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名词2006(第2版)

遗传学名词2006(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编
图书标签:
  • 遗传学
  • 生物学
  • 医学
  • 名词
  • 专业词汇
  • 科学
  • 教材
  • 参考书
  • 2006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168009
版次:1
商品编码:1047201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3-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91
字数:3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遗传学名词2006(第2版)》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第二版遗传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发育遗传学,群体、数量遗传学,进化遗传学,基因组学8部分,共2358条。《遗传学名词2006(第2版)》对1989年公布的《遗传学名词》做了少量修正,增加了一些新词,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遗传学规范名词。

目录

路甬祥序
卢嘉锡序
钱三强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编排说明

正文
01.总论
02.经典遗传学
03.分子遗传学
04.细胞遗传学
05.发育遗传学
06.群体、数量遗传学
07.进化遗传学
08.基因组学
附录
英汉索引
汉英索引

前言/序言


《植物生理学:从分子到生态系统》 内容提要 本书是高等植物生理学领域的一部权威性教材与参考著作,旨在系统、深入地阐述高等植物生命活动从分子机制到宏观生态适应的完整图景。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础性、前沿性和交叉性知识,特别注重将基础理论与现代研究进展、实际农业应用紧密结合。 本书的叙事逻辑遵循植物生命活动的自然层级结构:从组成植物体的基本物质,到细胞内的基础代谢过程,再到植物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实现,最终扩展到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一部分:植物的化学基础与细胞结构(The Chemical and Cellular Basis of Plant Life) 本部分为后续复杂功能的理解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一章:植物的物质组成与水(Plant Constituents and Water Dynamics) 详细讨论了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元素(C, H, O, N, P, S等)的形态、功能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循环。重点剖析了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包括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势的概念及其精确测定方法。深入探讨了水分在土壤、根系、木质部和叶片之间的传递机制,包括蒸腾作用的物理驱动力与调控机制。本章还探讨了植物如何应对水分胁迫(干旱)的生理适应策略。 第二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Plant Cell) 本章对植物细胞进行了全面的分子细胞学分析。重点介绍了细胞壁的精细结构、化学成分(纤维素、果胶、木质素)及其在细胞生长、支持和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对细胞器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包括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核糖体、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的最新发现也被纳入讨论。特别关注了液泡的形成、功能多样性(如储存、渗透调节和解毒作用)及其在植物细胞体积平衡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部分:植物的物质代谢(Metabolic Processes)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详细阐述了植物生命维持和生长所需的能量获取与物质合成路径。 第三章: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的工厂(Photosynthesis: The Engine of Life) 本章是光合作用研究的集大成者。首先从物理学角度解析了光能的捕获,详细描述了光合色素蛋白复合物的组成和激发能传递过程。随后,深度剖析了光反应(水的光解、电子传递链、ATP的合成)和碳反应(卡尔文-本森循环,C3途径)。此外,系统介绍了C4途径和景天酸代谢(CAM)作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进化策略。本章特别强调了光合作用的酶学调控、光合产物的分配以及对环境因子(光强、CO2浓度、温度)的响应机制。 第四章:呼吸作用与能量供应(Respiration and Energy Provision) 本章探讨了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途径。详细描述了糖酵解、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并对氧化磷酸化中的电子传递链和ATP合酶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阐述。同时,也讨论了厌氧呼吸(如酒精发酵)在缺氧环境下的生理意义。 第五章:氮、硫及矿质营养(Nitrogen, Sulfur, and Mineral Nutrition) 本章聚焦于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营养素。详细区分了宏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的功能、吸收机制和在体内的运输形式。重点分析了氮的同化过程,包括硝酸盐的还原和铵的固定,以及固氮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硫的代谢、铁的吸收与运输调节(如铁黄素蛋白系统的作用)也是本章的重点。本章还涉及营养缺乏的典型症状、诊断方法以及土壤有效性的调控策略。 第六章:次生代谢产物与防御机制(Secondary Metabolism and Defense) 本部分讨论了植物如何利用初级代谢的产物合成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次生代谢物。系统分类介绍了萜类、酚类和含氮化合物(如生物碱、配糖体)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在植物防御、授粉和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深入探讨了植物如何通过激活特定的防御基因、合成PR蛋白以及诱导系统获得性抗性(SAR)来抵御病原体和植食性动物的攻击。 第三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调控(Growth,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本部分关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形态发生和功能整合。 第七章: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Mechanisms of Plant Hormones) 对五大经典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以及新兴的信号分子(如油菜素甾醇、水杨酸、茉莉酸)进行了系统介绍。每一类激素都从其化学结构、生物合成、转运、信号转导通路(涉及受体、信号转导蛋白和效应基因的激活)以及对特定发育过程(如极性运输、细胞伸长、开花、衰老)的调控作用进行全面解析。本章强调了激素间的相互拮抗与协同作用。 第八章:植物的生长与形态建成(Plant Growth and Morphogenesis) 本章探讨植物的宏观生长过程。详细描述了细胞分裂、细胞伸长和细胞分化的协调机制,特别关注顶端优势、侧芽的生长抑制和释放。阐述了光周期性(光敏色素介导的开花诱导)、春化作用和休眠现象的分子调控基础。根系的形态发生,包括根冠的结构、侧根的诱导和根毛的形成,也得到了充分的论述。 第九章:刺激的感应与响应(Perception and Response to Stimuli) 本章关注植物对环境信号的感知与适应性反应。详细分析了向光性(蓝光和红光信号通路)、向地性(淀粉体在重力感应中的作用)和触碰运动的信号转导机制。对环境胁迫下的适应性生理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高温和低温胁迫下的膜相适应、渗透调节剂的积累,以及盐胁迫和重金属胁迫下的离子稳态调控。 第四部分:植物的生殖生理学(Reproductive Physiology) 第十章:开花与结果(Flowering and Fruiting) 本章深入研究了植物的繁殖过程。重点分析了控制开花的复杂网络,特别是“开花时间基因”的调控模型(如光周期路径、春化路径、自主路径的整合)。详细描述了花器官的分化、花粉的形成和萌发、花粉管的伸长和受精过程。果实的成熟与衰老,特别是乙烯在果实后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附录 提供了现代植物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经典实验技术(如叶绿体光合作用测定、激素提取与HPLC分析、同位素示踪技术等)的操作原理与局限性。 本书特色 1.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每一章节都附有“前沿应用与案例分析”,展示了生理学原理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精准农业和环境修复中的实际应用。 2. 整合多学科视角: 深度整合了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代谢组学和生态生理学的最新发现,展现了植物生命科学的交叉性。 3. 图文并茂,解析详尽: 包含了数百张高质量的结构图、代谢流程图和数据图表,帮助读者直观理解复杂的过程。 4. 强调调控网络: 突破了对单一信号分子的孤立描述,着重于信号网络、反馈回路和基因调控模块在维持植物稳态中的整合作用。 本书适合生命科学、农学、园艺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作为核心教材和案头工具书使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专业性。作为一名对生物技术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遗传学核心概念的书籍。当我拿到《遗传学名词2006(第2版)》时,我就知道我找到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术语解释,更像是对整个遗传学知识体系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整合。我非常欣赏书中对每一个名词的定义都力求精确和详尽,并且经常会给出相关的衍生概念和重要发展历史。这对于我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非常有帮助。我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一个概念的模糊而停滞不前,这时候这本书就成了我的救星。我能够快速地在书中找到我要查阅的词条,并且通过它提供的链接或者交叉引用,了解到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构建起更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系统性的知识框架,让我能够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去理解遗传学的各个分支和相互联系。

