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玉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

万玉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严春元 编
图书标签:
  • 玉器
  • 中国玉器
  • 万玉堂
  • 艺术
  • 收藏
  • 古玉
  • 明清玉器
  • 玉雕
  • 工艺
  • 文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泠印社
ISBN:9787807351634
版次:1
商品编码:1048341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7-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552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衢州万玉堂主人严春元先生,近日专程送来其藏玉精选集的清样。集子即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分上、下两大册,选其所藏精美玉器五百多件,以文导图,文字精妙,图版清晰。开卷浏览,仿佛置身群玉山庄,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
   细审万玉堂藏玉,会让你感慨其了不起的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它的规模。万玉堂收藏玉器数量众多。总数近万件。史树青先生专门为之题写“万玉堂”斋名,可谓名符其实。其次是其系统性。中国是崇玉尚玉的国度。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的生产和使用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并分别在良渚文化时期、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掀起了三个高潮,而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玉器又部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形成具我国民族特色的玉文化。万玉堂的玉器收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之上的。自新石器时代直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均有,且很多为代表性作品。该集广限于篇幅,仅精选了其中的五百多件,因其系统性强,按时代先后编排,已把我冈玉器发展业的轮廓勾勒厂出来。再次是玉器的质地优良。但凡雅好玉器之人,都知道鉴赏玉器同别的门类有别.它是以鉴赏质地的优劣为第一要素的。万玉堂藏玉多以和阗白玉为主,故尔材色佳美,质量贵重,成为其特色之一。最后是它的种类丰富齐全。我们不妨对照薛贵笙先生主编《中国玉器鉴赏》这部著作,由此可以发现,共种类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玉嚣品种,同时因其种类的丰富齐全,解读文字的专业准确,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和掌握鉴赏玉器质地、种类、技法、题材乃至寓意等诸多玉文化的知识。
   严春元先生是浙江衢州人。他的事业在衢州,是当地一位声誉卓著的企业家。在这之前已听朋友介绍过。他很年轻,刚过不惑之年,也很儒雅。衢州是南孔庙的所在地。倡导玉有五德的就是孔老夫子。严春元先生从事收藏已有八年的历史。多年来,他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和大量的资金都投注到他所钟爱和痴迷的收藏之中。这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收藏除玉器之外,还有两大专题。其一为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床,同玉器注重材质一样,他的床皆以本色的红木床为主,材质上乘,其中有以紫檀和黄花梨为材的,更是珍贵,数量达到百张,辟有百床陈列馆。其二是婺州窑青瓷。婺州窑生产的青瓷茶碗,曾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全国第三,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窑口。其生产中心就在浙江金华衢州地区。他的婺州窑瓷器收藏也十分壮观。有多个历史时期的瓷器四百多件。而且不少器物上有刻铭,对深入研究婺州窑的生产历史和工艺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严春元,浙江衢州人,是浙西地区著名的青年企业家、鉴赏家和收藏家。

收集和珍藏古董是严春元先牛的志趣和爱好 为了将他喜爱的古董收入囊中,他叮以倾其所有。即使在企业处厂低谷时期,他也没有放弃他的志趣。把玩古董,沉浸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研究,使他成为占董鉴赏方面的专家,执着地耕耘中华民族的这方净土之中。

住他的“浙西民间博物馆”裹,收藏厂历朝历代各类古董逾万件,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除了本书中所收的部分玉器外,还行占陶瓷器、古乐器、古床。共工艺之精巧。规模之宏人,堪称一绝。收集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件件部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它们对于丰富衢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提升衢州占城的城市品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录

