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运学

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运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秀玲 编
图书标签:
  • 果蔬采后生理
  • 果蔬贮运
  • 采后处理
  • 保鲜技术
  • 食品科学
  • 农业科技
  • 园艺
  • 食品保鲜
  • 果蔬品质
  • 贮藏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03666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780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科技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页数:23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适合于食品、园艺等本科专业学生作为指导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果蔬贮藏企业、农户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运学》主要介绍的是果蔬贮运原理及果蔬贮运技术,主要包括果蔬的化学组成及其贮藏特性,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果品蔬菜的采收及采后处理,果品蔬菜的贮藏方式,主要果品蔬菜贮藏保鲜技术和高新技术在果蔬贮藏中的应用等内容。
《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运学》适合于食品、园艺等本科专业学生作为指导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果蔬贮藏企业、农户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1
一、果蔬贮藏的重要意义1
二、国内外果蔬贮藏的历史、现状
及展望1
三、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与考核
方法7
第一章果蔬的化学组成及其贮藏
特性8
第一节水分8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9
一、糖类9
二、淀粉13
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14
四、果胶14
第三节有机酸15
第四节含氮物质16
第五节维生素16
一、水溶性维生素16
二、脂溶性维生素17
第六节矿物质18
第七节色素18
一、叶绿素类18
二、类胡萝卜素20
三、花青素21
四、花黄素22
第八节单宁22
第九节香味物质及风味物质22
一、香味物质22
二、风味物质23
第十节油脂类25
第十一节糖苷类25
第十二节酶类27
一、氧化还原酶27
二、果胶酶类29
三、纤维素酶29
四、淀粉酶和磷酸化酶30
第十三节植物激素30
第二章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33
第一节呼吸生理33
一、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33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34
三、果蔬采后的呼吸变化特点35
四、影响果蔬产品呼吸的因素37
第二节蒸腾生理40
一、蒸腾作用的方式及生理意义40
二、蒸腾失水对果蔬品质及贮藏性
的影响41
三、影响果蔬蒸腾作用的因素42
第三节成熟衰老生理43
一、果蔬的成熟与衰老43
二、果蔬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44
三、果蔬的衰老生理45
四、果蔬成熟衰老期间色、香、味
物质的变化46
五、乙烯对果蔬成熟衰老的影响48
六、钙与果蔬衰老的关系49
第四节休眠生理50
一、休眠类型及休眠期50
二、休眠的生理生化特征51
三、控制休眠的措施51
第五节生理病害及病理病害52
一、生理病害的类型及原因52
二、果蔬采后病害54
第三章果品蔬菜的采收及采后处理58
第一节果蔬的采收58
一、果蔬的采收成熟度58
二、采收准备和采收方法61
第二节采后处理63
一、整理与挑选63
二、预冷64
三、分级67
四、包装69
五、其他采后处理方式71
第三节运输方式及设备73
一、目的和意义73
二、运输方式74
三、影响果蔬运输的因素74
四、运输设备77
五、合理运输81
第四章果品蔬菜的贮藏方式82
第一节简易贮藏82
一、简易贮藏的种类83
二、简易贮藏的特点85
三、简易贮藏的管理86
第二节通风库贮藏86
一、通风库的建造87
二、通风库的使用与管理89
第三节果蔬的冷藏90
一、果蔬冷藏的种类90
二、冷藏的方式93
三、冷藏对果蔬品质的影响及
防治93
四、冷藏的管理94
第四节气调贮藏96
一、气调贮藏的原理及特点96
二、气调贮藏的方法97
三、气调库97
四、气调贮藏的生理生化基础99
五、气调贮藏对果蔬产品品质的
影响100
六、气调贮藏的管理101
第五章水果贮藏保鲜技术104
第一节苹果贮藏104
一、品种贮藏特性104
二、贮藏中常见的病害104
三、贮藏的适宜环境条件106
四、预冷106
五、贮藏方法106
第二节梨贮藏110
一、品种、采收及贮藏条件110
二、梨在贮藏中发生的主要病害111
三、贮藏方法112
第三节葡萄贮藏115
一、选择耐贮藏的葡萄品种116
二、采收116