评分

这本书我之前在图书馆里翻阅过,当时就被它沉甸甸的重量和厚实的内容所吸引。书脊上的“遗传学名词2006(第2版)”几个字,虽然朴实无华,却透露着一种严谨和权威。我一直对生命科学的奥秘充满好奇,尤其对遗传这个根基性的领域更是着迷。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基因宇宙,每一个词条都像是一颗闪亮的星辰,承载着科学家们探索生命的智慧结晶。它不是一本我能一口气读完的小说,更像是一本值得我随时翻阅的工具书,一本可以陪伴我深入理解遗传学各个角落的百科全书。我尤其喜欢它那种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编排方式,即使是初次接触某个概念,也能通过它找到相关的解释和背景,这种递进式的学习体验让我感到非常踏实。虽然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理解的大门,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探索生物学世界的复杂与精妙。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攻读生物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对专业词典的需求是非常高的。《遗传学名词2006(第2版)》是我在研究生阶段购买的第一批参考书之一,而且它也一直是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这本书的编纂质量非常高,每一个词条的释义都相当精准,并且能够清晰地勾勒出概念的来龙去脉。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复杂概念时,会引用相关的研究进展或者经典的实验证据,这大大帮助我理解了这些概念的科学依据和实际应用。在撰写论文、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熟悉的术语,这时候只要翻阅一下这本书,就能迅速找到准确的定义和相关的背景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研究效率。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专业术语参考平台,也帮助我构建了更加扎实的遗传学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沉静的智者,默默地在那里,等待着每一个渴望知识的灵魂去探寻。我并非专业的遗传学家,但我对生命如何延续、性状如何传递这一宏大命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接触到了《遗传学名词2006(第2版)》。我并没有把它当成一本需要快速阅读的书籍,而是像在博物馆里欣赏一件件珍贵的展品。我会在某个午后,随意翻开其中一页,然后让目光在那些我似懂非懂的词汇上停留,想象它们背后所代表的复杂机制和科学家们不懈的探索。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更多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的可能性,一种让我能够触及生命最深层奥秘的途径。我并不期望立刻掌握所有内容,但每一次翻阅,都仿佛能点亮我心中一盏小小的灯,驱散我对未知世界的些许迷茫。

评分

我是一位长期从事生物教学的老师,对于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选择一向非常谨慎。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接触过不少关于遗传学的书籍,但《遗传学名词2006(第2版)》无疑是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本。它不仅仅是一本供学生学习的参考书,更是我们教师在备课、答疑、拓展学生视野时不可或缺的助手。书中对每一个专业术语的解释都非常到位,既有严谨的科学定义,又常常结合了生动形象的例子,这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遗传学领域在2006年之前的重要进展和成熟体系,这对于我们理解当时的学科发展脉络非常有价值。我经常会在课堂上引用书中的一些解释,或者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的名词,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全面性,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后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