第一卷(上册)
001 良渚文化 青玉 璜
002 崧泽文化 玉璜
003 新石器时代 玉串饰
004 良渚文化 玉串饰
005 良渚文化 玉璧
006 良渚文化 玉镯
007 良渚文化 玉璜
008 良渚文化 玉璧
009 战国 青玉 双龙首纹 璜
010 战国 青玉 杀纹 剑首
011 战国 白玉 勾连云纹 刀
012 汉 白玉 无纹 剑璏
013 汉 白玉 龙首云纹 带钩
014 汉 白玉 素纹 剑钩
015 汉 黄玉 覆门钮 印
016 汉 白玉 螭首灵芝纹带钩
017 汉 青玉 螭纹 剑璏
018 汉 青玉 勾连云纹 剑璏
019 汉 白玉 螭纹 剑璏
020 汉 白玉 弦纹 剑璏
021 汉 白玉 螭纹 剑璏
022 汉 白玉 兽面杀纹 剑璏
023 汉 白玉 马首双脊带钩
024 汉 白玉 七梁发冠
025 汉 青玉 瑞默形砚滴
026 汉 白玉 默面云纹 剑璏
027 汉 青玉 螭纹 剑璏
028 汉 青玉 默面螭纹 剑璏
029 汉 白玉 默面云纹 剑璏
030 汉 青玉 璧
031 汉 黄玉 三螭纹环
032 汉 白玉 螭钮 印
033 汉 青玉 龙纹 佩
034 唐 白玉 竹节纹环
035 唐 白玉 龙首螭纹 带钩
036 唐 白玉 螭龙
037 唐 白玉 龙首杀纹带钩
038 唐 青玉 灵芝纹 发冠
039 宋 白玉 瑞兽 佩
040 宋 青玉 拖瓶童子
041 宋 青玉 覆瓦钮 印
042 宋 白玉 戴笠童子
043 宋 白玉 花鸟纹头钗
044 宋 白玉 马
045 宋 黄玉 瑞兽
046 宋 白玉 双螭纹 出廓璧
047 宋 白玉 素纹璧
048 宋 白玉 螭纹璧
049 宋 白玉 如意绶带蒲纹璧
050 宋 青玉 牛气衡天纹璧
051 宋 青玉 螭纹 印
052 宋 青玉 镯
053 宋 白玉 凰鸟
054 宋 青玉 螭纹璧
055 宋 青玉 如意绶带纹 璧
056 宋 青玉 琮
057 宋 青玉 云纹璧
058 宋 白玉 瑞瞅纹 炉顶
059 宋 白玉 九龙璜
060 宋 白玉 持荷童子佩
061 宋 青玉 琮
062 宋 白玉 勾连云纹 璧
……
第一卷(下册)

