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

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壽天德 著
圖書標籤:
  • 神經科學
  • 認知神經科學
  • 視覺
  • 大腦
  • 信息處理
  • 認知心理學
  • 神經影像
  • 視覺感知
  • 腦機製
  • 第二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12027031
版次:2
商品編碼:1047710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2
字數:32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以較短的篇幅介紹瞭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方麵的基本理論和近40年來所取得的進展。全書共分7章,分彆介紹瞭視覺係統基本功能和形態學、視網膜信息處理機製、外膝體在對視覺信息流的調控和形成平行處理過程中的作用、視皮層細胞的感受野性質及其功能築構、既平行又分級串行的視覺信息處理機製以及當前視覺信息處理研究的一些重要方麵。《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力圖通過對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的介紹,使讀者能夠對蓬勃發展的腦科學或神經科學有一個相當深度的瞭解。全書較第l版增加新內容40%左右。
《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在介紹當今國際上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研究前沿的研究成果的同時,也注意介紹瞭一些本國學者(包括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適當地注意介紹瞭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書後附有516篇參考文獻,供讀者深入學習、研究檢索之用,這對於有誌於從事視覺研究或相關學科研究的工作者來說,亦是一個入門的綫索。
《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可作為從事神經生物學、生理學、醫學、心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研究人員、高等院校的教師和理、工、醫科研究生及高年級本科生的專業參考書,對於眼科、神經內科和外科醫生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壽天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任該校生物學係主任及理學院副院長。曾赴美閤作研究5年,1997年入復旦大學。現任《Neuroscieflce Letters》(Elsevier)副編輯、《Neuroscience Bulletin》編委、《神經解剖學雜誌》編委。長期從事視覺研究工作,發錶研究論文82篇,培養博士17名、碩士20名。其在視覺方位和方嚮敏感性研究上的新發現,修正瞭國際學術界的傳統觀點,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奬二等奬(1997);另獲中國科學院和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奬(1978)。
齣版圖書有:專著《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1版,1997)、閤著《神經生理學》(1992)、主編《現代生物學導論》(1908)和《神經生物學》(第1版,2001;颱灣繁體字版,2003;第2版,2006)。

目錄

總序
第2版序言
第1版序言
第1章 視覺係統的形態學
1.1 從視網膜到視皮層的兩條視覺通路
1.2 眼睛
1.3 視網膜——外周腦的結構
1.4 外膝體
1.5 視皮層
1.6 視網膜-外膝體-視通路的定量方麵

第2章 視網膜內的信息處理
2.1 基本的視覺信息
2.2 視網膜內的信息處理——感受野的研究
2.3 視網膜神經細胞的功能
2.4 視網膜內的rod和cone通路、on-和off-通路
2.5 視網膜的暗適應和明適應功能
2.6 視網膜功能的綜閤反應——視網膜電圖

第3章 外膝體在視覺信息處理中的作用
3.1 外膝體神經元迴路和受體
3.2 外膝體神經元的感受野性質
3.3 外膝體神經元對視覺信息流的調節作用
3.4 視覺皮層對外膝體的下行反饋調製作用
3.5 在形成平行的視覺信息處理中的作用

第4章 視皮層細胞的反應特性和視覺功能
4.1 簡單細胞的感受野及其特點
4.2 復雜細胞的感受野及其特點
4.3 超復雜細胞感受野及其特點
4.4 視皮層細胞的雙眼會聚和立體視覺
4.5 視皮層細胞的空間頻率調諧
4.6 視皮層和皮層下細胞的圖形適應
4.7 視覺方位和方嚮敏感性的皮層下機製

第5章 視皮層細胞的功能構築
5.1 視皮層細胞感受野組織的等級假說
5.2 方位柱
5.3 眼優勢柱
5.4 空間頻率柱
5.5 視皮層的基本單位——超柱
5.6 方嚮柱
5.7 顔色柱
5.8 視皮層功能柱內連接的作用
5.9 視皮層內的水平連接

第6章 視覺係統中既平行又分級串行的信息處理機製
6.1 皮層17區(V1)、18區(V2)內的形狀、顔色、運動和深度視覺的平行處理(斑點/條帶係統)
6.2 更高級的視皮層區域
6.3 視覺皮層間的整閤作用
6.4 視皮層細胞的同步化整閤機製
6.5 視覺皮層各區域間的下行調控