三、选择适宜贮存的环境116
四、贮藏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防治
措施116
五、主要贮藏方法及管理118
第四节香蕉贮藏119
一、采收、运输及包装120
二、贮藏中的主要病害120
三、贮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止
措施120
四、贮藏方法121
五、香蕉的催熟121
第五节桃贮藏122
一、品种选择和采收122
二、桃在贮存中易出现的问题及
防止措施123
三、贮藏方法124
第六节柑橘贮藏124
一、品种的贮藏特性124
二、采收及贮藏前的预处理124
三、创设适宜的贮藏环境条件125
四、贮藏中易出现的病害及防治126
五、贮藏方法127
第七节山楂贮藏128
一、品种选择128
二、采收和预处理129
三、贮藏条件129
四、贮藏方法及管理129
五、贮藏中的主要问题与防止
办法130
第八节西瓜贮藏130
一、贮藏特性130
二、采收时期130
三、西瓜贮藏中易出现的问题及
防治措施130
四、贮藏方法132
第九节柿子贮藏132
一、贮藏特性133
二、采收时期133
三、贮藏方法133
四、柿子脱涩133
第十节草莓贮藏134
一、贮藏特性134
二、贮藏方法134
第十一节枣贮藏135
一、枣品种特性135
二、采收135
三、贮藏方法135
第十二节菠萝贮藏136
一、菠萝贮藏中易发生的病害137
二、贮藏方法137
第十三节猕猴桃贮藏137
一、采收137
二、品种特性137
三、贮藏方法138
第十四节李子贮藏138
一、贮藏特性138
二、贮藏方法138
第十五节板栗贮藏139
一、品种耐藏特性139
二、采收时期和采收方法139
三、贮藏前的处理140
四、贮藏方法及管理140
第十六节芒果贮藏141
一、贮藏特性141
二、贮藏病害及其防止措施142
三、贮藏方法142
第十七节荔枝贮藏143
一、贮藏特性143
二、贮藏方法143
第六章蔬菜贮藏保鲜技术144
第一节大白菜贮藏144
一、贮藏特性144
二、解决大白菜贮藏期间存在问题
的主要措施144
三、其他贮藏方法146
第二节甘蓝贮藏147
一、贮藏特性147
二、贮藏方法148
第三节青椒贮藏148
一、贮藏特性148
二、青椒贮藏技术关键148
三、选择适当的贮藏方法149
第四节蒜薹贮藏150
一、贮藏特性150
二、蒜薹贮藏技术关键151
三、贮藏方法152
四、蒜薹贮藏易出现病害及防治
方法153
第五节马铃薯贮藏155
一、贮藏特性156
二、贮藏中常见的病害156
三、贮藏方法158
第六节香菜贮藏159
一、贮藏特性159
二、贮藏技术措施159
三、贮藏方法160
第七节番茄贮藏160
一、贮藏特性160
二、贮藏用品种160
三、番茄的成熟度与耐贮性的
关系161
四、贮藏中的常见病害161
五、贮藏方法162
第八节大萝卜贮藏163
一、贮藏特性163
二、选择适宜贮藏品种及贮藏
条件163
三、贮藏方法164
第九节胡萝卜贮藏165
一、贮藏特性165
二、适时采收和预贮165
三、贮藏期间的病害及防治165
四、贮藏方法166
第十节黄瓜贮藏166
一、贮藏特性166
二、采收167
三、黄瓜贮藏中容易发生的病害及
防治167
四、贮藏方法167
第十一节菜豆贮藏168
一、贮藏特性169
二、贮期容易发生的病害169
三、贮藏方法170
第十二节茄子贮藏170
一、栽培中注意防治绵疫病和褐
纹病170
二、贮藏方法171
第十三节洋葱贮藏172
一、贮藏特性172
二、贮藏中容易发生的病害及
防治172
三、贮藏方法173
第十四节大蒜、大葱贮藏173
一、大蒜贮藏173
二、大葱贮藏174
第十五节生姜贮藏174
一、贮藏特性174
二、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174
三、贮藏方法175
第十六节菜花贮藏176
一、贮藏特性176
二、病虫害防治177
三、贮藏方法177
第十七节芹菜贮藏178
一、贮藏特性178
二、芹菜早疫病178
三、贮藏方法178
第十八节菠菜贮藏179
一、贮藏特性179
二、霜霉病180
三、贮藏方法180
第十九节南瓜贮藏181
一、贮藏特性181
二、贮藏中的常见病害181
三、贮藏方法181
第二十节莴笋贮藏182
一、贮藏特性182
二、莴笋霜霉病182
三、贮藏方法182
第七章高新技术在果蔬贮藏中的
应用183
第一节涂膜保鲜技术183
一、涂膜保鲜技术原理183
二、果蔬涂膜剂184
三、涂膜保鲜技术的方法186
四、涂膜技术对果蔬的保鲜效应186
五、涂膜技术在果蔬保藏的应用187
六、涂膜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趋势188
第二节减压保鲜技术189
一、减压保鲜技术的发展189
二、减压保鲜技术原理190
三、减压保鲜技术特点190
四、减压处理方式191
五、减压保鲜技术对果蔬的保鲜
效应191
六、减压保鲜技术在果蔬上的
应用193
七、发展趋势与展望195
第三节臭氧保鲜技术195
一、臭氧的特性及产生195
二、臭氧的保鲜原理及应用原则196
三、影响臭氧处理效果的因素197
四、臭氧对果蔬贮藏品质的影响197
五、臭氧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199
六、展望201
第四节辐照保鲜技术201
一、辐照技术的机理201
二、辐照技术的特点202
三、辐照保鲜效果的影响因素202
四、辐照技术对果蔬贮藏品质的
影响203
五、辐照技术在果蔬保鲜上的
应用204
第五节生物保鲜技术207
一、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
保鲜207
二、生物天然提取物的保鲜209
三、生物技术在果蔬保鲜上的
应用211
四、展望212
第六节化学保鲜技术212
一、防腐剂213