前言/序言


《万玉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是万玉堂艺术研究机构倾力打造的一部集学术性、艺术性和收藏性于一体的玉器研究专著。全书共计两册,以宏大的规模、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版,系统地呈现了万玉堂所珍藏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玉器艺术精品。 本书的撰写,秉承了万玉堂一贯的严谨治学态度,汇聚了国内外多位资深玉器研究专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及艺术评论家的智慧与心血。他们深入研究了每一件展品的历史背景、工艺技术、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力求为读者提供最权威、最详实的解读。 卷一:溯源与辉煌——古代玉器的审美演进 卷一重点梳理了中国古代玉器发展脉络,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萌芽,到商周时期的神秘庄重,再到春秋战国的精巧细腻,直至汉代的刚劲古朴,以及唐宋时期玉器工艺的繁盛与多元风格的形成。本卷通过对不同时期代表性玉器的细致品鉴,展现了中国玉器审美观念的时代变迁和技艺的不断革新。 新石器时代玉器: 深入探究良渚、红山等早期玉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如玉琮、玉璧、玉龙等,揭示其原始宗教信仰、社会等级及早期审美雏形。 商周玉器: 聚焦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商周玉器,如龙纹、凤纹、饕餮纹等纹饰的演变,以及礼器、佩饰等器型的功能与象征意义。 春秋战国玉器: 详细阐述这一时期玉器工艺的飞跃,特别是“游丝毛雕”等精湛技法的运用,以及楚、吴、越等地域文化对玉器艺术的独特贡献。 秦汉玉器: 分析秦汉时期玉器风格的转变,从统一帝国对玉器艺术的影响,到汉代葬玉、实用玉器等方面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玉器: 探讨这一时期的玉器艺术在文化交流与融合背景下的发展,特别是受到佛教艺术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展现玉器艺术的包容性与创新性。 宋元玉器: 重点介绍宋代文人审美对玉器的影响,以及元代蒙古族文化与汉族玉器文化的碰撞,呈现出更加生活化、世俗化的玉器风格。 卷一的图版部分,精心选取了万玉堂所藏的数十件新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代表性玉器,每件器物都配有高清、多角度的彩色照片,辅以详细的器物铭文、尺寸、年代、材质、工艺等信息,以及权威的鉴定报告。此外,每件器物都附有由专家撰写的深入解读,从历史、文化、工艺、艺术等多个维度进行阐释,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每一件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卷二:器韵与匠心——玉器工艺与文化意蕴 卷二则更加侧重于玉器本身的材质、工艺、造型与纹饰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玉器所承载的深厚文化意蕴。本卷力图通过对细节的呈现与分析,让读者领略中国古代玉器工匠的非凡智慧与高超技艺。 玉材的辨识与运用: 详细介绍不同地域、不同品种的玉石(如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等)的特性、价值及古代工匠如何因材施艺。 玉器工艺的演变与技术: 深入剖析古代玉器加工的各种工艺,如琢、磨、抛光、镂空、透雕等,重点介绍历代具有标志性的工艺特点和技术突破。 玉器造型与纹饰的象征意义: 系统梳理中国古代玉器中常见的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神话传说纹样等,解读其背后蕴含的吉祥寓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及社会生活场景。 玉器的功能与文化: 探讨玉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多重角色,包括礼器、法器、装饰品、玩赏品,以及其在祭祀、朝聘、丧葬、婚庆等重要场合的应用,展现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紧密联系。 玉器收藏与鉴赏: 结合万玉堂的藏品实践,分享玉器收藏的经验与技巧,提供鉴赏古代玉器的基本方法和视角,引导读者建立科学的收藏观。 卷二的图版部分,同样甄选了万玉堂珍藏的一批精美玉器,这些器物在工艺、造型、纹饰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图版更加侧重于展示玉器微观的工艺细节,如纹饰的刀法、镂空的精细度、抛光的温润感等,以便读者能够近距离感受玉器之美。专家解读也将深入到工艺技术层面,分析古代工匠是如何克服材料的限制,创造出如此鬼斧神工的作品。 《万玉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不仅是一部玉器艺术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扇通往中国古代文明深处的窗口。本书的出版,对于玉器研究者、历史文化爱好者、收藏家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感兴趣的各界人士,都将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与欣赏机会。它将引领读者穿越时空,与古老的玉器对话,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玉文化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四) 我是一名普通的玉石爱好者,平时喜欢摆弄一些小件的玉器,但这套《万玉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带给我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我之前一直觉得,玉器鉴赏是一件非常高深的事情,门槛很高,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知识点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玉器的保养和鉴别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玉石的特性,以及如何从颜色、光泽、密度等方面来判断玉器的真伪和品质。书中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鉴赏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听声音来辨别玉器的好坏,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内容。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知识和心得传授给我,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门外汉”,而是真正地走进了玉器这个迷人的世界。

评分

(三) 我是一位对中国古代艺术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这套《万玉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是我在专业书籍之外寻得的瑰宝。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合理,从玉器的起源、发展,到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再到不同材质和雕刻技法的分析,都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宋代玉器的解读,那些温润内敛、意境深远的器物,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书中有大量的高清图片,对研究玉器纹饰、造型的变化非常有帮助。我经常会对着图片,对照文字描述,反复揣摩每一处细节。作者在分析器物时,常常会引用相关的文献和考古发现,这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精美的画册,更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它拓展了我对中国玉文化历史纵深和广度的认识,让我对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审美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五) 作为一名对传统工艺情有独钟的文化传播者,这套《万玉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购书体验。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精美的玉器,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玉器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我被书中关于“中国玉文化”的章节所吸引,作者从“玉”的哲学意义,到“君子比德于玉”的道德观念,再到不同历史时期玉器在祭祀、礼仪、装饰等方面的功能演变,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我尤其赞赏书中对玉器雕刻技法的细致描绘,从“压地技法”、“圆雕”到“俏色运用”,作者都用清晰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进行了说明,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件精美的玉器,是自然恩赐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