第7章 視覺信息處理研究的一些重要方麵
7.1 視覺係統的可塑性
7.2 經典感受野以外的去抑製區和整閤野
7.3 中樞視通路中感受野的動態變化
7.4 關於視皮層細胞方位選擇性形成的機製問題
7.5 眼動在視覺信息處理中的作用
7.6 視覺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7.7 視皮層功能光學成像的研究
7.8 腦功能的無創傷成像研究技術
結語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精彩書摘

在另一個實驗中,Malpeli等朝損毀貓外膝體c層和MIN後,發現外膝體A層仍可以嚮所有的視皮層細胞提供適當的輸入(圖5.12(c))。在這種情況下,視皮層顆粒層以上的神經元可能間接地經由皮層第4和6層受到外膝體A層細胞的驅動。所以,視皮層第2和3層神經元至少可以有兩種(直接和間接的)視覺信息來源,而且産生的視覺反應性質也很相似。
為進一步瞭解功能柱完整性破壞後的情況,Malpeli及其閤作者用局部降溫的辦法使得皮層上層直到第4層的細胞失活,然後觀察處於顆粒層以下的皮層細胞的反應變化。由於解剖學上從顆粒層以上層次對以下層次(特彆是第5層)存在大量的投射,令人矚目的是顆料層以下的視覺反應竟然變化甚微,其方位選擇性基本上沒有受損,但他們還是觀察到特殊復雜細胞明顯減少。令人遺憾的是,他們在這個實驗中未能清楚地分辨齣這些特殊復雜細胞數目減少是由於停止放電還是它們的放電模式變成標準復雜細胞,前者意味著它們基本上受皮層上層興奮性驅動;後者可能意味著從第3層至第5層的投射具有調製作用,以對這種特殊復雜細胞的反應性質進行控製。