二、吸附型保鲜剂216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217
第七节热处理保鲜技术218
一、热处理的内涵和机理218
二、热处理方法218
三、热处理对果蔬贮藏特性的
影响219
四、采后热处理对果蔬腐烂的
控制221
五、热处理对果蔬冷害的影响222
六、热处理技术在果蔬保鲜上的
应用222
附录224
附录1常见果蔬的最适冷藏条件和
贮藏寿命224
附录2一些常见水果的气调贮藏
条件225
附录3几种蔬菜的气调贮藏条件225
参考文献226

前言/序言

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运学是食品学科农产品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在食品科学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它以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果蔬栽培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果品及蔬菜采收、分级、包装、运输、贮藏的原理与技术,以调节果蔬淡旺季供应矛盾,满足人们物质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
果蔬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果蔬采收后各种生理代谢活动依然在进行,容易造成损耗,另外果蔬生产都有特定的季节性、区域性和易变性,由于各地果蔬业面积的扩大,局部地区也出现了大宗果品滞销、农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的问题,影响了农民发展果蔬业的积极性。因此,果蔬贮藏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合理的贮藏保鲜技术能有效地延长新鲜果蔬的贮藏期,调节淡旺季,繁荣果蔬市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书主要介绍的是果蔬贮运原理及果蔬贮运技术,主要包括果蔬的化学组成及其贮藏特性,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果品蔬菜的采收及采后处理,果品蔬菜的贮藏方式,主要果品蔬菜贮藏保鲜技术和高新技术在果蔬贮藏中的应用等内容。
本书是在总结果蔬贮藏经验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编写而成,同时根据生产、教学、科研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修改、补充,内容丰富,技术实用。实践性较强,适合于食品、园艺等本科专业学生作为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以作为果蔬贮藏企业、农户的参考书。
本书的第一章由韩秀娥编写,第二章由韩秀娥和孙佳平编写,第三章及第四章由郑环宇编写,第五章由张秀玲和陈蓓莉编写,第六章由张秀玲编写,绪论及第七章由李良编写,全书由张秀玲统稿。
希望本书的内容能够给从事果蔬贮藏的同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但由于笔者编写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张秀玲
2010年10月于哈尔滨
《璀璨星尘: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内容简介 浩瀚宇宙,星辰大海,自古以来便以其神秘与壮丽激发着人类无尽的遐想。从仰望星空的孩童,到探索未知的科学家,我们从未停止过对宇宙起源、演化以及生命潜能的追问。本书《璀璨星尘: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正是以宏大的视角,汇聚了当代天文学、物理学、宇宙学最前沿的探索成果,为读者徐徐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宇宙画卷。我们并非仅仅呈现冰冷的数据与枯燥的理论,而是力求以清晰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将宇宙诞生之初的混沌与炽热,星系的形成与演进,恒星的生死轮回,以及暗物质、暗能量这些神秘力量的深刻影响,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长河,回到宇宙大爆炸的起点。我们将深入探讨大爆炸理论的基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以及它如何揭示了宇宙最古老的光芒,印证了宇宙的膨胀事实。我们会追溯宇宙在最初几分钟内发生的核合成过程,解释为何宇宙中存在着氢和氦等轻元素。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宇宙的“黑暗时代”,讲述第一批恒星和星系是如何在引力的作用下,从混沌中萌生,点亮了宇宙的夜空。这一部分将借助最新的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为您还原一个充满活力和变数的早期宇宙。 进入第二部分,我们将聚焦于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以及更广阔的宇宙结构。本书将详细介绍星系的分类、形态以及它们的形成和演化机制。读者将了解到,我们壮丽的银河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宏伟宇宙网中的一个节点,与其他星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星系团和超星系团。