(六) 我是一名对古代文玩有着执着追求的收藏家,这套《万玉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如同一场及时雨,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我尤其关注明清时期的玉器,书中对这一时期玉器风格的演变,以及不同地区玉器制作的特点,都有非常详尽的论述。我记得有段描述一件明代玉器的章节,作者通过对玉器造型、纹饰、以及落款的研究,分析了当时玉器市场的一些特点,以及玉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对于我进行藏品鉴定和价值判断有着极大的帮助。这本书中的图片质量极高,色彩还原度好,细节清晰,对于我这类需要进行微观研究的收藏者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它让我能更准确地把握每一件器物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

评分

(十) 我是一名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有着研究热情的学者,这套《万玉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为我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和研究视角。书中对玉器制作工艺的细致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器物的形态,而是深入到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从选材、设计,到具体的雕琢技法,都做了详尽的介绍。我记得书中关于“镂空雕”的章节,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镂空技法的演变,以及其在器物制作中的应用,这对于我研究古代工匠的创造力和技艺水平非常有启发。这本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细节清晰,为我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物相结合,对中国玉器工艺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八)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艺术品拍卖和交易的业内人士,我对高品质的艺术图录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套《万玉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无疑达到了我所期待的标准,甚至超越了。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录,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玉器艺术的权威指南。我注意到书中对每一件器物的著录信息都非常详实,包括出处、尺寸、材质、年代、以及重要的展览和拍卖记录,这些对于我进行市场分析和评估都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玉器“沁色”和“包浆”的细致描述,这对于判断玉器的年代和保存状况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玉器收藏和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份极其宝贵的资料,它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市场价值,是任何一位认真的收藏家或研究者都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评分

(一) 这套《万玉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简直是玉石爱好者们的宝藏!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所震撼。翻开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清晰得令人惊叹的玉器图片,每一件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光泽、纹理、雕刻的细节都纤毫毕现。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汉代玉器的那几章,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玉璧、玉琮,以及出土的玉琀,每一件都承载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和信仰。作者在解读这些器物的过程中,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学识,还穿插了许多关于玉石矿藏、雕琢技艺以及历代玉器审美的演变,让我对玉这种温润如玉的材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平时对玉器涉猎不深,但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进入,同时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博大精深的玉文化。

评分

(九) 我一直对玉器有着莫名的喜爱,总觉得那种温润的光泽和细腻的质感,能够抚平内心的浮躁。这套《万玉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到许多我梦寐以求的玉器精品。书中对不同朝代玉器风格的细致区分,以及对玉器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让我对自己的喜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发现自己尤其钟情于宋代玉器那种含蓄内敛、注重意境的风格,而书中对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着非常精彩的呈现。作者在描述这些器物时,运用了大量的文学语言,将玉器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起来就像在品味一首首古老的诗篇。这本书让我对玉器美学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也更加坚定了我在玉器收藏道路上继续探索的决心。

评分

(二) 对于我这样的古玩收藏爱好者来说,这套《万玉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简直是意外之喜!我尤其关注其中的清代宫廷玉器部分,那些精美绝伦的玉玺、朝珠、如意,以及那些镶嵌着奇珍异宝的摆件,无不展现着皇家的尊贵与奢华。书中对每一件器物的工艺、用料、以及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故事都做了极为详尽的介绍。我记得有段描述一件乾隆时期的白玉海棠式洗,从玉质的温润细腻,到花瓣的舒展自然,再到叶脉的生动勾勒,都写得入木三分。不仅如此,作者还分析了当时宫廷玉器制作的特点,比如对“巧雕”手法的运用,以及如何将吉祥寓意融入器物之中,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认为,一件好的玉器不仅仅是材质的价值,更是文化和艺术的结晶,而这本书恰恰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它让我更懂得如何去欣赏一件玉器的“神韵”,而不仅仅是“形”。

评分

(七) 我一直相信,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可以从他们的艺术品中窥见一斑,而玉器,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之一。这套《万玉器堂玉器精选集》(第1卷)(全2册)就是一本绝佳的窗口,让我得以深入地领略中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的叙述角度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停留在器物的欣赏层面,更着力于挖掘玉器所承载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情感。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玉器作为“礼器”的功能论述,以及玉器在中国古代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形成中的作用。作者的文字充满诗意和哲思,读起来仿佛置身于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感受着古代先民对玉的崇拜和敬畏。它让我不仅仅是在“看”玉器,更是在“读”玉器,读懂了玉器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