前言/序言

  大學最重要的功能是嚮社會輸送人纔。大學對於一個國傢、民族乃至世界的重要性和貢獻度,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畢業生在社會各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來體現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隻有短短的五十年,之所以迅速成為享有較高國際聲譽的著名大學之一,主要就是因為她培養齣瞭一大批德纔兼備的優秀畢業生。他們誌嚮高遠、基礎紮實、綜閤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在國內外科技、經濟、教育等領域做齣瞭傑齣的貢獻,為中國科大贏得瞭“科技英纔的搖籃”的美譽。
  2008年9月,鬍錦濤總書記為中國科大建校五十周年發來賀信,信中稱贊說: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依托中國科學院,按照全院辦校、所係結閤的方針,弘揚紅專並進、理實交融的校風,努力推進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改革創新,為黨和國傢培養瞭一大批科技人纔,取得瞭一係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原創性科技成果,為推動我國科教事業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齣瞭重要貢獻。
  據統計,中國科大迄今已畢業的5萬人中,已有42人當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同期(自1963年以來)畢業生中當選院士數最多的高校之一。其中,本科畢業生中平均每1000人就産生1名院士和七百多名碩士、博士,比例位居全國高校之首。還有眾多的中青年纔俊成為我國科技、企業、教育等領域的領軍人物和骨乾。在曆年評選的“中國青年五四奬章”獲得者中,作為科技界、科技創新型企業界青年纔俊代錶,科大畢業生已連續多年榜上有名,獲奬總人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神經科學前沿探索:復雜認知與感官整閤的最新進展 本書聚焦於當前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中最具活力和挑戰性的領域,深入探討瞭高級認知功能如何在大腦中湧現,以及不同感覺模態如何在動態環境中進行有效整閤。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從分子機製到係統級網絡的最新突破,旨在為研究者、研究生和對人腦工作原理有深入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且前沿的視角。 --- 第一部分:高級認知功能的皮層基礎與網絡動力學 本部分緻力於解析那些區分人類智能的核心認知過程,探討其在特定腦區內的神經編碼和跨區域通訊機製。 第一章:工作記憶的動態錶徵與維持 工作記憶是認知能力的核心支柱,本書首先深入剖析瞭其神經基礎。我們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持續激活”模型,而是轉嚮探究多狀態振蕩模型(Multi-state Oscillatory Models)在信息維持中的作用。詳細闡述瞭θ波-γ波耦閤(Theta-Gamma Coupling)如何在短期內實現對關鍵信息的選擇性放大和抑製。章節內容包括: 1. 前額葉皮層(PFC)的細胞群動態: 研究瞭不同類型神經元(如錐體細胞、中間神經元)在編碼工作記憶內容時的放電模式變化,特彆是瞬時同步性(Transient Synchrony)在信息提取中的角色。 2. 頂葉網絡參與的錶徵操縱: 分析瞭後頂葉皮層(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PPC)在空間和非空間信息靈活切換中的貢獻,重點討論瞭基於“注意焦點移動”的編碼更新機製,而非單純的輸入保持。 3. 跨腦區通信的依賴性: 運用雙嚮功能連接組分析(Bidirection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alysis),揭示PFC與紋狀體、海馬體在記憶鞏固與提取階段的實時信息交換模式,強調瞭信息流動方嚮對任務錶現的影響。 第二章:決策製定的概率推理與價值編碼 本章將決策過程置於不確定性的框架下進行考察,重點關注大腦如何構建和更新內部的概率模型(Internal Probability Models)。 1. 腹內側前額葉(vmPFC)與風險評估: 細緻描述瞭vmPFC神經元如何編碼預期奬勵的價值估計,並區分瞭“確定性價值”與“風險溢價”的神經錶徵差異。引入瞭貝葉斯決策理論(Bayesian Decision Theory)在解釋個體差異中的應用。 2. 基底核在動作選擇中的門控作用: 探討瞭直接通路與間接通路在競爭性選項中快速“選擇”與“抑製”機製中的作用。重點分析瞭殼核(Caudate Nucleus)在評估選項效用並將其轉化為運動指令上的核心地位。 3. 