我们将探讨星系的碰撞与合并如何塑造了星系的形态,以及黑洞在星系中心扮演的角色。此外,我们还将解析暗物质的神秘存在,它如同无形的骨架,支撑着星系的结构,并影响着宇宙的膨胀。关于暗能量,这一更加难以捉摸的力量,它如何驱动着宇宙的加速膨胀,以及它对宇宙未来的命运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都将在这一章节中得到深入的剖析。 第三部分,我们将把目光聚焦于恒星的生命历程,因为我们自身正是由星尘构成的。本书将详细介绍恒星是如何从巨大的分子云中诞生,经历漫长的“主序星”阶段,然后根据其质量走向不同的演化结局:质量较小的恒星会变成红巨星,最终成为白矮星;而大质量恒星则会在壮丽的超新星爆发中结束生命,将比铁更重的元素抛洒到宇宙空间,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我们将探讨中子星和黑洞这些极端天体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对周围时空产生的奇异效应。本书将通过对这些天体物理过程的细致讲解,让读者深刻理解“我们都是星尘”这句话的科学内涵。 第四部分,我们将视野扩展到宇宙的未来以及地外生命的可能性。基于目前的宇宙学模型,我们将探讨宇宙可能的终局:是继续加速膨胀直至“大撕裂”?还是在引力的作用下重新收缩,迎来“大挤压”?亦或是进入一个永恒的、寒冷的“热寂”状态?本书将对比分析这些不同的宇宙末日场景,并探讨暗能量的性质如何决定着宇宙的最终命运。同时,我们将深入探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从行星的宜居带,到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再到搜寻地外文明(SETI)的努力,我们将为您呈现科学家们为寻找宇宙中的其他生命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本书将带领读者思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生命是否是孤独的? 《璀璨星尘: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之旅。本书将鼓励读者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探索未知的勇气。我们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宇宙,感受其令人敬畏的美丽与磅礴,并对生命的存在与意义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本书将通过大量的精美插图、权威的科学数据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复杂的宇宙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无论您是天文爱好者,还是对宇宙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宇宙深邃奥秘的大门。 本书的写作团队由多位在天文学、物理学和宇宙学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深刻见解融入本书之中。我们力求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为您呈现一个真实而又充满奇幻色彩的宇宙。从微观的粒子到宏观的宇宙结构,从宇宙的诞生到其可能的终结,本书将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又深入的宇宙认知框架。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探索宇宙终极奥秘的非凡旅程,去感受那由“璀璨星尘”构筑的宏伟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感性”体验的读者,而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则偏向于高度的理性与客观。它几乎没有使用任何修辞手法或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吸引读者,完全依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支撑。整本书的语调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的、描述性的姿态,像是在陈述物理定律一样。这种风格的优点是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毋庸置疑,它能快速让你掌握核心概念,避免被冗余的描述所干扰。然而,长时间阅读下来,会让人感觉略微枯燥。我特别期望在介绍某些采后生理逆境(比如缺氧或盐胁迫)时,能多一些关于植物如何“应对”这些压力的生理故事,哪怕是简化后的模型。目前的版本更侧重于描述“发生了什么生理变化”,而不是“植物是如何努力去维持稳态的”。尽管如此,从学术严谨性的角度来看,这种克制是值得肯定的,它确保了本书在专业领域的地位不可动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让人联想到田间地头的泥土芬芳。我首先被它那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所吸引,但翻开目录后,发现内容编排得很有条理,从基础的细胞结构变化到复杂的采后病理机制,层层递进。