态度转移到学习上。比如,孩子如果学不会某个知识点,就会说:“因为妈妈(或老师)没有好好教,所以我不会。”很显然,过分保护只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妈妈学会放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我认为,父母可以出手帮助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但三年级是警戒线。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相同,父母可以酌情处理。不过,各位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主动和你说“不要和我并排走在一起”,这也就意味着孩子想要尝试独立,因为这句话象征了男孩自我意识的萌芽。
生活中,许多妈妈都有“永远鞍前马后地照顾孩子”的
想法。
但正如我在上文多次强调的那样,为了孩子的将来,妈妈必须拥有让孩子(从小学四年级起)独立面对人生的勇气和
决心。
④ 父母应为孩子树立打招呼的榜样
一般来说,父母们会反复告诉孩子打招呼的重要性,学校也会在“本月的目标”和“本周的目标”中多次阐述这一点。
但是,人只有进入社会后才能深切体会到它的重要性。
比如,如果你在初次打招呼时表现很出色,客户就会考虑和你交易。在录用职员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应聘者打招呼亲切有礼,招聘者就会产生“录用此人”的想法。
我们公司曾创造一个新词“和颜直礼”(用温和的表情笔直地行礼)。对每一个进入公司的新人,我们都会向他们灌输打招呼的重要性。停住脚步,目视对方,笔直地行礼——只要长年累月坚持这种行礼方法,就会理解“不会好好打招呼的人注定没前途”的原因。不过,其中精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孩子小时候,应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打招呼,比如问孩子:“这时候应该说什么来着?”切忌用严厉的语气告诉孩子:“快说‘你好’!”
此外,也可以用反复提醒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打招呼。
比如,和孩子说:“打招呼很重要哦,听到店员的寒暄语,心情很好吧!”
只要反复灌输,孩子就能记在心里。
对那些害怕在人前说话的孩子来说,打招呼似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但只要跨越这道壁垒,就能获得长足发展。
因此,家中若有害怕打招呼的孩子,不应默认这个事实,而应努力帮助孩子消除心理障碍。
……
查看全部↓
说实话,我带着一种非常挑剔的眼光打开这本书的,因为市面上关于“3到10岁男孩教育”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是故作高深,或者干脆是各种成功学理论的堆砌,读完只会徒增焦虑。然而,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却异常的接地气,它没有用那些晦涩的心理学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用非常朴实的语言,把一个男孩在特定年龄段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怪癖”和“挑战”描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它对“淘气”这个行为的重新定义。过去,我总觉得男孩就该规规矩矩,任何超出我预期的举动都是“不听话”。这本书却巧妙地指出,很多我们视为“麻烦”的行为,其实是他们探索世界、建立自我边界的必要过程。它引导我从“控制者”的角色,转变为“观察者”和“引导者”。这种观念上的转变,直接让我在面对儿子在地板上把乐高拆得稀巴烂时,心态平和了许多。不再急于制止,而是好奇地问他:“你现在想用这些零件做什么新东西?”这种细微的互动变化,带来的正面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对于一个对“养育”这个词有着深刻敬畏心的老母亲来说,它就像一盏及时出现的明灯。我之前总是在想,是不是我只要把孩子照顾得吃饱穿暖,不让他接触太多“坏影响”,就能顺利把他养大?读完之后才明白,这完全是天真的想法。这本书最让我触动的是它对“情商”这个概念的拆解,它不是空泛地说“要培养情商”,而是深入到了日常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比如,孩子因为玩具坏了而大哭,我本能地想说“不就是个玩具吗,至于吗?”但书里提供了一个替代方案,让我学会先接纳他的情绪,再引导他去解决问题。这种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对我这种容易手忙脚乱的新手妈妈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爱”和“规则”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而不是简单地用吼叫来压制孩子的不满。我感觉自己好像终于有了一份可靠的“育儿地图”,而不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它让我对“男孩教育”这个看似宏大的命题,有了一个更脚踏实地、更有人情味的理解。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在“图解”和“实操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这个人看大段文字容易走神,但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非常人性化,那些流程图、对比表格,以及将复杂理论用漫画形式呈现的部分,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特别是关于如何引导男孩处理愤怒情绪的那几页,它用一个清晰的“三步走”流程图,把一个以往令我束手无策的场景,变得清晰易懂。比如,当孩子感到被误解时,我们该怎么做,书里清晰地标注了语言和肢体上的配合要点。这比那些光说不练的理论书要管用一百倍。它就像是带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育儿顾问,随时待命,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最直接的“行动指南”。我甚至把其中几个关键的沟通技巧打印出来,贴在了厨房的冰箱上,成了我们家日常对话的“暗号”,效果真的非常棒,家庭氛围都变得更和谐了。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将“养育男孩”局限在一个狭隘的、性别刻板印象的框架里,而是着重强调了如何培养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同理心和责任感的“人”。虽然书名聚焦于“男孩”,但其中关于如何建立健康亲子界限、如何有效沟通的章节,对于任何家庭教育都具有普适的指导意义。它细腻地捕捉了男孩成长过程中对“榜样”的渴望,并清晰地指出了父母在塑造这种榜样力量中的角色定位——不是扮演完美的英雄,而是展示一个真实、努力、愿意承认错误的成年人形象。这种坦诚的态度,让我感到释怀。育儿不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考试,而是两个生命共同成长的旅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放松但又不失原则的育儿哲学,让我能够更从容地享受和儿子的每一天,而不是总活在“我是否做得足够好”的自我怀疑之中。它的出现,无疑是我育儿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评分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抱怨青春期的孩子像外星人一样难以沟通,所以提前关注“青春期教育”这个主题,对我来说是一种未雨绸缪。这本书在处理这个前瞻性问题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它并没有直接跳到青春期的复杂问题,而是很有条理地回溯到3到10岁这个关键的“性格打地基”的阶段。书里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现在你如何处理孩子的小小挫败感,就是在为他未来如何面对人生的重大失败做预演。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一直以来只关注学习成绩和外在表现的短视。它让我明白,我们今天所有的耐心、所有的倾听,都是在为那个尚未到来的、可能面临更大压力的少年储备心理能量。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超一本普通的育儿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关于“长期主义”的家庭教育哲学书籍。读完之后,我不再那么焦虑于眼前的分数和排名,而是更专注于构建一个坚实的情感内核。
评分没有时间看,书还行吧
评分质量很好,下次还买,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先囤着,有时间慢慢读。
评分质量很好,下次还买,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质量不好,看着像是盗版,纸张质量特别差
评分还行
评分质量很好,下次还买,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宝贝挺不错!
评分质量很好,下次还买,物流速度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