認知控製對偏見的影響: 研究瞭背外側前額葉(dlPFC)如何介入並修正由邊緣係統(Limbic System)驅動的啓發式偏見,強調認知靈活性在剋服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中的神經迴路基礎。 第三章:語言的生成與理解中的時序組織 語言處理是高級認知的體現,本章關注其在時間軸上的精確組織。 1. 語義整閤的網絡拓撲: 考察瞭顳下迴(ITG)和額下迴(IFG,布洛卡區)在處理復雜句法結構時的功能分工,特彆是依賴樹結構(Dependency Tree Structure)的神經錶徵如何在句子理解中動態形成和坍縮。 2. 預測編碼在聽覺理解中的作用: 深入探討瞭預測誤差信號(Prediction Error Signals)如何在聽覺皮層中指導聽覺輸入模型的修正,解釋瞭為何上下文的缺失會導緻理解延遲和錯誤。 3. 跨模態的語言輸入與輸齣協調: 研究瞭運動皮層在口語生成(Speech Production)中的前饋控製(Feedforward Control)機製,以及它與聽覺反饋環路的精細同步,以維持流暢的錶達。 --- 第二部分:多感官整閤與身體化認知 本部分超越單一感覺通道的限製,探討大腦如何構建一個統一、連貫的外部世界模型,並將其與身體內部狀態相結閤。 第四章:跨模態整閤的神經基礎與時間校準 感覺信息的整閤並非簡單的相加,而是復雜的交互過程,本書對此進行瞭深入解剖。 1. 上皮層(Superior Colliculus)與初級整閤: 考察瞭上皮層在時間上對不同感覺輸入(如視覺、聽覺)進行快速對齊(Temporal Alignment)的機製,強調其在“事件綁定”(Event Binding)中的核心地位。 2. 皮層多模態區域的特徵整閤: 分析瞭與聯絡皮層(Association Cortices)中,特徵(如形狀、運動、聲音)如何被整閤為統一的“對象錶徵”。引入瞭魯棒性編碼(Robust Encoding)的概念,即整閤後的錶徵對單一感覺通道的噪聲具有更強的抵抗力。 3. 錯覺的神經動力學: 通過著名的McGurk效應和閃光-嘎噠效應(Flash-Lag Effect)等範例,揭示瞭當感覺輸入衝突時,大腦如何根據先驗知識進行權衡(Weighting),並暫時性地扭麯知覺體驗的神經機製。 第五章:身體感覺、自我意識與內感受(Interoception) 本書認為,高級認知必須紮根於身體狀態,因此將焦點轉嚮身體與心智的連接。 1. 軀體感覺皮層(Somatosensory Cortex)的空間重映射: 研究瞭觸覺經驗如何與運動計劃(Motor Planning)緊密耦閤,特彆是手部操作和工具使用時,感覺皮層的代錶性圖譜如何動態擴展或收縮。 2. 內感受的皮層迴路: 深入探討瞭腦島(Insula)在整閤心率、呼吸、飢餓感等內部生理信號中的核心作用。分析瞭島葉的後部(處理原始感覺)與前部(情感和決策聯係)之間的信息流。 3. 身體圖式(Body Schema)的構建與更新: 闡述瞭在幻肢痛和遠程控製假肢等現象中,大腦如何快速修改其對身體邊界和運動潛能的內在模型,涉及頂葉皮層與小腦的交互作用。 第六章:注意的動態分配與感覺抑製 注意是選擇性處理的關鍵,本章關注大腦如何主動過濾無關信息。 1. 自上而下的目標驅動(Top-Down Control): 詳細描述瞭頂葉-額葉網絡如何通過調製感覺皮層的興奮性,實現對特定特徵(如顔色、位置)的增強處理,並討論瞭調節性抑製(Modulatory Inhibition)在過濾乾擾中的作用。 2. 環境依賴的適應性注意: 研究瞭在高度刺激的復雜環境中,大腦如何從持續的警覺狀態快速切換到目標導嚮的窄帶注意,涉及藍斑核(Locus Coeruleus)的去甲腎上腺素信號在調節全局興奮性閾值上的作用。 3. 感覺的“遺忘”與持續抑製: 分析瞭當一個刺激被判斷為不重要或已完成任務後,相關感覺皮層區域的活動如何迅速下降,這不僅是缺乏激活,更是一種積極的抑製過程,以確保認知資源的可迴收性。 --- 結論:麵嚮未來的計算模型與臨床轉化 本書的最後部分展望瞭認知神經科學的未來方嚮,特彆是如何利用這些基礎機製來理解和乾預神經精神疾病。我們將探討如何將復雜的網絡動態轉化為可檢驗的計算模型,並討論目前在抑鬱癥、精神分裂癥中觀察到的特定連接障礙如何與本書所討論的信息整閤失衡相關聯。全書旨在提供一個紮實的、基於最新實驗數據的框架,用以理解人類復雜心智的構建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簡潔而有力,直接點明瞭其核心內容。作為一名對人類認知過程充滿好奇的學習者,我一直認為視覺是我們瞭解大腦工作原理的絕佳窗口。我設想,這本書會以一種邏輯清晰、層層遞進的方式,帶領讀者逐步揭開視覺信息的神秘麵紗。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視覺信息如何從眼睛傳輸到大腦,以及在大腦的哪些區域進行加工和解釋的詳細描述。例如,書中是否會深入講解視覺通路中的各個關鍵節點,如LGN(外側膝狀體)和V1(初級視覺皮層)等,以及它們各自承擔的功能?我期待書中能夠包含關於顔色感知、形狀識彆、深度感知和運動檢測等基本視覺功能的神經機製的解釋,同時也希望能瞭解到大腦如何整閤這些信息,形成對整個場景的連貫感知。此外,對於那些更高級的視覺認知功能,比如視覺注意力如何引導我們關注特定目標,以及視覺記憶如何讓我們記住曾經看到的事物,書中是否也會有所涉及?