阅读过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一些复杂生化过程时,那种抽丝剥茧的叙事方式。例如,在讲解呼吸作用与乙烯生成这两块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罗列,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草莓采后迅速软化的问题,通过详细的图表和数据分析,让人茅塞顿开。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读起来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思考,甚至需要对照查阅一些更基础的生化知识才能完全理解其精髓。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研究人员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而不是轻松的科普读物。对于想深入了解农产品保鲜机理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深入的理论框架。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去消化这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反应路径。

评分

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我主要的兴趣点其实在于它对不同种类果蔬的差异化处理。我一直觉得,用一套理论去套所有农产品是行不通的,毕竟香蕉和绿叶蔬菜的后熟机制天差地别。惊喜的是,这本书确实在这方面做了细致的区分。它用很大篇幅讨论了呼吸跃变型果实和非呼吸跃变型果实的处理策略,这一点对我从事出口贸易的朋友来说尤其重要。书中对于冷链物流中的温度控制和湿度管理,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参数建议,不仅仅是“低温”那么简单,而是精确到不同湿度梯度下对某些易感害虫的抑制效果。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气调贮藏的部分,作者列举了好几个成功案例,详细分析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微妙平衡是如何延长特定品种苹果货架期的。这种注重实践操作的细节,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读完相关章节,我立刻去核对了我们现有仓库的几个参数,发现确实存在可以优化的空间。

评分

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质量,是我认为可以着重称赞的一点。在涉及复杂的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时,文字的描述往往是苍白无力的,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很多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养分从果肉向种子转移的路径,或者在不同温度下,细胞膜渗透性发生改变的动态过程。我特别喜欢那些横截面示意图,它们直观地揭示了采后病原菌入侵的初期路径,这种视觉化的信息处理,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效率高出数倍。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这些图表是理解抽象概念的关键桥梁。此外,书后附带的参考书目列表非常详尽且具有历史跨度,可以看出作者在资料搜集上花费了极大的心力。它为读者指明了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方向,体现了作者对学术共同体的责任感。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材,不如说是一本汇集了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精炼资料库,对专业人员极具参考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怎么说呢,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设计精良但分区极其复杂的博物馆。结构上,它逻辑性极强,章节间的过渡非常自然,似乎每走一步都是精心设计的。但我个人在阅读中途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障碍,主要集中在对某些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描述上。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文献和实验数据来支撑观点,这无疑增加了权威性,但同时也推高了理解的门槛。比如,在探讨采后褐变反应时,涉及到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调控网络,如果读者不熟悉酶动力学和基因表达的背景,会感觉像在啃一块硬骨头。我不得不承认,为了跟上作者的思路,我不得不频繁地使用索引和注释来回跳转,这打断了阅读的流畅感。但话说回来,正是这种不妥协的深度,才让这本书显得如此珍贵。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