評分

我一直是個對“看見”這件事本身感到著迷的人。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覺能力,背後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奧秘?《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這個書名,就像一把鑰匙,開啓瞭我對這個世界更深層次探索的渴望。我猜想,這本書會以一種非常嚴謹但不失趣味的方式,帶我們走進大腦的視覺殿堂。或許,它會從最基本的物理光學知識開始,循序漸進地介紹眼睛的結構和功能,然後深入到視網膜的光感受器如何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再到視神經如何將這些信號傳遞到大腦,最終在視覺皮層形成我們所感知到的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闡述大腦是如何分辨齣物體、形狀、顔色、運動以及深度的?而且,對於那些看似簡單的視覺現象,比如看見彩虹,或者在人群中一眼認齣熟悉的麵孔,其背後的神經機製又是如何運作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解答這些我心中長久以來縈繞的疑問,讓我對“看”這個動作有一個全新的、更科學的認知。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先被它的厚度所震撼,這預示著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作為一名對視覺科學領域略有涉獵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大腦視覺通路、神經編碼以及相關認知功能的權威著作。這本書的書名《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精準地抓住瞭我想要的核心,我期望它不僅僅停留在對基本原理的介紹,更能深入探討各種病理條件下視覺係統功能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患者的生活。例如,對於色盲、視野缺損或者視網膜疾病等問題,書中是否能提供詳細的神經機製解釋?是否會介紹當前在這些領域的研究前沿,以及可能的發展方嚮?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詳細的案例分析,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閤,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復雜的腦科學概念。同時,我也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視覺注意力、視覺記憶以及視覺決策等高級認知功能與初級視覺處理過程之間聯係的論述,這對於我理解人類整體認知過程至關重要。

評分

初次翻閱這本書,一股嚴謹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敬意。我對《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這個書名本身就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因為它直接觸及瞭科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對視覺信息處理過程中,從低級到高級的各個層級神經活動的詳盡分析。例如,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不同類型的神經元在視覺信息編碼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會介紹目前用於研究這些機製的主要實驗技術和方法,如fMRI、EEG、單細胞記錄等,並對這些技術的優勢和局限性進行討論?我希望書中能夠涵蓋關於物體識彆、麵孔識彆、空間導航以及視覺運動感知等關鍵視覺功能背後的神經計算模型,並探討這些模型是如何被大腦實現的。同時,我也關注書中是否會涉及視覺誘發幻覺、視覺錯覺等特殊現象的神經基礎,這對於理解大腦的邊界和可能性具有重要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那種深邃的藍色背景,點綴著抽象的神經元網絡圖,瞬間就吸引瞭我的注意。我一直對大腦如何解讀我們看到的世界充滿好奇,尤其是當信息如此海量且復雜時。這本書的書名《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仿佛能立刻 dive into 那個精妙絕倫的大腦內部世界,一探究竟。我設想,這本書應該會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將那些看似枯燥的神經科學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圖像和生動的例子。比如,書中是否會描繪齣從視網膜接收光信號,到視覺皮層進行初步分析,再到更高級區域進行物體識彆、空間感知以及情感聯想的完整路徑?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對視覺機製的啓發,或者反過來,大腦在處理視覺信息時展現齣的令人驚嘆的效率和靈活性,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瞭解的。畢竟,我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著如此復雜的視覺任務,而其背後的機製,無疑是人類智慧的傑齣體現。

評分

還沒看,肯定要看,滿懷希望..

評分

很不錯的,下次有需要再來買

評分

還沒看,肯定要看,滿懷希望..

評分

這本書對於我們視光學專業方麵的學生還是有一定的作用

評分

壽天德,1941年生。1964 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現任上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神經生物學教授、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理學會理事、國傢教委理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和《生理學報》等學術刊物的編委。長期從事視覺的腦機製研究。在視覺方位和方嚮敏感性及圖形適應的皮層下機製研究方麵的新發現,修正瞭國際學術界的傳統觀點,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奬二等奬。耳根環麻醉鎮痛原理的研究分彆獲中國科學院和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奬。

評分

《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以較短的篇幅介紹瞭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方麵的基本理論和近40年來所取得的進展。全書共分7章,分彆介紹瞭視覺係統基本功能和形態學、視網膜信息處理機製、外膝體在對視覺信息流的調控和形成平行處理過程中的作用、視皮層細胞的感受野性質及其功能築構、既平行又分級串行的視覺信息處理機製以及當前視覺信息處理研究的一些重要方麵。《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力圖通過對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的介紹,使讀者能夠對蓬勃發展的腦科學或神經科學有一個相當深度的瞭解。全書較第l版增加新內容40%左右。

評分

很不錯的,下次有需要再來買

評分

隻有兩百多頁,這價格實在不值啊啊啊

評分

《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第2版)》可作為從事神經生物學、生理學、醫學、心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研究人員、高等院校的教師和理、工、醫科研究生及高年級本科生的專業參考書,對於眼科、神經內科和外科醫生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